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的人们散文
哪些散文是写周末回家的人儿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末回家的人们散文,以供大家阅读。
周末回家的人们散文:寻找回家的路
春节过完,河边的老朋友们又在河边见面了,一起健身,踢毽子,聊天。但吹笛子的老先生还没出现,大家都说,哎,老某某咋还不来。知情的说,他回家啦,他父母的家在乌鲁木齐,过了几天,他的身影出现在河边,说回家过年了,父母80多岁了都健在,他也是60多岁的人了,说起“回家”这两个字,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幸福写在脸上,表情乐悠悠,美滋滋,让我好生羡慕!
自己的家叫房子,是给孩子的家!有父母,有孩子,有锅碗瓢盆交响曲的房子成为家,小的时候,家就是整个世界,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炤台上做饭,或者在炕上做针线活儿,心里就踏实了,若看不见那个身影,会慌张的大喊:妈,妈......,要是听不到应声,心里忐忑不安到处寻!闪电雷鸣,狂风暴雨的时候,有妈,有爸在身边,坐在家里看风雨听雷鸣,不再害怕,这就是家,这就是港湾!
长大了就想离开家,想去闯荡,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扑哧着还不够矫健的翅膀,飞向大千世界 ,可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残酷。外面的世界,没有妈妈烹饪的热腾腾的饭菜,没有父母嘘寒问暖的呵护,每天端着饭盒去食堂吃大锅饭,单位领导安排任何工作,你都得服从,没有理由说“不”。委屈了自己悄悄把泪流,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想家,盼着节假日放假回家,想看到妈妈翘首期盼的身影,陶醉于妈妈小跑过来接过手中包儿的情景,那时,我们每次回家,妈妈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在家呆几天,啥时候走?说三天或五天,她都嫌时间太短!那时单位逢年过节发福利,统统扛回家,那个自豪啊,到家后一样一样的从兜里,从袋子里,从箱子里,如数家珍般的摆出来,父母也喜欢在街坊邻居面前炫耀,我女儿带年货回来了,好像他们所有的付出,得到这一点点的回报足已!
后来妈妈病了,2003年离开了她疼爱的儿女,从此老爸就跟我们一起生活,去年老爸也弃我们而去,这个曾经的家,彻底消失了,周末,节假日再没了回家的期盼,家的牵挂。老爸在世的时候,虽然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不管他住在我们姊妹谁的家,他在哪里就是我们的家,总想买点他喜欢的食品带过去,现在这种念想彻底无处寄托,闲了逛逛街,感觉没有去处,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漫步,心中一片茫然!
爸爸户口所在地给他分了一套富民安置房,老人家健在的时候,还说回去自己在那儿生活,我们姊妹都不同意,还没等拿上钥匙就去世了。前段时间我们姊妹三个一起去拿钥匙,在几百套方方正正长得一模一样的房群中,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属于我们的那一套房子,因为没按规律排门牌号很难找。打开房门,思绪万千,这个房子里有妈有爸该多好 ,这就是我们的家!
姊妹三个规划了一下如何装修,以后夏天到这儿避暑。然而,一个空房有什么牵挂?能有什么感召力回去呢?这里没有翘首期盼的身影,没有你走的时候,跟在你身后的蹒跚步履,没有身后关切的叮嘱,没有下次回家的约定.....但我们姊妹三个视这个房子为家,是我们心中的家!为了便于寻找,拿起地上一块儿碎砖头,在外墙上写了大大的“吴家”两个字,写完对着两个字凝视许久,在扔掉砖头的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
有父母的“孩子”, 有家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回家的感觉令人回味和怀念!现在拥有家的“孩子”们,别忘了回家的路,一定记得常回家看看!
周末回家的人们散文:回家的路
七岁之前都不曾有过离家的记忆,最早的离家生活应该是在七岁那年上幼稚园的时候,背了妈妈专门为我缝制的书包,那是一个黑底白花布做成的单层、单肩挎包,我又窃又喜地去了学校,这是我人生离家的初次记忆。在幼稚园的生活有喜也有泪,跟朋友做游戏的时光可能会很开心,但每当跟别的孩子有了争吵,或者受了老师的批评,甚至被桌椅撞疼手脚或者肚皮,都会莫名的想家,想妈妈,在以后小学六年的日子,这样的感觉都一直跟随着我。村小离家大概一里的路程,所以放学了我总不会在路上贪玩,而是急急忙忙的回家。
上了中学,我便随爸爸去了城里,说是因为城里的教学质量总是比乡下要好一些。那时虽然跟爸爸一起生活,但没有了从小萦绕着的气息,没有了我最最喜欢仰望的蓝天,没有了家门口的果园和高处的老柿树,没有了眼前那些熟悉的看着我和伴随我成长的身影,总是缺少了些家的感觉,所以每个周末回家就成了我这一周最高兴的事。那时候成熟又幼稚的心理,总认为自己长大了、进城了,回家的时候总喜欢要给家里带点什么,也是因为妈妈买东西总是要到城里来的,而她匆忙的脚步却不一定能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所以一元钱两个的勺子,两块钱一包的草莓,我总是会买的。坐在回家的班车上天高气爽心旷神怡,悠然地欣赏着路边的风景,总觉得树木也变得有了灵气,花草也开始有了话语。
