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现代作家 > 迟子建 >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

时间: 如英2 迟子建

  在现当代文学东北作家中,黑龙江女作家迟子建无疑是重量级的一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以供大家阅读。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一

  《中国作家》杂志头条发表的迟子建约四万多字中篇小说《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读来十分喜欢,也因此了解了身为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的著名女作家迟子建。

  腊八之夜,在一个名叫布基兰的小镇上,火车站旁的一家顺吉客店里,火车站信号号与派出所老刘相约在这里喝腊八粥,而且老齐还要想办法为老刘解决一个难题,即将提速了而不再在这个四等小站停车的高速列车拦停一分钟,为的是将一个曾因偷东西而被老刘捉住后又因同情而私自放掉的拾荒人刘志送上火车去城里的大医院治疗。刘志被老刘放掉后本来没事了,但他因羞愧而自己砍掉了三根手指。镇上的闵医生帮他接上了,但没过多长时间血液流动受阻,必须到城里的医院再次手术。而且刘志的哥哥缠上了老刘,老刘放掉刘志倒成了老刘的罪过。

  老齐是信号员,拦停一分钟的火车不是太大的难题,但若拦停则他可能面临下岗。这是一个矛盾,老齐与老刘是一种什么关系?他会不顾自己要下岗的巨大风险来拦停火车吗?在这个情节点上,作品已经扣住了人心。

  且抛开对于作品情节的复述,我来表达一个对这个作品的整体印象。

  一是该作从结构上运用了戏剧的“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三一律”的好处是情节完整、主题集中、结构紧凑。《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正是成功地运用了“三一律”。时间,一个夜晚;地点,一个车站旁的小客店;一件事,要拦停火车。

  作品一直是围绕着刘志的故事展开的。而且刘志后来也来到了客店

  二是作品中有不少情节使人感动和震撼。

  刘志自己砍掉三根手指的故事让人感动和震撼。他不是砍一次,而是砍了两次。那是更加的震撼。

  刘志是一个可怜人,妻子跟别人跑了,他独自带着儿子豆瓣到布基兰镇上来投奔哥哥。但是在筷子厂上班的哥哥刘同妻子多病、他自己酗酒、儿子上大学,所以也接纳不了刘志。刘志在一间别人废弃的屋子里住下来,拾荒度日。前不久他得了阑尾炎,手术后又感染,两年来积攒的一点儿钱都花光了,以至于跟豆瓣俩人每天只能吃两餐饭度日。快到过年了,他想让儿子豆瓣吃上一顿饺子,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渺小的愿望呵。但是他要实现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得铤而走险,去偷了镇上兴发刨花板厂厂长郭大头家里的一袋面粉、一条肉。他只只了这么一点点,他以为富人家不会在意这么一点点东西的被盗的,因而不会追究。老刘很快破了案,但他追到刘志所住的屋子的时候,却不忍心将刘志抓走,反而在回去的路上把刘志留下的脚印都搅乱了,更加让人感动的是第二天早上老刘给刘志送来了一袋大米一桶豆油。刘志第二天上午剁掉了自己的三根指头送到派出所来,以表明他洗心革面的决心。老刘和几位警察强制性地将刘志送到闵医生那里,闵医生并没有做过这样的手术,但现在帮刘志接上了三根指头。

  刘志偷肉和面的事瞒不住了,郭大头指责老刘不说,刘志的哥哥刘同也指责老刘,“饶恕是看不见的酷刑”,天天找老刘要求老刘给予伤残赔偿。老刘的善良反而害了他,真是好心没好报噢。现在,刘志的指头又出问题了。刘志倒是刚强,不愿意去大城市治疗,但一来刘同纠缠,二来刘志的儿子豆瓣的手指也奇怪地剧痛,连铅笔和圆规都拿不住了,只好同意去大城市治疗,而且必须赶乘今夜的特快列车,去迟了指头也可能就废了哩。

  这时,客店里来了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妇,也是要赶乘今夜的火车的,他俩是要到威海去给儿子举办阴婚的,他们的儿子在威海当兵的时候救落海的女人而牺牲了,他父母亲给他选的阴婚对象是一尾红鱼,取名叫“喜凤”。现在在客店里,夫妻俩请客人吃“喜糖”。这,又是多么感动人的一幕呵。

  刘志受此事触动,跑到厨房里,将三根手指再次剁断,且拿它们当柴烧,要给外面的英雄父母做一桌好菜。

  《小说选刊》主编杜卫东在论小说时用了几个关键词:“现实、爱与真诚”、“感动”。他说:“文学靠什么打动人心?它不是靠对丑恶的描摹,对残酷的抒写,对苦难的堆积,对冷漠的赞扬。它是靠爱与真诚来传递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这个情感的名字叫——感动。”迟子建的《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正好对杜卫东的这几个关键词是一种生动的诠释。小说中,老刘在破案后不抓刘志、刘志的两次剁指以及那两位不知名夫妇对儿子的阴婚,都让人感动不已。

