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罪与罚》的读后感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优秀的《罪与罚》的读后感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罪与罚》的读后感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1

一个有良心的罪人,在杀死一个无辜之人时,也杀死了他自己

---《罪与罚》

这是一部浸透着血与泪的社会悲剧,这是一部综合了愁与苦的精神巨著,这更是一部探知人性本源的哲学之思,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作《罪与罚》,必将雕刻在世界文化的长廊,让万千后人去景仰!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大学生拉斯柯尼柯夫穷困潦倒,无力支付学费,只好辍学。在如蚁穴般的出租屋内,他冥思苦想,得出了一种理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真正的人”,是不受任何束缚,想杀人就杀人。而另一种人是“低等的人”,他们只是前者繁衍的材料,是无用的虱子。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以及证明自己是第一种人,拉斯柯尼科夫,手持利斧砍死了一个敲骨吸髓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与她无辜的妹妹。案发之后,大学生有出人意料的全身而退。然而,真正的审判——良心的处罚来了。人性与理论,美好与恶念,周围的恶人与好人,时刻都在争斗,让大学生心中恍若炼狱。最后,大学生在同学,家人与恋人的爱的感召下,在看透了世态炎凉人心叵测后,投案自首,故事就此戛然而止。

看完这篇小说,我久久不能平静。

本书正如其名,描述的是罪恶与惩罚。罪恶是什么?是大学生用颤抖的斧头砍杀了老太太,是大学生病态的想法,更是书中许多的市脍中人性所流露出来的邪念与罪。而罚又是什么?是法律的罪罚,也更是人性的惩罚。人性,是贯全书的永恒话题,大学生因它创造罪恶,也因他重拾良心,在这本书中所描述的社会,仿佛是一杆秤,一边是不齿的罪恶、而另一边就是人性,也是因为如此,世界才能平衡,社会才能平衡,明天才能公正的成为未来,而不是今日堕落的明日重现。人性的重要,可见一斑。

提到人性,又不得不提起拉斯柯尼科夫病态的理论。很多人认为,作者就是为了此理论而著该书。其实恰好相反,而这种病态的思想又毫无依据吗?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有大学生所云的“第一等人”,他们残暴,黩武,又为了自己的凌驾万人的地位,而不惜泯灭人性,说出这种荼毒众人的言论,把自己捧上了神座、而这些“第一等人”,却必死无疑。从____到拿破仑,从成吉思汗到皇太极,无一幸免。就此而言,人性的重要,可见一斑!

在拉斯柯尼科夫的人性中,善良与残忍,平静与疯狂,柔弱与倔强,热情与冷血,在一个个登场。这个作品中充满挣扎与崩溃,拉斯柯尼科夫也是如此,在无数次良心崩溃的边缘徘徊,挣扎。最后在恋人索尼娅的感召下自我救赎重新得到正义与善良。也许拉斯柯尼科夫如一个投影仪,映出来的是这个社会,它绝望,残忍,毫无人性,可在某个未知的事物的作用下,他必定回归美好。在谁的感召下呢?作者认为是十字架,是上帝。而我认为,是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当每个人都忏悔,都重拾久违的人性时,罪与罚将消失,善良终会回归!

在浩如烟海的世界名著中,《罪与罚》凭借高超的描写,完美的剖析以及深度的思考占据了首位。我年龄尚小,等以后,我必会在此书中,洞悉人性的善,生活的美与恶,领悟这本书的真谛!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2

大概断断续续用了三天左右的功夫看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前半部分看得人不太爽,一个是俄国人名相对的复杂和写作背景的不够了解,另外一个很大程度是自己很厌恶“拉斯科尼科夫”的为人,尤其是看到他对于那些关心他的人(他的好友拉祖米欣、房东的女仆)表现的如此冷淡以至于绝情时。是的,他本来就是如此特立独行,更何况还由于个人的失算(他没想到他意料中的谋杀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烦恼)而一度精神崩溃。

