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包法利夫人
通过写读后感,你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别人更好地了解原文的内容和思想。那要怎么写读后感包法利夫人呢?这里提供一些读后感包法利夫人,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篇1
刚刚看完《包法利夫人》,心情沉重。一个可爱的女人最后把自己逼上绝路,连带把她的丈夫、父亲、女儿也逼上绝路。为什么会这样?虽然事情发生在19世纪,可是读起来毫无违和感,爱玛的感情历程在今天还在重演,谁动真情谁先死,爱玛追求浪漫的感情没错,错在不用过分认真,因为男人都没认真,尽管他们说地认真,当然夏尔除外。最可怜的就是夏尔,他失去爱玛之后开始是悲痛,最后发现真相后是怎样一种死法呢?福楼拜没有点明原因,在我看来是致命的落差,那种致命的落差让他无地自容,难以理解,很快含恨死去。这是多么值得同情的人物,为爱玛提供金钱、荣誉,收获爱玛的厌倦和欺骗,他就是世界上最傻的男人。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比爱玛要幸运的多。安娜有爱他的渥伦斯基,虽然后来爱的有点疲倦,但是最终还是爱她的,从安娜卧轨自杀后渥伦斯基恍惚的神情,疯狂的自责可以看出。但是就这么一个美丽善良可爱的女人卧轨了,她最后的时刻是多么绝望和无助呀!
《包法利夫人》的翻译太精彩了,感觉就是用中文写的,这个译者我记住了,叫周克希。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篇2
小说讲述了一个不甘寂寞的已婚女性,寻找婚外情的刺激,最终被债务逼得自杀而死的故事。有评论说,包法利夫人由于受到了不适当的教育,一个富农的女儿进了城里的修道院,学习钢琴、绘画、诗歌(而不是农活),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和城里的生活,让艾玛的脑子里幻想完美的爱情,忍受不了平庸的婚姻、平淡的生活,不顾实际地追求浪漫、刺激、奢华、带有激情的生活,最终酿成悲剧。实际上即使是婚外情,保鲜的时间也非常短暂,艾玛的第一个情夫很快就玩腻了她,在约好私奔的前一天写信背弃了她艾玛,这个打击差点让包法利夫人送命。与第二个情人的约会更加疯狂和奢侈,但很快双方都互相感到了厌倦,只不过都不愿提出来。艾玛忘记了自己的义务——作为妻子的义务和作为母亲的义务,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书中的丈夫包法利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妻子两次出轨,那么多明显的信号,他都发现不了,是不是太神经大条了?包法利因为爱自己的妻子,
逐渐发展为盲目相信,甚至是可以讨好,生怕她生气、不高兴,为此还一度和自己的母亲决裂。他是一个平庸、懦弱的人,不解风情,从小读书就靠死记硬背过关,不懂得音乐和诗歌,事业上也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包法利夫人和药剂师郝麦的鼓动下,他本有一次扬名立万的机会——给旅店的伙计治疗先天性的跛足,手术却彻底失败,让艾玛对他失望透顶。在发现了妻子的情夫写给包法利夫人的信件后,他明白了所有的一切,作为任何一个有骨气、有血性的男人,面对这样的羞辱,都要发疯的。而这位包法利先生是怎么做的呢?妻子死后,他有一次见到艾玛的第一个情夫,没有愤怒,的是哀怨,“从情夫的脸上仿佛能看到妻子昔日的痕迹”,可笑、可叹。
这本小说出版后在发过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作者福楼拜一度被告上轻罪法庭,罪名是道德败坏,会教唆女人们学坏。这个故事也给所有的丈夫们提了个醒,一个巴掌拍不响,婚姻的失败不能全责怪某一方,另一方或多或少都有责任。要关心、关注你的妻子,要不然就会把她们推向不道德的婚外情。爱情是短暂的,这是自然规律无可改变。但这不是偷懒的借口,婚姻生活还是要用心去经营,作为丈夫,有义务时不时给妻子制造一些浪漫,时不时给她一些惊喜,给平淡的生活注入一些新鲜的东西,而从让家庭更稳固,不要让自己的妻子成为包法利夫人。
