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读后感600字
打开《毕淑敏散文集》,习惯性的随便翻了几下,不免觉得欢喜,毕竟是散文,不长,正适合我。因为我看一些文学作品的时候,喜欢短小精悍,也许与本人性格有关:不把简单的复杂化,更要把复杂的搞简单。譬如一些所谓的名著大作,其内容多多,五花八门。最终尾处让人一猜便透,其旨只一,何必长篇大论。说是别人舞文弄墨吧,又让人觉得自己有嫉贤妒能之意图,话又说来,名人们不都是这样成为名人的吗?此时,顿觉自己妒贤之嫌更为凸显。说句题外话,我最佩服的名人有两种:科学家、体育竞技者。
《毕》的首篇《有爱的日子》我读了两遍,现在的孩子确实如此。很多少爷、小姐身在乐中不知乐,还说父母太狠了(当然是个别,却在蔓延中),咎其原因,毕淑敏作了分析,无论是心理学、教育学、A学、B学、现有事例、自己亲历道出了爱在孩子心里的暗淡。又读了几篇,写下了稍稍感触:
一、爱如空气,亦然无色无味,却能让人觉触。
夏天,有风的饿时候,我们更觉一阵凉爽,那时由于空气流动;冬日,有风的时候,我们便觉十分凛冽,那也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大都不喜欢夏日无风,冬日风起,不怕,现在有了新产品——空调,夏天,依然 凉 风阵阵,冬日却也暖意融融,不过又有了新产品——空调综合症 。
说来道去,还是大自然的空气好,顺其自然,热了我会扇扇;冷了我会加衣,平平常常。夏日有风不是一种更高更自然的享受吗?冬日有风,长发披在五彩的冬服上飘悠,不是一种异样、更独特的美吗?
爱如空气,仍无色无味,何必去刻意改变它、何不感受那份自然呢?
二、爱如空气,也许本有色、本有味,只是感触不到。
我们说空气无色无味,我说它有色有味,我叫它空气色,空气味。为何呢?既然无色,为何它能遮挡我的视线?味有酸、甜、苦、辣、咸,空气呢,只是我们嗅不到而已,究其根源,为何嗅不到,原因很简单,人打一出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空气,可以说是无时不刻,有味也会变无味(正如在厕所里呆上半年),已全麻木。众所周知,空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较多,对于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若从两个中间选一个更重要的要数氧气了,爱就是这样,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忽略了二氧化碳。众人皆知,无二氧化碳何来之氧气,也许同等重要,正如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苦与甜……
爱如空气,本有色,本有味,为何不好好感触呢?
空气无时不刻在我们身边,正如爱!
毕淑敏读后感600字【篇2】
毕淑敏是我最喜欢的散文作家之一。她的素材都来自于生活中十分平凡的事,但又能从中提炼出重要的、让我们一生受用道理。而且毕淑敏的文字很细腻、幽默、抒情、感人、情节起伏,并用一些看得见的东西来比喻看不见的东西,读来很有趣,怎么读都不会腻。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独有的心,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感悟,并阐述了她的人生观、女性观。
比如她的散文《爱怕什么?》就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表面上这篇文章一条一条地讲了“爱怕什么”,其实告诉我们的是如何行动才能真正地获得爱,用怎样的方式付出爱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这让我懂了爱是需要表达的,就像她说的:“爱是那样的需要表达,就像耗竭太快的电器,每日都得充电。重复而新鲜地描述爱意吧,它是一种勇敢和智慧的艺术。”
文中有一位母亲因不善于表达爱,一个“心头正充盈着温情”的动作,被儿子理解为“我又做错什么事情了,妈妈在发愁”;被别人理解为“要自杀”。
这样我联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我就是十分胆小,有些事连我最最亲近的人——父母都不敢说, “我爱你”就更不用说了。一次数学考砸,一向没不及格过的我不敢拿回家给家长签字,就干出了模仿家长笔迹的蠢事。后来还是被发现,他们批评了我,但不是因为我考砸了而是因为我欺骗了他们。这就是缺乏表达、不敢交流的后果。如果当时我诚实地告诉他们分数,或许他们还能安慰我、给我找出不足、鼓励我下次继续努力。像文中说的:爱怕假冒伪劣。
“这种细腻的文笔,这样精致的刻画,这么用心的观察,所见与所得的完美转化,真的是动人心魄,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么平凡的文字,这么常见的词组,竟包含了这么震撼的力量!”
