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语文知识 > 成语 >

10个历史成语故事简短

时间: 李金 成语

10个历史成语故事简短【篇1】

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10个历史成语故事简短【篇2】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10个历史成语故事简短【篇3】

南柯一梦

过去有个叫淳于棼的人,住在广陵,家里房子的南边种了一棵大槐树,他经常在这棵槐树下乘凉。有一年他过生日,结果不小心喝 醉了酒,便在槐树下呼呼大睡,并且做了一个梦,他梦到自已到了大槐安国,在这里跟公主结成了相濡以沫的夫妻,当上了附马爷成了达官贵人,还在南柯郡做了太守,一做就是二十年,荣华富贵享受不尽。不过后来他因为打仗失利,公主又死了,就被遣送了回家。一 觉醒了过来,他发现自已在树下躺着,家人还在打扫院子,自已还抱着个酒壶。于是他四面八方看了看,看到槐树下面有个蚂蚁窝,原 来他梦中的大槐安国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最南边的那个枝儿就是他所在的南柯郡。“南柯一梦”这个成语便是人们从他的梦里概括 出来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中记载:一个名字叫做淳于棼的人做了一个梦,梦中到了大槐安国,娶 公主为妻,做了附马,还做了南柯郡的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后来因为出征战败公主也死去,国王开始对他产生了怀疑,便把他遣了 回去。醒过来才知道这原来都是一场梦。大槐安国是他家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窝,而南柯郡是大槐树最靠近南边的一枝。

10个历史成语故事简短【篇4】

明察秋毫

战国时期,齐宣王一心一意想要称霸,统领诸侯。有一次,他向孟子请教如何统一天下。孟子开诚相见地说:“要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齐宣王听了有些迷惑不解,问道:“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说:“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齐宣王又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对齐宣王说:“我听说,有一次铸新钟,要杀牛祭钟,您于心不忍将好好的一头牛杀掉,这说明您是有善心和德行的。所以说,要统一天下您是有这个德行的,就看您想不想了。”孟子推心置腹地接着说道:“比如有人说,他力量很大,可以举起三斤的东西,但却拿不动一根羽毛;他可以将秋天鸟儿的绒毛看得清清楚楚(明察秋毫),却看不见一车的柴草。您相信这些话吗?”“当然不相信。”齐宣王肯定地说。孟子又说:“如今您对待动物尚且如此有爱心,却不能用来爱保护老百姓,这也同样叫人难以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其实,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没看到一车柴草,是因为不去看的缘故。所以您不用德来统一天下,是您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齐宣王听后恍然大悟。

10个历史成语故事简短【篇5】

了如指掌

中国历代的帝王都要选址大兴土木建造始祖庙,按照等级在店里把始祖依次排序设置灵位,每到有重要节日或大型活动的时侯,帝王便到庙里祭拜祖宗以求得保佑,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一知半解,于是便向孔子求教,在当时孔子认为鲁国宗庙灵位的顺序和自已主张的思想并不相符,违背了周礼名分颠倒,所以他不回答来向他请教的人,只是指着他的手掌开诚相见地说:“知道啰礼的人治理国家就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治理国家的人懂得‘啰’礼的话,那肯是懂得礼的,只有知礼的人才能够把国家治理得长治久安。原文出自《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了如指掌就是从这句话中演化出来的。

10个历史成语故事简短【篇6】

口蜜腹剑

唐玄宗当朝时,李林甫担任宰相,他很会看皇帝的脸色来办事情,善于阿其所好献殷勤,对皇帝身边的大臣妃子都想办法讨取他们的欢心,因此他担任宰相一职长达一十九年。李林甫为了掌握唐玄宗的行踪,他买通了皇帝身边的人,皇帝的一举一动他都清清楚楚。他平时跟人接触的时侯都装得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实际上却非常的阴险毒辣,经常在背后耍一些小手段来铲除对他的地位有威胁的人。有一次他听说唐玄宗要重用后部侍郎卢绚,就马上把卢绚调走然后把他降职,却告诉唐玄宗卢绚病入膏肓不能到任。在听说唐玄宗要重要严挺之的时侯又把他请到京城来看病,再跟皇帝说严挺之已年老体弱多病需要治病,用这种手段他害了很多才气无双的人,所以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都对他深恶痛绝。

