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观沧海
《观沧海》讽喻时事,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现在请欣赏小编带来的点评观沧海。
点评观沧海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有:“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从新课标新教材对古诗阅读教学目标,以及古诗对人一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产生影响等角度来看,初中古诗课堂阅读教学应该通过“诵读到位”、“大量积累”、“多渠道感悟”、“在运用中巩固”等教学策略,来完成古诗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目标。
郭铭教师执教的《观沧海》是人教版七年级上期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在大破盘踞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北方后,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诗歌描写了诗人登临碣石山所见到的大海辽阔宏伟的气象,产生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这首诗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郭铭教师在执教这首诗时,根据新课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结合杜郎口教学模式和板块教学思路设计了“导读,知诗人;初读,知大意;译读,明诗意;赏读,悟诗情;背读,会运用”五个教学活动,每个活动都落实了“方法指导、自主学习、汇报提升”三个环节。教师指导明晰,学生活动充分,教学效果显著。
古诗教学的特色应是突出朗读。郭铭教师这节课,就重视了朗读指导,并以朗读贯穿始终,不仅读准了停顿与节奏,读出了轻重与缓急,而且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了诗意,品出了韵味,熏陶了情感,达到了潜移默化的目的。
古诗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理解赏析。郭铭教师这节课,准确地把握了理解诗意、分析手法的教学重点,很好的突破了赏析名句、体会情感的难点。在理解诗歌内容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入手译读诗歌,步步夯实,为下面的难点赏析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在赏析名句体会情感时,教师让学生先自主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再剔出难点,重做敲击,并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郭老师这节课,注意了方法指导。教师从创设情景、示范引领、学法点拨等方面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了这首诗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地进行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评议,学生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素养得到了提升。
点评观沧海二
四言的舞步
《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均为四言古诗,实在是古风贵气的一种表现。诗歌实际上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我们不应该忘记四言盛行于鼎盛大治的周朝,是上古文明的一个标志,如《诗经》。到汉代很多人觉得四言字少,空间小,难以驾驭尽意,为方便见,改用五言或七言了。同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此时,能娴熟地使用四言的较少,很多人把四言视为枷锁。而像曹操这样能戴着四言的枷锁写得如此言简意赅,而又气象万千的,实在少。 四言的枷锁下,又是四言的舞步,有那么一点可贵,古风贵气可鉴一斑,曹操的身段柔软可见一斑,这也是曹操的本事。这岂能简单地用粗糙来衡量。
气象万千
《观沧海》系列每一篇,以及四篇,涉及景物、气象、事务繁杂,而作者皆能化腐朽为神奇,巧妙入诗,统一于笔下。《观沧海》 仅仅14句200多字涉及碣石、沧海、树木、百草、山岛、秋风、洪波 、日月、 星汉,杂物一统,写得大气磅礴,惟妙惟肖。而其它四篇短句则涉及,冬十月、北风、天气 、熊罴 、鸷鸟、贾商、农收、钱镈 、旅设 、乡土不同、勇侠、士隐、神龟、螣蛇、老骥伏枥、盈缩之期等等,信手拈来,各安其所,各安奇妙。短句之内,真气象万千。这正是驾驭文字的力量,同时这也是作者见识、胆识的表现。
写景第一
一般的赞美说,《观沧海》篇幅短小,写景第一,前无古人。“这首诗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