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耕地的散文
我国自古就是以农业为本的,那关于保护耕地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保护耕地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保护耕地的散文篇1:我们耕地家族的梦
自从数千年乃至数万年之前,人类告别了以捕猎和摘食野果为生的时代;自从神农炎帝和周代始祖后稷教民耕稼、种植五谷之时,我们耕地一族就勇敢担当起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使命。长期以来,我们尽心竭力,绵绵不绝,和中华民族一起,走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直走到了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
可是由于人类社会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压在我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我们家族的成员又在日益减少,我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差,已经不堪重负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在制定保护耕地规划时不得不提出保证18亿亩的红线,制定了“占一补一”的土地政策。原以为我们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做个好梦了。可是好梦难圆,红线屡屡受到威胁,政策屡屡受到阉割。直到今年,提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以后,我们才深深舒了一口气,可以说说久久憋在我们心里的话了。
我们和人类,原本是和谐的一对儿,人类耕种土地,土地为人类奉献粮食和各种农作物。近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家族的一些成员分离出来作为工商业用地,有些要退耕还林,这是天经地义的,我们服从,前提是我们必须留下足够的数量,以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国家规定的18亿亩耕地就是一条数量的红线。
可是,在一些人和一些地方政府那里,国家的规定被践踏了。他们为了一己之私利,无情地剥夺了我们作为耕地的权力。有人以发展企业、房地产等为名,大量圈占耕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强迫从农民手里低价购得耕地,转手以高价卖给开发商,一亩地成几十万、上百万地赚。耕地的贱卖贵卖,成为他们谋求政绩的手段。有的则以出租耕地为名,行征用转让之实,把耕地变为非耕地。而开发商囤积耕地,有时几年乃至十几年闲在那里,任由荆棘杂草丛生,让失地的农民望之心疼,而又无可奈何。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段内,我们耕地的面积在每年以一千万亩以上的速度减少,我们真是噩梦缠身,冷汗连连。
“占一补一”是个好政策,可是被一些人阉割了。有一个地方征用了50亩耕地,说是在一个山区的河滩里又造了50亩地,名曰“占补平衡”。人们过去一看,那叫什么耕地呀,挂在半坡上的一片山地,周围搁上几块石头,中间倒上几架子车黄土,就叫耕地?天一旱颗粒无收,天一涝黄土跑完。这种“占优补劣”的事,何止一桩?造地的哄政府,政府下级哄上级,一级哄一级,管征地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统计报表上耕地数字不变,自己也就心安理得了。
这些当然不是普遍现象,只是个别而已。但是,这里一个个别,那里一个个别,也足以让我们痛心了。
更让我们担忧的是耕地所处的环境,在不少地方有急剧恶化的倾向。在上个世纪,在党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方针指引下,各级政府发动群众大搞水利建设,修筑了数量众多的大小水库,对保证耕地的高产稳产起到了良好作用。直到今天,我们耕地喝的还基本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可是这些水利设施,年深日久,损坏严重,不少地方每逢天旱就无水可用,造成地裂苗死,甚至颗粒无收。还有些地方,环保恶劣,生态恶化,清澈的河水变成污水横流,依河而生的良田被污染、被毁坏,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我们想,如果大自然再遇上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样的特大旱灾,我们国家13亿人口将何以自处?到那时,曾经逝去的“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噩梦将难以避免地要重现。每念及此,不得不令人焦心。
关于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指示告诉我们,应当建立一种人与耕地和睦相处的新型关系,彻底结束这些年来萦绕我们的耕地日益减少、质量日益下降的噩梦。我们要在“中国梦”的框架下,筑造有益于人类社会良性发展的耕地梦,这个梦我们已经酝酿了很久很久,这是一个绿色的梦,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梦。
我梦见
我们国家十八亿亩丰腴的耕地上,覆盖着茂密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品种多样的蔬菜和棉花、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一季又一季,一茬又一茬,产量日益增长,品质日益优化。这些农作物犹如源源不断的乳汁,哺育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城市的大街上,农村的街巷里,甚至在大山深处,再也看不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流浪者,人们都在幸福安宁地过着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
我梦见
在城市,在乡村,13亿居民和18亿亩耕地相互珍爱,和谐共生。在人们的心目中,18亿亩耕地犹如镶嵌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8亿颗珍珠,闪闪发光。每个人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没有人擅自用地、越权用地、违法用地,没有人以牺牲资源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人们精细地经营耕地,没有闲置,没有抛荒,更没有毁坏。
