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初中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苏东坡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一生曾多次遭贬官贬职。他的政见也与当时执政发生冲突。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作为一名乐天派的天性。依旧执己之见,与“拗相公”王安石起矛盾。这本是一段坎坷严肃的历史,但经林语堂之笔,这段“王安石变法”就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中也体会到更多苏东坡关于人生观,生命意义的思考。写到变法的具体内容时有很多条款是关于税收,土地之类的经济问题,林语堂仿佛变身为一名经济学家判定王安石变法的好坏,大概是对苏东坡过于喜爱,林先生时不时与苏先生融于一体,像是王安石成了自己的政敌。当然,他也承认王安石做事很认真积极并不任情放纵,也是迫不得已,但想法过于激进极端。林语堂称其为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成为自己梦想的牺牲者,王安石甚至觉得有控制文人学者思想观念的必要,他以前像王莽,因为他一遇到别人的反对,则暴跳如雷——现代的精神病学家,大概会把他列为患有妄想狂的人,如此短小精悍,不失幽默的评价实在令人回味无穷。

相比之林语堂对苏东坡,王安石两人为官处世的的评价,苏东坡的豁达,乐天;王安石的激,有为,都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之中。

当王安石为政事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东坡被贬黄州。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与友人下几盘围棋,种上一些庄稼,过着恰如神仙般的生活。也正是由于这种洒脱自由的生活使苏东坡的精神发生变化。乃至文风由原来的讽刺,尖锐变为温暖,亲切。留下大量的精品《念奴娇》,《记承天寺夜游》及我尤为喜欢的前后《赤壁赋》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很难看出是一种官方的监禁,而是苏东坡十分享受这种快乐生活的表现,这是他的超越和人生的感悟,但这是适应,不是妥协。面对强大的政敌,面对恶劣的环境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即便是处于柔和的山水田园风光之中,他从未停止过对生命的思考,“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矣,而又何羡乎?”这两句我十分喜爱。那种与世无争,享受每一秒每一刻生活的苏东坡就这样豁达乐天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

无论自己是世间哪颗微粒,都不重要,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这就是这位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奥秘所在。林语堂这样说他:“他是个佛教徒,承认生命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间的形式,却不肯接受人生的苦难,重担。”“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我读这本书是出于对苏东坡的喜爱,而林语堂写这本传记也是因为他喜欢苏东坡。一个近代作家去描绘一名几千年的文人,用林语堂自己的话说:“并不困难。”因为活着的人,他的未来会有许多未知性,而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因为读过其诗词书简,多多少少都知道些。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喜欢的人。而这种喜欢是因为我们拥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或者正向往着拥有苏东坡这样的处世态度。

这本传记中,我们所感受的不仅是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也有他所传递给我们的生命的取向和定义。“一蓑风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命的真实写照,谱写出豁达乐天之生命乐章。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初中(精选篇2)

一直很喜欢苏东坡的诗词。读罢林语堂《苏东坡传》更是对苏东坡的处世观及人生态度敬佩不已,我想苏东坡的诗词之所以为人称赞流传至今,更多的是因为其中蕴含着苏东坡独特的人生思想。写传记不如写小说那样可以天马行空,必须要对史料有详实的考证,对人物要有清楚的认识。即便是这样,林语堂对资料的剪裁取舍恰到好处,加之一些艺术技巧和想象力,使作品超越于干枯的史料之上,使苏东坡的形象活脱脱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富有充沛的生命与活力。

书中有一章是“神、鬼、人”我觉得描写得非常有意思。苏东坡在早期为官时,适逢大旱,苏东坡心急如焚,决心以自己对神灵的虔诚为百姓祈雨,他亲登秦岭主峰,上表皇帝为太白山神恢复爵位,以求神明垂怜;他带着百姓千里迢迢取回池塘中的龙水龙水顶礼膜拜诵读祈雨文,神明仿佛有求必应雷声隆隆恩泽普降暴雨连下三日,庄稼都又挺了起来。此时最快乐的当属苏东坡了,为此还将后花园的亭子改名为“喜雨亭”,并著《喜雨亭记》记叙其之喜悦。从此事件中我们不难感受苏东坡与爱民如子与民同乐的一片赤诚。当然作为那个时代的人认为祷告是必须的,乃至于他在做其他各县的太守时仍会祷告,他相信神明必然会尽其所能为人消灾造福。因此,林语堂在这个时候对他喜欢的苏东坡不由得调侃上几句称“苏东坡是火命,因为他一生不是治水,就是救旱。更因为他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简单说来,他的气质,他的生活,就犹如跳动的火焰,不管到何处,都能给人生命温暖,但同时也会把东西毁灭。”这就是“火”星苏东坡,这正是他生命之火,他的生命总是充满着激情,尽管会奔波劳累,却充满快乐。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初中(精选篇3)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在时光的沙漏中一点一点溜走,渐渐被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经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传诵,为人所敬仰,为人所品味的名字——苏轼。

苏东坡永远是一个谜。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文豪,一个月夜徘徊者……而这并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苏东坡一生坎坷,纵然历“乌台诗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何等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他的心灵完全向自然敞开,承受灵性的诱惑,以心灵的真实来体验生命的过程。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林语堂评价苏东坡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词奔放灵动,豪放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他至情至性。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对他情深厚重,妻子对他关爱有加。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亡妻凄婉哀伤。他热爱生活,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以传后世。

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

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

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但是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此心安处是吾乡。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是的,苏东坡为文人留下了千古标杆,他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灵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初中(精选篇4)

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管理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初中(精选篇5)

谁说的和原话都记不得了,大意是传播中国文化就要像林语堂一样,他是能用英文写作的少数中国作家。此前我只读过林语堂的一些文章,全本的书这是第一次读。选了他的《苏东坡传》。看了前言他对苏东坡的喜爱,我就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一本一等的书,毕竟作者的全部热情都在其中。

说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苏轼。从流传的民间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苏轼这两个天才的些许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骑鲸飞升,或是粲花之论,或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无不带有浓浓的仙气和浪漫色彩。

人们心中,李白是学不来的,他的浩荡才气和仙气绝无可复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个李白。而苏轼则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苏堤,研究出的做猪肉的法子叫东坡肉,还有个了杜撰的妹妹苏小妹,还常常和佛印调笑嬉闹。是如果说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苏轼就活在人间,他更真实,更可亲。

李白那样的仙气不能复制,东坡那样的魅力同样是无法复制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脱,他完美的诠释着宋代文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趋势,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

我最敬佩东坡的是他的真旷放,他不像陶潜一样把出世作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末选,也不像辛弃疾一样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

在苏轼的眼中,世上没有坏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还是牢狱,似乎都不能成为击倒他的箭矢。谪居黄州,没钱买别的肉,就买当地最便宜的猪肉,专心研究怎么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发配到岭南,一片蛮荒之地,也能因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读完后对照林语堂的一些事迹,不免觉得两个人有很多相通之处,我想林语堂为苏东坡作传,大概也是因为苏东坡是他希望达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励后人吧。

14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