然而随着拉斯科尼科夫的母亲和他妹妹“杜尼娅”的到来,随着马美拉多夫死后他慷慨的资助他的家人,男主角的形象渐渐在我心中得到了改观。

在和波尔费利的对话中,我一度困惑波尔费利真的怀疑到了拉斯科尼科夫吗?还是他的疑心,到了后面才发觉拉斯科尼科夫果然心细如麻(同样疑心很重);而在马美拉多夫的葬礼上他揭露卢仁为了让杜尼娅回心转意而对索尼娅的恶意栽赃,保护索尼娅免受侮辱(虽然,行为本身就侮辱了这纯洁的姑娘);而他第一次在索尼娅房里对她说的话同样针针见血。应该说,拉斯科尼科夫的聪明是无可否认的。

相较之下,我更为佩服他的道德之崇高《罪与罚》的读书笔记精选心得体会。虽然索尼娅为生活所迫而被逼为娼,但与那些其他人士(包括上层和下层的某些人)相比,他一丁点都不在乎她的这个身份,反而对她是无尽的同情和爱护。虽然他是杀人犯,杀了放高利息借贷的老太婆和老太婆那无辜的妹子,但直到他去自首也并不是因为杀人而带来的负罪感。至少我理解的是,是因为他的疑心(害怕被发现)和最后对他个人理论的怀疑。

至于其他的不同,可能就是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的极为出众吧。至少到了后面,我感觉自己似乎都能够感到拉斯科尼科夫精神上的折磨了。只是电影版的找到了苏联版的,但是俄文字幕俄文发言就没看了。

至于其他的感悟,以后看的时候再慢慢领悟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有点味道,想接着看。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3

《罪与罚》是陀斯妥耶夫斯基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一部揭示人物内心道德冲突、善恶交替的心理小说,是作家完全走向独创性的一个成熟的标志。作品发表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被誉为“俄罗斯式的新长篇小说”……陀氏的代表作!我读过两遍了,非常震撼!书中的内涵非常丰富的社会哲理小说,比托尔斯泰还深邃,而且这部罪与罚比陀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好很多,尽管后者名气更响,我却始终读不进去。

《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作者笔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书中的故事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因正义(原来是因为贫穷)而杀了位为富不仁的老太,因作案后主角却不取赃物,致令警方无法以正常程序去掌握犯罪证据。只是探员以特别敏锐的直觉,而认定主角为犯案者。只苦无证据。书中有很大篇幅描述二人间的智斗攻防。主角由在大学期间的论文,已怀疑人间法律的限制性:偷钩者诛,窃国者侯。为什么单独的杀一个人就是犯法,像拿破仑这些人,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屠杀,反而不受法律制裁,反而更成为英雄?这里涉及法律的绝对性原则的探讨:是否动机是贪财而杀人是违法,但若为了更高的理想去杀人就不此限?又而战争为例,不应杀害生命这个标准,为何不及施于敌方?敌方军队也是人,也是生命呀?是否为了保存我方生命,而合理化去杀害对方的生命。如是,不应杀害生命这个标准便无绝对性。法律如只是相对性的,能否被认定为公义的、合理的?其相对性标准又应如何定夺?就像主角杀老太一例,起先是因为贪念而动杀机,也夹杂着厌恶其为富不仁的正义感成份。及后不动用赃物,这在现今法律上可被认为是犯案动机的性质改变了。而他个人坚持此信念,只是因为正义而杀人不应被法律制裁,此信念支持他一直与干探周旋。但问题是,在劫杀老太的同时,她那外甥不适时地在案发时出现(经主角长时期观察,他所选择的犯案时间,此女不应在场的,事实上也是因为偶然的事故,此女在意外地折返现场)而无可避免地被一并杀害。而此外甥是特别善良及羞怯,也常被富老太所欺。对于外甥的枉死,主角是难以释怀的。

拉思科尼科夫,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代人的叛逆。他不满于命运,不满于现实,不满于社会。所以他选择反抗,但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反抗,以何种形式,向谁反抗。于是他找到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认为她是万恶之源,当他举起斧头的那一刹那,他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他应该认为那一刻世人都在等他的解救吧。

我觉得,拉思科尼科夫并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甚至在当代,大批的大学生也有同拉思科尼科夫那样的压抑。寒窗苦读多年,终于来到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以为可以潇洒,以为拥有了浪漫,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想象根本不存在。在冷漠的倾扎中,日子慢慢地消去。于是引起一大批人的恐慌,大家都在努力弥补,于是喝酒、谈恋爱,一大堆好像大学生专利的事情被提到日程上来。日子还是无法返回的死去,像梦想和灵魂,一起无影无终。

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沉沦,直到有一天,人们告诉他,你毕业了。然后,挥一挥手与那段灿烂的糜烂日子告别,而和更多的失业的人群喝着啤酒唱着生活的压力,再慢慢老去,像叶子一样黄黄的,枯枯的在风中飘零。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4

第二本陀陀的书,和我印象中的他很像。有些阴郁的暗沉,有些疯狂的浓烈,也有复杂深刻的内核。必定需要二刷的书!