作为父母也要反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中国有个说法:“穷养儿子富养女”,对女儿的教育要给她最好的,让她有见识,免得长大之后受不了物质的诱惑和男人的甜言蜜语,上当受骗。但,有时候不合适的教育反而害了孩子,就如近年来,中国的家长流行把孩子送出国留学,但国外宽松的教育环境反而让孩子养成了非常多的不良习惯,“海归”后很难适应国内的生活和职场。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篇3
《包法利夫人》是一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是一名小资产阶级的妇女。结婚后痛恨丈夫查理·包法利医生的庸碌无能,渴望温柔,英俊而有才情的伴侣,追求浪漫和优雅的贵族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不惜几次三番地与人通奸,甘愿堕落为他人情妇,痴心爱情,而无暇后顾。最终变得精神分裂,负债累累,服毒自杀的下场。而男主人公查理是个迟钝迂腐,懦弱无能,却十分老实,勤快的人。出生在一个破败潦倒的家庭,很迟才上学,被同学们讥笑蠢笨,然而十分勤奋,每课必上,笔记必作既不拔尖,也不垫底。最后考入了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医生。
在第一部中,查理的父母为查理找到了一名年老且丑陋,但继承丈夫大笔遗产的遗孀做老婆。夫人对查理管教很严,偷拆信件,对病人诊费斤斤计较,买昂贵衣服,让查理顺着他,说爱她。不久查理就遇到了请他治腿的富农卢欧老爹的女儿爱玛,一个可爱又迷人的姑娘。查理以治疗为借口,和爱玛相见。夫人得知后,醋劲大发。然而过后不久婆婆发现大笔遗产是假的,和媳妇大吵大闹,最后第一任包法利夫人精神失常,吐血而亡。卢欧老爹闻讯,安慰查理,并让他娶爱玛为妻。于是不久,爱玛成为了第二任包法利夫人。少女时期的爱玛对爱情十分渴望,婚后的查理夫妇也倍感甜蜜。但是爱玛总觉得查理不解风情。直到一位被查理治好的子爵邀请他们去舞会,爱玛被子爵的风度深深吸引了,经过一夜纸醉金迷的贵族生活,爱玛就再也忘不掉那种感觉了。
第二部里,爱玛因为过度的幻想而深陷痛苦之中。查理以为爱玛水土不服而得病,就举家搬迁到永镇寺。在这里他们认识了药剂师郝麦先生和文书赖昂先生。爱玛为赖昂的博学素养和绅士风度所折服,爱上了她。但赖昂要去巴黎念法律,很快就和爱玛分别了。爱玛又陷入无聊的生活和幻想之中。有一天,一个名为罗道耳弗·布朗的于歇特的地主来找查理替其仆人放血,在此认识了包法利夫人,并想要得到和玩弄她。罗道耳弗是一个情场老手,性格豪放粗野,内心粗俗,却有着敏捷而清晰的头脑。他毫不费力就让爱玛当了他的情妇并痴迷于他。一方面,爱玛为这种通奸的乐趣感到兴奋。另一方面,她又嫉妒痛恨查理的懦弱无知。她想要和罗道耳弗远走高飞。但那并不是如他所想,他很快一书抛弃了爱玛,爱玛进入精神分裂状态,之后又极度忏悔,希望赎清自己的罪孽。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赖昂学成归来,在鲁昂的事务所实习。查理夫妇去看戏时碰到了他,爱玛又陷入新的感情漩涡……
第三部开始,爱玛借口去鲁昂学钢琴,实则每个周四都和赖昂幽会,共度良宵。爱玛又开始享受到苟合的乐趣,并且愈演愈烈。她四处借钱,为通奸的场所创造舒适条件,最终引火烧身,商人勒乐通过法院传票,逼她还债。最终包法利夫人无计可寻,偷了药剂师实验室里的一瓶砒霜,服毒自杀。而查理因为伤心过度,日渐颓废。女儿白尔特寄人篱下,后进了纱厂,而药剂师大走红运,生意兴隆。
查理一直深爱着爱玛,当他发现爱玛一抽屉的情书时,他并不嫉妒和痛恨赖昂和罗道耳弗,而认为错的是命。在这方面,他显得比任何人都高贵,但他错就错在无知,过度的宽容。要是他心思细腻一点,懂得爱玛的想法,就不会酿成这部悲剧了。
书中有大量的情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充分说明爱玛是个爱幻想,贪慕虚荣,追求浪漫的女人。正因为她这种心理和查理带给她的婚后枯燥乏味的生活,她才几次三番地越轨,不惜一切代价和其他男人苟合,追求她所谓的爱情,才落得这般悲惨的下场。虽然作者福楼拜描写的只是一般的桃色事件,但是他触及到了更深和广阔的方面,可以说爱玛的悲剧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篇4
包法利先生一怒之下,当街把一张椅子摔得稀巴烂,指责老伴祸害儿子,给他套上这样一批瘦瘪马,马鞍连马皮,一文不值!
