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散文
对于中秋节的描写,你知道有哪些散文吗?现在请欣赏小编带来的关于中秋节的散文。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一)
刚过完中秋节,今天单位开始正式上班。早上忙完事,碰见一同事闲聊。问我,哎,昨天给你娘家妈送月饼了没?
我迟疑了一下,应了声,哦,没去。心里却在想,往那送啊,我的娘家妈离开我已快十年了。总觉得时间过了那么久,心里的痛会淡漠许多。同事不经意的关心,我却早已湿了眼眸。母亲为我们辛劳了一生,却没来得及让我们好好孝顺,骤然离世。每每想起来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昨晚,没事和大姐闲聊。姐说,十五了,你把你买的月饼还有水果先放在厨房的案板给老天爷献献,然后再吃。另外还得恭恭敬敬磕三个头,再嘱托嘱托吧。
我笑着,现在人谁还那讲究啊。原来我也不知道啊。还用献吗?
电话的这头都听得见姐那庄重的语气,不知不为过,知道了就要去做哦。
哦,知道了。于是放下电话,把茶几上准备吃的月饼,还有下午买的红提,小姑送来的梨,一样洗一些装在盘子里,放在案板上。放好了后,心里还在想,嘱托嘱托,都该说些什么呢?当我磕过三个头,嘴边溜出两句话,愿老天保佑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保佑我所有的亲人都平平安安。心里诧异,那是种在我心里的话语吗?没经过大脑,直接就飞了出来。
那一刻,脑子里有过这样的画面,儿时的农家小院,中秋节的晚上,吃过晚饭,母亲把吃饭用的小方桌搬出来,然后把家里仅有四块月饼装碟摆在上面,然后再放上自家树上接的苹果。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洒在那月饼上,远远地望着,都觉得那香气诱人。当我吵着要吃月饼的时候,母亲总是笑笑说,玲儿乖啊,出去玩会儿,然后回来就可以吃了。对于母亲的话自是不会违抗,因为见过姐姐挨打的样子。对于我,却很少,因为姐说我是家里最小的,母亲很不舍得打我。于是,乖乖的出去,再回来的时候,母亲已把那月饼切成了八块,而我也只能吃了自己的那份。
那时从没想过我出去玩时母亲在做什么。昨夜大姐的话我一下子明白了,母亲的习惯,估计姐一直重复着吧。
昨夜,风不停的刮着,云布满了夜空,月亮终没突出重围。染上了月亮的文字,哪段不揪心?在等一轮圆月独明,照耀那个记忆中的农家小院。想着那时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然而,隔着二十多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夜不免带点凄凉。
中秋夜无月,思念如丝雨。月亮来没来,等待的心仍在。记忆中的背影在皎洁的月光里,如水漫过心头,愈加清晰起来。纵有千般情絮,念了又念的人只堪住在月光里,落在一方湿湿的文字里,开出带刺的花。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二)
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以前觉得时间就像蜗牛,过的实在是太慢了,也许是因为自己不曾变化,可如果说没有变化或许是一种自我安慰,时间总会在你身上的某个部位留下永远也无法抹去的记忆,是啊,仔细端详镜中的人儿,没有了曾经的朝气蓬勃,也不再是充满幻想的那个黄毛丫头,而是多了一丝忧郁,一份成熟。蹉跎岁月,我们失去了什么,有留下了什么。
已经很多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中秋了,从上大学大现在也有十年的时间没有和家人在中秋佳节之际团圆了,这些年有的只是对他们无尽的想念,这个中秋,我该思念谁,我的脑海里在飞速地搜索着我的至亲至爱。无疑那些熟悉的面孔开始在我的脑海中排起了长长的队。我的父母是我今生注定要愧对的人,他们含辛茹苦地将我养大,送我上学,为的就是不让我像他们一样为了生活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而我,如今也已达成了他们的心愿,不再从事那些繁重的体力活,可即便是这样,他们连一顿现成饭都没能吃上我的。诠释父母的无私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但在我内心深处,他们一辈子都是在付出,从未要求过什么。而作为儿女,我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还记得小时候的中秋节,虽说没有过年那般浓重,但在我的记忆中,也是让人期待的传统佳节,这一天尽管没有新衣服穿,但可以吃上平时不太容易吃到的东西。90年代的新疆,物资已不再匮乏,但对于平常的老百姓来说,要想改变生活,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在我眼中,自从我和哥哥上了学,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怎么好,有时候一星期的生活费都要靠父母挖好几天的甘草买了才有保障,那时候虽然还小,可这些事情仿佛在我的记忆中烙下深深的印迹。酷热的夏季,父母为了抽时间挖甘草,中午不回家休息把棉田里的活儿早些干完,然后便会背上干粮,出发到离家很远的戈壁滩挖甘草,一挖就是好几天,回来便会给我们换来几个星期的生活费,看着疲惫不堪的父母,我什么也做不了,唯有好好学习,将一张张大红的奖状拿回来作为回报,而每每此时,父母脸上便会露出满足的笑容,仿佛他们的辛苦在看到奖状的那一瞬间都消失了。
