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观潮 >

观潮教学设计

时间: 如英2 观潮

  六年制语文第七册6课《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潮教学设计,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观潮教学设计一

  背景分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本文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描绘了农历十八日钱塘江观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问题分析: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这样的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语言文字优美,气势磅礴。但由于我们身处四川盆地,即使有部分学生出外旅游观看过涨潮,对于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景象还是比较陌生的。光靠课文中的文字学习不仅抽象而且教枯燥,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外拓展学习。我们知道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处于小学中段,可是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仍然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课前让学生自己先去收集一些自己了解到的钱塘江大潮的知识。他们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进行收集,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问题解决:

  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我想以情景教学法,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涨潮时的特点,从而在直观形象的过程中感受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件,为学生直观展示。制作课件时,我提前在网上收集的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利用power point来辅助教学。我在网上收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图片,还利用影音文件播放了潮来时震耳欲聋的潮声,让学生直观感受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雄伟壮观。最后,我还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潮来时”的语段,学生为我们祖国有如此壮丽的“天下奇观”而自豪,不由自主地读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观潮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2.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形象美

  钱塘江大潮,是闻名世界的奇观,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以此来赞美钱塘江大潮,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南宋词人周密曾经观看了钱塘江涌潮,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绘了出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南宋词人周密走进《观潮》,领略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吧。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 艨艟(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ɡě) 善泅(qiú)     僦 赁(jiù lìn)

  罗绮(qǐ)   鲸 波(jīnɡ)

  2.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18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