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写读后感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所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相联系,从而产生共鸣。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写《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篇1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己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应该好好的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篇2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篇3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后世之人对次书评价颇高,因其历史意义独特,文笔极佳,不仅是一本笔记小说,还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单、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典型的故事,第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第二个小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这生动形象的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刻在了弟子们的头脑中。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在书中,作者以其独特的叙述道理的手法,为我们生动形象地展开了一副知识的画卷,又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

读罢《世说新语》,遂感觉到了古人的种.种精神品质,处事原则,更令我对魏晋古风瞻仰不已,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篇4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己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应该好好的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篇5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己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应该好好的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篇6

滕梓帆《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等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里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则,每一篇小故事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或获得财富,应该通过自己的诚实、努力。而华歆呢却总想着不劳而获,对于有着华丽车马的贵人非常羡慕,而把自己应该做的,努力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目标忘到了脑后。这样的人喜欢投机取巧,为达到目的,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所以,管宁看不起他,选择了和他断交。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爱贪小便宜,爱慕虚荣,总想不劳而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学生,我们上课时一定要提高效率,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认真听讲,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能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不懂得之个道里,课堂上尽管一声不吭,但始终处于游离状态,什么也没听进去,还不得不靠课后很辛苦地花大量时间低效率地补课。

就拿“管宁割席”一文来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两件事,其一是,三国时期的管宁和华歆在一起锄地种菜。他们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把金子当作瓦片一般,视而不见,依旧挥锄种地,而华歆却想要拿起来,据为己有。其二是,两人在一张凉席上读书,有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不予理睬继续读书,但是华歆却丢下书本跑出门外凑热闹。管宁于是割席和他绝交。

“学弈”这篇文章也同样令我印象深刻。弈秋是全国最会下围棋的人之一。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虽然看似在听,心里却想着有天鹅飞来,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两个在一起学习,效果却天差地别。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的资质有差异,而是因为做事的专心程度不同。

《世说新语》中尽管都是一个个小故事,但是都蕴含着很深的哲理,让我们感悟很多,真是一本好书。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篇7

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太过深奥,答案也太多。也许很多人终其一生,等到进入坟墓的那一天,也没明白。数十年如一日,一生也就这样过去了。那么,来此世上走一遭,究竟为了什么?怎样才能算是绚烂一生?

在读《世说新语》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则。两位主人公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凤雏庞统和水镜先生司马德操。两位主人公是莫逆之交,德才也不分上下。庞统先生后来追随刘备征战四方,最终在入川时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而司马徽先生一生隐逸山林。二者均算死得其所。在这则文中记录了二人的一次见面: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②!”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⑦。”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在这则文章里,呈现了司马德操的人生追求:不慕名利,不羡财富。这对庞统也影响颇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人的追求是财富、地位等等。有人也在坚持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人觉得坐拥亿万,富可敌国便是人生意义所在;读后感有人觉得过好自己的生活便是意义。在这里我不想评价某种认识或者价值观念,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每个人因自己的受教育程度,见识和眼界所限,有自己的价值观。无法强求,也没必要强求。

我想,真正能让人尊重,真正能过好的人生,便是实现自己的期待,实现自己想做的事。不论这些事是像财富、地位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是自我实现之类精神上的东西。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人生的意义便是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不被外界和世俗所打扰,不被别人的价值观绑架。无论财富多少,地位几何,真正将自己想做的事做完,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便不枉此生了。

写着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说在读书时感受了什么,只是想将读书时的思考和想法记录下来,谈不上感悟,只能算是一点想法罢。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篇8

这个问题太过深奥,答案也太多。也许很多人终其一生,等到进入坟墓的那一天,也没明白。数十年如一日,一生也就这样过去了。那么,来此世上走一遭,究竟为了什么?怎样才能算是绚烂一生?

在读《世说新语》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则。两位主人公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凤雏庞统和水镜先生司马德操。两位主人公是莫逆之交,德才也不分上下。庞统先生后来追随刘备征战四方,最终在入川时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而司马徽先生一生隐逸山林。二者均算死得其所。在这则文中记录了二人的一次见面: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②!”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⑦。”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在这则文章里,呈现了司马德操的人生追求:不慕名利,不羡财富。这对庞统也影响颇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人的追求是财富、地位等等。有人也在坚持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人觉得坐拥亿万,富可敌国便是人生意义所在;读后感有人觉得过好自己的生活便是意义。在这里我不想评价某种认识或者价值观念,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每个人因自己的受教育程度,见识和眼界所限,有自己的价值观。无法强求,也没必要强求。

我想,真正能让人尊重,真正能过好的人生,便是实现自己的期待,实现自己想做的事。不论这些事是像财富、地位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是自我实现之类精神上的东西。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人生的意义便是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不被外界和世俗所打扰,不被别人的价值观绑架。无论财富多少,地位几何,真正将自己想做的事做完,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便不枉此生了。

写着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说在读书时感受了什么,只是想将读书时的思考和想法记录下来,谈不上感悟,只能算是一点想法罢。

17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