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好书的读后感600字
偶然翻开《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来来回回,隐约听到娇弱的喘息声,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丝憔悴却依然迷人。她落泪是因为她难过。只有放纵的哭过,笑容才会更灿烂。闭上眼,仿佛看见了她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星星点点的泪光。
常有人说黛玉“小气”甚至“心胸狭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这一切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以至于失了分寸,我认为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所以,在她心情不好的某个瞬间,她就像走丢的小孩没有了分寸。而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只会被她狠狠的驳回,却是无心的。不是因为不能接受宝玉的问候,而是太难受。于是她只能用诗来发泄她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每当读到她的诗时,总有沁人肺腑的感觉。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犹如一把锋利的好刀刃,深深地插入了读者心中,让人有种窒息的幻觉,只觉得无形中让人掐住了喉咙,挥之不去的伤感。只能极不情愿的放下书,慢慢地让人平静下来。记得她的《素花吟》:“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犹如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对宝玉太痴情,她的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却笑着喊:“宝玉,宝玉,你好……。”然后,她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但是她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我合上书,想要把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又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寒假读好书的读后感600字篇2
有一种葫芦,叫做宝葫芦,你心里想什么,它就会给你变出什么,多么诱人啊!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就是讲的男孩王葆和一个宝葫芦的故事。王葆从小跟奶奶在一起,奶奶让他做什么,就必须要给他讲一个故事,奶奶每次都讲宝葫芦的故事,说宝葫芦是无所不能的。于是他开始了对拥有一个宝葫芦的憧憬。
在一次做电磁起重机时,王葆和同学闹了不快,自己回家生了一顿闷气后去钓鱼时,竟钓上了一个真正的宝葫芦。宝葫芦可以为他变出任何东西,但他要保守秘密,对谁都不能说,多么诱人的条件!王葆答应了它,从此,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只要他心里一想,就会实现,可生活渐渐变得无聊了,还因为宝葫芦,引发了一系列的乌龙事件,王葆失去了大家对他的信任,他最终忍不住向大家说出了真相,宝葫芦失去了神力,可东西要怎么物归原主呢?正当大家冥思苦想时,王葆从梦中醒了过来,原来,这只是一场梦。
在梦里如此,在现实中呢?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位农民,他向上帝抱怨:“仁慈的主啊,我每年辛辛苦苦种麦子,可每年的蝗虫、冰雹让我的麦子减产了一半,如果今年不要有灾荒,让我的麦子平安成长,我会永远效忠于您!上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一年风调雨顺,农民开心不已,可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穗却空空的,一粒麦子也没结,农夫跑去质问上帝,上帝温和的对他说:”这不怪我,因为你的麦子没有经历灾荒的磨练,便是空心的,反之,受过煎熬的麦子,才是成熟而又饱满的,农夫听了,后悔不已。
从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实干才是硬道理,只有勤劳的人,才会赢得成功!
寒假读好书的读后感600字篇3
《背影》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朱自清和父亲在徐州团聚,在火车站,父亲为“我”买橘子,“我”看到父亲穿过铁道努力爬上月台时的背影,不禁流下泪,体现了父亲的伟大。
父爱沉沉……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部分。“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很费力”,可是父亲依旧要去对面月台买橘子给“我”吃,这充分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了父亲爬上月台很艰难,可是父亲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不怕累。我想不管是朱自清的父亲,还是我的父亲,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不张扬,深沉而隐忍。
记得有一次,爸爸送我去上学,那天下着小雨。在路上,我们一帆风顺,忽然,前面冲出来一个骑电动_车的人,爸爸因躲闪不及,被撞倒了,爸爸起来后没有查看自己是否受伤,而是第一时间把我扶起来,问我有没有碰着?我告诉爸爸我没事,这时,我看到爸爸的裤子破了个大洞,膝盖露了出来,流着殷红的血,可是爸爸却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我从书包拿出纸,想帮爸爸止血,可爸爸却说:“我没事,不用了,你快上车吧,别迟到了。”说罢,便上车继续带我去上学,到了校门口,爸爸望着我走进校园才离开。这时,我回头看了一眼爸爸,望着爸爸的背影,我有些心疼……
很久以后,当我再次想起这件事情,心中依然有疼痛的感觉,我的父亲和《背影》中的父亲何其相似,他们总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即使自己过得苦一些、累一些,也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幸福、快乐,从不计较得到多少回报。
父亲的背影,儿女的深情,愿记忆定格在最美好的一瞬间……
寒假读好书的读后感600字篇4
这个暑假,我读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部书的确是堪称神来之作,不仅将历史上的很多真实事件写进了著作中,增强了真实感,而且同时有杜撰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让著作读起来更加有趣味。
如果说我对哪个人印象深刻,那么我最想写的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号卧龙,曾躬耕于南阳,也就是现在的湖北襄阳,满腹诗书,书中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是这样的吗?未必如此。
虽然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但根据一些史学家的研究,觉得《三国志》是比较尊重史实的著作,著作中介绍的诸葛亮是一个善于治国的人才,但其军事才能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写得那样厉害!
个人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主要表现在战略规划和治国方面,在军事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建树。有史实为证:诸葛亮在襄阳时,已经颇有名气,因此刘备慕名而去,而知名的隆中对其实表现的是诸葛亮的战略才能,他知道怎样逐鹿中原,政治智慧和战略才能卓著,但诸葛亮出山后,并非书中所讲的直接指挥将士打仗,譬如知名的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等故事都属于杜撰。再举一例:例如刘备取得西川以后,最信任的人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而法正正是与老将黄忠在定军山战役中大破曹操,斩杀魏国名将夏侯渊的军事参谋。
再者,即便是夷陵之战中,刘备亲征,也没有带诸葛亮随军,如果诸葛亮的军事草能真如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般深不可测,刘备断然是不会不委以重任的,毕竟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以上就是我写的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即便是天纵英才,也不能阻挡历史的浪潮,一切自有天命!
寒假读好书的读后感600字篇5
星期三,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抗战时期的一部老的黑白电影《小兵张嘎》。早就在新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的预告里听过张嘎的大名了,电影还是第一次看,今天终于可以亲眼目睹他的真容了。
他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大,当我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我的第六感告诉我他就是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将来一定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果不其然,他小小年纪就加入了游击队,张嘎是一个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小英雄。他几分调皮,几分任性,几分机智。在日军的炮楼里面他临危不惧,急中生智,趁看守打盹的时候操起一旁的板凳打晕了看守,摸出看守口袋里的火柴点燃木梯,炮楼里烈焰熊熊,火光冲天,日军哭爹喊娘,最后炮楼轰然倒坍。游击队和张嘎里应外合,不费吹灰之力便扫除了一个心腹大患,这都是张嘎的功劳哟!
看完这部影片,我们不禁拍手叫好,张嘎机智勇敢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想想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却变得懦弱。看见大孩子欺负小孩子,却不改挺身而出上前劝阻,而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热闹或者眼不见为净,一走了之。看见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却不敢上前劝阻或上前指责,长此下去,不文明的现象会越演越烈,不文明的人会越来越猖狂。希望大家都能像张嘎一样勇敢,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社会才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