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名著推荐
俄国文学名著推荐【篇1】
1、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国际歌》
Rise up, cold and hungry slave! Get up, people who suffer all over the world!
2、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独。——《百年孤独》
One hundred years of penetration, one hundred years of loneliness.
3、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德伯家的苔丝》
Where there are sweet birds singing, there are vipers hissing.
4、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诗选》
If winter comes, will spring be far behind?
5、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It's easy to stand outside the pain and persuade the sufferer.
6、感情有理智根本无法理解的理由。——《月亮和六便士》
Emotions have reasons that reason can't understand at all.
7、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牛虻》
Whether I live or I die, I am a gadfly, flying around happily.
8、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安徒生童话》
As long as you are a swan egg, it doesn't matter if you were born in a chicken farm.
9、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
Whether to survive or not is a question worth thinking about.
10、对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失乐园》
For those who believe, death is the door to eternal life.
11、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
It is necessary for adversit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intelligence.
12、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安娜·卡列尼娜》
Happy families are the same, unhappy families are different.
13、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约翰·克里斯朵夫》
Grief sharpens the mind.
俄国文学名著推荐【篇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以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史为原型写成的,将保尔·柯察金战胜病魔、永不掉队的英勇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苏联靠前代共青团员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千难万险,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真实画面。
《在人间》创作于1914年,描写了高尔基少年时期走向社会后的生活经历。在他11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外祖父也破产,年幼的高尔基不得不外出自寻生路。他当过鞋店学徒工,洗碗工,做过苦力,面包工和装卸工,从事着苦役般的繁重劳动,经常遭受东家的辱骂甚至毒打。在繁重的劳动之余,高尔基还爱上了读书,这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教益,为深处底层的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使他充满了精神力量来抵御各种不健康的影响。同时艰难的生活磨练和大量的读书教育也使他逐渐养成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性格,同时开始思考人民的命运和人的崇高使命。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靠前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其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从3岁到10岁这一时期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和慈爱的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和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体现出一股生生不息的对生活的热情与坚强。
列夫·托尔斯泰著的《安娜·卡列尼娜》通过讲述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各个阶层的家庭生活,并揭露了整个社会的贪婪、欺诈和伪善,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的形象也被认为是文学领域至今未被超越的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一百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高度推崇,成为俄国文学中的稀世瑰宝、世界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俄国文学名著推荐【篇3】
《鱼王》
作者: [俄]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译者: 夏仲翼 等
版本: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月
从小受到吉尔吉斯和俄罗斯两种文化熏陶的艾特玛托夫,是大山和草原的儿子,他的代表作《断头台》《白轮船》《花狗崖》等均带有浓烈的悲剧色彩。艾特玛托夫擅长用象征手法来表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善恶之争。
《断头台》
作者: [吉尔吉斯斯坦] 艾特玛托夫
译者: 冯加
版本: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7年12月
比如《白轮船》里,被父母遗弃的小男孩由外公抚养,父母谁也不愿意来看他。他没有伙伴,只能和林中小溪和小动物为伴。自然的陶冶给予他纯真的童心,但当他看见道德沦丧的护林所所长奥罗兹库尔强迫他人射杀长角鹿,割其头颅并食之血肉时,残酷的现实让小男孩不堪重负,自沉冰河。他只希望自己变成一条鱼,游向心中的白轮船,去寻找幸福。
《白轮船》
作者: [吉尔吉斯斯坦] 艾特玛托夫
译者: 雷延中
版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月
同样专注于人与自然题材的还有苏联“农村散文”流派的作家拉斯普京,他擅长从人和土地的关系中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告别马焦拉》,小说叙述了对自然的改造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因为要修水电站大坝,居住在马焦拉岛上的村民被迫搬迁。对于老人们来说,马焦拉岛不仅是一块单纯的土地,它承载着先辈栽种下的一草一木的精魂。
《告别马焦拉》
作者: [苏联] 瓦·拉斯普京
译者: 董立武 / 王乃倬 / 沈治 / 石国雄
版本: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99年2月
拉斯普京不仅通过文学作品呼吁保护土地和自然,而且身体力行直接干预某些可能危及生态平衡的建设工程。拉斯普京出生于西伯利亚一个邻近贝加尔湖的地方,早在60年代初期联名支持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保护贝尔加湖的活动中,他就非常活跃。从他另外一篇《贝加尔湖》这一近似报告文学的散文中,我们同样可以窥见作家为保护大自然而呼喊奔走的热情。
大自然是最敏感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在万籁俱寂中,“大地之子”阿斯塔菲耶夫曾有这样的体验——“好像只剩你和大自然两两相对。而且你还会感觉到一种怯生生的神秘的喜悦,觉得这周围世界毕竟还是可以信赖和应该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