  小说中还有一个重要细节是让人感动的,那就是店里的女主人顺吉,她是鄂伦春最好的猎手。禁猎之后政府只给她发了一支枪,并让她上交野物。这一年她的腿被野猪咬了,没法交齐政府里的人要的野物数量了。当政府来的秘书逼她交猎物时,她一怒之下把枪橛断了。

  说起这个女人与枪的关系,又有一个有意味的细节。她在新婚之夜拿枪抵着扑到她身上来的新郎下巴上,度过了一个最尴尬的新婚之夜,第二天她找派出所老刘告状,说是新郎“汉族人欺压鄂伦春人”,让大家开心了好多年。

  三是作品中对民风民俗和民间信仰的刻划特色鲜明,打动人心。

  八十多岁的云娘,简直是一个神仙似的人物。她太老了,但她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灵验。据说她能呼风唤雨。她随时都可以打盹,但却分明醒着。她的身边有一个神囊,装着各路偶,有象征团结互助连在一起的九个小人阿尼冉神,有驱除黑暗的单腿的乌六浅神,有表示忠贞爱情的库力斤神,有意喻光明的太阳神和月亮神,有鹰神、草神等。那个口袋里装着多少神没有人知道,而且别人是不能碰的。

  嘎乌,是云娘的狗,是狼与狗交配的产物,已经老得不像样子了,它每天晚上按时来接云娘回家。但是这天晚上狗被火车撞死了,火车因此停了一分钟。在此前,两路人马都因故需要提速后本不可能在此停车的火车停下一分钟,却无法办到,现在嘎乌神奇地用自己苍老的生命帮人们实现了,那两位夫妇以及新娘“喜凤”得于上车。真是太神奇了,不可思议。

  腊八节以及腊八粥,这是鄂伦春人的习俗,在这里也表现得十分充分。

  鄂伦春人是一个靠狩猎为生的民族,但现在政府帮他们实现了定居,习俗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小说也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这种改变。

  作品中的地名也都采用了鄂伦春语。“布基兰”指的是缀满在萨满神衣上的饰物,它用铁片制成,状如小喇叭,据说可以招财进宝。“滴拉恰”山是“太阳神”之意。当然,还有腊八粥的来历。

  小说中的动物都是有灵性的,不仅狗多次救人,就是黑熊也救人,懂得感恩。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二

  从2010年4月到2012月1月,减慢了手头所有的工作,开始埋首阅读。——非常有收获的10个月。

  在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博士之前,留这么10个月的gap倒是对大病初愈的人来说有了一个重新调整节奏和缓冲的时期。

  这段日子是从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开始的。之后是艾洛克,卡尔维诺,卡佛。卡尔维诺全集收入,但是却大部分都只是开了头。休整的初期还有大量的内在工作在做着,其实除了西西弗外这时期的很多理论并没有读进去多少——有次气愤到翻箱倒柜把《文学理论入门》给找出来了——还产生过找大学时期文学院的朋友借文学理论笔记的冲动,当然最后打住了,原因是我也觉得他不会做笔记,再说看笔记还不如和真人聊来得有启发。

  巴赫金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关注的,但是居然反而很难找到文本——主要也是自己懒,不想看英文版。不过最近终于收入了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并且得朋友相助从国内订上了一套巴赫金全集(中文版)。

  在去年严冬大雪的时候,手里是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后来还收藏了一个英文hardcover的。——虽然如此喜欢这本,但是《底层的珍珠》和另外几本却始终没有读进去。类似的状况也发生在好几个其他作家的身上。包括太宰治和三岛——两个我非常喜欢的日本作家。

  中间夹杂了读经典的一段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本书是这个时候开始读的。考虑过重读卡夫卡,但是也是找不到好的文本的状态下,还是从东欧的开始读吧。《人间喜剧》是某次在Fresh Pond的星巴克停车拿咖啡的时候突然想起来里面描写的人来人往的酒馆的时候重新拿了起来。不过读经典的这段时间也没有维持多久——到但丁的《神曲》就中止了——《荷马史诗》也是使得这个时期迈向结束的一个因素。

  之后就转向了比较近的作家了。这个时期大概是5-7月间。(对,上面所说的那些都是3-4月间看的,虽然当时打各种工还非常忙碌)。《人间失格》,《斜阳》,《丰饶之海》就是这个时期读的。然后三岛的书实在是叹为观止。外国的来说,这个时期读的无非是很热门的书,《肠子》,《我的名字叫红》,《心是孤独的猎手》这类,间杂着一些文学理论,《经验与贫乏》之类的。迟子建貌似是这个时期的前期读的,都是在豆瓣上的转载,但是从《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和《一缸猪油》开始热爱上这位女作家。再后来三岛上瘾的时候他的其他书也都找来了。他的世界真的是引人入胜——我这么说,很多人肯定觉得重口。

