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描写中秋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关于描写中秋的散文篇1:又是中秋月圆时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佳节,不知使多少异乡的游子,望月思乡,满怀离情。“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诗,可谓说尽了思乡游子凄凄异乡之情。

  年年过中秋,岁岁奔团圆。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再也没有举家团圆更能体现中秋佳节的内涵和要义了。这赋予了吉祥平安意义的传统佳节,尤其对于人近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意义更是重大。中秋佳节,有老父亲盼望儿孙回去的迫切,有妻儿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那一块儿圆圆甜甜的月饼,也是一年中甜蜜日子的缩影。

  早上的时候,儿子又问无数遍的老话题:“爸爸,中秋节爷爷说给我买小汽车,你和妈妈给我买什么?”我看着儿子,笑着说:“问你妈吧,她做主。”儿子的问题就这样被我转移了阵地。而曾几何时,我也曾经追着母亲,问关于中秋节那些快乐的事情。人的成长里,都有似曾相似的历经,可这份甜蜜和吉祥,更像基因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

  唐李商隐以诗《嫦娥》说离别无团圆之恨:“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人以感触的情怀,把天下游子不复归乡的憾和恨说到了心里,扎进了心里。

  而小时候中秋赏月,最在意的事情就是跟着奶奶看嫦娥、兔子和桂树在哪里。在影影绰绰的月亮盘里,真得好像有一个美丽的少女在望着地面,寻找自己的家和心爱的恋人。那时候就常常想,冷冷的月亮上,嫦娥会不会被冻病了,兔子会不会偷偷的跑出来。

  中年近节情更怯,常思岁月催人老。人近中年,盼团圆又怕过节,父亲一年比一年老,母亲过世后,最担心的就是父亲的身体。每过一次节,全家团聚总是要说起父亲的健康,可岁月不由人,父亲还是渐渐的老了,这种担心却因为过节更加的强烈。

  团圆莫使酒杯空,暖暖慈心老父情。儿子已经在用画笔制作给爷爷的节日卡片,而我也坐在一边瞅着儿子那认真而又童真的画作。儿子的想象里,爷爷就像圣诞老人一样,应该带着尖尖的帽子。我想父亲送给我的不是礼物,而是整个生命。那许许多多的言传身教,使我无论月缺月圆,都能稳步人生路,风雨扬帆勇向前。

  关于描写中秋的散文篇2:中秋如茶

  桂香伊始,如茶的中秋便徐徐走来,将一江秋水染成一片清芬,揉和成一片隽永的情意,缓缓流入心底。

  中秋,这个中华传统的佳节,一直颇受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但凡谈及中秋,就一定会联想起挂在苍穹的那一轮溢满清辉的明月。有人说:“没有明月的中秋不像中秋”。上高楼,月满更添愁。古往今来,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淌过千年的时光,不知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寄托了多少天涯旅人的乡愁,盈满了多少风尘仆仆的思念?

  几缕清风袭来, 馥郁的花香悠悠缓缓地飘悬,弥散在桂影婆娑的渡口。朦胧的月色下,细细碎碎的落花星星点点地铺洒在水面,像一层金沙。这样的夜晚,难免会有一丝惆怅和落寞。飘忽的思绪,穿过夜的帷幕,在广袤无垠的时空中辗转,频繁地丈量着离乡的路,不知风雨兼程的羁旅何时是归期!

  街道两旁,灯火通明,湖面的倒影呈现出一片柔和的光晕。是谁,拨动了潜隐于水层的那根轻细的弦,惊起旷世的久远,奏响满月的歌。将思绪拉回旧时的明月夜,一瞥被时光掀过的扉页。秋虫奏着乡村的夜曲,山风轻拂着疏竹的倩影,沉甸甸的稻穗枕着田埂酣眠,屋檐下挂着金黄的苞谷坨,还有一串串红辣椒。淡淡的月光下,没有轰隆的鞭炮,没有孔明灯升起,也没有璀璨的烟火,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吃着月饼,拉着家常。这样的节日,过得简单平淡,却满是幸福的味道。今夜,城里的月光怎么也照不进古老的小轩窗!

