边城的艺术成就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边城的艺术成就,以供大家阅读。
边城的艺术成就:梦幻与现实的结合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边城的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所在的地点就是一个类似桃花源记的人间仙境―边城。这里远离城市喧嚣,留下的只有淳朴自然,安宁祥和的自然风光。翠翠和天保、傩送的爱情纠纷颇具浪漫色彩,即使在实境中,也渗透着一种抒情幻想的成分。为了突显小说主人公翠翠的外貌美、形体美以及心灵美,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提炼了一些真实情节,比如,作品描写她是一个生长在青山秀水中的女孩,从小受到大自然的精心呵护、培养,汲取了大自然的精华和灵气。大自然赋予了她除了清澈的眸子、姣好的外貌外,还培育了她纯净善良、简朴自然的性格,她热爱山水、狗、外公、大自然的一切,还有那飘渺的歌声。不仅如此,小说还通过想象中的梦幻境界的描写,进一步展现翠翠在爱情中滋生暗长起的心灵美和人情美。一次翠翠和外公在端午节去看赛龙舟,两人走散。夜幕降临,翠翠幸好得到傩送相助顺利返回渡口,情窦初开的翠翠心中便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无法明言的事。初遇爱情的翠翠更是执着追求,痴情等待,加之青山绿水的描绘,更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一种神秘的美感和朦胧的诗情画意。尤其是结尾处白塔下绿水旁,翠翠伫立在那儿等待曾经叩开她心门的有“岳云”美称的傩送,“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但翠翠一直在那儿痴情地等待着。作者这些抒情的幻想不是强加的,而是根据人物性格发展和情节的展开来描写的。比如初遇傩送的翠翠,其梦幻之境正好符合情窦初开的少女由于羞涩而表现出来的内向性格,同样作为背景的古朴绚丽的山水画、风俗画的描绘又正好与这个淳朴爱情故事的情节相等,达到梦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边城的艺术成就:纯朴自然的民风民情
除了上文提到翠翠的人性美和人格美,作品的其他人物依然如此。渡口老船翁虽已年逾古稀,却依然精神矍铄,古朴厚道,经常不收别人渡船的钱,善良老实,顺顺豪爽耿直,天保的成人之美、豁达大度,傩送的情深义厚,专情等等。《边城》里出现的人无论是水手、厨子、士兵、农民、船夫等下层劳动人民都具有美好的“人生形式”,他们都从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展示了作者理想的人生形式内涵,是淳朴的、真诚的,正是作者所崇尚的美好的自然人性。人人都具有美好的道德品行“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不论是人情风俗或者道德形态,小说都着力体现淳厚朴实的边城的民性,古朴的变成民风的温馨和质朴,人人皆有君子之风,这里的“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使得文中的湘西民风民情,山水风俗无不富有灵性,同时折射人性的光泽。小说的语言上,作者也极力使语言符合作品中湘西的风土人情、优美的景色相一致。因此语言常常散发乡土气息,质朴自然,凝练含蓄,往往寥寥数语便可将难状之景尤其质朴的民风民情跃然纸上,给人以真是亲切之感。
边城的艺术成就:悲剧的必然性
小说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美的追求,通过翠翠的爱情,表达了一种悲剧性的感悟。首先,翠翠的母亲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最终以一段美丽动人的恋情悲剧作结,仿佛暗示了翠翠的爱情悲剧,就像一种生命的轮回,一种无法摆脱的的命运的力量。其次爱情的纠葛,这其中包括了天保、傩送、翠翠三者之间的恋爱关系,还包括多重误会。傩送、翠翠从一而终两情相悦,而天保是单方面追求翠翠,并真诚地派人说媒,但是善良豁达的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却遇难而亡,傩送因为天保的死痛心不已,也离开了边城,已无心儿女之情。其实天保和傩送的矛盾即善与善的对立,无论哪方胜利,最终都是悲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毁给人看。”同时,不仅三角关系的复杂性,还有王团总看上了傩送,有意将女儿嫁给傩送,并以碾坊作为陪嫁,但是傩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这其中还因为彼此沟通不清楚,比如天保和老船夫,老船夫和翠翠之间。最终造成了这段悲剧的必然性。最后翠翠十分依恋外公,但又不能完全只为外公存在,对爱情的向往和对亲情的依恋就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外公疼爱翠翠并为她的未来担忧,她也希望翠翠能找到寄托终生的灵魂伴侣,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同时,这一愿望引起了老船夫的迟暮之感以及落寞,孤寂的心境。小说最后,白塔,一座小城标志的坍塌,与外公的离世,寓意着这个美丽的边城未来的结局。正如小说中所述:“一切依旧,唯对于生活,却仿佛什么地方有了个看不见的缺口,始终无法填补起来。”这个缺口正如翠翠爱情的悲剧,是由命运、爱情、亲情多重因素堆积而成的。也就注定悲剧的必然性。
《边城》之所以令人爱不释手,就是因为它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这是需要我们在小说中细细品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