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现代作家 > 鲁迅 >

鲁迅的故事

时间: 淑航2 鲁迅

  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你知道哪些呢?下面请欣赏小编带来的鲁迅的故事。

  鲁迅的故事(一)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

  鲁迅的故事(二)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鲁迅的故事(三)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鲁迅的故事(四)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两年后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希望毕业以后回国救治像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在仙台,他虽然也遇到了像教解剖学的藤野严九郎先生那样关心自己的老师,但也不时受到歧视;特别是有一次课堂里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看到一个替俄军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旁边竟站着一群中国人在围观。鲁迅受到极大刺激,由此觉悟到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为重要,改变中国第一要著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当推文艺。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他和朋友们热烈地讨论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并于1903年、1907年、1908年公开发表了第一批论文,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思想,呼唤“精神界之战士”。

  据鲁迅先生说,有一次,在教授们的宴会席上,大学的校长对某位富豪的捐赠极力称赞,夸大其辞地赞誉他为中国唯一的伟人。鲁迅先生听着听着愤然了,于是大声地说:“中国有两个伟人,另一个就是我!证据就是我也捐赠了,这是我出的钱,接住!!”宴席上顿时骚然了。鲁迅给的钱是微不足道的小数目,校长不愿意接受。

  “为什么呢?”鲁迅继续抗争着说,“某先生是百万富翁,与他拥有百万而捐赠的行为相比,我也按同比例拿出了月薪中的这笔钱作为捐赠,意义应该是相同的。” 鲁迅先生迅速地收起了钱。此后没有多久,他便从厦门大学辞职了。

  我们住在北四川路底时,家里用了一个善良而又纯朴的老女工。凡工人有错误,鲁迅是不加呵斥的,而况她对孩子很慈祥,不由令人想起长妈妈来。鲁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从来不许直呼其名的。每逢我们走向饭厅吃饭的时候,她就来到鲁迅写作兼卧室的一间大房间里,做清洁工作或带孩子在这里玩耍。有一天,我们吃完饭回到房里一看,她和孩子玩得正欢,在朝马路的三楼阳台上和孩子一页页地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飞舞,忽上忽下,高兴极了,总是要求再来一个。在欢笑之下我们来了,不看犹可,一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做蝴蝶和纸鸢飞去了,连忙拦阻,才把后小半收回。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书的内容,更不了解鲁迅视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欢喜,就什么也不管了。

  鲁迅体谅她,没有加以责备,只戒以后不可再做了。1931年的某一天,东邻有人搬走了,她照往常习惯,仍然领着孩子去玩,回来手内带着一本人家遗下不要的破书,准备给小孩玩。鲁迅接过来一看,是一本《夏娃日记》,那精美的莱勒孚的五十多幅插图和原作者马克•吐温的笔调,迷住了鲁迅,爱不释手地翻了又翻地看个不完。后来又托人翻译了全书。

1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