一句话,狂妄自大只会跳着脚指责妻子的老包法利先生,没有主见只会唯唯诺诺奉承丈夫的老包法利夫人,还有不幸的杜布克寡妇的形象跃然纸上。更是把包法利先生成婚一家人打得什么算盘,每个人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交代得清清楚楚。有人说这本书叫做《包法利夫人》,其实主人公是三位,为儿子物色略有财产的中年寡妇做妻子的老包法利夫人,因为少得可怜的财产被席卷一空而一命呜呼的前包法利夫人,还有耗费主要篇幅描写的艾玛,都是这个时代不幸女性的缩影。
前两位包法利夫人此后再没有出现过了,疯狂爱着丈夫的前包法利夫人死得就像《金锁记》中“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甚至这匹一文不值的瘦瘪马连美丽都算不上。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篇5
故事是从一个小男孩说起的。
他叫夏包法利,父亲曾是个军医,因为家庭教育的原因,他的母亲在他十二岁才为他争取到读书的机会。长大后母亲给他物色了一个年级四十五岁的遗孀做妻子,但年金很高。夏尔娶了她以后,每天都被她管束着。直到有一天,他为一个农场主治病,看上了他的女儿,也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爱玛。可当夏尔的妻子得知爱玛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懂得很多的知识,会聊天绣花的女人时,她嫉妒的要命,她让夏尔发誓不再去为他们看病了,夏尔无奈的顺从了。但不久发生了件意外的事,妻子的财产保管人带着全部的钱逃走了,因而妻子当初说的天花乱坠的家当都已成一片空气,父母跑来和儿媳吵架,她一气之下,吐血身亡了。
爱玛的父亲鲁奥老爹得知后送来酬金和安慰品。过了些日子,他开始喜欢没有妻子的这些日子了。开春后,鲁奥老爹同意了夏尔和爱玛的婚事。而爱玛得到了她那可遇不可求的爱情。
爱玛,十三岁被父亲送到修道院去读书,她在浪漫主义的情怀下成长,她喜欢病怏怏的羔羊,喜欢围坐在老小姐身边听她讲故事,还喜欢在栏台旁遐想着美丽的爱情片段,可是现实和她自己想象中的婚姻差距好大,她发现夏尔根本不了解她,根本不明白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时她会和他说一些在小说里出现的词儿,可夏尔却说不上来,夏尔说自己不会游泳,不会击剑,也不会使枪,这让爱玛失望极了,但她也还算顾家,会操持家。一次,夏尔治好了一位侯爵的病,邀请夏尔和妻子一起来参加晚会,在晚会上爱玛找到了她真正想要的生活,可惜她不能,她只能回家生着闷气。而在饭店里,有一个叫莱昂的年轻小伙子和爱玛很谈得来,两人都相爱了,但谁也不敢多跨出一步,直至莱昂走了以后,但莱昂的影子总是在爱玛的脑中不断浮现。
