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亲情类的散文名篇

时间: 淑贤2 散文

  亲情像春日微风,轻柔不张扬;亲情像夏日小雨,丝丝添凉爽。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描写亲情,看看这些亲情名篇散文,或许会给你一点启发。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亲情类的散文名篇,希望大家喜欢。

  亲情类的散文名篇篇1:羽翼之爱

  文/ 陈永杰

  漂累的白云回故乡,飞倦的小鸟找爹娘。

  一九九五年深冬,寒冷的日子寒冷了心。在经历了一场极其不幸的婚姻后,我和襁褓中的幼儿,被父母接回家中,母亲为了我们的日子能宽裕些出去帮人做手工活,由退休了的父亲照顾我们的生活,从此父亲失去了颐养天年的清净日子。那时,日子真的很黯然,我不知道我失去了父爱的儿子,在漫漫人生路中,和完整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相比,会缺失多少东西,得有多少遗憾。禁不住日思夜想,仅凭这一点,我就已经心力憔悴了,言语更是被冻结了一般。心境如此,嗷嗷待乳的孩子自然是没有奶水吃,奶粉又不爱喝,整天哭闹,我急,父亲更急,整天骑着陪伴了他一生的自行车,走亲戚,访老友,处处打听催乳的偏方。看透了我心思的父亲,还要举例开导我说:“古有孔子、孟子,近有孙中山,都是单亲家庭的妈妈把孩子教育成人。我们不可能跟伟人相比,可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借鉴啊!。”

  鬓角斑白的父亲每日里下厨为我调理伙食:牛肉萝卜、羊肉柿子、猪蹄土豆、清汤鲫鱼……闲下来还要同我一起照顾我儿子的起居和日常生活。他乐不可支地为他换尿布、为他洗衣洗裤,偶尔会用胡子轻轻触碰小外孙粉嫩的面颊,那样子是天下最美、最慈祥的画面。父爱感动了上天,二十几天后,我的小孩有饭吃了,而且足够,他大口大口的允吸着母亲的乳汁,每次吃奶的时候,他都用清澈的小眼睛看着我,就那么一直看着、看着......我知道,他是在用眼睛跟我交流,在心里叫着:“妈妈,妈妈……”毕竟父亲是位男同志,一心只想着给女儿进补,那时的我也不懂得食物搭配,我和儿子都上火了,我是不能正常如厕,儿子呢,有一天说什么也不吃奶了,一吃就大哭大闹,不停地踹着小脚,想到一定是身体不舒服了,才发现他的小嘴里面全是溃疡面,细想,大人闹腔溃疡时,一个小口都疼,何况小孩子满嘴都是。父亲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竟然老泪纵横,嘴里叨咕着:“都怪我,都怪我,老糊涂了……”我知道父亲的心,比儿子的小嘴更疼,不然怎么会泪水轻流!那么长时间,我可以闹情绪,父亲却只能笑脸相陪,老不静心,他才是最难过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的泪像倒向井里的引井水一样,抽出了我积压心头好久的泪水,趴在父亲的腿上劝他不要哭,自己却大哭着、释放着……哭累了,依然趴在父亲的腿上,父亲静静的抚摸着我的头,那情,那景,我就像只受伤的鸟儿,伏在大鸟的羽翼下求暖。一场泪水释放后,我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坚强起来,不能让父亲再为我操心了,他已经六十二岁了。生活,你给了我什么,我就接受什么!我开始一如从前,上街、购物、打扮、写诗、画画,让老人家看到从前的我,这是那个时候的我唯一尽孝的方式。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我的体力和精神状态都得到恢复,夜晚也不用点着通亮的灯才能入睡了。直到再组家庭,我和儿子在父母家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里父亲对我们娘俩的关爱,自是不用言表,他就像一只大鸟,用它强大的羽翼,左翼护着女儿,右翼护着外孙。夏日我和小小鸟在羽翼下乘凉,冬日我和小小鸟在羽翼下取暖。

  二00五年年初,重病中的父亲离开了医院,被接到哥哥家,由懂医的哥和嫂子负责护理。一是父亲的病在医院已经没有必要了,二是大家都想父亲在去另一个世界之前能带着家人的温暖,不孤独。父亲在哥家的十七天当中,只尿到床单上一次,而且是一点点,那是体力不支去厕所来不及了,他跟我老母亲说:“别跟儿媳妇说是我尿的,就说是洒的水。”我要强又正直的父亲啊,这是你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谎言吧!从父亲生病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做女儿的我哪儿都疼——骨骼疼、血液疼、肌肤疼、心最疼……十年后打开记忆闸门的今天,疼痛如初。任岁月这块巨石磨平多少生活的激情,任心念里多少有意无意对苦楚的忘却,终不敢忘的是:父爱如山,让我攀爬,让我坚强。

