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书名言警句美句赏析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5.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6.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7.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8.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9.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0.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11.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12.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13.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0.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学生读书名言警句美句赏析篇2
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6、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7、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8、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9、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的遗憾,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而坦城无愧的人,可以说是完美的。
10、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11、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5、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16、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8、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1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1、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22、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2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26、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7、我们要知道,我们生来到这个世上是要干一些,除了我们其它人无法办到的事情。
2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9、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3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学生读书名言警句美句赏析篇3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7、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9、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1、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孔子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2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2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2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0、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