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练字的散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书法大国,重视练字。关于练字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练字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练字的散文篇1:练字谈一个字
无事练字,对于我算不得什么雅好,也就是无事。
中国的书法喜欢那就是画,不喜欢的也是字。这是所有文字里没有第二种文字可媲美的,从甲骨文到楷书,再由楷书演变成草书,早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也就是无事找点事做做。前日天寒,我练唐诗人王之焕的《出塞》时,忽生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河”会不会是“沙”呢?
昨晚晚归,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这首诗,没想到的是居然早就有人怀疑过了。于是乎,我在写本文之前,好好揣摩了一番,觉得还应该是“沙”,实在是与“河”没甚关系。
首先,《出塞》诗所要表达的正是苍凉与感伤。“黄河”实大气壮阔,且“远上”之势更具磅礴。而与羌笛所鸣的《杨柳枝》怨悠之声不符,更不能与“春风不度”的征人“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感伤之情相映。通篇似有不对唇般生硬。
其次,诗人远征西域,去的玉门关应该是敦煌一带。此处与黄河相距甚远,况这里正是昆仑山脉。而黄河源恰起昆仑山,河水在这里根本没有形成“远上”之势,况且面对“一片万仞山”的玉门关,又如何才能望到黄河呢?恰恰“黄沙”正是塞外特色,这一带几乎天天黄沙漫漫,天天面对孤城。我又翻阅了其他塞外类的诗词,发现多是“黄沙”。
第三,“河”与“沙”在草书中,几乎无异。古人手书,是否就是后人误解?
我的怀疑只是提出我的看法,也许九泉之下的诗人正是如此呢?当然,你可以不理。
你不理,我还练我的字。可笑应该不是我,而是那按“黄河”长篇解析的评论家们,真是难为他们想出那么多不着调的理由。
关于练字的散文篇2:练字的酸甜苦辣
我现在已经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别看我现在能写得一手好的钢笔字,但是以前我的字又大又潦草、马马虎虎的,可能是因为那时我对写字的态度不端正。说到这里,我还有一个练字的小故事呢!
在我一年级时,我写得字一点儿也不好看,老师每次都表扬坐在我前排的那个女孩子——小魏写字漂亮,我又羡慕她,又嫉妒她。就因为这样,让我有了练字的动力。到暑假时,爸爸就对我实行了一个“练字计划”, “练字计划”就是每天早上、中午和下午各练三张钢笔字。可是说着简单做着难,当我正在练第一张字时,看见许多小朋友在外面玩,虽说我是在练字,但是我的心早已不在这里了。当我练好后给爸爸过目时,爸爸知道我没有认真写,但他还是语重心长地给我指出错误:“你这个‘强’字写的不好看,应该把弓字旁写得修长一些,还有这个‘我’字,斜勾应该往右下方斜••••••”听完爸爸的话,我突然有了灵感。哇!我没想到这么漂亮的字竟是我写出来的,从此以后,我一直持之以恒的练习••••••
有一次上课,语文老师对我们卖关子,说:“我今天要表扬一个人,你们猜猜是谁?”大家面面相觑、迷惑不解,“那个人是孙楠,她现在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这是她在暑假里认真练习所得的成果。”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仔细听别人的意见,还要坚持不懈的练习。
关于练字的散文篇3:练字与写文章
练字有一年多了,写的虽仍算不上漂亮,却也是有所长进了,其中的甘苦更是体会深刻,作此文以记之。
说起我与书法的渊源,那可远了。我爷爷是位民国时期的大学生,受过传统教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小的时候,爷爷还在。我是家里的长孙,爷爷自然是对我疼爱有加,期望也是很高的,要求更是严格。大约是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爷爷就开始拿着我的手教我写字,那时贪玩的我那里有这耐性,常常是弄的爷爷无可奈何。后来上了小学,学校里有了练字课,性子也稍微稳一点了,就跟着老师写,回家让爷爷教,那时的字在班里能算得上是佼佼者了。后来,爷爷没了,学业负担重了,也就没心思练字了。一晃就到了大学毕业。
工作之初,看到同事或钢笔或毛笔写的漂亮的字,再看看自己稚嫩的字,真让我既羡慕又羞愧。于是,暗下决心要把字练好。毛笔没时间练,就先练钢笔,买了几本钢笔字帖临摹起来,开始了我的练字生涯。练了一段时间,由于不得法,没有长进,也就放弃了。再后来,到了我现在的办公室,碰到了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位同事,才又开始了我的练字生涯。先从基础练起,点、横、竖、撇、捺。最初的练习是艰难而又枯燥的。幸得同事的鼓励与指点,才让我坚持了下来。慢慢的,笔画写得好一点了,再后来整个字也看着有那么点样子了。当然,书法的最高境界还是要求其神似,然后将各家融会贯通,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写字的这些体会让我想到了写文章的一些事。
文章是由字词句、段落而成篇章的,恰如书法中的笔画、偏旁和结体。书法讲究用笔,这正如我们写文章讲究炼字,写白话文虽不如文言那样讲究,但用词的准确、精到、简洁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功夫。用笔不好,写出来的字难免无力。同样,用词不到位,写出来的文章难免意思含混,心笔不一。因此,我们写文章确应讲究炼字琢句与谋篇布局。这些功夫的养成,我想要靠平时的积累与训练。该怎样练呢?写字讲究传承,文章同样如此。每个成功的书家都是在不断研习前人法帖的基础上得以成功的,恰如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想我们学写文章也应如此。对于这个问题曾国藩有段话说的很好:“不特写字宜摹仿古人间架,即作文亦宜摹仿古人间架。《诗经》造句之法,无一句无所本;《左传》之文,多现成句调。扬子云为汉代文宗,几于无篇不摹。即韩、欧、曾、苏诸巨公之文,亦皆有所摹拟,以成体段。”我们研习古人的文章正如我们写字临摹古人的法帖,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
这些就够了吗?我想,还是不够的。写字,最高境界应该讲究的是神韵、意趣,写文章同样如此。一篇文章即使用词再好,结构再好,没有思想,空洞无物也是不能堪称好文章的(南北朝时期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的骈体文即是此例),恰如我现在的写字,虽能具其形,却难具其神。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我想,这就要在文字之外下功夫了。写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要有所思想必然要有所感,这就要靠我们平时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深刻的体验了。我们都知道,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以情感真挚著称的,《背影》、《给亡妇》等名篇更是感人至深。我想如果不是有着对父爱深深地体会,不是怀着对亡妇深深地思念与哀痛是写不出这样感人至深的文字。同样还有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季老的散文语言完全是平实一路的,读起来波澜不惊,却让人感觉很亲切,仿佛在听一位老人谈话。季老的文章正如魏碑书法,虽拙朴却意趣深远。我想这与季老的人生阅历经历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的文章要有神韵还是要像大师们那样多去体会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看了“关于练字的散文"的人还看过:
1.中小学优秀作文范文
2.关于法制教育的手抄报a3
3.经典励志语录
4.有关书法的散文作品
5.有关书法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