罪与罚,拉斯柯尔尼科夫当然有罪,他杀死了2个人。无论死者是怎样的人,无论她如何压榨和啃食百姓,都没有人可以肆意剥夺他人的生命,更不提还有位无辜的妹妹。如果这条评判方法是普适的,那没任何可说,这个世界在公平的运转。但现实是,有权利的人在肆意杀戮,用生命堆砌起自己的王座。他的罪是确凿的,却又充满着命运的捉弄。

罚?拉斯柯尔尼科夫被流放西伯利亚,他付出了自己的自由与未来。但他又不仅仅付出了这些,他还付出了自己。他无法与母亲和妹妹拥抱,他自觉自己是不配的。他虚幻的想要成为伟人的理想和自己的罪恶感混杂着,几乎要折磨疯了他。这次孤注一掷的理论(杀掉一个虱子一样吸血的人,拯救成百上千个人)实践,不仅失败了,还掏空了他的理想和目标,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但让人慰藉的是,即使如此,陀陀还是为他留下了救赎之路。索菲亚的出现,不仅在宗教上,更在人生上拯救了拉斯柯尔尼科夫,他还是重燃了活下去的愿望。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5

我们知道,拉斯科尼科夫和他同病相连,他们虽然杀人动机不同,但面对的良心的惩罚确是一样的。他们都没有真正越过良心的障碍,我觉得这是好事,最起码他们还没有完全泯灭人性。斯维里加洛夫面对良心的痛苦和煎熬,失去了活着的希望,最后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看过小说,我们或许会问,拉斯科尼科夫的命运也会和斯维里加洛夫一样吗?没有希望了吗?

小说中,拉斯科尼科夫没有自杀,他最后活了下来。他不是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他也不是越过了良心的障碍,像有些我们所崇拜的人那样。让他活下去的是爱,人性最大的光辉和最高贵的属性是爱。是爱给了他希望,是爱给了他新生,他复活了。拉斯科尼科夫在索尼娅“爱”的力量下终于溃败下来。是爱不断的把他从泯灭人性的路上慢慢拉回。仿佛在他们中间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角力。拉斯科尼科夫决定还要在较量一番,与自己的良心较量。一个要战胜良心的人不能动感情,否则怎么能跨过障碍呢?一旦动了感情,怎会泯灭人性呢?拉斯科尼科夫一方面很需要索尼娅,因为他的痛苦需要索尼娅分担。另一方面,他也有点怕见索尼娅,因为她的爱让他更痛苦。爱是战胜无情的大敌。索尼娅的爱不断的刺激他的良心,爱不断的渗入到他的心中。终在索尼娅爱的力量下,拉斯科尼科夫重新拾得感情,重获人性,重新有了爱,做回真正的人。爱真的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人良心中的明珠。

当拉斯科尼科夫告诉索尼娅是他杀了丽莎维塔的时候,索尼娅的反应让拉斯科尼科夫震惊。索尼娅不但没有痛恨和弃绝,反而去拥抱拉斯科尼科夫。索尼娅看到的不是拉斯科尼科夫的丧心病狂,而是他的可怜不幸与痛苦。因为她真正理解一个人在罪中的痛苦和良心的煎熬。所以她可以生发出如此强烈的接纳与包容。这就是爱,不管你多么不堪,无条件的爱。这爱超越了情欲,超越了自私,是纯洁的爱。这爱是无条件,完全为着别人益处的爱。这爱的力量无坚不摧,使根本不配被爱,封印自己感情的拉斯科尼科夫留下了泪水。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生命。

神就是爱,他是爱的源头。他爱我们,爱到一个地步,从他荣耀的宝座上来到人世间。万物的主宰,宇宙的王,甘愿道成肉身,成为一个人。他爱我们到一个地步,甚至为我们的罪甘心死在十字架上,并且受尽人的羞辱和辱骂。上帝竟愿为罪人而死,上帝为我们竟愿受如此大的羞辱。他可是宇宙的君王,万物的创造主啊。这样的爱何等震撼!这样的恩典何等奇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或多或少都犯过错,也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后果。你的良心真的平安吗?还是说,你已经把良心封印起来,变得没有人性。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我们能称他为人吗?我们会说,你不是人,是恶魔。人死不能复生,过错也不能挽回。欠下的罪债如何偿还?不安的良心如何慰藉?

