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河中石兽 >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答案

时间: 淑贤2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答案一:河中石兽、伯牙鼓琴比较阅读答案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 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 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列子》)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求石兽于水中( ) (2)但知其一( )

  (3)卒逢暴雨( ) (4)吾于何逃声哉(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乙】中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知音的语句是:“ ”;【甲】中“ ”

  也可谓老河兵堪称是石兽的“知音”。(2分)

  15.【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12.寻找 只 通“猝”,突然 隐藏

  13. (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2)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14.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当求之于上流。或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答案二:《虽有嘉肴》《河中石兽》(节选)比较阅读答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河中石兽》(节选)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虽有嘉肴 __________ ②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

  ③阅十余岁 __________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__________

  10.翻译句子。(4分)

  (1) 故曰:“教学相长也。”

  (2)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1.《虽有嘉肴》告诫人们只有认真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真诚地教人才能知道理解不了的地方;那么《河中石兽》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3分)

  9①虽有嘉肴 即使 ②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③阅十余岁 经过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通“癫”,疯狂

  10(注意加点的翻译)

  (1) 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2分)

  (2)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凶猛的河水(或译为洪水)带走呢?(2分)

  11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1分)比如太阳光是直线照射地面的而不是发散的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只根据日常灯泡的光是发散的这一道理就推论太阳的光到达地球时也是发散的。(举例1分,流畅1分)(共3分)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答案三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14.D

  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过“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答案”

2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