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失格读后感200字
人,是不会自我教授妙谛真言的。我们所能看到的,不过是在岁月的增长中慢慢浮现在眼前的东西罢了。那么多的真知灼见,也不过是在生命的尽头才能拥有的领悟,这是太宰治的遗作,书的成功大概也是于生命尽头所留下的伤感,才真正能准确的表达我们普通生活中的悲悯吧。
太宰治是什么样的人,只有书能表达,可悲又可怜的是,他跌跌撞撞的这些年里,终究没有一个能让他真正倾诉的人。到头来回忆人生,也就留下一本书便匆匆离去了。这世间究竟可以消极到什么地步,我们并不知道。《人间失格》是个偷窥镜,让我们看看消极的人生里,自己这个角色究竟在想什么?
晃眼而来,我自己的生活也不过是平静,天大的悲伤,突然的狂喜,也不只不过是我自己世界的跳动。持续的消极,才是最大跌宕。有什么要消极的呢,你不是一直很努力吗?
读人间失格读后感200字篇2
《菊与刀》的作者鲁斯?本尼迪特女士曾经分析过大和民族国民性中的矛盾特性,即“当人们提及日本人时,仍然使用一系列令人极为迷惑的,‘但是,又……’等词句……一个严肃负责的观察家在描述日本以外的民族时,是不会一方面说这个民族彬彬有礼,同时又加上一句说但是,‘他们又很蛮横、傲慢’;不会说某一个国家的民族无比顽固,又说‘但是,他们也极易适应激烈变革’,‘……从很大程度上讲,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和平礼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顺从而又憎恨受人摆布……’。对于日本人矛盾的国民性,早已成为日本论著中的论述脉络,无数的矛盾在理性思维推理下无法成立,然而却又如此真实存在。而太宰治,以及他的代表作《人间失格》大概是能证明这个命题的最有力论据。
1948年,太宰治写下《人间失格》后便跳河_,《人间失格》无疑成为天鹅之作。作为一部典型的自传体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大庭叶藏是太宰治人生轨迹的复刻。大庭叶藏近乎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一个“边缘人”,他性格敏感且脆弱,与女友相携_自己虽然幸存却因为女友遇难而获教唆_罪而锒铛入狱;他思想反动,参加非法的右翼社团;他终于静下心与一个女子相爱并结为夫妻,却因为歹人玷污了他的妻子,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他选择吸毒,不时寻找短见。后来,大庭叶藏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抛弃了整个世界,然而却也可怜地被世界抛弃。
不同于川端康成的传统日式写作,或是村上春树式的脱亚派写作,太宰治的颓废无赖派在日本文坛上一枝独秀。
太宰治塑造的大庭叶藏,显示出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骄傲和懦弱同时存在的典型日式矛盾性,即拒绝一切妥协,然而却对现实无力也无心调和,这是对大庭叶藏或者说是对太宰治的颓废最合理的描写。纵观太宰治一生的经历,对比《人间失格》中大庭叶藏,两人就像是实像和镜像一般,不谋而合。太宰治短暂的一生中,有五次携不同情人_的经历(除最后一次外,其余四次均获救,而他的情人无一逃脱厄运),这样的特别经历,即使是在战后日本作家频繁_的怪圈下(如川断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作家),也是十分罕见的。
一个作家的写作常受到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参照太宰治的经历以及日本战后作家群风格纷繁复杂的现象,可见太宰治的写作与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太宰治生于明治42年,卒于昭和23年,日本经历着对外殖民受挫、战争失败_投向美国、封建传统社会_向现代化转变、武士道忠诚遭到质疑等种种创伤。人们开始对那个年代彷徨、迷茫,而敏感、犀利的太宰治迅速感受到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在他身上得到催化,造就了他的颓废。一方面,他骄傲地认为“即使悲哀会因此尾随而至,也无所谓,一辈子只要有过一次狂暴的欢乐就够了”,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却又只敢向上天控诉:“不抵抗,何罪之有?”