毕淑敏读后感600字【篇3】
好的书让人受益匪浅,有可能终生受益。读散文集,更是能让你的情操在相应的时间里得到陶冶。
在众多的散文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毕淑敏了。她的作品,一扫20世纪80年代末文坛琐碎平庸的文风,被人称赞为是“对当代小说的一种拯救”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余年,拯救过无数垂危的生命,帮助过无数来访者走出生命的低谷,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故事的起伏,精湛的文笔,让我不得不读了一遍又一遍,感受了一次又一次,其中有一个片段让我感悟至深:
“为什么不读书”?夏导问。“没钱”“为什么没钱”?“因为钱在我妈妈那儿”。“你妈妈在哪儿”?“我不知道,我妈妈跟着人跑了,她不要我了,她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卷跑了。就剩下我和爸爸,爸爸说他一个人也要供我读书,他就上山挖药材,他在最陡的崖上看到了一兜贝母,人家都看到那兜贝母了,可是谁也不敢去采,只有我爸爸上去了,他就再也没回来。”这篇《源头朗》在描写火石到大城市生活、求学的同时,亦表现了苦难人物心中理想和现实压迫的种种矛盾。
著名作家贺绍俊曾经说过“毕淑敏与其说是一位作家,不如说是一位心理学家,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针对我们的心理疾患而开的心灵处方,这源于她的善良和对人的心里隐秘的洞悉。”
读毕淑敏的书,能体会到一种特别的爱,让我沉思许久……
毕淑敏读后感600字【篇4】
毕淑敏以她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和理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边,给我们讲述一个神秘迷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带我们找到心灵的出口。
毕淑敏的散文不同于张晓风。她只是给我们讲述一个小巧的故事,平凡普通,像一湖波澜不惊的水。
她的特点是能够巧妙地在文章中融入一些东西,所以她的文章带着情感。这种情感,是在你无聊时可以端起它一边喝一杯热腾腾的咖啡一边翻页,是在你心烦意乱时让你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是在你悲伤难过时看看,找到自己的安慰。
你若能细细体会,必能发现那隐藏于故事中的一份细腻、一份温柔、一份执着,对人生的追求及一份不变的心。
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中,孩子忽然反驳作者说出的“从未打过人”:“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也许我们曾受到过家长的批评责怪甚至打骂。但是我们知道吗,每一次孩子的挨打,只会在母亲心中留下痛而深刻的烙印。
她把对孩子的温柔、严厉、疼爱、生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母亲为我们整理房间时,打扫卫生时,我们心中只记得母亲的唠叨埋怨,却忽略了她心中,对我们的在乎。
我们也可以学着像她一样,以一个医生的角度、一个母亲的角度、甚至一个路人的角度,去体会,观察这个精彩的世界。
毕淑敏读后感600字【篇5】
毕淑敏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样是一位慈祥而又可爱的母亲。在《混入北图》这篇文章中,毕淑敏的母爱与她对儿子的教导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那时,北京图书馆是最大的图书馆,哪里有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图书,但那里却有规定:只对成年人开放。不知是不是遗传了毕淑敏,她的儿子从酷爱看书,对文学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当他长到十几岁已经是个小伙子的时候,毕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带儿子“混入”北图,满足孩子向博览全书的愿望。
本文主要讲述了毕淑敏到儿子进入北图的过程和看书的过程。其中详写的是进入的过程。在过程中,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识破的心情,但儿子也急切想去看书的复杂心情。在好不容易进去后,儿子恨不得把全馆的书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闭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毕淑敏的这篇文章中,充分的体现了儿子对读书的渴望,甚至把博览全书为理想。的确,在我们少年时代的是官(时光)是很宝贵的,我们在学习上,不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多多去闯闯,在丰富的经历和阅历下,就能够让你体会到世界是包罗万象的。在青春时,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领域,为梦想努力,像毕淑敏的儿子一样,有志气:“长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走进北图,因为那是贵宾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