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作品的读后感600字
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在那么多的小故事中,有几个故事我印象最深。
读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第四章:先秦重要历史纪事,不得不动容于中国古代的礼貌与发展,以及那时古人的高尚品德,当然,还有对于昏君的那种无奈与气愤。
你能够想像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能用兽牙,鱼骨,石珠……制成漂亮的装饰品吗?你能想像的到原始艺术其实也是丰富多彩,歌舞乐器在氏族部落简直就是一应俱全吗?恐怕你们连做梦都不可能明白我们的老祖先,其实也有爱美的观念和习俗。不要把他们想成全是一帮形似猿的,还没进化完善的“大老粗”。你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只红底白花的彩陶盆。盆中画着人头像,两旁绘有鱼纹图案。人像胖胖的圆脸,双眼眯成一条细缝,“眯眯眼”,咧着嘴巴笑眯眯的样貌,足以叫你爱不释手,十分惹人喜欢。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始艺术,叫人大开眼界,叫我们对原始人群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折射出我们祖先的无穷智慧,凝聚着中国史前社会的精神礼貌。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对它再是熟悉但是了吧!传说尧舜时,黄河泛滥,洪水冲毁了房屋,淹没了稻田,拔倒了大树,卷走了人畜。叫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活不下去了。于是,在舜主持的议事会上,人们一致选举禹领导治水。禹不敢稍有一点怠慢,努力工作,勘察山川地势。最后,禹不负众望,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最后把洪水驯服,治理得地平天升了。
从这个说小也小,说大也但是分的故事来看,我们能够深刻的体会到禹的品德是怎样一种的高尚,“三顾家门而不入”传进千家万户的俗语。依次禹经过家门口,妻子刚生了儿子不到十天,邻里乡亲的去看看儿子,可他此时却倔得像头牛,说此刻治水刚开始,没有工夫回去看。这是怎样的一种对自我工作负责的态度啊!我们也说,禹回去看一眼也费不了他多少时间,自个儿的亲生儿子亲骨肉啊!可禹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宁愿放下去看儿子的机会,还要惜时如金的去治水,不辜负老百姓对他的期望。
历史作品的读后感600字篇2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这本书,《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在书中的故事也是久久流传,不仅是这样,它的每一个故事中如果你细细的读,你会发现好多的道理。那么《三国演义》一书中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在这个寒假,我就借着这个理由,勾起了我对三国演义的兴趣。
三顾茅庐不仅是个成语,还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刘备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结果第一次没遇见;第二次不顾张、关二人的阻拦冒着大雪去的,还是没见着;第三次等诸葛亮睡醒了才见到。故事的过程,说明了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而且第二次还下着大雪,张飞还阻拦道:“现在就是军队在打仗,这时也会停下来的。”第三次关羽等人见刘备又要去拜见诸葛亮,怒气冲冲声称要用一条麻麻绳把诸葛亮捆过来,刘备狠狠地斥责他们,这表明刘备以诚待人。
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管理者要礼贤下士、知人善用。比如:商汤任用伊尹等人作为大臣,商朝很快强大起来。还有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国力才逐步强大。这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的表现。
不仅是这个道理,三顾茅庐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刘备就是这样,一次去了没有找到诸葛亮,第二次去还是没有,可他的心向着国家富强,又第三次去了诸葛亮家,在第三次终于请到了。这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心想着蜀国的未来的精神,不就是我们在学习上所缺少的吗?如果我们在学习上再用一点耐心和努力,我相信没有我们不能面对的学习难关,就没有在学习上的那一声声叹气。
在这个寒假,读的历史书籍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有了读书的兴趣,我会继续从书籍中发现在生活中发现不了的东西。
历史作品的读后感600字篇3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套具有历史特色的书,讲述的是古代历史发生的大事,许多故事耳熟能详。
《上下五千年》先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到炎帝,黄帝,再到大禹治水,到刘邦项羽,到三国,最后到清。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很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悠久,拥有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未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
在这262个故事里面百里挑一,我最喜欢其中的王允计董卓,董卓,大家都知道,他可是出了名的恶霸,他乱砍乱杀,还抢夺百姓们的钱粮。那些被他杀死的百姓不计其数,抢夺来的粮食可以吃整整三年,得罪他的人都保不住性命,大家一心想除掉董卓,但董卓身边有一个干儿子,他力气特别大,射箭骑马的武艺,十分高强,他就是吕布,董卓每次出去,都要带着吕布,做他的保镖,大臣们看吕布在身边,没有机会下手,但是,司徒王允却想到了一个计谋,虽然吕布是董卓的干儿子,但他一不小心得罪了董卓,董卓也毫不留情直接拿刀刺向吕布,吕布好在眼疾手快,躲了过去,吕布十分气愤,就去找王允商量,王允见时机成熟,王允提出了杀董卓的计谋,吕布决定跟王允一起干,董卓进长安城那天,董卓一下车,吕布举起长矛,把董卓刺死了,大家兴高采烈,把自己的钱拿去买大鱼大肉,庆祝一下。
在《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名人,英雄,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是个博学多才,鞠躬尽瘁,有勇有谋的人,他还是个十传百,百传千的“智多星”。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赞美了古代人的勤劳与智慧,也赞美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看看这本书吧,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令你回味无穷。
历史作品的读后感600字篇4
在读完了《品三国》之后,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三国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段历史当中的那些主要人物?
在《品三国》的开场白《大江东去》中易中天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实际上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三面形象,即“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所谓“历史形象”就是正史上记载的形象。但“历史形象”不代表“历史真相”。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的真相,但要弄清楚却相当困难,因为历史离我们太遥远了。
“文学形象”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例如《三国演义》。
还有一种是老百姓主张的形象,我们称为“民间形象”。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也许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也会有不同的民间形象。例如一部历史剧拍出来以后,对于扮演某个历史人物的演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那个演员扮演得非常好,有的人却说扮演得一点也不像。那你又凭什么判定呢?你知道真正的历史人物是什么样子吗?
在我看来,一个人判断一个演员扮演的历史人物的好坏,在于他平时对那个历史人物的了解,他了解那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气质,再结合演员的相貌来断定他像不像是具有那种性格和气质的人。但是我坚持“人不可貌相”这个原则,因此我不大爱评价历史剧中的人物。
历史作品的读后感600字篇5
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丽的祖国——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远与美丽,它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你们,是否也为自己美丽的祖国的深远的历史感到骄傲与自豪呢?
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到最后的帝国,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没错!这件简单单的四十二个字就说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年代。
《中国通史》的前言一开始就说到:“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辍。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仅此六十四字,却意味深长,细细品味,这正是悠悠华夏文明的漫漫历程,这正是泱泱中华历史的这是写照,不是吗?
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史书,有多少人用笔墨来赞美历史!历史的每一瞬间都那么的激动人心,让人震撼!历史将会让我们明白许多。
难道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我们不应该将历史牢记在心,放眼未来吗?身为青少年的我们,身为祖国花朵的我们不更应这样吗?
来吧!大家一起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喝彩吧!炎黄子孙们!华夏儿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