这种矛盾,造成对太宰治,或者严格说是他笔下的大庭叶藏的评价在学术界争论颇大,痴迷者有之,围攻者更是不在少数,客观来说,即使他生前死后一直处于毁誉参半的境况,但对他的评价,还是依然需要按照某个日本作家所说的“无论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他的作品总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李,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灵魂,让人无法逃脱”。诚然,当读者的感情与作品产生共鸣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包括颓废以及懦弱等等,太宰治的笔戳向了那个时期人们心中不愿意或不敢提起,却又难以回避的懦弱,这不免有些令人尴尬,日本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更是直接地道出了对太宰治的不满,但是回过头想想,苏醒懦弱难道不是一种呼唤人性的行为吗(包括三岛由纪夫本身因无法接受日本法西斯覆灭而选择的_,也可以算作是某种懦弱)?在某种程度上,这无异是上帝一般的存在的。
然而,这样一个人,某些时候如神一样启迪、解放世人的人,却以死作为谢幕,而不是苟活于世,究竟那一个更值得肯定一些,我们无从解答。如他所提的问题一样:“请问上天:不抵抗何罪之有?”大概是只有上帝能回答得了吧。
读人间失格读后感200字篇3
这本书是在我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看的,虽然它的内容写的是消极的情感,但是从书中我看到了乐观的一面,我也受到一些启发,好书是经得起时间的打磨的,也经得起反复的阅读,所以我喜欢这本书。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1948年,太宰治的遗书里写道:“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然后太宰治自杀身亡了。这已经是太宰治第五次自杀了,他终于成功地杀死自己了。在他死前,他的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发表了。
这本书的序言以“我”看到叶藏的三张分别是幼年、青年、壮年时期的照片的感想开头,紧接着后面是三篇叶藏的手记,分别讲述了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序言的三张照片相互对应。
叶藏出生于日本乡下富有的家庭,家里姊妹众多,还有佣人,他的父亲是一名议员。但是他从小就感觉世界充满了欺骗,他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恭维,再后来他发现只有自己与大家不一样,渐渐的他害怕人类,带着恐惧,他在人类世界里戴着小丑的面具生活着,他被“自己是个异端”的认知紧紧的扼住了喉咙。
在之后的生活中,叶藏结交了堀木正雄,刚开始的时候叶藏一直把他当做好人,一起玩的时候从来没有让他吃过亏,自己的钱都给他分配,直到后来叶藏与一名女侍殉情未果后,堀木明显想要与叶藏关系疏远,原来堀木一直都是想要从叶藏这里拿钱,并没有正真的友谊。
最终让叶藏走上寻求吗啡帮助、酗酒道路的是自己最纯贞的妻子良子被人玷污的事。叶藏在意的事不是自己妻子的贞洁,而是阿良的天真。良子是叶藏见过的最容易信赖别人的人,叶藏对信赖别人也是错的认识感到了绝望和无奈。
《人间失格》拥有健康的身体,病态的灵魂。日本作家太宰治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对人生的认识不动声色的融入到叶藏的手记中,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这本书跟其他书籍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文字似一颗颗血淋淋的人肉炸弹,每每想起书中某些段落,反映的都是人类中的阴暗一面,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
读人间失格读后感200字篇4
将书合上后,思绪如潮,万般感慨。全书十分压抑,而对于主角,我却是羡慕多于怜悯。
太宰治的文字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文人那薄薄的青衫中究竟藏着什么呢?”用来形容他是很合适的。
主角阿叶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他出身富贵家庭,不仅十分有才华,也拥有令人倾慕的外貌。但他的儒弱与内心的孤独却更是全文大费笔墨来书写的。看得出他很厌恶自己,也厌恶世界。他在学校人缘很不错,为搏“朋友”一笑,他会为他们奉上周到的搞笑表演,当作者用“表演”来形容他时,其实他已经是个麻木的小丑形象了。
这样一个悲剧人物,他的代表词只有七宗罪中的“伤悲”了。我竟然在这个人物中找到了一丝自己的影子,我仔细想了一下,我与主角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我与他有着程度上的相似是我们孤独的灵魂吧——虽然不是完全符合。这个人物的魅力也就是每个都能从主角身上看到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是用“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上帝视角来看待卑微的人性呢?
