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领悟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领悟篇2

断断续续看了半年,终于看完了这本长篇。读这本人物传记类型的历史小说,收获颇多。人物传记总是让人从他人的人生中看到世事之多变无常,也如一面镜子可照见自己的人生。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平太平天国之乱,后又在官场中抉择,保身立命,不越藩篱一步。倡洋务,办书局,虽一介书生却戎马半生,官至两江总督。

他善于自省,即使是垂垂老矣之时,写日记的习惯也是只要拿得起笔就仍坚持。他在反省时曾写下这样的一段话:

“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然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他善于识人用人。他自认在带兵打仗方面,既无才能又无经验,所以不断告诫自己让手下将才充分施展其才,并不断发现、物色人才。筹建水师时,启用落魄书生彭玉麟,此人德才兼备,为平长毛之乱立下不朽功勋。左宗棠在曾国藩迟暮时与之冰释前嫌,写道:“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毋负平生。”

曾国藩在靖港惨败时也曾想过轻生,在家国与个人之间也曾进退两难,在风云诡谲的封建王朝末世之下仍心忧于救亡图存,在每一次困厄时都凭着自己坚守的“道”坚持下来。

即使合上书页,曾国藩的一生仿佛仍历历在目,精彩而又跌宕。虽说我还是读得不够精,但仍然学到了很多处世之道。也许当再经历一些世事以后会更有感触吧。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领悟篇3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之名臣,近代圣学之儒宗,“文章道德,冠冕一代”,被后人称“半个圣人”。读《曾国藩家书》可以深刻体会到曾文正公在“修身齐家,治兵用人”等方面的成就,亦可以深刻感触到曾文正公不懈奋斗的一生。十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他成就了自己,也扶晚清大厦之将倾,最终虽未能出将入相,但亦可称得上一代之名臣儒宗。

首先,在修身方面,讲求“勤敬”,勿傲勿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且要做一个“劳谦廉”的君子,后来又讲“倔强明强,崇俭虚心,豁达冲融”等内圣之法。

其次,在治学方面讲究“专恒”,曾文正公说:“用功譬如掘井,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在读经史方面,他教育子弟:“要计划好,每天至少读二十页,不必穷尽经义,避免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情况,有的人甚至一生也未能读完十三经。”教育子弟用功读完经书。他还说:“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第三,在治家方面。有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有持家八字决:早宝考扫书蔬鱼猪。还讲,人生并不是总以功名为第一,孝劳亦可也。教育子弟间和睦时讲,“未闻有兄弟不和而家业兴旺者,未闻有兄弟和而家业不兴者”总之,治家第一要孝,第二要兄弟和睦。

第四,在用人方面。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时,凡是自己亲自带领打的仗,是“屡败屡战”,而凡是他手下大将打的仗多数都是胜利的。石达开曾经评判曾国藩:“虽不善战,而能识拔贤将,规划周密,起事以来未曾闻也。”曾所编《冰鉴》即是观人识人之书。

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学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问源泉。若能善学善用,则对我们来说将是受用无穷的。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领悟篇4

曾国藩,作为中国自孔子以后的一个半完人中的半个,其在立言立德立功这三个中国传统文人中的三大标准方面几乎都做到了,这真是非常难得。虽然说他是半个完人,其中不无贬损之意,但是也未尝不是一种肯定。曾国藩一生律己很严,治家有道,治军有方,堪称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对于这些方面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

在这部《曾国藩家书》里面,我首先关注的是他在书信中所涉及到的大量的关于征缴太平天国的内容。曾国藩的书信翔实具体,是非常好的指导了他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如何治军,如何布置安排的史实性材料。比如曾国藩在咸丰四年四月初四的家书中就详细记录了湘潭之役,其副将塔齐步大破太平军的情况。而且尤为难得的是他也没有讳言自己的战败,其亲自率领的军队居然遇敌溃。结合曾国藩在书信中的这段描述,以及其他的历史材料,对于这一形象更加充实而立体的影响。

由于曾国藩此后自带兵必遭败绩,因此他避开了安庆和天京的两场大战的前线,但在书信中依然可以看到他对九弟困守前敌的殷殷关切之情。曾国藩的家书对于我们了解太平天国那一段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多读一读。

此外,既然是家书,所以在对于子女的教育,家人如何相处等方面曾国藩也都在家书中不因厌烦的一一写明,他指导自己的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如何治学读书,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了非常优秀的道人才。而且曾国藩眼界开阔,还指导曾纪泽要学习外语,最终早就了中国第一个大使。这些内容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学问,教育子女,甚至为人处世也都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领悟篇5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他一生勤奋读书,从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一部《曾国藩家书》让我们仰望到曾国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灵世界,感触到中华民族传统的深层积淀。

对于《曾国藩家书》的博大精深,精妙绝伦的语录,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生活学习之道。

曾国藩的修身表现:为人表里一致,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远大方向。他充分利用时间,发奋苦读,博览群书,用知识充实自己,为自己的事业储备,力量。

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总是告诫弟弟们要好好读书,认真研究学问。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在家书中,我们看到了曾国藩对长辈的尊敬。凡有什么都会先跟长辈商量或告诉长辈一声,而不是自作主张,不理会他人的感受,遇事就应该有商有量,这样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曾国藩的父亲曾在书中对其弟说过,境遇难得,光阴不再。是啊,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够成为一家人是极其不易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懂得珍惜。

曾国藩的这些书信中富有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领悟篇6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

从《曾国藩家书》一书中,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此刻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完美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138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