  “爸爸是大树,靠靠。是秋千,荡荡。是大山,爬爬。是沙滩,躺躺。是椅子,坐坐。是大玩具,揪揪、拍拍、敲敲……有时爸爸像个害羞的孩子,亲亲……”这是一首幼儿书上的小儿歌,恰巧此时我看到了它,没有比它更贴切的、更能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了。伴着想象中儿歌韵动的节拍和想象中童声的合颂,任思念的泪水滑落脸庞,在心里默默的加唱了一句:“爸爸是羽翼,凉凉。爸爸是羽翼,暖暖。”

  亲情类的散文名篇篇2:四弟

  马誉炜

  弟兄五个,我排行老三,自然与四弟生活在一起的时间长些,感情上相通的东西也更多些。

  大哥、二哥相继参加工作离家后,家里弟妹就由我来挑头了。刚盖起的南房白天空荡荡的,晚上我和四弟睡在东里间。一年四季,盖的都是母亲织的蓝色里子的粗布被子,到我当兵走时,那被子被父亲称作“油搭带”。我在家时写的日记、笔记和那些不像样子的自诩为“小说”、“诗歌”的东西,四弟是第一个“读者”。我们一起到地里劳动,一起到镇子上赶集,一起下池塘,一起捉蝈蝈,一起疯跑十多里地去看电影。我们弟兄几个自小从不打架、骂人,但大哥、二哥在家里我也偶尔挨他们的呵斥。可我和四弟从未红过脸儿,有事总能商量,达到默契。四弟的长相不像我这样眉粗脸阔,小时候他脸儿胖乎乎的,黑里透红,眼睛细眯眯的,嘴不大,嘴唇圆圆的、厚厚的。奶奶总说:“这四儿,像个大姑娘。”

  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像长满羽毛待飞的鸟儿,,对自己的前程想得最多,一会儿想干这个,一会儿想干那个。高中毕业那年,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击碎了我自幼想上大学的梦。还想当一名教师,或广播站的播音员,但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第二年春天征兵,我报名参了军。离别了家乡,离别了父母,也离别了四弟。

  到了部队,除了经常收到在县里工作的父亲的信,收到的家信,都是四弟写的。我离家后,他自然成了家中的“新闻发言人”。特别有趣的是,他给我写的信是以报纸的形式出现的。一张三十二开的纸,对折起来,每期四版,名曰:“家乡新闻”。上边从公社、村里发生的事情,到左邻右舍婚丧嫁娶,以及家里添置了什么家具,都一一进行“报道”,且图文并茂。“报纸”的末尾还有本报社址:家的南房东里间。那是我第一次远离家门,又正值新兵生活阶段,颇感紧张,经常被思亲恋家的情绪所困扰。这“家乡新闻”小报的确为我解除了不少闷念,使我时时觉得仍然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之中。我们连队从干部到战士,都知道我有一份特殊的“报纸”,一有我的家信,他们都想一睹为快。考虑到四弟正上高中,我写信给他,嘱他要集中精力搞好学业,不要为给我写信花费太多的时间。但这样的信件,一直沿袭到他考上省城的大学离开家。

  这些年里,我在部队的成长,一直是四弟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当报道员那会儿,每逢在省报、军报上用了我的稿子,都要收到四弟的“观后感”;我提升为干部当了排长,四弟颇感自豪,来信说:“我有了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的哥哥了!”我到了谈恋的年月,四弟来信提醒我:此事须处理好,莫牵扯太多的精力;我到唐山抗震救灾,云南前线参战,四弟既感到光荣,又为我的安全牵挂……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当时四弟作为高中在校生参加了考试,但由于他偏重文科,理科成绩偏低而落榜了。紧接着准备第二年再考。这一年,他是背水一战,学习很用功。父亲来信告诉我四弟经常挑灯夜战。由于家庭生活条件差,那时又没有电,我真担心他累坏了身体。那年的七月份,团里让我到省城出差,我向领导请了假,顺便回家看看。这是我当兵后第一次回家。一出火车站口,就见四弟、五弟都来接我了。四弟个子长高了,脖子显得很长。脸不像小时候那样胖乎乎的,明显的受了、黑了,上面有许多因营养跟不上而长出的白癣。见了我,他的眼睛里闪着惊喜的光芒。

  到家吃过饭,我即到南房的东里间去看看。这是我当兵前住过的地方。只见四弟收拾得很利索,我们藏的那些图书,都被他编了号,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旧木箱里,我的那些日记本、笔记本也都保存得好好的。桌子上是他学习的课本、作业本,一盏油灯陪伴着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呵!