还记得在我小学到初中的那个时候,我们全家的中秋节几乎都是在棉花地里过的,尽管连队上很多人都回家过节去了,我家也不会回去的,父母总是说,好吃的东西在哪吃都一样,在地里吃会更香,其实是想哄我们多拾会儿棉花,那会儿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总是觉得自己出生在农民家里是件不公平的事情,现在想来,我们不仅无法选择父母,更选择不了家庭,农民家庭也罢市民家庭也好,父母对孩子的心是一样的,那种无私的大爱。
而如今我对父母的想念已然没有了那种离不了的牵挂,只是一个电话回去,完任务似得问候几句,其实不用问我也知道,我和哥哥都在新疆,老家也只有两个老人和五岁的外甥女,估计也是随便煮点吃的。中秋节在父辈们的眼中自然是重要的节日,以前孩子们都在的时候,那个热闹至今回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可如今,剩下的只有用“冷清”两个字来形容,他们过得冷冷清清,我们又何尝不是。
今年的9月节日出奇的多,想想生活在新疆也蛮好的,一年至少要比内地的人要多休一个星期,原本想着可以回公婆家看看儿子,可是生活在团场的我们正处于“三秋”之际,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也是职工丰收的季节,团领导为了备战“三秋”取消了古尔邦节的三天假期,就这样我的计划也被无情的取消了。远在甘肃老家的公婆带着我的儿子或许也是希望我们回去的吧,婆婆电话打来问着,儿子更是希望爸爸妈妈回去,心里酸酸的,毕竟儿子才三岁,就和我们分开了。
我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了整整两年,算是很融洽的那种家庭,虽然公婆偶尔也会因为想回老家发生不愉快,但老人的心总是大度的,为了成全我们的小家,他们宁愿承受自己背井离乡的痛苦。两个老人给我留下的影响非常好,婆婆是个传统的农村妇女,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非常的贤惠,一家人的琐碎事情几乎都是她打理,尤其是儿子自出生到现在,我几乎没有洗过几次衣服,尿布更是没有洗过。公公是个有文化的人,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在我看来80年代的高中生应该算是知识分子了吧。公公的耐性极好,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怕麻烦,每天围着他的两个孙子转。现在想想,能遇上这样的老人,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突然觉得,心里想念的人面孔逐渐的清晰,那和蔼的面容,是我的公公婆婆,也不是不想我的父母,只是觉得他们是我心底最重要的人,但朝夕相处了两年的公婆我已然把他们也当成了最亲的人。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前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至少不会在我身上发生,作为父母的孩子,孝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是根据能力大小付出的多少不一样罢了,可是现在,我感觉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不但嫁的远,就连回家探亲也是来去匆匆,因为我的心都在婆家,确切的说,我的儿子在婆家,所以归心似箭。父母虽说理解,但还是不高兴。去年因为没在家过年,我走的时候,父母都借故出去干活了,哥哥把我送到车站,只说了句以后有时间还是陪爸妈过个年吧,他们觉得没你在不热闹,我心就像被大石头重重的撞了一下,半天喘不过气儿来,看着哥哥面无表情渐远的身影,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对父母说“女儿不孝,明年一定陪你们过年。”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也许是吧,以前为了证实这个说法,总会在十五十六的两个晚上仔细观察,但是,中秋之夜的月亮仿佛是最圆最亮的。今年的中秋节下着雨,也无心赏月,朦朦胧胧的月光透过窗子照进来,怎么也无法与美联系到一起,也许是心理作用吧,儿子、老人不在身边,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对儿子的想念只有我自己知道,每当同事们劝我说孩子还是自己带在身边最好,我又何尝不想,可公公婆婆也是为了儿子才决心回去的,在这里每一个月就要住一回院,大人倒无所谓,儿子受的罪让公公婆婆没办法接受,每个月去打针都是上个月的留置针眼还没完全长好,看到婆婆默默的流泪,我们最终决定让他们把儿子带回去试试看,老家的气候对儿子的身体非常好,一年了没有犯过一次病,我打心里高兴,想归想,一想到在这受的罪,我还是忍住了。
