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村落的散文
四时之美景尽是那么的令人痴醉,生活在这里的人就像陶渊明描绘着的那样..关于古村落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古村落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古村落的散文篇1:深春里的古村落
金刚碑是重庆人熟悉的一个老地名,它位于北碚缙云山脚,嘉陵江畔的温塘峡出口处。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它,多年来一直从旁经过,但没有真正到过。这次在北碚培训,正好住在旁边,于是在深春雨后的清晨,独自走进这个古老的村落。
从国道212线分路,在一块“金刚碑古村落”的旅游指示牌的引领下,沿着一条小路向着江边走去,不一会看到江水时,也就看到古村落的入口,于是发现它其实就在来路左手边的山沟里,只是被茂密的树林深深遮蔽。
走进古村落,雨后的石板小街,还是湿湿的。参天的黄角树,残垣断壁的老房屋,随处可见。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昨夜的春水,一条小土狗伏在街缘,见到我后叫了几声,又重新爬下继续它的好梦。街上倒很干净,除了一些未扫除的落叶,空无一人。
在这里,处处充满春色。古老的黄角树发出嫩绿的新叶,撑满村落的大部分空间。石阶缝隙间争先恐后地长出片片蕨萁,叶尖挂着颗颗晶莹的露珠。路边空地开满金黄色的野花,青苔、野藤爬满山墙。鸟儿不时地从枝叶后窜出,又匆匆消失在山语间。空气中弥漫着林木青草的芬芳,还有湿润泥土的气息。
在这里,处处流淌宁静。空寂的村落,雨后的清晨,深春的景致,显得格外澄清,让人的心也变得透明起来。在这片寂静的世界里,溪水只是轻轻的流,鸟雀偶尔啼鸣几声,狗儿也不愿打破这气氛。唯有远处,断断续续飘来二胡声,让这流淌的宁静变得更加婉转和悠长。
在这里,处处遗留历史。满目的苍桑,处处挂着“危房勿近,责任自负”的牌子。光光的青石板,陈旧的门板上依稀可见的“茶”字,都让我眼前浮现出当年繁华的景象。年年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老树,高大伫立在那里等候栽树人的归来;年年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的野花,灿烂盛开在那里等待顽童们的采摘。
金刚碑,曾经是川江船工的落脚之地,在上世纪随着嘉陵江航运的兴衰而兴衰。而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村落里的人走出了这小山沟,于是把破落的村落永远留给了春天和记忆。
回去的路上,我抬头望见半山腰上那一排红瓦白墙的欧式别墅,特别醒目,而远处仿佛从峡谷中传来悲壮的川江号子。真是:“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曾经繁华的金刚碑,终归埋葬在山脚下那片年复一年的春色里。
关于古村落的散文篇2:如梦如幻古村落
西递、宏村是“今日之旅”的第二站。
从九华山归来,我们去了黄山市黟县西递、宏村。她们是皖南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是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画里乡村”。作为我国唯一的古村落类型,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风貌、工艺精湛的徽派建筑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黟县县城8公里。它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50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300余户,1000多人。因村边有水西流和古有传递邮件的驿站,而得名,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124幢、祠堂3座。一幢幢粉墙青瓦的百年老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皖南宁静优美的大地上,船形的村落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在皖南的清山秀水中。走在窄窄的青石街巷中,仿佛游走在生动的山水画卷中。
公元904年,唐朝昭宗皇帝李晔因为战乱从长安出逃,皇后何氏在途中生下一个男婴,当时在陕西做官的徽州人胡三秘密地将太子抱回徽州,含辛茹苦将孩子带大,改名胡昌翼。胡昌翼就是西递胡氏的第一始祖,之后的千年时光,胡氏后人在这里开枝散叶、春播秋收,那份帝皇之后的高贵渐行渐远。
在西递村的“追慕堂”里至今供奉着他们的远祖——唐太宗李世民。
“敬爱堂”就是西递的胡氏宗祠,气势非常,是胡氏子孙集体祭祖的场所。
走进村庄,高耸的马头墙更让人体会到这些百年老屋过去的荣耀,你可以发现墙头上的马头造型与家族的建筑群连成一体,仿佛要向前奔腾,跃向广阔的天空。
走进民居,眼前豁然开朗。只见马头墙与屋檐的交接处,露出一片长方形的空白天际,这就是徽派建筑中的“天井”。天井不仅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而且是人们的共享空间,是整个建筑中最具亲和力的地方。
徽派建筑在内装修上讲究工笔画的精雕细琢,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木雕、砖雕、石雕、竹雕代表着徽州人对生活美好的祝福和寄托。他们用雕刻的形式将耕读传家的精神永久地留在和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屋里,时刻提醒着自己的子孙后代。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有明清古民居158幢,其中保存完好的有137幢。建于清朝咸丰五年左右的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
承志堂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占地2100平方米,全宅系砖木结构。沿中轴线可分为三进,前进为天井式庭院,中进和后进均为三间式厅屋。三进的左右分别有烟房、麻将室、马房、厨房、佣人室和回廊,大小共六十间,从布局到建造都可以称之为徽派民居的巅峰之作。承志堂的砖、木、石三雕精美绝伦,特别以木雕为最,仅木雕上镀的黄金就达一百两之多,由二十个工匠雕刻四年而成,堪称徽派木雕中的极品。
村内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确实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村庄,她的宁静、旖旎、宜居,她的古朴、端庄、典雅,真是让我们心驰神往、大开眼界,我们感叹是层峦叠嶂的群山和闭塞偏僻的地势,使西递和宏村保留了几个世纪前村庄初建时的建筑原貌,我们更感叹__破四旧时因墙壁上刷满毛主席语录,这样的古村落才没遭致无情毁坏。
尽管南来北往、一拨接一拨、如同穿梭的游客和各式各样的车辆,带来了现代文明,但石牌坊和穿村过户的清泉旁的居民们,每天照例守着先祖首创的徽墨酥、黄山烧饼、徽州大呆臭……他们的房屋仍一式的粉墙、清瓦、马头墙,家家都有三雕、楹联,连中堂的陈设摆布也惊人地一致:正中的照壁上垂挂着大幅中堂画轴,左右两侧悬挂着名家的书法木雕楹联,下侧摆着长条案桌,桌上放着自鸣钟、东瓶西镜、帽筒等,意为“终身平静”(钟声瓶镜)。挨家挨户叫卖的是竹雕,店铺摆放的是几万、十几万,甚至百万、千万一方的歙砚,几百、数千元一斤的太平猴魁……当地人写成的二、三十元一部的书也只是对既往生活的一种记实和对祖先为之遗留的财富的心存感念!——仿佛一切只有守旧,看不到多少创新!
于是,我们多多少少有些担忧,通往大山的路而今已被彻底打通,旧日的封闭已成历史,先贤的子孙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演和重复昨天的故事,会不会固守着他们远祖留下的那份荣耀,从此陷于无穷无尽的应付而最终变得贫庸呢?
下一页更多关于古村落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