  我回部队不久,便收到四弟来信,欣喜地告诉我,他已被新成立的河北财贸学院录取了!我看后真比自己考上大学还高兴。那一夜,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想着远方的四弟,正在田间劳作的四弟,接到录取通知书,实现了上大学的夙愿,该是多么兴奋、高兴!从此我们兄弟中又有了一位大学生了!

  时光过得真快,十七年前那个黑黑的、还带有几分腼腆的土小子——我的四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到机关工作,如今已成为正处级干部了。我们都临近不惑之年,经历了许多的人事、世事,都有了颇多的人生感悟,偶尔相聚,对国事、家事、社会、官场,那看法都是相同的。多想回到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永远拥有人世间最可贵的那份真情!

  去年,我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动,离开了多年工作的权力机关,到一个被有些人认为不甚重要的部门工作。四弟怕我有想法,很快给我来信开导说:“三哥,您这几年位虽不高但权重,可能对权力的体会很深。不要留恋它,过一过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很舒服的。我们并不是离了权力什么都不会的人,读点书,写点文章,不是挺好吗?作家柯灵在评论钱钟书时说过一句话:‘我最向往这样的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似水,不动如山,什么疾风骤雨,嬉笑怒骂,桂冠荣名,一例处之泰然。’这应是我们兄弟所向往的。”

  今生有幸,有这样一位知己的四弟,相濡以沫、情同手足的情谊,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

  1995年11月

  亲情类的散文名篇篇3:让父母在娱乐中尽享天伦之乐

  春节期间,外地工作的弟弟、妹妹,特意把各自假期安排在一起回到家乡,我们在饭店欢聚一堂,一家人推杯换盏不亦乐乎。饭前我就和弟弟、妹妹商量好了,吃完晚饭后也带着年迈的父母到歌厅去“潇洒一把”,所以酒足饭饱后我们就带着父母直奔歌厅走去。父母开始不同意去,说他们岁数大了去了也唱不了,我们哥几个好说歹说才前呼后拥的把父母带到了歌厅。进了歌厅的包房后,从没有来过娱乐场所的父母看到歌厅里的设施和环境后,说:“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到过这样的地方呢,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母亲说的我鼻子一酸。

  我们选了父母年轻时常唱的一些老歌,如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和《十五的月亮》等等,最后还特意给爸、妈点了一首男女生二重唱《敖包相会》。开始时,父母怎么也唱不好,于是我们就跟着和唱、伴唱,慢慢地老爸、老妈就不那么紧张了,后来玩起来的劲头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当歌词唱到“丰收果里有我的甘甜,也有你的甘甜;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的时候,我看到父母站在屏幕前相视而笑,就连皱纹里都满含着笑意。我唱了母亲喜欢听的两首歌,《母亲》和《懂你》,弟弟也选了《父亲》和《妈妈的羊皮袄》两首歌。小朋友们也争着抢着献歌,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在歌厅里开起了家庭演唱会。

  我和弟弟唱歌的时候,我看到父母眼中不断闪烁着泪光,我的心中也感慨万千。我想父母一定是想起他们年轻的时候了,那时风华正茂如今转眼已是暮年。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农村,父亲一人在城里上班,后来我们全部考学到了城里,父母就把家也搬进了城里。父母省吃俭用的供我们念完书,可是兄妹们为了各自的事业又天各一方,虽然我们都很孝顺父母,但不能天天呆在父母的身边,像今天这样相聚在一起也很不容易。

  今晚看到父母心情愉悦,笔者的心中十分高兴也有些自责。如今社会,生产、生活效率高、节奏快,自己和朋友、同学聚会几乎天天有,就是陪父母在一块的时间太少了一些,像今天这样带着父母到KTV唱歌还是头一次,要不是今天我们兄妹三人相聚,也许还圆不了父母到娱乐场所“潇洒走一回”的梦。笔者想到,今后一定要多抽时间陪在父母身旁,与他们聊天或是娱乐,不让他们感到孤独和寂寞。

  
看过“亲情类的散文名篇”

2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