福音好消息就是,上帝的独生子亲自成为了那替罪的羔羊。亏缺的良心在基督里得到医治,不安的良心在基督里得到了安息。因为你的罪行,他已为你承担。你的审判,他已为你承受。你的死亡,他已为你代替,在他里面有真正的平安。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6

某天午夜,我读了《罪与罚》,这本书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说描写了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个无所不能的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房东跟她无辜的妹妹,这起凶杀案震惊全俄。在他经历了场场内心痛苦的挣扎后,他最终在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进行了灵魂的忏悔,并且最终投案自首,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的故事。

就是这样一个残酷血腥的杀人事件,紧紧缠绕着罪与罚的主题。读起来真让人不寒而栗,仿佛我们就置身于其中,仿佛我们就是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的元凶就是我们自己。如果贴近拉斯科尔尼科夫狂热的信念,燥郁交加的心理和患病的身体,那么在他杀人之后,那种巨大的恐惧的阴影就一直顽固地笼罩在我们的世界里,使我们感同身受,就像我们也杀了人,仿佛我们的罪也一直在等待审判。本书就我的理解而言,主人公的主要思想就是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他不考虑杀人后所要承当的罪果,如果在他决定杀人之前考虑考虑我想他也就不会陷入无限的恐惧和罪恶中了。

但他那骄傲自大的性格也注定了他将犯下罪恶,让他从新认识自己的渺小,认识自己的性格缺点,从而升华自己的精神层次。

《罪与罚》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社会心理小说,读完这本《罪与罚》的时候,我的心已经久久不能平静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已经让我开始对人生的真理从新认识。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功有奖,有罪就有罚,就像《罪与罚》里表现出对于完全违反人和人道的生活的罪恶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他揭示的城市里贫困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卢仁的冷酷卑鄙和极端利己主义,地主斯维里加洛夫的荒淫无耻的批判。

《罪与罚》对于我们当今的社会的启示也是巨大的,当今社会中,人与社会及组织之间同样存在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只有正确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才能够从精神上找寻到无限的轻松跟快乐。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7

一段罪孽与惩罚的故事,一段重生与救赎的佳话。

拉斯柯尔尼科夫,似游离在两个人之间一样,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同时,他也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好像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对于这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来说,他正在忍受冰火两重天的折磨。

拉斯柯尔尼科夫原来只是一个贫穷的大学生,但不愿像马尔美拉陀夫那样任人宰割,他想变为“不平凡”的人。离他住处不远的当铺中的老板娘是个高利贷者,心狠手辣,于是拉斯柯尔尼科夫在一天晚上杀害了他,因为恐惧,他也杀死了老板娘的异母妹妹。内心的极度恐惧漫上了了他的心头,在这之后,他的内心都很惶恐不安,内心的煎熬,使他紧张得昏厥过去,在他的心里,罪恶感如同藤蔓一样,缠住他的血液,缠住他的心灵。这就是罪。

变为杀人犯之后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他的内心和精神上都忍受着极大的折磨,要么证明杀人是一种对抗不公平社会的合理行动,要么承认罪恶,接受惩罚,痛苦的他,无从选择,因为如果选择不承认,等待着的他的便是更深的煎熬,承认呢,承认的话会怎么样,承认之后还要服刑,但是,他去选择了后者,去承认,去自首。最后他向索尼娅坦白自己的罪行,在索尼娅的鼓励下,他又在广场向社会、向人群承认自己的罪行,然后去自首,去服刑。从向索尼娅一人认罪,到向广场上的众人认罪,拉斯柯里尼科夫的灵魂终于摆脱煎熬,从而走向了解脱和救赎。书的结尾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娅相遇了,他们决心虔信上帝,以忏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难,获取精神上的新生。这就是罚。

罪与罚,一部让人审视自己心灵的良药,从中,你的心灵将会和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样,获得新生。

17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