  7-8月间全给了漫画——夏天,而且一改整夏在查尔斯河上扬帆的闲适,这年的夏天密集地几乎每天打2-3小时网球——全部奉献给网球了。同时当然也奉献给网球漫画和动画,并且遭遇所有宅女御宅时必经历的敌人。并且彻底开拓另外一个世界。

  8月固定在免税周末都会到Cape Cpd 去度周末。P-Town简直是邪恶和美好的。心情愉快。

  9月-1月,状态恢复,狂K精分专业书——几乎是两周三本大部头的状态。同时开始了早起写作的过程——这段时间看的书豆瓣阅读状态上也都有了,就不回忆了。不过这段时间最大的乐趣来自于不断的推倒重建。这期间读了大量国内写手写的同人文,然后扼腕惊叹会讲故事的人太多了,把故事讲得死去活来的人太多了,知道怎虐心虐肺的人太多了——但是这类作品,带来的更多只是如同小时候读故事会时的猎奇的快感(对,尽管网王四大名著我真的都很喜欢,也哭得个死去活来,但是我就是得说其实它们都是快感文学而已)。为什么没有人能写出更有深度的东西呢?真的,只有一线之隔,但是这一线,还是决定了这些作品“言情小说”的属性。

  当然,其中有两部精品,都是短篇,但是可以说是同人文里面叹为观止的。《总有英雄的国度,岁岁平安》,还有一篇连名字和作者都不知道的短篇,只有几句话(不超过10句话的超短篇),但是足足把我震住了好几周。——这段时期开始想磨练自己的短篇技巧。这两篇从构思来看绝对是出自80后甚至70后初期的人的手笔(如果是90后的话,那么我只能感叹天才了)——目前国内的同人写手大部分还处于高中和初进大学的时期,所以,写出来的都是言情小说这是很自然的——少年的痛苦是真实的。

  说起推倒重建,这段时间构思了的、落笔了的、撕毁了的长篇多不胜数——甚至说,短短三周的时间,每天码的字和写的人物设定,偶尔略过的段落和对话等等,就写去了两本大笔记本。——然后最后又回到阅读状态——又经历过一段早起写作期——再又推倒重建。。。。

  貌似是11月左右的时间大量地看东野圭吾——其实大学期间就看很多推理,但是大部分作品都是为了推理而推理(也可能当时学校图书馆就没有进什么好的书)。难得在《回廊亭杀人事件》里面惊现了一个自己看得明白而旁边的推理迷看不懂的镜头,然后瞬间自己对“推理小说”就改观了——推理只是手段。。。

  同期还阅读了很多漫画。。。比如《虫师》,《铳梦》,《夏目友人帐》,《狼与香辛料》之类的。。。就不一一细说了。。。

  最近又拿起了三岛了《丰饶之海》——不过这次明显阅读速度非常非常慢。这次是要一句一句地好好享受了。总有那么几本书是读了很多次的——从小学到初中的时候,《呼啸山庄》是有记录地也全本阅读过11遍——希刺克厉夫这个名字是刻在那段时期的。之后就到《过于喧嚣的孤独》,不过三遍。但是丰饶之海或许是会超过这个记录的。毕竟,松枝清显,偶尔加上本多,也过多地出现在脑海里里。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三

  最近看的书:迟子建《北方的盐》

  回上海的时候,去了一趟上海书城,扑面而来全是书,被信息爆炸的余波震昏了头,最后合眼的一本也没找到。反而是在自己小区一个不到50平米的小书店,发现了好几本心仪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挑花眼了吧。

  其中一本就是迟子建的《北方的河》,注意到这位作家是最近两年的事,当时刚刚进现在这家公司,在公司编写的教材里发现了她的一篇文章,一气读下来,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所使用的那种叙述方式,真的是纯北方式的,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同寝室的一位同学,那时,我特别享受跟她坐在一起,听她以很慢的语速,讲那些发生在她位于北方的家乡所发生的故事,一段一段,讲到姐姐家孩子的变故,讲到自己同学得红斑狼疮的事情,带点委婉、凄凉和自我安慰的意味。正因为这段听故事的经历,我一看到这篇文章,马上就得出结论,这位迟子建一定是北方人。

  这次在芥子书店看到《北方的盐》,眼前一亮,我的判断果然没错,这位和才子曹植同名的子建女士,不仅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北,她出生在中国的最北端-----漠河的北极村,这样一个人写出一篇关于北方的文章,该是再合适不过了吧。

  托这本书的福,终于又体会到了那种久违的感觉,像是农村的下雨天,没法去地,大家只好围在火炉边,拿出旧年的老玉米,剥好了,放在锅里,小火,用筷子慢慢拨弄,慢慢吃,慢慢讲那些陈年的往事。

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