上大学去了外省,回家的机会一年只能是两次。清楚地记得,第一个寒假回家的时候心中的狂喜一个月前就滋生膨胀着。自制一个倒计时表,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划掉一个最大的数字,为了感受这样的喜悦,那些日子我每天都会早起几分钟。终于要回家的那个夜晚收拾东西到半夜,抱着同行的室友肆无忌惮地大叫,心在胸口砰砰地狂跳,一夜不停地做着回家的梦……
常年在外的日子似乎已经习惯了漂泊。后面的几年,每周打一个电话回家也成了一种惯例,不到周末打电话的日子可能很少想起妈妈那张皱纹渐长的脸和父亲慢慢驼下的背,因为我似乎有了属于自己的排除了父母在外的生活。现在,我离家很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就能到家,但是我回家的脚步却慢了很多,似乎最近每逢放假,电话里我总在推迟归期,我知道老人会很失落,但我还是晚归了,我总是想把一些事情安排到前面来做。
人生的规律似乎如此。清楚地记得两年前的一次作文课上跟学生讨论“感恩父母”的话题,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乡下而在学校寄宿的,每到周末学生回家领取生活费,换洗衣服。高中的课程很紧,同学们回家的日子也仅限于此。为了响应学校团委“感恩父母”主题活动的号召,周六放学之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了家庭作业,每人回家做一件感动父母的事。第二周的作文课上,同学们激烈的讨论着如何感恩父母,何时来感恩父母,大家意见分歧众口不一,回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我忽然有感给同学们说了这样几句话“高中之前,你们天天都能回家,而现在大家一周只能回一次家,等你们上了大学大多是一年回两次家,然后参加了工作一年可能只回一次家,并且是接近年关跨进家门到初五、初六就匆匆地离开,再到你自己结婚成家,一年休一次假却要讨论回娘家还是回婆家,回自己家还是回丈人家。”事后,我反思良久,感伤良久,总觉得这就是社会为我们每个人设好的人生步履和轨迹。
太多的不得已逼迫着我们一步步远离着家,纵使你有太多的不愿和无奈,作为个人也无力改变时间和社会推动着你不停转移的社会角色和使命。人生的脚步总会变得越来越匆忙,在这飞转的社会里,短暂的停留已是那么的奢侈和难得。每个人的心灵在疲惫不堪时,总是会有一种被架空的感觉,不知道我从何处来,不知道我将到何处。在找不到家的地方人似乎都会去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这也许会带我们走向另一程的辉煌,也可能带我们走向下一步的颓唐。越来越觉得家之最初的感觉是多么的重要和不可或缺,也许你已经体会到了,也许你还不曾察觉,但,如果你累了,如果你困了,如果你遇到困难了,如果了你受了委屈了,请踏上回家的路,家不但会包容你的一切,家更会指引你前行……
周末回家的人们散文:周末回家
中午时分,学校一个信息说是中秋快到了,让我们去领月饼,并预祝中秋节快乐。
我抱着一大盒样子十分阔气的月饼,坐三轮车到车站。天已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便急忙钻进了一辆迎面驶来的三轮卡。卖票的是个高大的妇女,黝黑的脸上布满雀斑和麻子。一套半旧的红色运动服,领子随随便便的敞开着,粗粗大大的样子。她抱着一个孩子,坐在三轮卡的最后座。孩子穿着一身肮脏的淡黄色衣服,低着头,在专注地吃着一块钱一张的薄饼。他慢慢地掰着薄饼,弄得双手和脸蛋都油腻腻的。细细的眉毛细细的眼睛细细的鼻子,——我想起了我的Berry。
我再一次地打量着孩子,约摸2周岁多,瘦小的身子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慢慢地咀嚼着,一脸满足。细细的眉毛细细的眼睛细细的鼻子,和我的Berry一样的瘦弱。或许是我想Berry了吧,我忽然怜悯起他来了。这时他忽然哭了起来,好象不喜欢吃薄饼了,双手抓着头。他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哄他,三轮卡轰隆隆的吵闹声盖住了一切。我便打开月饼盒子,拿出一个小月饼递给他。如果我的Berry在,他一定会拿月饼和这孩子一起分享。
他一下子就不哭了,好奇地玩着月饼。他妈妈瑟缩着目光感激地看了看我,连声说“谢谢”。本来要到前北路口直接回妈妈家,但实在是想Berry了,就在鲍三菜场口叫停了车。临走,那妇女拿起孩子的手让他和我说再见。下车后,回头望一望那三轮卡,孩子和他妈妈都已经远去了。我便慢慢地向妹妹家走去,心里充满着Berry的笑。
黄昏时分的鲍三,这条通往菜市场的路实在是很热闹。到处充斥着人。有买菜的,有卖菜的,有路过的,还有卖其他小东西的……加上道路维修,一条长长的水泥路面被挖掉了大半,偶尔一辆七座车挤了进来,委曲求全地游走在人群缝隙里,整条道路就显得更加拥挤和嘈杂了。
这里的店面十分复杂,卖什么的都有。同时店铺前面和桥上都摆满了各种小摊子。卖蔬菜和水果,还有一些外地人在卖针线鞋底等小东西,声音嘈杂。我一路走着一路看着,走过了超市、美容店、水果店、糕点店,只有一家杂货店显得冷清了些。店主慵懒地靠在柜台上,目光无所谓地游移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里。门口高高地挂着几个儿童书包、女式挎包和几把伞,但每一样都布满了灰尘。一个粉红色的女式挎包更是颜色黯淡,有些地方甚至严重走了色,和它的主人一样无所谓地慵懒地展示在门口。
我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一条热闹的街道,一个繁华的黄昏,容得下任何不可理解的东西。如果我的Berry在,也会和我一样地笑出声来。
看过“周末回家的人们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