一天,地主罗多尔夫来找夏尔为他的马夫放血,他一眼看中了爱玛,于是他便不断的借机勾引爱玛,博取爱玛的同情到欢心,此后,爱玛便成为了罗尔多夫的情妇,爱玛请求罗尔多夫能带她离开这儿,罗尔多夫一面答应着她,一面背地里计划着怎么甩开爱玛,好自己一个人离开。当爱玛收到罗尔多夫的信,得知他已经远走的消息时,她生气极了,大病了一场。夏尔在为妻子治病期间,听了药剂师的建议,带着妻子到鲁昂去看戏,在戏院,他们碰见了莱昂,莱昂现在是个书记员了,曾经相爱的两人见了面之后又生出了爱情的萌芽,莱昂请求爱玛能在鲁昂多留一天,莱昂如愿以偿。第二天他们参观鲁昂大教堂,乘着马车看风景,就这样,爱吗又成为了莱昂的情妇,爱玛借口说要去鲁昂学钢琴,但实际上是去和莱昂幽会,她把大笔的钱都花在两人的爱情上,还出去借钱。可是莱昂却开始对爱玛心生厌烦,决定不再和爱玛来往,法院传来的债书让挨骂不得不向别人借钱,可是又有谁愿意呢?逼不得已,爱玛选择了服毒自杀,夏尔得知所有事实后,变卖了家产,不久也死了,而他们的女儿被姨母收养。
爱玛本可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却因为她的欲望不断,她总是活在自己的浪漫世界里,对于现实世界中的模样她一丝一毫也受不了,她嫉妒那些贵妇,渴望着宫廷般的生活,这样的错误的生活方式从她进入修道院开始,就变不了了。书中开篇描写了“外省风俗”,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作者当时生活的环境是无聊,单调,沉闷的,在这样的气氛下每个人都会被压抑的透不过气,这里的世界容不得半点奢华浪漫,对于爱玛来说,这就是她所处的环境,这就是她受不了的地方。
面对这样的生活,我只能说,人们不得不要变得聪明些,机灵些,果断些。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篇6
这本书的故事背景是在资产阶级社会下形成,作者之写作手法充斥着浪漫抒情却又写实讽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害人性,甚至吞噬人的罪恶本质的黑暗面。一切取自于人性的根源与环境的影响,以冷静客观的笔调描述一位被社会压榨的妇女的悲惨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位被当代社会摧残的悲剧性人物,因为她在社会的期许之下从小学习关于上流社会的教育生活,也因此她对这类爱情的希冀极大。她崇尚浪漫华丽的爱情,但却也因此使她的一生从不感到满足而使她堕落致死。其实我是很瞭解爱玛的,因为她嚮往爱情的心态与现代少女的憧憬无太大差异,同样幻想着童话般的爱情能够降临在自己身上,拥有高贵身世背景的白马王子。然而她极为需要检讨的地方在于她的不知足,虽然可以了解她感嘆自己没有完成理想进入上流的社会,但她已拥有了深爱她的查理,就算她的丈夫庸俗不堪、枯燥木讷,我认为她也应当改变自己的想法,乐观的面对实况,积极的想办法改变现实,或许会有机会让自己的丈夫事业步步高升,使生活品质越发完善,以此完成她的梦想,不应该不检点的堕落,让自己的前途栽在自己手中!
