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远和近赏析
《远和近》是顾城的经典诗歌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顾城远和近赏析,以供大家阅读。
顾城远和近赏析一
一、单纯而复杂的特殊感情:
从诗行建构来看,顾城这首《远和近》,仅两节6行24个字,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你”字却独占一行,这不得不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觉得”也独占一行,在形式上与第一行“你”呈现一种呼应,同时暗示了“我”的一切内心活动和感觉都是以“你”为中心的,“我”从你的动作和飘忽的眼神中读出了“你”的内心。
上节主要客观描述“你”的举动,展示的是“你”的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世界;下节主要描述“我”对“你”的举动的内心感受,是完全自主的、“我”的世界,也可以说是“我”对“你”的世界的一种主观介入。而诗的基本功能是“主情”、“言志”,因而很明显,下节才是诗歌的重点。整体来看,“你”的举动是通过“我”的眼睛才得以展示出来的,是“我”的看赋予了“你”在这首诗里的所有举动。这一方面表现了我对你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在乎,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尊重。试想如果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人,“我”能如此在乎吗?因而说这是一首表达恋情的诗,充斥于其中的感情既单纯又复杂。
二、两种距离的悖反:
在这首诗中,远与近既是物理距离,也是心理距离,物理距离可以衡量,具有固定性,而心理距离确实模糊的,不可度量的,作者把这两种不同性质,也不可比较的两种距离放到一起做比较,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谬,一种悖反。然而这也正是诗意的体现之处,因为诗意往往是从违背常理的地方开始。这种悖反的另一表现是,这远与近的对比对象“我”和“云”是异质的,不对等的,“我”是客观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人,而“云”是飘渺的、虚幻的自然物。
按常理,“你”与“云”的距离当然要比与“我”的距离远,然而“你”却让“我”觉得“你”与“我”的距离更远,这是物理感觉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偷换。“你”面对“我”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让我捉摸不透;而当面对“云”,面对自然时确实那么的坦露无疑,感觉“你”“我”间永远都有一道无形的隔膜,阻隔着我们心灵的交流。
全诗重复运用了两个副词,“一会”的重复使用表现出你眼神的飘忽不定,似躲闪,又似刻意;“很”包含越来越的意思,重复使用则使得距离的差异感更强烈,也更清晰,带给诗无穷的余韵。
三、灵与肉的永恒冲突
用意象抒情诗现代诗的一种传统,在这首诗中,“云”是中心意象,是诗眼,它象征着别处的、梦幻的生活;“我”象征着现实真切的生活。而人总会对现实心存不满,认为美好的永远都在远处。就像诗中的“我”和“云”,象征着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歌德说过,每个人都有两种精神:一个沉溺在爱欲之中,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面,另一个则猛烈地要离去尘面,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灵与肉的冲突时诗歌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因而在这首诗歌中,可以说“你”看“云”实际是在看自己内心的某种幻想,而“我”却是在看你的举动,所以“我”是在看“你”看云,所以事实上“你”就是我内心的某种幻想,“你”就像一个还没有受到任何世俗污染的纯人、真人,是我永远的梦幻和追求。
综上,这首诗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但又不单单是表现爱情,还蕴藏着作者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揭示出人世间一个永恒不变的矛盾冲突,即灵与肉的冲突和对立。
顾城远和近赏析二
这首字句最简单的诗一经发表,便被惯以难懂的“怪诗”而引起广泛的争议。而顾城,依然睁大着眼睛,无辜地看着人们为他而起的种种喧嚣。人们的解读也是这样的一番远和近。人们看顾城时,离他很远,而人们看云时,就会离他很近。齐豫有一首歌:天上的星星为何像人群一样的密集,地上的人们为何像星星一样的疏远。其实要读懂一个人,比读懂一朵云还难。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有多少人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中,又有多少人去留无意。但在看花开的时候有那一刹那的惊喜,看花落的时候,有那一瞬间的悲伤,看白云苍狗的时候,念过那一声天地悠悠,至少,在此刹那瞬时之间,我们都有过一阵共鸣,而这正是心灵与心灵之间最靠近的时候。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顾城,一直是那个站在人世江湖的浮桥上看风景的人,他在这里神与物游,在寂然凝虑中,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他在这里,看见了永恒的美,奇光异彩,却无感无情;看见了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
明月是他的窗子,为他照进天堂那童话中的光亮,而身在童话中的他装饰了我们的梦。
也许,我们离顾城有多近,离现实就有多远,离顾城有多远,离现实就有多近。
顾城远和近赏析三
顾城的诗是一个矛盾,一方面取自童话世界的天真和单纯,另一方面是对现实世界的孤独感和感伤。顾城的诗具有以童眼看世界的魔力。它自然而不突然,稚拙而不笨拙,浑然而不混然。诗句简单如童话,然而又并非简单的童话。就象这首《远和近》,字句简单而灵动,没有华丽词句的堆砌,清新而有自然,但韵味十足,体现了诗的追求——不在乎词句的华丽,而在乎诗句的清新隽永。通过我和云,远和近的对比,写人与人间的隔膜。
本诗把复杂的人际关系,简化成为我、你、云三者的关系。我和你相对而坐或相对而立,距离感应该是很近的。然而却相对无言,你只是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两个“一会”,说明时间并不短,然而却无话可说。云在天边,应是距离很远的,而你我之间的距离比云还要远得多,相比之下,云反而很近了。我和你,可能是诗人和他的友伴,但也可能是抽象化了的“人”。人和人是隔膜的,人只能和云亲近,人是多么的孤独。
本诗在形式上用半格律体,语言简洁朴实,但在内容上却流露出深沉的感伤情绪。
《远和近》,一首非常抽象的诗,它的美就隐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却一直看着“你”。“你”和“我”是什么关系,丝毫没有交代,只写了“我”对“你”的主观心理感受。在“我”的感觉中,“你看我时”,你仿佛和我相距“很远”;“你看云时”,你仿佛和我离得“很近”。这是一种错觉。造成错觉的原因诗人隐去了,有意留下较大的空白,引诱读者去想象,读者的心理因素不同,这种想象图景也会不尽相同。
“云”可能象征自然。“你”在看“云”时,大约流露出象《日出》中陈白露看空玻璃上霜花时那种童稚的天真和热情,而当“你”回到现实中看“我”时,却换成另一种冷漠的表情。所以,“我”觉得,“看云”时的那个“你”,才是真正的“你”,本来面目的“你”,显得很亲近,如近在咫尺;而“看我”时的那个“你”,显得很陌生,有一种“隔”的感觉,如远在天涯。强烈的感情因素迫使客观物理距离变形,以适应和表达主观心理感受的真实。错觉是在审美的直觉思维中产生的。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诗不仅表达情感,也可传达经验,《远和近》传达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感受到的一种经验。
诗似乎是纯理性的,十分冷静,但细细品味,其中暗暗催动着一股热流:呼唤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看过“ 顾城远和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