我梦见
在祖国大地上,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森林茂密,鸟语花香。人人都珍爱良好的生态环境,烟囱不再排放黑烟,下水道不再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和医疗垃圾都得到无害化处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逐渐减少,农作物中的残毒逐步消失。耕地得以健康的、富于活力的生存,人类得以健康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我梦见
我们耕地一族,也和13亿中国人民一起,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中国梦”之中。人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我们也以感恩之心,将甘甜的乳汁持续不断地输向人类社会,携手同心奔向无限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
关于保护耕地的散文篇2:用灵魂热爱的土地
南方四五月,正值插秧的好时节,晨光初晓,一丝丝鱼白划过天际,日出东方,天空也像个大姑娘在它那白净的脸上抹上朵朵胭红。这时田间已经非常热闹了,随处可见卷拉着裤袖的插秧人,他们弯着腰,脚丫穿行在温润柔软的泥土里,一手执着一小把秧苗,另一只手飞快的插下一株株秧苗,插的又快又直,动作十分娴熟自然,似乎已经演练过千万变。
老家的年亲人大多都在外打工谋生,留在家里的基本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打过革命,经历过水深火热的五八年,从改革开放一路淌过……一种勤劳、朴实的习惯早已扎根在了灵魂里,一家种上几亩地,供自己吃喝和日常生活开支。不忍看那些老一辈人抛头颅、撒热血打拼下来的土地白白荒废,再有就是像张爷爷说的:“这人呐,就是闲不下来,一闲下来浑身不舒服。”张爷爷是一位退伍老军人,身子骨一直很硬朗,已年过八旬,依然种着两三亩地,也许是一种军人的特质,张爷爷讲话声音非常的洪亮并且为人处事一丝不苟。
插好秧的秧田,放眼望去,密稠的秧苗像一铺编制均匀的深绿色的流动绒毯,风一刮,嫩秧左右摇摆,像一汪碧绿的波涛,弥漫到了天际。脚踏着一方黄土,头顶着一片蓝天,置身于一片碧绿的海洋,一股青草夹杂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这一刻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一切的烦恼都随着这清风波涛远去,达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空灵,我想这就是自然的魔力。这时,我忽然明白了那些老一辈对土地的执着与热爱。
张爷爷经常给我们讲他们打革命时的一些小故事,每当这时我们总会眼睛发亮,连最村上调皮的孩子这时也会伸长着耳朵,规规矩矩的听着,那时我们都憧憬着能够从军当兵报效祖国,包括现在看着穿军装的军人总会肃然起敬,胸中充满着一枪热血。张爷爷说,人呐,就像这插秧,要把秧插的又正又直,才会有好收成,就如同我们做人,要行的端、坐的正,才会真正成人。张爷爷的一生都在充分诠释这句话。
到了十月水稻差不多就成熟了,放眼望去,尽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如同一场大火席卷了天际,衬的整片天际都红通通的,饱满的稻谷压弯了枝干,就像一位饱经事世的中年人,谦虚的底下了头颅,里面充满的智慧和感悟。稻子由光凸凸到绿油油到金灿灿,这就是所有生命沿袭的轨迹,先由刚刚到世洁净无杂、到青年时的张扬活力、到中年的谦虚内敛……稻子成熟的过程正如人生一步步蜕变的过程。
稻子成熟后就该收稻谷了,田野里尽是农民的欢声笑语与高谈阔论,夹杂着机器开动的隆隆声,有相互问收成的,有吆喝家人拿袋子装稻谷的……好不热闹。现在科技进步了,大多农村都普及上了收割机,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那时还都是人工的,人们用镰刀割下稻子后,一把一把排列好放下,之后抱着割好的稻子将稻穗头对着道打稻机口处绞一下稻子就下来了,留下了稻草,焚烧后滋养着土地,等候下一场生命的新生。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秧到稻谷短短的一年诠释了生命进化的过程,从树苗到大树要十年去推演,做人这一门学科要靠我们的一生去解读它。稻谷的一生,在春风吹起的季节时有年少轻狂,昂首挺胸,随着时光的洪流摇摇摆摆,他们经历过阳光雨露,也经历过暴风骤雨,但细软的根茎并未被折断,也未趴地不起,在秋风拂过时,那一颗颗饱满的稻穗头就远远的低下,弯起了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经历的蜕变。
这天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张爷爷就挑了两担秧去了田里,卷起裤腿和袖子,露出枯瘦的手臂和腿,慢慢地把一颗一颗的秧苗插进了田里,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认真仔细,等到中午的时候大家发现张爷爷还没回来吃饭,就差人去叫,发现张爷爷倒在刚刚种好的地旁边,手里还拿着最后一颗秧,表情却是满足的……张爷爷一生都在为这片土地奋斗,最后甚至把他的生命都贡献给了这片他用灵魂热爱的土地。
那一年的收成格外的好,稻穗个个圆润饱满,厚厚地压满了根头,放眼望去,如同一片黄金铺陈的天地,大家都忙着收稻子,又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但是那个用生命热爱这片土地的老人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里。
关于保护耕地的散文篇3:耕作如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这大概就是对土地地热爱和耕作地辛劳与期望最经典的写照了。
关于土地,我最早的记忆是七十年代初生产队时期,每家每户按人口多少都分有菜园地,有很多菜园地都是相连在一起的。然而,就为这一分、两分极少的菜园地,邻里们往往争得不可开交。你翻地过界了,他多占了一脚,经常听到乡亲们为土地的争吵。那时,只觉得乡亲们很无聊,并未感受到土地的重要,更未感知他们都是在保护属于自己的土地。
春天到来,家乡正月初五六就开始出工动土了。生产队的汉子们拿着镰刀锄头,挑着箢子、箩筐,喊着号子、唱着山歌,女的打打闹闹,成群结队的去上工。这种大集体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到现在还保持着那时的优良传统,每块地边都修沟排洪,砌岸堵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因为是大山区,石质多,土地非常珍贵,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更本,所以,人们特别珍惜和爱护土地。