想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情愫。一次在回家的班车上听到两个老人说着女儿是如何如何好,从老人的表情中不难看出,他为自己有这样的孩子感到骄傲、幸福。此时此刻,我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想想老人们们的女儿离自己都不远,想见很容易,周末到家里蹭饭对老人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可我和我的父母远隔几千里,我也羡慕那些加到当地的姑娘,周末还可以在婆婆家蹭个饭,而我,别说周末了,就连过年能回去一趟就已经很奢侈了,更别说平时能陪他们。老人们的交谈仍然继续着,我的心却早已飘向了远在故乡的父母那里,突然很想念他们。
前几天,爸爸打电话来说快过中秋节了,给我寄了一些土特产,我知道爸爸虽然退休了,可退休金也只够他们的日常开支,我不想再让他为我花钱,便告诉他我打钱回去,让他们中秋节买点好吃的,爸爸却一口回绝:“我们有钱,你别打了,东西值不了多少钱。”为了让爸爸痛快的答应,我便说还想要一些别的东西,爸爸便答应了,第二天早上,我正在吃早饭,他们已经在集市上开始卖我要的东西了,当时我觉得十分愧疚,原本是我应该孝敬他们的,可现在他们却把我的事情当成大事去对待,其实也就想借买东西的幌子,希望他们能用我的寄去的钱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他们似乎任何时候都把子女放在心中那个最重要的位置。虽说相隔甚远,但总想把我们吃不上的东西想方设法的寄过来让我们都尝一尝,尽管他们也知道,现在在哪都能买到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只是他们觉得亲自寄来的东西还带着他们浓浓的爱。
这个中秋过的并不热闹,甚至还没有那会儿在棉花地里过中秋节那样让人期待,或许是下雨降了温的缘故,也或许是家人无法团聚的心病,但不论在哪里,总有牵挂的人,这个中秋,我该想念谁,我的父母,我的公婆,我的孩子,我那些至亲至爱的亲人们,你们可有把我想起,我只能将那份浓浓的想念寄托给天上的圆月,希望它能带去我对你们的思念。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三)
劳劳碌碌,不觉秋月已圆,又是一年中秋时。这个中秋,月儿再圆,也是缺憾,没有了母亲,离开了家的中秋,于我是一种心忧,并不是欢乐与幸福。明月清风夜,却是思亲忧伤时,中秋的月光如水,我的心事如丝。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往年的中秋,尽管也有不在家的时候,但有母亲的牵挂和惦念,虽是孤单,心中也充盈着幸福。而今个中秋,月光依旧,思乡的心情却是别样的忧愁。
明月再好,心儿也疲惫。世事纷繁,劳心劳力,人生有时好累。总有一些时候,想从纷乱中逃离,从红尘中隐逸,去到那世外桃源,与这熙熙攘攘的尘世隔绝,安静了身心,沉寂了半世浮华。
半生已过,走了那么长的路,路过了多少风景,也路过了多少风雨。认识了那么多的人,同事过,同行过,同往过。到如今,多少风景已模糊,认识的人多,记住的却少,风雨同舟、自始至终的人事没有。时光是个筛子,它慢慢的、不停的把世事世人逐个筛去。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人生亦无常。红尘中的人生,往往是身不由己的,纷纷扰扰的世事,改变了几许的人生。也许,你身在繁华,心却荒芜;得到的不是你想拥有的,失去的却是你的至爱;向往过简朴的日子,却拼命地去争荣华富贵;昨夜星光璀璨,今日暗淡无光,人生反复,起伏不平。
越过了曾经以为难以逾越的鸿沟,到了生命的秋天,回过头看看,那些曾经如春天般的温馨,似夏天样的热烈,那些五彩缤纷的梦幻,在这秋雨绵绵的季节,透过细细的雨幕,也变得飘渺如烟。生命中再沉重的东西,也难经岁月风霜的侵蚀,时光流逝,一切都将变得轻如鸿毛
秋天是淡然的色彩,轻描淡写,略带几笔,就把盛夏满腔的热情,带进了秋的淡淡忧郁。生命的秋天更多的是一份无奈,对着凋零的春花夏柳,轻轻地一声叹息,青丝也白了。韶华逝去,年轻不再,多少青春飘逝在风雨的征程,留下一路欢笑与泪水,化作绵绵细雨洒落在秋天。春去了,夏走了,四季轮回,秋正萧瑟,人生亦悲情。
