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好散文议论文

时间: 淑贤2 散文

  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好散文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好散文议论文篇1:继先烈,兴中华

  春风吹来,划下了弧线;太阳来过,留下了暖意,英雄走过,刻下了丰功伟绩。荡着涟漪的水花证明风儿的存在,火中送炭似的窝心暖诠释太阳的温度,更有山脚的松柏来阐述山的高耸,然而像空气走过不留影,像飞蛾扑火那样忘我的民族英雄们呢?他们默默地付出、奉献,那种精神时而似山涧清泉的轻柔又时而似李白庐山瀑布般的汇腾。

  崎岖坎坷的历史回味着,像吃着青涩的橄榄,虽苦,但苦中透酸,酸中又掺杂着甜,越嚼越有滋味,这正是所谓的苦尽甘来。

  看那一张张咧嘴的笑脸,脸上都洋溢着幸福,那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散发着鲜血般的红色光芒,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用自我完成了大业,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回今天的胜利,他们用血妆点了大地,才有缤纷的万物,更汇集了江海湖泊,他们行军的脚印转眼成了低谷盆地,他们扛枪的臂膀撑开了天地,他们刚硬的身躯坐落,成为高山峻岭,无处不留下他们的身影与足迹,我们为他们呕歌、赞美。

  然而,那些无法忘却的历史,那些悲壮的画面,时常浮现在脑海,无法言喻的激动化作两行热泪一涌而出。回想黄继光挺身而出,用坚实的胸脯抵挡了来势汹汹的子弹;邱少云纹丝不动,让那熊熊烈火也退却了三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刘胡兰的宁死不屈,还有那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他们血杀敌人,他们响亮的名字震惊了敌人,他们可贵的精神又移向胜利的一步。

  这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是上天悲悯的泪,它在赞扬英雄们的可贵精神。今天虽然没有了炮火连天的战争,但烈士们的精神仍在延续。无论在生活中或是学习上,或者又是为人处事方面,坚持不懈,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的种种都是我们体会生活,奉献自己的基础之石,都需我们去继承,去学习,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更应一代强于一代,而做为青年一代,祖国的主乐章应由我们谱写,应由我们来继承。我们要学会坚持,学会勇敢,学会用小我完成大我。

  如果现在还在迷途中,在沼泽中挣扎着,找不到方向,想放弃,想结束,那就去重温历史,翻开陈旧的史册,有一种光芒会给你力量——

  让我们歌颂他们吧!让他们的精神一脉相承,让他们的精神操守不断延伸,尽自己的全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人。

  感言: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那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地球上。五千年的风雨见证了中国的成长,中国人手牵手,筑起长城,建设着祖国的花园,中华子孙是天之骄子,龙的传人,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建设了新中国,我为此无比骄傲、自豪。

  好散文议论文篇2:这也是一种承诺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承诺》

  这是著名歌手刘德华借已故艺人黄家驹所作之曲填词,并领衔香港众歌星演唱的赈灾歌曲。每每听到这首歌,我总不免心潮澎湃,顷刻之间我就感觉自己成了汶川人。

  5·12汶川地震过去一年多了,但它留下的太多太多的东西让我们不能忘却,也不会忘记:有舍己救人的英雄,有与死亡之神对峙几十小时甚至百余小时的坚强勇者,更有全国人民源源不断的救助物资和爱心。就如前面歌词所提:让灾区人民尽快过上原来的生活。

  我的博客和QQ空间上有一张照片,它也是全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个男子将因地震而亡的妻子绑在身上,骑摩托车将亡妻送回家。这张由CNN记者拍摄的照片,借着媒体和网络传遍了神州大地。照片中的好男人———吴家芳的事迹广为传颂,一时间有很多人将其奉为偶像,甚至有 许多女性“争嫁好儿郎”。吴家芳也成了因地震而知名的人物,刚建成的地震博物馆还将其摩托车永久收藏。

