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有趣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经典有趣的名人故事篇1: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
对于大师,我不知道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懂十二国语言着作上千万字的大师和只说中文着作不足百万字的大师含金量有多大差别。只要有人封号我就认为是大师了,好像选举,有一群人提名就得了。仔细回味,发现做大师难,难得有人称之为大师,难得成为了大师还要代表一大群人说话。更难的是,被称为大师之后,还当众被发一个大师工作室红匾,接过红匾之后申明不想当大师而继续干着成就大师事业的大师。
不过我还是认为,大师当中最难的是专家点头百姓鼓掌而且还会搞笑,这种大师非启功先生莫属。
启功先生扬名不在于他是雍正皇帝八代玄孙,也不在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在于他的书法艺术、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古文学研究。在这几个领域中,除了给人庄重深厚严谨脱俗感觉之外,和搞笑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启功老爷子确实搞笑,太搞笑了。
一、和自己搞笑
启功先生2005年去世,在他糟糠之妻子于1975年病逝不久,也就是他六十六岁时,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没有人像启功那样,提前27年用搞笑的打油诗给自己盖棺定论了。
说到死,就有鬼,鬼文化也是国学中的一大块。长江边上丰都鬼城也越来越火爆,不知先生是否去过丰都鬼城,但是他和鬼也搞笑,有诗曰:“昔有见鬼者,自言不畏葸,向他摆事实,向他讲道理,你是明日我,我是昨日你,鬼心大悦服,彼此皆欢喜”。一个明日我昨日你,把永不同轨的阴阳两界炫耀成一道彩虹。
身为雍正皇帝八代孙,启功先生拒绝爱新觉罗之姓,说爱新觉罗根本不是姓,是前清满族人部落的称呼,相当于现在住宅小区的称谓,坚持自己:“姓启名功”。凡有不明事理写信“爱新觉罗。启功收”者,一律不开封,并在信封上赫然写着“查无此人,敬请退回”,有好事者究问为什么,答曰:“不信,请人去派出所户籍处查,保证无此人”。
二、和党派搞笑
大学党组织积极发展党员,某教授申请加入,组织上准备接受他,想通过他来做老师们的思想工作,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有领导走访启功先生征求意见。先生若有所思,没有对某教授给与正面点评,反而娓娓道来:“本来一棵树上好好呆着几只鸟,这时从别地忽的飞来一只鸟,结果树上不见得多了一只鸟,而可能所有鸟都飞走了”,来人遂心领神会去也。
启功先生从一个职位上退下,竞争上岗人数不少,替补人选一时难以定夺。相关领导问先生意见,先生本不想介入此事则半玩笑回说:“不如抓阄”。一位竞争者听说后颇为不满,连夜造访质问:“如此大事怎能玩笑对待,岂不对我等太不尊重了吗?”,颇有兴师问罪之状。先生立马回答:“怎么能说不尊重?西~藏达~ 赖、班禅转世不也要通过金瓶掣签这种抓阄方式来决定吗?”。来者一时语塞只好寒暄而去。
启功先生和国民党没有什么瓜葛,似乎没有搞笑平台。1982年,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与一位国民党人教授在休息室座谈,说起民国年间国民党元老的掌故。论及汪精卫的书法,某教授答曰未曾见过。启功先生当即说道:“是国民党员都应该知道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遗言不就是汪兆铭(汪精卫)的手书吗?”。某教授当时嗫嚅而不知所言。事后启先生谈起此事,颇有几分得意说,这是解放以来他和国民党第一次交手,国民党也有数典忘祖之人。
三、和CCTV搞笑
央视有专栏节目《东方之子》,专门介绍社会名流,自然想到采访启功。最初,与先生联系时即云:“我们这个栏目档次高,采访的都是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故名《东方之子》”,老先生听罢应声回答:“我不够你们的档次,我最多是个东方之孙”,拒绝了。
东方之子仍不死心,通过启功众多同事好友游说,1994年底先生终于同意央视东方时空来寓所采访。采访组一上来就列举众多头衔,先生一句话轻轻拨开众多桂冠:“这叫此地无砂,红土为贵”。之前,一个学生在场协助准备资料,以为先生会把学术着作和诗书画集都拿出来以供拍摄。见先生坚持只摆学术着作和论文集,大为不解,启功则说:“我首先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老师,其次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人员,书法绘画作诗填词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是业余爱好,是你作这个工作本应该会的,值得一说吗?”