走过山川河流,走过季节流年,走过世情冷暖,人生在不停的行走,昨日西北望乡,今朝东南见月,明天又不知身在何方?人生无奈而辛苦着。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几时能明白,几人能明了?满身的疲惫走进秋的季节,收获几多已无关紧要,到这时只想要一份淡然平静的心情,只想有一个知你懂你的人相伴而已。
春花秋月的风情是醉人的,最美莫过中秋月,月华如水,月色美丽温馨,清风也柔情。
今生我负明月,负了明月的美丽,负了明月的佳期,负了明月的万千风情,面对月色美景,只能望月兴叹,可叹世事难如愿,人生难如意,非我不解风情,实乃身不由己。
中秋夜,海上生明月,无论天涯,此时与共,这样的时刻,这样的中秋,心中盈满了多少温情,还有丝丝的忧愁呢?母亲离世已一百九十七天,今夜,同一轮皓月辉映人间,也照亮天堂,但愿今夜能入梦,陪伴母亲赏月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四)
中秋节,在老家叫过八月十五,那是个怎么过法儿呢?月饼自然是主角。
随着节日的临近,小卖铺里的货架上悄悄的多起了各种包装的月饼,还好大都是简装的,一般是五个一包,也有打月饼的店铺摊点儿,自带鸡蛋什么的,让人家给加工,自己掏个手工费。月饼的口味也随着岁月的变化而变得丰富。小时候,馅料很单一,基本都是五仁的,里面还加了红绿两种细丝条,一直搞不懂是什么原料做的,但清楚的记得那种口味,是自己最不能容忍的,吃到它们,往往连嘴里的月饼一块儿吐出。后来,父亲去外地出差,赶上临过节,会带回来其他口味儿的月饼,记得有一种是脆皮的,说是香港风味,吃了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前几年,月饼兴起了果馅,什么香蕉、橘子、凤梨的,吃着还行,扛饿,后来看配料表,才发现原来统一是冬瓜蓉搭配的果味香精,以后也就不怎么吃了,还尝过肉馅儿的,里面不是肉块,是打碎的馅料,更没有想象中的好吃。再后来,妻拿回来的蛋黄馅儿的和巧克力馅儿的月饼我还是蛮喜欢的。
还有一个活动就是打枣儿,一般都在上午,因为早上的枣儿最甜,家乡还有句俗话叫“七月十五枣儿上色儿(shai),八月十五枣儿上杆儿”,大人登到高处,或站到房上,挥舞一根长长的竹竿,照着枣树一顿乱敲,翠甜的红枣伴着叶子啪啪落地,有时枣儿砸到头上,还是挺疼的,但喜悦早已把它冲淡,全然不顾,自家人拿着簸萁篮子捡枣儿,树下多了闻声感来捡枣儿吃的邻居,拿住一个,用手擦两下,放嘴一咬嘎嘣脆,细甜,捡两把,放进自己的口袋,再加上邻里之间嘻嘻哈哈的寒暄,人们享受着丰收的热闹。自家的枣树,因为前些年翻修房屋,无奈刨了,后来在院墙外,滋生几次,都被砍掉,后来就没有再砍,现在已经长成了擀杖粗细,结的枣儿还不少,每次回家,儿子总要嚷嚷着够枣儿吃,告诉他还没有红呢,他会高声说他发现了红的,其实那是坏了的,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赶上打枣儿,也好和父母孩子一起享受一下这个乐趣。
午饭,在老家是正餐,因为农活大都是白天,这也是几千年农耕社会生活的遗留。八月十五当天中午,一般家家都炒大锅菜,准确的说,应该是熬或炖,但我们那儿都这么说,我家一般都是冬瓜菜。 冬瓜片,五花肉,粉条,过油豆腐,混合的香味,从厨房飘出,迷漫整个院子,揭开锅,端出馍馍(馒头)箅子,撒上父亲提前调好的芫荽葱花料汁搅匀,一人一碗,就上宣腾腾的白馒头,美味自不必多说。
晚上,当明月初上,母亲会在院子里支上小桌,上面摆上月饼,瓜果,往往是苹果,梨,石榴,橘子,香蕉之类,还有香炉,对月跪拜,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这不能算是迷信,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最淳朴的感情。古往今来,多少诗人都将优美的诗句毫不吝啬的给了中秋月: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把世间最普通的两件东西串联了起来,于是,月给酒增添了浪漫,酒给月披上了朦胧。自此,诗人更是借月抒情,辛弃疾寥寥几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便勾画出了一副乡村夜景,美不胜收... ...
现在,中秋节成了法定假日,但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已经很难让人们再过着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看房凉估时间做饭的生活了,多数年轻人都离开家乡,到或远或近的城市工作生活。中秋节多了超市商家的宣传,多了精致包装的月饼,人们却普遍感觉节日的气氛淡了,除了吃两口月饼,再也想不出其它的。没有了往日家人的团聚,没有了院中品茶赏月,吃月饼,话家常,成了户户高楼,阳台上窥月。是啊,社会的车轮不会倒转,一切的一切,都会成为自然而然,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景,亘古不变!( 文章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