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的有关散文
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其特点是抒情性强,重感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包子的有关散文,希望你们喜欢。
包子的有关散文1:南瓜包子
昨天下班的路上,村头修自行车得大伯热心地给我摘了两个南瓜,我顺便买了肉和葱,还有调料,中午一盘南瓜包子便出现在餐桌上,饭后小女儿调皮的说:“妈以后可别做这么好吃了,看把我撑的”.“是啊妈妈,假期 你又该把我养胖了”,大女儿符合着说。呵呵,看俩丫头那个馋相,不自主的想起了妈妈的南瓜包子。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经济不好,妈妈常常用“瓜蔬野菜半年粮”的办法来解决温饱这一棘手难题,于是,家门口的每一处空地都被妈妈充分开发利用来种上各种瓜菜。每到南瓜飘香的季节,妈妈都会给我们做南瓜包子吃。由于条件所限,妈妈的南瓜包子馅只是南瓜丝掺几根韭菜或几棵葱而已,架上地锅蒸,当那特有的南瓜香气四溢的时候,再用小火焖一会就好了,每每这个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就会如一群小燕子似的围着锅台,每个人手里捧着一只碗,抢南瓜包子。
妈妈的南瓜包子做的汁水多,味道鲜,那个好吃啊,现在想起都垂涎欲滴,特别是食量大的二哥,那真是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把肚子撑的鼓鼓的才罢。有时,妈妈也会把南瓜包子做成饺子样子,大大的,虽然是一样的皮,一样的馅,但我们都会抢那饺子形状的吃,有时还会因为这争吵,现在想想都忍不住想笑:真是小孩子啊。
好多年没有再吃过妈妈的南瓜包子了.每到艳阳高照的初秋季节,看到农家房前屋后,村外沟边渠畔那一丛丛南瓜秧和那一个个滚圆滚圆的南瓜时,都会不自主的想起已经离世多年的妈妈,还有那香气四溢的南瓜包子。说实在的,妈妈的南瓜包子馅料之简单,和我今天我做的南瓜包子没法比,但于我来说,总感觉怎么也没有妈妈做的好吃,我知道这只是一种感觉而已,这也许就是妈妈的味道吧,!
包子的有关散文2:关于包子与馒头
说起包子与馒头,我就会想起以下的事。
一天,我和同学一起去逛街,突然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来到一个摊上,“老板,两个馒头!”“诶,好咧!”接着,立即从蒸笼里拿出两个包子给我:“一块钱。””老板啊,我要馒头,不是包子。”“对啊,馒头啊。”“这叫包子,里面有馅的才叫馒头!”老板听了,二丈摸不着头脑,就拿了两个他说的包子,我说的馒头给我。我心想:这老板真是的,馒头包子都不分。
又有一次,妈妈买回两个馒头,对我和爸爸说:“诶,你们猜猜,我今天碰到什么新鲜事儿了?”“什么啊?”“我在一个外地人开的‘芭比馒头’里说要买两个馒头,老板娘给我两个包子,后来有个大伯看到了,就告诉我们本地人和外地人叫法不一样,外地人把有馅的叫包子,没馅的叫馒头,我们把有馅的叫馒头,没馅的叫包子。”“啊,难怪呢,……”我把上面那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
现在我上初一了,这些事都过去了好久了,直到上个星期,因为我是住宿生,不可以出校门,可是不知怎么的,特别想吃馒头,就叫同学带一个。第二天,那个同学把两个包子给了我,我这才想起来本地人和外地人叫法相反。
就把这事告诉了我那个同学,可没想到被我旁边的男生听到了我说有馅的是馒头,就骂道:“什么啊,有馅的是包子,这都不知道,你去问问,看谁和你说的一样。”“我知道的呀,本地和外地叫法不一样。”“那我也是本地人啊,我怎么也说有馅的是包子呀?”“我怎么知道你啊!”随即着的就是臭骂声:“你野人部落的吧!哈哈……”我被他骂的气死了,就问了几个本地人,确实,她们说的和我一样,可是那个男生还是一直不停地骂我,我都被骂得烦死了,可他倒好,都不嫌嘴干。这种人,就是没素质,也不是第一次了。
关于这个,我们生物老师也说过:“我去小区门口买包子,可是老板给了我两馒头,我说呢咋给我馒头呢,后来才知道叫法不一样。照理呢,确实包子应该是有馅的,里面包着‘子’嘛,可南方人就要把有馅的叫馒头,我们也不能枪毙他们的说法啊,毕竟所在地区不同嘛!”
看了以上介绍,想必大家对到底什么是馒头,什么是包子都有所了解了吧!
包子的有关散文3:包子
“娘,包子里怎么会有肉?”在娘爱怜的注视下,我一口气吃完了三个包子,才缓过神来,想到包子里怎么会有肉的问题。
“自己长的吧。”娘笑呵呵地说。
“那包子里的糖呢?”我想了想,不相信地问道。
“跑进去的!”