先生90岁高龄,央视东方时空又去了启功寓所采访,坐定之后主持人自然以名誉桂冠拉开话题:“大家公认您是一位享誉海内外书法家,可是你在文物鉴定古汉语研究上也取得很高成就”,高帽子一举,先生身体前倾目视主持人说:“我告诉你,不是这样,如果我说我会飞,你信吗?你信吗?”,主持人一时不知如何回话,嗫嚅出几个字:“当然不信”,先生随即说:“所以说,我说的话也是不算数的”。
经典有趣的名人故事篇2:冀朝铸为周做翻译
冀朝铸,长期从事我国领导人的翻译工作,其高超的英文翻译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我国领导人的肯定和外国友人的普遍尊重。
冀朝铸1929年7月生于山西省汾阳县,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冀朝铸追随父兄足迹,毅然放弃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业,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于1951年5月在清华大学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参加人民志愿军,在开城谈判中表现出色,获得中朝两国的表彰。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冀朝铸回到北京,被分配在外交部工作。他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7年开始,冀朝铸开始担任周恩来的英文翻译,在此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虽然冀朝铸的英文水平堪称一流,但第一次给中央领导人当翻译时,也着实有些紧张,因此出现了纰漏。在周为尼泊尔首相阿查利亚 (PrimeMinister Archarya)举行的国宴上,冀朝铸本来是为尼泊尔首相的随从人员当翻译,坐在最后一桌。但由于一些原因,他被临时调派到第一桌,为周恩来祝酒致辞做翻译。周念了一段中文讲稿,冀朝铸念一段英文译稿。周忽然脱稿,加了几句即席讲话,而冀朝铸仍然照念事先准备好的英文译稿,没有翻译周的插话。周当即发现,严肃地对冀朝铸说:“不对,小冀你太紧张了。换一个翻译吧。”于是冀朝铸从第一桌又回到了最后一桌。
谁知第二天,周再次接见外宾时,仍然要冀朝铸当翻译。冀朝铸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聚精会神地听、译的每一句话,思想上再也不敢有任何松懈。
周对干部要求极为严格,要求翻译人员忠诚、老实,翻译要绝对忠实于原意,不能只顾译成一些华丽的辞藻。一次周作报告时指出:“为人一定要老实。特别是对待工作,绝对不能欺骗。如果欺骗,小则害了自己,大则危害国家。”周总埋的这些话,使冀朝铸受到深刻的教育。17年中,冀朝铸跟随周,出访了世界各国,参加了无数次重大的会谈、会议,会见了许多国宾。每次翻译工作,他都没有忘记周的教导,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冀朝铸的辛苦没有白费,他曾随周于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3月1日出访亚非14国。此次出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回国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访问亚非14国的报告时,特地提到了担任翻译工作同志的功劳。周说:“这次访问如果没有齐宗华(时任法文翻译)和冀朝铸二人当翻译,就很困难。”
周对翻译人员的关怀可以说无微不至。1970年的一天,当周得知冀朝铸已届40岁时,就对他说:“口译在40岁后就应该转行。…… 口译工作非常辛苦,年纪大了,身体也受不了。另外,当了一段时间的翻译,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然而,正在这个时候,中、美关系有了突破。1971年7 月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重大事项,毛泽东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翻译工作,都是由精通英语、又熟悉中美关系的冀朝铸担任的。
到了1973年,在周的亲自关怀下,年已43岁的冀朝铸离开翻译岗位,成为了一名外交官。他被任命为我国驻美国联络处参赞,嗣后被调回外交部担任副司长。 中国和美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1月28日至2月5日,国务院邓小平副应邀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备受瞩目。翻译仍由冀朝铸担任,并全程陪同。邓小平副任用冀朝铸这个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当翻译,引起了美国媒体的格外关注。美国《纽约时报》以《不可或缺的冀先生》(TheIndisputable Mr.Chi)为题发表社论,感叹“美国缺少这样的人才”。
经典有趣的名人故事篇3:毛泽东的夜宵和降温冰块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是政治局会议常常安排在晚上进行。会议经常开到很晚,凌晨一两点会还没开完不是什么稀奇事。考虑到有的中央领导同志晚饭吃得较早,深夜会饿,食堂就为他们准备了一点夜宵。那时的所谓夜宵,不过就是一碗手擀清汤面条,再加点青菜而已。即便简单如此,毛主席对夜宵的控制也很严格。
一天晚上,毛主席在颐年堂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叶子龙请示毛主席:晚上几点吃夜宵?毛主席严肃地对叶子龙和工作人员说:今后不管是在颐年堂开会议、政治局会议或是在家召开会议和会客时,不到晚上十二点钟一律不供应夜宵。
还是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叶子龙请示毛主席说:现在已是晚上十一时四十分,准备夜宵吗?毛主席说:再有十分钟就散会了,不吃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冬天的气温比现在要低很多,最冷时南海结冰厚四十至五十公分。为了利用这些冰资源,中央警卫局在南海西岸修建一个八米宽、二十米长、十米深的冰窖。每年冬天,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用钢扦把冻冰切成一米宽、两米长的冰砖,用板车拉到冰窖内整齐摞好装满,然后用稻草棉被密封严实储存起来。
夏天,中南海内各个食堂、各首长处都从这个冰窖取冰,作为降温和储藏鸡鸭鱼肉之用。
毛主席怕热,我们每到夏天就从冰窖把冰块取来,放在铝制和木制大盆内,在毛主席办公室和卧室里各放二三盆,用以降温。那时中南海还没有空调,用电扇降温又怕吵着毛主席。我们就想到了用冰块降温这个办法。这个办法效果很好,我们还因此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
看过“经典有趣的名人故事”的人还看:
1.中国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2.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3.最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大全精选
4.最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
5.中国最著名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