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分道扬镳的故事-分道扬镳的寓意-分道扬镳的意思
【简拼】fdyb
【近义词】各奔前程、风流云散
【反义词】志同道合、并驾齐驱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成语出处】北齐?魏收《魏书?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分道扬镳了。
【英文翻译】each going one's own way
【谜语】分手
【成语故事】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 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 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 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 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 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 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 不让路。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 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 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 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 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 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 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 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 任何一个,便笑着说: “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 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成语出处:《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高祖曰:“洛阳,我之丰、 沛,自应分道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成语释义:“扬镳”,举鞭驱马前进。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 的事。
【成语正音】镳,不能读作“lù”。
【成语辩形】扬,不能写作“杨”;镳,不能写作“标”。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