看第一遍时,我却有些不认同。我认为人性虽然有恶,但不是书中所描写的全盘黑暗,而是也有好的一面,在生活中我们也同样会发现自己或他人内心深处的柔软,只是作者丝毫未在这部作品中表露出来。再又通读一遍,其实作者眼中的人性也不是完全黑暗,只是在描述阴影,一个物体总会有的阴影——只要有光,所以作者写得这么压抑,也许只是想烘托出人性的光辉。例如撒旦,他虽然黑暗之源却又是天使,人也不会有极善和极恶的。
我不敢奢望可以读透这位天才作者的思维。
就像主角阿叶,如何取悦别人,如何不信任他人,如何狂躁或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自卑又傲气,但他依然是完好的个体,他也拥有爱与善良。
每个人都有阴影,毕竟我们是立体的,活生生的。相信人性吧,就像阿叶也同样善良一样。
读人间失格读后感200字篇5
生而为人,《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叶藏出身于封闭式乡下家庭,周围冷漠的环境中,他过分早熟地剖析着他人的内心深处。自少年时代起,就反复经历了对至美的憧憬和悲惨的失败。完美无缺,或彻底破灭,纠集了太宰治一生的纯粹与脆弱,青春的集中写照,少年的敏感,也使得其被誉为永恒的“青春文学”。
《人间失格》与其说是围绕着主人公阿叶的小说,不如将其视为太宰治的一本自传。身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孤独寂寞的世界,感情渐渐麻木,甚至于连最基本的饥饿感都毫无概念。正如阿叶所做的,太宰治逐步把自己包裹进仅仅属于他的世界,对待旁人,唯有唯命是从的敷衍和应付。
鲁迅先生曾说过,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却又没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看着黑暗的世界。
“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满耻辱。”《人间失格》的第一句,便是太宰治的亲身感悟。在《二十世纪旗手》中写道,“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生而为人,却对人类的满腹恐惧,对人类的最后求爱,便是在生活中饰演的丑角,伪装成天真无邪的乐天外表,把自己一步步彻底打磨成搞笑的畸人。
生而为人,究竟是否应该感到抱歉?降诞于世上,生活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活在世上,是不幸的,需要承受的东西,即使面对他人,也会无缘心生畏惧。活在世上,亦可以是幸运的,有着承担一切的机会,不也是一种幸运吗?
读人间失格读后感200字篇6
每读一遍,它都会带给我不一样的震撼。在那个灰色的社会里,扮演小丑的叶藏恰恰是的正常人。作为太宰治的巅峰之作,里面所蕴涵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就像两个人只需对视一眼,便胜过千言万语。
对于叶藏,我恰恰有这种感受。迷茫,恐惧,以及深深的悲哀。这些东西从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中散发出来,这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所不具备的。当还是孩子时,他就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社会的病态,但是弱小的他却无力反抗,只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小丑,去迎合别人。他并没有受到过别人的爱,哪怕是父母也没有给过他一点爱。他们只是给予孩子衣服,住所,饭菜,以及玩具罢了,就像神赐给凡人东西,哪怕只是一根树枝,凡人也会欣喜若狂,神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因为自己放下身段,给与了卑微的凡人快乐——这不叫爱,这叫施舍。
整个社会里,叶藏看似是一个异类,被其他人所不齿,甚至就连后辈也敢对他训话。但就如我前面所说的,这个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而叶藏代表的是人性的善良与真诚。他所便显出的种种情感,正是人们隐藏在内心最深处,最不愿意面对的感情。精准的可怕。
犯了错不要紧,但若是不知悔改,那就是的罪恶了。叶藏努力了,奋斗了,但终究是被世俗所打败了。就连最后他所表现出来的悲哀,都不是最干净,最纯粹的感情了。里面掺杂着作者和叶藏对这个无可救药的社会的愤怒与无奈。错的不是他,而是整个世界!
最后的问题,近乎于信仰一类的了。我不是单纯地指宗教,而是各种各样的信仰。认识靠信仰活着的,没了信仰的人,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叶藏通过同学竹一,获得了自己的信仰。他决心要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但接踵而来的是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嘲笑与批评,从小养成的弱小的性格也使的叶藏不敢反抗。信仰的种子还没有发芽便已经死掉了。就连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属于自己的爱情,也被这个社会所夺走了。当失去一切希望时,魔鬼便悄然来临。叶藏最后还是败在了世俗手中,陪伴了他一生的演技也没能让他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其实在太宰治的心中,叶藏并没有失去做人的资格,而是没有混混僵僵做人的资格。他的身上难得有着善良与真诚,却无法得到救赎。人性的光辉终究没有照亮当时的社会,反而被无尽的黑暗所吞噬。
叶藏所追寻的救赎,是人性的善良;而毁灭叶藏的,是人性的丑恶。
读人间失格读后感200字篇7
太宰治的文字有一种特殊的颓废坠落的感染力,在你静默思考时,如利刃一般刺入你的心灵。
他生活在社会制度变革的时代。小时候家中富裕,却因为战前的日本所奉行的家长制与长子继承制丧失了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作者最终选择自杀,留下了这本广为知晓的《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是他丧失作为人的权利的一种无奈。主人公表面上是个彬彬有礼,幽默风趣惹人喜欢的一个人。可毕竟,人是多变的,为了适应社会被迫衍生出很多性格,而这每一种性格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这样强做的幽默欢笑,就是为了掩盖他痛苦的内心。
他对生活是充满希望的,他渴望生命,但是他发现现实与自己所想大相径庭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不知该如何做才好。一方面,他高尚的品格让他觉的这人间充满了肮脏与不堪。而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如此嫉恶如仇愤世嫉俗便与这世界格格不入,于是他又小心翼翼的讨好迎合。
是啊,他既没有认清自己,也没有看清这个世界。他不知道自己爱什么,他的一生都是依附于别人而活,在面对与理想截然不同的世界时他选择了伪装,竭尽全力的融于世界。这使他一步步走向堕落,自我毁灭。这不是他出于本性的行为,却成为他自认为的人格的最后评价与人类介入的唯一方式。身心灵的挣扎、救赎、最后只有毁灭这一条路可走!也好,他这般活着实在太累!