先后出现在爱玛生命中的两位情人--赖翁与罗道夫,他们两人是迥然不同的人物,前者是斯文内向的年轻人,后者是风流的爱情高手。爱玛其实是一位冰雪聪明的女人,她擅长甜言蜜语,蛮横的佔有欲却使人倍感压力,虽然最后情人还是离开了她,然而在情场上她还是嚐到了许多甜美的滋味。但对于债务纠纷上,她显得愚笨无知,因为她的贪得无餍,使得她成为商人手中肥美的羔羊,落得她积欠债务导致破产。而在她恳求情人给予她金钱上的协助时,情人冷漠无情的态度,也真实的表露出世间的现实炎凉。
此故事中我最同情的人物是爱玛的丈夫--包法利.查理。他是这么的忠心爱护爱玛,在他心中最大的幸福就是那简单朴实的爱情,只要能与爱玛共同生活,一切便是快乐!虽然他的单调生活可能真的会使喜欢新奇变化的人感到透不过气与厌烦,但那是可以去改变的!他爱着爱玛的心在这之中是最真挚不变的,直到爱玛去世后他还不晓得她偷情的事实,是过一阵子才发现的,因而使他伤心过度颓废致死,真是令我感到万分的难过。因为他是那样的善良,也因此我对爱玛红杏出墙之行为感到愤怒与感嘆,如果这些事情没有发生,他们是不是可以就此拥有美好的未来?不过我想这些内容也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的本性吧。
人伪善自私的一面在这部小说中表露无遗,爱情的本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深深思索人性的本质。作者将社会的事实融入虚构的体系当中,让整篇文章充满了真实感,是值得再叁回味的写实小说。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篇7
这本书的故事背景是在资产阶级社会下形成,作者之写作手法充斥着浪漫抒情却又写实讽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害人性,甚至吞噬人的罪恶本质的黑暗面。一切取自于人性的根源与环境的影响,以冷静客观的笔调描述一位被社会压榨的妇女的悲惨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位被当代社会摧残的悲剧性人物,因为她在社会的期许之下从小学习关于上流社会的教育生活,也因此她对这类爱情的希冀极大。她崇尚浪漫华丽的爱情,但却也因此使她的一生从不感到满足而使她堕落致死。其实我是很瞭解爱玛的,因为她嚮往爱情的心态与现代少女的憧憬无太大差异,同样幻想着童话般的爱情能够降临在自己身上,拥有高贵身世背景的白马王子。然而她极为需要检讨的地方在于她的不知足,虽然可以了解她感嘆自己没有完成理想进入上流的社会,但她已拥有了深爱她的查理,就算她的丈夫庸俗不堪、枯燥木讷,我认为她也应当改变自己的想法,乐观的面对实况,积极的想办法改变现实,或许会有机会让自己的丈夫事业步步高升,使生活品质越发完善,以此完成她的梦想,不应该不检点的堕落,让自己的前途栽在自己手中!
先后出现在爱玛生命中的两位情人--赖翁与罗道夫,他们两人是迥然不同的人物,前者是斯文内向的年轻人,后者是风流的爱情高手。爱玛其实是一位冰雪聪明的女人,她擅长甜言蜜语,蛮横的佔有欲却使人倍感压力,虽然最后情人还是离开了她,然而在情场上她还是嚐到了许多甜美的滋味。但对于债务纠纷上,她显得愚笨无知,因为她的贪得无餍,使得她成为商人手中肥美的羔羊,落得她积欠债务导致破产。而在她恳求情人给予她金钱上的协助时,情人冷漠无情的态度,也真实的表露出世间的现实炎凉。
此故事中我最同情的人物是爱玛的丈夫--包法利.查理。他是这么的忠心爱护爱玛,在他心中最大的幸福就是那简单朴实的爱情,只要能与爱玛共同生活,一切便是快乐!虽然他的单调生活可能真的会使喜欢新奇变化的人感到透不过气与厌烦,但那是可以去改变的!他爱着爱玛的心在这之中是最真挚不变的,直到爱玛去世后他还不晓得她偷情的事实,是过一阵子才发现的,因而使他伤心过度颓废致死,真是令我感到万分的难过。因为他是那样的善良,也因此我对爱玛红杏出墙之行为感到愤怒与感嘆,如果这些事情没有发生,他们是不是可以就此拥有美好的未来?不过我想这些内容也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的本性吧。
人伪善自私的一面在这部小说中表露无遗,爱情的本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深深思索人性的本质。作者将社会的事实融入虚构的体系当中,让整篇文章充满了真实感,是值得再叁回味的写实小说。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篇8
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正因疾病或衰老或不可抗拒的外力致死,那是不值得讨论的。而爱玛的死并不属于上述范围,也就是说凭借她的意志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为何她不能摆脱宿命的注定?作为现代的我们,又能从爱玛的遭际中感悟到什么?
家庭决定出身,性格决定命运。爱玛是一个怎样的女生呢?