10个历史成语故事简短【篇7】

功亏一篑

周朝时期,周武王是个求贤若渴的人,他善于任用有能力的人来治理国家,因此周朝在当时国富民强,周围的国家都来朝拜,还有距离周朝很远的小国家也来进贡,西戎也派出使者到周朝来拜贺,并带来了西戎特产的一种大狗进献给周武王,周武王因此兴高采烈。这时侯太保召公向周武王进谏说道:“武王这是您的圣德呀,周围的国家对您心服口服,给您进献特产,您也应该给他们赏赐以表示您的诚信。赠品无所谓贵践,有德才显得物品的贵重,圣主不应乐此不疲地沉醉在玩物当中,这样会失掉德行,丧失志气,正所谓玩物丧志。非本地的珍禽异兽养它也没有什么用,不收人家的东西人家更会臣服于你,作为德高望重的明主最重要的是能够珍爱有能力的人,这才是国家稳定的大计,大德来自于小德,好像要筑一座九仞高的山,如果最后一筐土没有加上去,就相当于这座山没有堆成。能够一直保持注意这些方面的话,才可以让国家长治久安。”周武王听了召公说的话以后,更加专心致志的治理国家朝政了。

10个历史成语故事简短【篇8】

儿女情长

钟嵘在对晋朝赫赫有名的诗人张华的作品评价中,在《诗品》里有这样一段:“晋司空张华诗……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尤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人张华喜欢模仿王粲(字仲宣,建安时期诗人,代表作《七哀诗》等)的写作风格,张华的诗词用字讲究,词藻绚丽,以追求文字上的华美,其中比兴的手法比较突出,因此在当时名气比较大。不过在钟嵘看来张华的诗很多都是叙述儿女柔情的,气势奔放豪迈的很少。后来评论里说到的“儿女情多”慢慢演变成了“儿女情长”这个成语。

10个历史成语故事简短【篇9】

草菅人命

贾谊,洛阳人,自小聪慧过人,才气无双,是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学家。汉文帝赏识他的才华召他进宫,担任梁王刘揖的老师。在汉文帝众多的孩子中梁王刘揖是他最宠爱的儿子,汉文帝希望他多读些书将来做个德才兼备的好皇帝,所以要贾谊好好教导他.贾谊就此发表了一番议论。他推心置腹地说:“教他读书固然举足轻重,但辅导皇子一位将来的好帝王,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像秦末时期的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只教授他如何施行严刑酷法,动不动就是满门斩首,胡亥在他的辅导下,结果变得恶贯满盈。一当上皇帝就开始滥杀无辜,杀人就像割茅草,不把人命放在眼里,不仅杀害了爱国名将蒙恬、蒙毅兄弟,还腰斩了丞相李斯,始皇下葬时还让许多宫女嫔妃和民工一起为始皇殉葬,这些难道都是胡亥天生就有的本性吗?他之所以会变得如此残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导他的人没有引导他走上正道。”汉文帝和众位大臣听了都很敬佩他,认为贾谊所讲的道理很深刻。后来贾谊做了梁王的老师后,果然是言出必行,不仅悉心教导他读书,还常常告诉他做人的道理。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梁王在一次骑马练习射击时,不小心摔下马死了。贾谊终日哭得肝肠寸断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不久也抑郁而死,终年33岁。但贾谊发表的言论却留了下来,也就有了“草菅人命”这个成语。

10个历史成语故事简短【篇10】

安如泰山

汉景帝时期,淮阴人枚乘曾经担任过吴王的“郎中”一职,吴王刘濞对汉景帝刘启非常的不满意,他私下里跟楚王、赵王沆瀣一气,相互勾结想要反叛。枚乘对刘濞的反叛行为相当的不满,于是他便上书劝谏,书中推心置腹地说道:“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今欲极天命之寿,敝无穷之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以为大王惑也!”意思是说:如果能听取忠言,所有的祸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要按照您所想的去做那是不自量力,就相当于“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只不过如果你能改变的话仍然可以“易于反掌,安于泰山”。现在如果您想让你的一生幸福无边,势力很大,但你又想要冒险得到这些,我是非常替您担忧的呀。但是刘濞决心孤注一掷并不愿意听他所说的,于是枚乘只好弃暗投明离开刘濞投奔到梁考王刘武那儿去了。

17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