忽而想到我自己,偶尔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太明白“欲语泪先流”的悲戚,也不太明白“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痛彻心扉,总在想,哪载不动的愁苦是为哪般。还好,我愿意用心去读,去品,从伤感中寻找希望,在绝望中发现柳暗花明。悲苦的作品中的眼泪启示我清醒的爱着自己,爱着这个世界。
读完这本书,回归到自我,要明白我们所有的痛苦丧失,丧气失落都不孤单。社会让我们在群体中拥有了共同的认知感,结成集体获得认同。当我们感到痛苦,应该继续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不应该逃避残酷的现实与自己的不足,应在苦难中找到心的安宁。在低谷时我们该直面困难,找到内心深处完全安宁的地方。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愿我们不要沉浸在彻底的痛苦与温柔的偏激中,捧一卷书,在阳光下,嘴角含笑,眼里有光!
读人间失格读后感200字篇8
《人间失格》的故事是由三张照片引起的,上面留下的是“大庭叶藏”幼年,青年,壮年的人生痕迹。自然,也暗藏着作者的前半生。
他出生在日本东北部的一个世家中,从小胆小,怯懦,对世间的一切都十分不解,天真的外表下本该是欢笑与游戏,可他自己却自行戴上了耍宝搞笑的面具,透过外表下窥探心灵,却发现他只是为了讨好这个将要摧毁他的世界。
他在家之时,做的几乎为违心之举。过年时,家父要为孩子们采购礼物,便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心愿单。他并无所求,准确的说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于是父亲对着他问想不想要舞狮,他莫不作答。可是当别人都睡去时,又偷偷往心愿单上写下“舞狮”二字。他的灵魂无欲无求,写下那二字只是为讨父亲欢心。他具备了那个年纪不该拥有的“欺诈”的人格。
而后,便开启了枯燥的校园生活,还是一样的耍宝,一样的逗乐众人,一样的讨好这个世界。这是出现了一个“竹一”看透了他这所谓的“意外的搞笑”。使他感到大事不妙,便想着避开他。可也许是上天开了个玩笑,使他们越相互避又相互靠近。对他来说“竹一”是“知己”亦或是“天敌”。“竹一”的预言也几次改变他的人生。
“女生一定很容易迷恋上你”。“竹一”的预言断定了我生活的走向,“殉情”,“自我放逐”,“酗酒”,“自杀”,“药物麻痹”,无一种堕落不是由女生而起,当然其中最多的还是他自己对于生的无知,对死的无望,对世间的迷茫。人格一点点的支离破碎,以酒精及药物来麻痹痛苦现实中的人生。他所丧失的是人的“天性”“本能”,一天天苟活于世,人格早已失去,他所透支的,只不过是残缺的生命。
最后,他被“亲人”送往一个没有女人的地方(他自己所要求的)——精神病院。
读人间失格读后感200字篇9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发表的一篇自传体小说。作品中太宰治将一个神经症人格的内心独白描写的如此真实,就像手里捧着一颗受伤后鲜血淋漓的心脏在你面前,无声的控诉人类的阴暗面。
书中的主人公叶藏出生于不愁吃穿的政治富家,从小对人类的生活懵懵懂懂,经过他的观察,他发现人类相互瞒骗的生活,他得出结论:“只有我是异端”,但在叶藏身上,你能见到世上每一个悲哀的活着的人的影子。现实中,有的人可以在短时间内看清每个人,然后对他们进行恭维和讨好,只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或是寻找一种存在感。
叶藏渴望友情,所以他也曾与堀木交好,尽管他说: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他渴望幸福,可真正与静子和茂子生活在一起时,他又说:她们两人真是幸福,像我这样的混蛋夹在她们两人之间,总有一天会毁了她们。他说:我对人类极度恐惧,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对人类失望。
《人间失格》之哀的根源最主要还是软弱的灵魂。太宰式的软弱:如果相信弱肉强食的话,那它就代表被伤害者,被侵犯被凌辱者;如果有悲悯之心的话,那么柔弱的灵魂可能就是我们想要保护的东西,然而又有多少人愿意以一个悲天悯人的菩者圣人之心来保护众生,于是沉沦和不可救赅随之而生。就软弱者本身来讲,生活抑或活下去都是艰难的,那些支撑生命的东西必须也只能仰仗周围的给予。世界是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的,想要的往往得不到,而不想要的往往俯首即拾,软弱者生活在这个古怪的圈子里所收到的只能是日复一日的无可奈何和痛苦。
《人间失格》,从“描摹人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是一部好小说。人生本就无谓绝对的错与对,黑与白,换句话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混沌之中游走着,从无意义中探询绝对的有意义。有些人能够形成一套自己的逻辑,强迫自己接受“已经获得了意义”的幻觉;而大庭叶藏始终徘徊在黑与白,爱与恨的两端,生活在社会之中,他没有自我,而和他人的羁绊,又不足以强大到为他指明方向。在自我厌弃之中,他选择了死亡,以此来凌驾于人生之上——这也就是楼主提到的,他“绝望”的来源。而这绝望的确是无人可拯救的。在我看来,那些女人的角色,只不过也是推动大庭叶藏一生发展的棋子。而作者本身,对其也具有怜悯的,包括大庭叶藏本身亦然——因此,他在良心的驱使下,不停地离开他们,同时也逃避着自身。他们的存在,不过是更加衬托出了大庭叶藏自身的悲剧——一个无法向自身求取存在力量的人,就算再怎样依附他人,终究只能孤单一人。就像江面的浮萍,没有根,永远也不能固定。