后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土地到户,人们更加爱惜土地,重划菜园、重分土地、分划自留山自留地。每家每户都使劲争抢,寸土不让,可见土地的重要性。
人们生活的激情高涨,在土地上大做文章,以不同的方式增创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就我们家,清楚地记得,包产到户第一年下来,就够吃了。从此,也不再饿肚子了。农民的生活就像进入了历史性的转折和飞跃。
放眼熟悉的山野,一片片,一洼洼,一川川,一畈畈,绝非大集体时的千篇一律,而是,各式各样,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好一派新气象。土地上的自然面貌本身就富有超强的画意,而人们的耕作更富有时代的诗情。解决温饱的人们,生活也真正的诗情画意起来。
但是,开放初期,人们为了多创收益,存在开荒种地的现象,对自然山水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耕地增多,植被减少,引起了很多领导的关注和能人雅士的担忧。还好,九十年代初,政府“退耕还林”的政策,强有力的改变了这一不良现象,有效地遏制了恶果的发生。不几年,就恢复了大自然的美丽,我的家乡又变得魅力无限了。
土地,我也“躬耕”过。它深刻而内涵,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人类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就像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懂得土地,耕作,和生活的作者才会写出内核鲜明,暗含真谛,撼动人心的佳作。
俄国著名诗人列宾就非常热爱土地、热爱耕作,所以,他的作品才富有激荡灵魂的震撼。土地就像他的稿纸一样,鉄犁就像他的笔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对于他来讲,在土地上的耕作和在稿纸上的创作一样的有趣和意义,一样的热爱和重要。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看来,土地,并非农民专有,是人,都会热衷土地,爱护土地。
很多时候看到人们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在天地间耕作,创造出不同的耕作视觉和收获,你不难发现他们怎样匍匐到土地上,田园里,特别是和孩子、妇女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做一切耕作劳动,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研究土地翻新,如何保水,播种的深浅,锄草的时机,防虫治害,抗涝抗旱,收割回仓。这些,就像一位位伟大的诗人在土地上转动文字的魔方,创造一首耕种的杰作一样,绝妙而精细,也是一个自然而然、须从客观的过程,他们只能如此,融化在耕作的过程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如干年后,当他们不舍的走到生命的终点,仍然不忘在山坡上、树林中、花丛旁安静地躺在土地里,披一撮泥土,永久的守望着这座山,这片土地,这个村子,守望着一代代老去一代代新生的家园故土。
那是他们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然而,他们个个都是土地上的托尔斯泰,在土地上创作了一日日,一年年,一生生的生命的杰作。尽管他们大多都不是贵族,却都离不开土地。于是,他们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般的农民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最更本的重要工作。
仅凭一时、一份的好奇和喜悦,是种不好耕地的。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耕种的艺术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纤弱和虚假,耕作出极品佳作。
一个人只有热爱你的土地,懂得爱护你的土地,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大千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非凡的发现,才有可能激荡灵魂和灵感、思想的升华,捕捉到什么,而后深深的感悟。 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土地热情、辛勤劳作的愿望和撼动人心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才会有心的、灵的飞跃和升腾。
大家都知道水稻专家袁农平,相信他和托尔斯泰的鼻孔一样,都是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牛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耕地上、水田中……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气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山的号子、山歌、妇女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
他们满怀对大地的热爱,眺望遥远的田野, 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那群黑黢黢的汉子们,还有他身旁的人: 那个孩子、那个妇人,那个老者。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爱的土地上踩出、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爱的稿纸上研究,论证,创作了不朽的作品 ……
看着碧绿的原野、美丽的家园,茂密的庄稼地,满山遍野金黄的秋收之景,我想起了袁农平的优良品种,想起了托尔斯泰动人的诗歌,想起了那些汗流浃背,风雨雪霜下农民的身影,这一刻,我脚下的土地,向我们诠释了诗人一样的农民情画意的人生,是多么崇敬而崇高、伟大而不朽!
看了“关于保护耕地的散文"的人还看过:
1.保护国土的散文
2.土地随感散文
3.丁尚明散文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上
4.如何保护土壤作文精选4篇
5.关于土地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