爱玛,一个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小说,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梦想传奇式的感情。但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状况下,只好服毒自杀。
一个人的出身,不就应受到指摘。父母将她送去修道院理解大家闺秀的教育,以致于使她整天沉浸在贵族社会的“风雅”生活的幻梦中不能自拔。此刻,跳入我脑海的是许多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各种艺术课,盼着子女成名成家。学习一门自己喜爱的艺术,着力点如果放在陶冶情操方面将终生受益,但若执着于非成名成家不可,就与爱玛有些相似了。这就引出了问题的本质,在做重要选取之前要先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认识自己,才能做正确的事。很显然,爱玛并不了解自己抑或是不够理性,否则她不会深陷于情人的愚弄、欺骗的怪圈中执迷不悟。
爱玛有着怎样的性格呢?有浪漫情怀,喜爱文学,但也被其毒害,天天幻想着白马骑士的到来。可这一切与她的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她生活圈子的人们,每一天来来去去,为生活奔忙。父母不忍心让她在田庄上操劳,她整天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和钟摆一样单调:没有什么可兴奋,没有什么可感受,于是她期盼感情的降临。爱玛天天沉浸在幻梦中,但她的父亲—卢欧老爹并不糊涂,偶然的机会包法利给卢欧老爹治疗腿疾,老人家极力促成了这桩还算令他满意的婚姻。如果卢欧老爹能够及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她,也许她不会误入歧途。不幸的是,卢欧老爹只能帮女儿选取适合的婚姻,却无法将选取的缘由让女儿明白。
婚姻成为了爱玛不幸人生的始发站,婚后的爱玛发现,包法利根本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爱人。他既无才干,又无雄心,举止无风度可言,谈吐和人行道一样平板。按照此刻的眼光,包法利大概属于经济适用男,长相普通,收入一般,既没有花前月下的心思,也缺乏营造浪漫的财力。没有时刻和精力去琢磨如何讨好女生,但对老婆忠贞不二是肯定的。如果爱玛能明白,过日子才是正道,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惨剧。遗憾的是,爱玛想要绮丽的感情,包法利能给予的却是平淡婚姻。
从感情来看,包法利和爱玛的确不适宜。且看他们刚刚结婚后的情形:包法利刚刚出门,可又觉得自己爱她爱的不够,于是又折回房间再看看亲爱的爱玛……,爱玛是什么想法呢?应对丈夫的热情,她想,结婚以前她以为自己有感情,但是应当从这种感情得到的幸福不见来,她想必须是自己弄错了。包法利的爱如燃烧的干柴那样浓烈,爱玛却丝毫感觉不到应有的幸福,只有被骚扰的腻烦。
之因此出现这种局面,爱玛首先就应问问自己,结婚前思考爱不爱的问题了吗?没有。她只想到这是逃离原有生活的捷径。人是个性的动物,缺乏物质,毫无幸福可言,拥有物质也不保证必须幸福,是否幸福与物质的满足有必须关联,但不会超越心灵共振的喜悦。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问题,即属于精神层面的不匹配。
应对这样的局面,解决方法有好多种。能够尝试着彼此多一点了解,尽管这种尝试对爱玛是不得已的痛苦,对包法利则是过分的折磨;退而求其次,他们还能够选取离婚,但爱玛并不具备自立潜质,这显然不是她敢于尝试的解脱之路。两条路她都没有选取,而是选取了婚外恋。
在婚姻中玩火的女生不止她一个,还有俄国的优雅女生—安娜。卡列尼娜。她们之间有共同之处,都玩婚外恋,最后都选取了自杀。不一样的是,爱玛是一个乡村医生的妻子,有一个爱她的本分的丈夫,她婚外热恋着他人,却先后两次遇人不淑被抛弃;安娜则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官太太,她的丈夫是一个虚伪的政客,她恋上的是一个很爱她的军官。对安娜的死,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女生大胆追求真爱未成的遗憾。而对于爱玛的死,留下更多的则是人们对自己、感情和人生的思考,尽可能多了解真实的自己,避免误入伤人害己的感情漩涡中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篇9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我曾读过很多书,其中《包法利夫人》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查尔斯的父母让他退了学,并叫他学医。