与《人间失格》截然不同的是安德烈?纪德的中篇小说《背德者》,《背德者》中的主人公米歇尔摆脱了传统道德观念束缚,回归自然天性,在妻子玛丝琳死后,他从无爱的婚姻中解脱了出来。他的灵魂雄健。很明显,这两本书的对比告诉我们:比起病态的肉身,健康的灵魂才是生存的价值。
总的来说,谁的一生不是在混沌之中游走的呢?很多事情,对错黑白,本就没必要去分得太清,拼命地过一生与堕落的过一生,谁又活得比谁高尚呢?当然这不是一个人不愿努力的借口。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人生还有无数的选择与方向,如果仅因自己尚浅的阅历与不愿努力的心态舍弃了,未免太过可惜。 曾经有人说过:这个世界很好,值得每个人为此奋斗,我觉得这个世界未必很好,却仍然值得我们去奋斗。
读人间失格读后感200字篇10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若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光的话。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绝对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例如当他看到大人们若无其事的虚伪做作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痛苦。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如果用一个词去评价叶藏的话,那就是“混沌”。如叶藏一样的人的共同点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害怕受伤,极度恐惧人际关系以至于处理时战战兢兢,自我认同感低。然而,在面对与自己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间,有的人选择了极端对抗,可想而知撞得头破血流;而叶藏选择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努力做一个能够融入人间的正常人。而正是这种伪装和偏执,让他始终游离于人间之外,且日日挣扎灵魂难以救赎。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叶藏,很可悲,他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客观的认识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饿不饿,他的一切都依附于别人的喜欢,别人的要求。可怜,可悲,可叹。
可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艰难的时光。只不过我选择的是对抗,固执己见。现在看来,大概年少时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坏事。若不残酷,哪得顿悟。若是像叶藏一样不断地伪装和逞强,终有一天会不堪负累。许是和叶藏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说心路历程,读书笔记·所以阅读手记的过程中我十分理解他,但我却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叶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他的所有痛苦挣扎都是真实的,痛彻的。可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知所云的矫情,甚至当你走过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也会骂自己一句傻比啊我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可我也明白走出来有多么不容易,那是一段多么黑暗无助的时光。
我很遗憾,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后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现,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然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绝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忽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勇气,也找不到办法去融入人间了。
而我,以一个曾经的病友,现在的胜利者的姿态,不能去尽更大善意的理解和心疼叶藏,多了些许漠然,这也是我的悲哀。可我也庆幸,有时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并不以它为耻。毕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俗人啊。
愿所有迷茫的人,坚定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