  然而“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某网友语)。在离5·12还没一周年之际,就传出了吴家芳再婚的消息,一时网络哗然。指责声此起彼伏,众网友愤怒交加,大有被吴家芳忽悠、玩弄之感。在很多人眼里吴家芳不再是好男儿,而只是个虚伪的小人。然而,我却要大声说“不”,他依然是个好男儿。

  据说地震灾区灾民的自杀率非常高。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很多灾民还未从亲人逝去和财产损失中恢复过来。因此,灾区的重建和灾民的心理治疗成为两项重要的任务。就如《承诺》所唱那样:重获原来的生活。而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一年多了,我们仍在关心灾区建设,仍在关心灾区人民。我们无非是希望灾区人民早日从悲痛中走过来,然而我们做到了吗?前面指责吴家芳的网友,他们做到了吗?

  没错。吴家芳是英雄,但他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他也需要别人关心,也需要别人帮助,也需要重获原来的生活,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他 结婚是为了得到家人的关爱,为了尽量从丧妻的悲伤中解脱出来。我们又凭什么因此指责他呢?每个因地震而遭受巨大伤害的人从痛苦 中解脱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重新得到家的温暖。因此,吴家芳结婚,我们更应该祝福他,为他高兴,而不是指责。

  吴家芳不是圣人,也不会像传说中那样与其亡妻化为飞蝶或星星,他还要生活。温告诉灾区人民:要好好活着。前面所提的网友的 指责,岂不是让吴家芳承受比丧妻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唱唱而已,更是每个炎黄子孙用心的承诺。

  好散文议论文篇3:交流的无奈

  鼠标轻击,按键轻点,电波激发一个个信息点,代码串联起一个个字符。此时此刻,你的话语就传达到我的身边。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瞬息之间可以交流。但是,如此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彼此吗?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的时代,书信早已被冷落,它们的身影往往留存在我们心中的只是父辈们发黄的写着或黑或蓝钢笔字的纸张。必须承认,电子传媒有着书信无法比拟的优点,方便,快捷,费用极为低廉,但是转瞬即来的信息,大多数的时候就如同三个月就长大的肯德基香辣鸡,往往味同嚼蜡。手机和电子邮箱里收到的往往只是一连串自创的但更多是人云亦云转发的数字符号,往往并没有给我们充实饱满的感觉,反而感到时时的空虚和无助,仿佛一场疲惫的梦幻。

  这就是交流的无奈。我们很难或者无法拒绝突如其来的电话信息的打扰,做好的安排与计划付诸东流。很多时候往往最大的无奈不是别人从我们这里夺走了自由,而是自己不能在现实中给自己留一份自由。前者是改变不了的,因为我们还要生活。只是对于后者,又有谁人能够做到?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没有了对于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也减淡了“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叮咛;遗忘了“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的嘱咐。书信时代,有的是:“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的担心与牵挂,多的是“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在那一封封亲笔书写的信件里,“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充满了未被浮躁时代洪流所淹没的亲切与温馨,浪漫与希冀。寄出信件就是寄出一份美好的愿望与嘱托,然后在无尽的期待中翘首以盼书信鸿雁回传。在手写书信这个载体上,我们前辈们的思考进一步深入扩展,字字推敲,款款情深,丰富细腻的情感在笔尖流淌,文字后面浮现的面孔和情感,对一种深度情感模式的向往,曾经多么让人激动不安。

  手写书信所附带的传统的元素文化价值,稍不注意就有被泡沫般的网络所湮灭的危机。是的,科技解决了符号传递的问题,但是还是没有解决真正交流沟通的问题。因为“如果意义不在词语里,而是在脑子里或是在对客体的参照里,那么,什么东西也不能保证,意义可以跨越两个脑子而成功迁移”。假如我们缺少了等待与珍视,我们注定是不能“心连心”的人,我们发出的电子信号最终消散在茫茫太空,我们从未知之中来,又往未知之中去。

  
看过“好散文议论文”

2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