随后,查尔斯在多特成为了一名医生,娶了一个名叫迪耶普的有钱的寡妇。因为迪耶普是一个丑陋的老女人,她一直试图控制家庭的一切。她总是抱怨她的一切,问查尔斯要一个剂量的药物和一点爱,查尔斯根本不爱她。事实上,当他去医治鲁奥先生时,他便爱上了老鲁奥的女儿,一个名叫艾玛的年轻女子。迪耶普去世后,查尔斯就与艾玛结了婚。现在,艾玛成了包法利夫人。
如果艾玛就像迪耶普一样,是一个平常的女人,我认为,查尔斯也许能和她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然而,事实上,艾玛是一个美丽的,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在她心目中,她的丈夫应该是英俊,机智,有风度,具有吸引力的。
在她的眼里,丈夫查尔斯并不是一位完美的丈夫。所以当我们知道艾玛最后成了鲁道夫和列昂的情妇时,我们并没有感到万分诧异。但可悲的是,鲁道夫并不是她真正的爱人,列昂也不是。因为购买东西又借了一大笔钱,包法利夫人必须支付八千弗朗西丝。然而,她支付不了这么大一笔钱,所以她向鲁道夫和列昂寻求帮助。但是他们根本不爱艾玛,只把她当成生活的调味料,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她。故事的结局非常悲惨,艾玛对生活感到绝望,对爱情心死,最后选择了自杀。艾玛死后,查尔斯也出人意料地猝死了。他们的小女儿,伯特,被送往谋生。
当你遇到一个非常爱你,但你却对他(她)没有感觉时,你会选择和他(她)在一起吗?或当你爱的人不爱你时,你会将他(她)栓在自己身边吗?这就是我想和你讨论的,当我读这本小说后。当然,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问题肯定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一种观点是: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勇敢追求,即使她或他不爱你,死磨硬泡,直到她或他答应和你在一起。另一种观点是,既然你爱的人不爱你,那么就放弃吧,看着我们所爱的人能够幸福,不就已经足够了吗?我们无法判断哪个是正确的,但我偏爱后者,如果你追求的人对你就是不感兴趣,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可能会赢得他(她)的心吧。就比如你自己遇上一个很爱你的人,但你一点也不爱他,无论他(她)对你有多好,你也很难会爱上他(她)。
在中国历史上,男人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女人。有些男人会迫使自己心爱的女人和他们结婚。很不幸的是,这些女人没有权利说“不”。我不认为这样的婚姻会是幸福的。他们都不会感到快乐。中国有句古语:强扭的瓜不甜。事实上,如果你读过《包法利夫人》,你就会知道,是查尔斯选择了艾玛做他的妻子。艾玛的父亲-老鲁奥也对查尔斯能够娶他的女儿感到十分的满意,因为艾玛太聪明,不适合做农活。艾玛并没有深入了解过查尔斯,便糊里糊涂的嫁给了他。因此他们的悲剧结局从开始就这样注定了。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人毕生都在寻找自己的真爱。但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遇到一个你爱并爱你的人,是很难很难的。最后,我想说的是,也许只有你经历过了,才会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吧。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篇10