娘的话使我半信半疑。小时侯,我很傻,老是对什么东西都好奇,爱打破沙罐问到底。娘烦了,就蒙我,末了还搂着我骂我傻儿子取乐。
包子好看,白白胖胖,软绵绵的。包子好吃,香喷喷,软酥酥的。而且,好奇怪好奇怪,藏着肉,收着糖。它是像红苕一样土里生的,还是像柿子一样树上结的,抑或像鸡蛋一样是鸡屁股里拉出来的?我不得而知。我平生第一次吃包子,这是我跟娘赶集在集上见识到的世上最好的东西。我对集上呼的跑过来又呼的跑过去,像牛一样哞哞叫,总是一路拖着长尾巴一样的灰尘,黑糊糊的大怪物,也颇感兴趣。娘说那是汽车。
我家离集镇远,要下老长老长的一面坡,过几条宽宽窄窄的河,走一段坝子里绕来绕去的机耕道,再爬坡下坡,一个单边有十好几里。赶集,比过年还稀罕。包子这东西,莫说没见过,从来就没听说过。吃包子,而且一下子就吃了三个,这是我不敢想象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乡下,穷啊!红苕洋芋,能填饱肚子,就是享福的了,缺盐少油那是常事。过年过节,有幸得到一颗水果糖,都舍不得囫囵放进嘴里,怕它化快了,常是剥开糖纸小心翼翼地捏在手里,伸出舌头轻轻地舔。像包子一类东西,既费钱,又要粮票,不是一般的农民消费得起的。粮票很难弄到,只有吃公家饭当干部的才有。没有粮票,即使有钱,也不会卖给你。一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劳动,搞集体那阵,怎么就越社会主义越穷。毛主席他老人家为消灭特权,斗争来,斗争去,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消灭特权,反而使特权更嚣张。只要进公家的门,哪怕是一条土狗土鸡,也有了麒麟的身价凤凰的地位。
不曾品尝美味,就不会想美味,以为美味就是红苕洋芋,或者和它们的味道差不多,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但尝过了美味,美味就烙印在心,再也无法忘却,甚至时不时火山般从记忆里爆发,烧灼你,折磨你。难怪上帝严禁亚当夏娃碰那苹果的。
稍大一点后,慢慢就弄明白了,包子是面粉做的,面粉是麦子磨的,麦子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包子里的肉或糖,是做包子时就放进去的。可是,包子仍是金贵的东西,和许多吃的穿的用的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有一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大队干部忽然大发慈悲,竟然搞了一个“广交会”,会场就在我读书的小学操场上。这一天,每家每户都可以凭大队分配的盖有大队公章的类似于现在购物卷的纸条买东西,而且,不要粮票也可以买包子馒头花卷。我运气出奇的好,居然被学校派去给大队搞宣传,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做面食的师傅,是从区上借来的,有一个恰好是我们生产队的,叫章驼子,他的屋就在我家屋后。有了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包子馒头花卷,我不仅吃了个遍,而且吃了个够。只一样,准吃不准拿。那香甜啊,我以为举世无双。心想要是天天开“广交会”,有包子馒头花卷吃,那就是老师描述的无限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吧。从那以后,我对老师教导我们“努力学习,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便心领神会,油然生出一种感激之情。
上初中的最后一学期,我们公社办了一个重点班,我有幸被抽到重点班学习。公社所在地是一个名叫“天生桥”的地方,有一条小街,我们住在小街的一栋木楼上。木楼对面是旅社,包子馒头和饭菜的香味,便越过小街,从门窗钻进来,给我们提供免费的享受,常使我们在梦里把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狼吞虎咽个够。
进了县城的高中后,学校早餐供应馒头,包子却只有老师食堂才有。我的一位同班同学的父亲,管着教师食堂伙食,偶尔,沾同学的光,可以吃到肉包子,特解谗。
那时,学校每星期的周末放半天假,学生可以回家。我家离学校远,交通极不方便,因此很少回家。也有特殊的情况,像没了伙食费,家里一时没有及时寄来,就必须亲自回家去取。没有车,即使有车,也坐不起,全靠步行。
一次,我和一位姓刘的同学周末结伴回家,来不及吃中饭,走到途中,两人都饿得肠子贴着了脊梁,浑身一个劲的直冒虚汗。翻遍衣兜,也只凑起五分钱二两粮票,刚好能买一只包子。他苦笑着把包子掰成两半。我们捧着包子,谁也不敢大张嘴,生怕一口就吞了下去。想来那是我平生吃东西,吃得最斯文、最仔细的一次。那不是吃,是品。多年以后,见识了诸多的所谓的好东西,却越来越找不到吃的感觉,才渐渐明白吃的个中三昧。越饥饿,吃的东西越单纯,越少,越吃不饱,就越好吃。靠那半只包子,我们走完了剩下的路。那种刻骨铭心的饿和包子的深刻的香甜,便一直生动在我的脑海里,像窖酒,越陈越香。
现在,我仍然对包子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每看着孩子们面对那一只只刚出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包子,全然的无动于衷,一副无精打采、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便有一种深刻的疼痛。他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真想把我的包子情结讲给他们听。我知道,他们是听不进去的,即使愿意耐着性子听,也会把这当作一个天方夜谈的虚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