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图书书籍读后感
最近,我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让我十分震憾。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拥有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坚强的意志力和永不服输的气魄,他从一个普通男孩,最终变成了一名革命勇士。
保尔从小生活在社会的低层,12岁就去食堂当洗碗工,在那里他经历了很多不公平的事,饱尝了各种疾苦和冷眼。十月革命爆发,他离开家乡加入红军,随着军队在祖国大地上转战了一年,在战场上不幸身负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战胜了死神,病愈后继续参与战斗。
由于长期的劳累,加上在战斗时的伤病,保尔的双眼开始失明,双腿也瘫痪了,不能再上战场,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革命工作,而是拿起新的武器——笔,重返革命队伍。与病魔斗争的同时,争分夺秒的写作,在妻子的帮助下,历经千辛万苦,他的小说《暴风雨的儿女》终于完成。保尔实现了“打破铁环,重归队伍”的梦想。
保尔就是这样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即使全身瘫痪,灼痛难当,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民解放而斗争。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触很大,保尔的这种百折不挠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和他那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震憾着我。也使我明白了,每个人都要拥有顽强的毅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像钢铁一样坚韧,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气馁。
红色图书书籍读后感(精选篇2)
一张鲜明的水彩画。顶上是一片蓝天,过多的颜色,把天空涂得浓浓的。下边是金黄的山,翠绿的森林,山头上露出半个太阳,放射着耀眼的红光。角上写着两个丰满的字:“黎明”。
这是小萝卜头在狱中的一幅画,笔锋充满了炽热的渴望自由的强烈情感。读《红岩》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这个“小人物”。
小萝卜头是革命烈士宋绮云夫妇的孩子,还是乳婴时就随父母进了监狱。残酷的现实,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摧垮他的身心和意志,却让他磨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他像一只蝴蝶在狱中飞来飞去,每到一个牢房,他那稚嫩的脸庞,大大的眼睛,带有磁性的童音,总给人们带去欢笑和快乐。
他是一个信使,装不懂事麻痹敌人,自如地在每个牢房中传递消息。让牢房管得住人,管不住消息,让敌人束手无策,让狱中的同志们更加团结,更有信心,更充满希望。他是狱中同志们的“开心果”。
他思维敏捷,聪慧过人。在到过苏联的黄以声将军的教导下,小萝卜头就学会了俄文。遇到特务监视时,一老一少,就用俄文回话。不懂俄文的特务,干着急,没有办法。小萝卜头的记忆力特别好,字典上的字都能认能写,还能讲解,甚至用古僻字难住成人……
每当我想到一个九岁的孩子就能为革命,为全国的解放做贡献,每当我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就在震撼中感动,感动中萌发动力,我就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更加坚定信念,决心勤奋学习,严于律己,固身强体,练好本领,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红色图书书籍读后感(精选篇3)
程贤章的这部《仙人洞》的确值得一读。作者在小说的后记中说:他不希望读者把这部小说当作“土改题材”的小说来读,他之所以写这部作品,“只是为当时生活在最底层的另类人作点无力的呻吟。”这部小说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就在于它真正地表现了生活在农村的众多小人物可怜而又可悲的命运,展示了他们令人同情、感伤的心灵和肉体的创伤,每每使读者油然而生“哀其不幸,恨其不争”的慨叹。50多年过去了,而一个个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宋火、小林、阿辉、张十三、韦寡妇、阿敬……在作者脑海中挥之不去,历久弥新。他们在作者头脑里贮存了50多年,如今跳到纸上,一个个是那般鲜活,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身份、背景、思想、性格。陈冬、张远香、张十三、张远冲、张远锋、韦寡妇等个性、身份迥异的人,他们的命运似乎有一条看不见的因果链环环相扣。小说中的许多大大小小的事件,如斗张十三,火线整风,韦寡妇投井,春芳剃头店里的波澜,都有某种前因后果的关联,整部小说的起承转合,都由一条清晰的因果链贯穿着。鲜明的人物个性,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使程贤章的这部小说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即用形象来反映生活。
尽管作者主观上不想把这部作品写成“土改题材”,但毕竟融入了作者对50多年前的那样惊心动魄的群众运动的认识、理解、分析和对其本质的思考。仙人洞的土改在当年波澜壮阔的土改大潮中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在取得胜利的同时,又带着许多遗留问题,带着不少遗憾和无奈。显然,这些问题、遗憾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读程贤章的《仙人洞》,笔者想起恩格斯说过的一番话“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式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这三者的完美的融合”。对于一个严肃的作家而言,艺术上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要了解土地改革的读者,光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是不够的,也有必要读一读程贤章的《仙人洞》。
红色图书书籍读后感(精选篇4)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
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到底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面对一两次的打击,有人选择买醉,有人选择沉沦,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死亡,你们难道就真的这么脆弱吗?你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现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你们不会再有后悔的感觉,但你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伤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我们伟大的共产党,迎来她90岁的生日了。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记载了多少沧桑,却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回首往昔,在我们遭受外国人的欺凌时,祖国一次又一次地从危险困境中走出来,因为祖国心中有我们,有人民!祖国用伟岸身躯来保护我们,我们也要回报于祖国:永远爱你,保卫你。
红色图书书籍读后感(精选篇5)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爱国英魂》的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个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著名爱国者的事迹,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位女英雄。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人。她从18岁起就投身革命,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组织派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以后又被派到苏联留学。回国后,化名赵一曼,在江西,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她被派往东北。1934年春天,到哈尔滨南面的珠海县任铁道北区区委书记。她一面组织群众做军鞋,洗军衣支援抗日队伍,一面组织农民自卫队,配合抗日军队作战。有人曾经暗暗筹划,把赵一曼救出送到抗日联军去,但没有成功,走到半路又被敌人抓捕回来。敌人害怕赵一曼真的逃回抗日联军那里,就在1936年8月2日把她杀害了。赵一曼牺牲时才30岁。赵一曼这种爱国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尊敬。
这次的“红色之旅”,使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国江山来之不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我出生在幸福、和平的年代里,是多么的荣幸,我要将这次“红色之旅”所吸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