《包发利夫人》是第二本让我去思考爱情伦理的一本书。在浮生梦里,男主因为怨恨女主欺骗他,设计杀死女主,开始的时候,因为作者把那种爱而不得,把那种恨和嫉妒写的太深刻了,让我没有去怀疑他这个行为的“不合理”,合上书,突然醒悟,一个人不爱你,或者爱你,但是骗了你,是罪无可恕,但是罪不致死,潇洒走开就是。第二本就是《包法利夫人》,开始没看的时候,一看介绍,觉得我一定是对夏尔的懦弱嗤之以鼻,一定是对包法利夫人的红心出墙义愤填膺,但是看的时候,居然我的道德受到了挑战,在福楼拜精妙细腻的写作手法下,觉得自己可以理解艾玛的行为,对夏尔的卑微的一往情深感觉到同情一起敬佩外加一些气愤。艾玛是一个好情人,她美丽,她浪漫,她富有激情,在他美丽的外表下,正好也藏着深渊般的欲望,以及可以让欲望不停膨胀的条件。她虚荣,她贪婪,同时又单纯善良。夏尔是一个好丈夫,他忠诚体贴,爱妻子,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生活照步就搬,完全按照别人给他写的说明书来走。但是,夏尔和艾玛却不是好夫妻,艾玛要的,夏尔不知道,即便知道,夏尔也不可能拿到那说明书,尽管拿到说明书,由于天生性格成长环境的原因,他也不可能平白无故多出艾玛喜欢的浪漫,也没有能力填满艾玛的欲望。夏尔要的,艾玛给不了。在书里,我也假装去理解药剂师的算计谋略,去理解书记员和罗尔多夫的虚情假意花言巧语,去理解种种人物。当然,理解不代表自己可以接受。说几点很深的感悟吧。
1,人要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没有搞清楚自己要什么,千万不要随便祸害别人。在走进一段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旅程,一定不要明白自己是什么,自己要什么。不要去妥协。希望自己和身边的朋友都不要陷入艾玛和夏尔的状况:彼此都很好,但是彼此不合适。举个例子,我从来不喜欢吃西兰花,但是最近去医院验了微量元素,医生让我多吃西兰花。我说我不爱吃,闻到味道就难受。医生就给我出了注意说假装自己爱吃,然后往上面涂一层厚厚的花生酱就可以吃下去了,尝试了两三次,发现自己还是不可以忍受,不喜欢吃就是不喜欢吃。很多东西可以假装,我可以假装我爱说话,我也可以假装我沉默寡言,但究竟会怎样,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还是大部分的常态。
2,欲望和无聊,据马可奥利留说,是人生的两个极端。有的人因为无聊就自我放纵,完全不像自己,欲望也是五丈深渊,让人都迷失自我。最近在看人间世这个纪录片,越来越觉得,人需要的其实并不多。自己需要随时去审视自己的欲望有没有太多,有没有让无聊占据自己的灵魂。让自己不再像自己。
3,这个世界上好的东西。好的人,有趣的人很多。但是这些好,不一定适合你,所以大家在看人看事要多关注一些潜在的东西,而不是只关注表面数据。表面的东西,月薪十万的工作,肤白貌美的妻子,高帅的老公,在你得到的那刻就开始贬值了,真正支持一段关系,一场游戏的关键是潜在因素,一样的价值观,合拍的工作环境和伴侣,逆境中的种种品质才是关键。所以看事情要全面。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篇11
包法利夫人的虚荣,堕落,毁灭,在小说前处处埋下伏笔,在修女院的修身养性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无法改变其没在本质的性格特征,对贵族生活的崇拜对性欲的追求对热烈激情的爱情渴望,使包法利夫人一步步走向灭亡。我想如果环境下促使她这样,不如说根源来源于她自己的虚荣与自私。
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药剂师与神父之间的争吵与矛盾,药剂师似乎代表科学,神父代表宗教,药剂师认为文学是有利于人的,而神父反对文学,认为信仰可以拯救人类,而包法利夫人两者都体验过,文学让包法利夫人渴望爱情拥有欲望使她无法战胜理智,而宗教却也无法拯救处在这种痛苦下的她,而包法利夫人的死亡似乎是对两者的嘲笑,也深究是对人性欲望的讽刺对宗教的嘲讽。
而那时代环境也让包法利走向死亡。包法利夫人死后身边的邻居逐渐展现冷漠,对莫须有的账单进行索要,把金额夸大捞一笔,可怜的包法利曾经是多么的善良对病人的账单很少去追要,而曾经包法利夫人的慷慨也无法浇热他人的冷漠,最后包法利终于在得知爱玛的背叛下而死亡。
我在想书名为什么不叫爱玛或其全名。而要叫包法利夫人,我想是因为爱玛的的堕落是在包法利的出现开始,结婚后爱玛厌倦厌恶外表丝毫没有点气质,而又缺乏情趣的包法利,更加剧了包法利的堕落。而爱情,与谁结婚,和谁过一辈子真的是需要我们谨慎,但任何关系也都离不开彼此双方的维系,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