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格式是什么
散文的格式是什么
1、“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2、“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格式:
1、首段:引出下文,统摄全文。尾段:深化主题,点题,想象空间。
2、首尾照应
3、段与段关系:层进、并列、总分。
散文阅读理解怎么答
散文结构作用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比如写人叙事的散文多按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物,某种情为线索行文,议论文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会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句段的结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
1、处在开头:一般是统引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抑扬、引发下文某种思考;
2、处在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过渡;
3、处在结尾:一般为总结上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意,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等。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文章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
概括段意及主题怎么答
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有:
一、读题目: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切入点。
二、析首尾: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内容,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析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联系背景:不少文章,只要了解它的产生背景,就可能深切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除了对作者和写作年代关注外,还要抓好文后的注释或说明性的文字。
概括文章主旨一般用语:本文通过对……叙述(描写),表现了……思想情感(赞美了……或批判了……)。
五、不同文体不同主旨:
1、写人记叙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价值、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
2、写景状物类型:借景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晤,思想认识程度深广,更富于理趣;
3、哲理性: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
散文阅读理解技巧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
(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
(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