  梦回古屋,叩响木门上生锈的门环,轻轻推开被岁月侵蚀的门扉,咯吱的声响,仿佛惊醒了沉睡的梦。昏黄的灯光下,那布满血丝的眼里,盛满了望不穿的思念,双眸里闪烁着期待,也暗藏着失落。这样的思念,是多么熟悉的味道。儿时的我,每逢过节,都会以这样的心情翘盼远在异乡谋生的父母,在门口固执地守望,细数着遥远的归期。而今,我在远方求学,我又成了他们的守候。在流淌的岁月里,交错的不是时间,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思念。今天,是中秋,也是父亲的生日。二十年来,打记事起,记忆中真真切切地陪父亲过过的生日,仿佛只有一次。我不知道,今后的光阴中,还有多少可以相聚的日子?时间嘀嗒嘀嗒,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奔波。这样的交错,人间万户的守候,又是多么的寻常!光阴荏苒,人儿可以走远,故乡的月不会越千山涉万水,它依旧会默默地接受一方水土的虔诚膜拜。

  有多少人,在这样的夜晚,双手合十,信奉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词章,默默期待着团圆的时刻。久别重逢的喜悦背后不知隐藏了多少思念的泪滴,不知蹉跎了多少殷切的等待。有多少合家团圆的人儿,只能借着那根窄窄的电话线,来传递无限的思愁。

  关于描写中秋的散文篇3:月到中秋

  夜,久阴初晴的夜。

  熄了灯的房间,静谧,只听得窗外窸窸窣窣的虫鸣。

  月光透过树的枝桠,透过叶的缝隙,透过纱窗,泻一抹清晖在窗前。桌上那一盆茉莉,在月光下静静的绽放。

  夜,已近中秋的夜。

  夜风带着些许凉意,尤其是在雨后的深夜。

  秋日的雨水滋润了夏日炙烤过得土地,房前屋后街头巷尾那一片片的绿,在如水的月光下,只怕是更显得丰盈。空气里流动着的花香,混合着窗外青草的气息,偶有阵风袭来,瞬间扑将过来。

  忽而想起,日间在小区里行走,似乎嗅到了丝丝桂香,这才惊觉,却是中秋将近,转眼又是一年。时间就如这流淌的月光一般,悄无声息的从指间溜走,来不及发现来不及挥手,一去不复返。

  年年中秋夜,人月两团圆。

  曾经,中秋是丰收是喜悦是幸福。

  秋日的暖阳煨熟了遍地的瓜果。堆满枝头的苹果梨子,挂满藤架的葡萄,在中秋前日的清晨,都会被自家主人采摘了带到村头的集市,换取一年辛劳的报酬。这是村里在中秋节前的盛会,时间只是一个早上,到太阳初起,集市便会散去。这一天,大人孩子都会早早的起床,去街上选购过节的食材和供品。集市很小,却很热闹,自产的水果,自产的蔬菜,更有现杀的羊肉,那浓浓的膻味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在清晨有些清凛的空气里飘得很远,和不知谁家烟囱里的炊烟汇在了一起。

  中秋夜的饭菜是丰盛的,饭桌前围坐的是一家老小,抬头可见的是东山升起的圆月。那个时候没人强调团圆夜,却是从来都不曾有人缺席,似乎一直以来都是如此。饭桌上大家享受着精心准备的美味,话着家长里短,说着即将丰收的年景,快乐和满足就在小小的院子里蔓延。饭后家里的主妇会把头天买来的供品摆好,燃起香烛,然后便是最虔诚的祈祷。一炷香尽,再唤孩子们回来,分享那沾过香火的供品,那月饼的香,苹果的甜,还有葡萄的酸,仿佛至今仍余留在嘴边。

  如今,中秋是无奈是牵挂是思念。

  时光载走了少年的欢颜。日渐长大,却渐行渐远,越来越少的回到家乡,回到那个承载我前二三十年过往的小村庄。经历了十几载的辗转漂泊,尝尽了人世沧桑,渐渐找不回那时中秋的模样。时光流逝、岁月变迁,曾经的中秋渐渐成了记忆里片片模糊的景象,成了身在他乡那浓浓的乡愁。

  不管身处何方,看到的都是故乡的月亮,少了记忆里的神秘却有同样的传说;制作精致,口味独特的月饼,吃一口在嘴里,试图咀嚼出儿时的味道。饶是看尽世事繁华,却始终有不想放手的曾经,和在心底某处腾起的日渐浓郁的情愫。普天之下,莫不以一个“家”字为根,以一个“情”字为本,从不曾被取代,也无法忘却。

  又逢月圆时节,仰望一轮皓月,只想将人融在这淡淡的月色之中。身处异乡,唯有在秋凉如水的夜色中,凭千里明月遥寄相思。愿众生在那银蟾光满的月夜,有不远千里的相聚,有母慈子孝的团圆。

  

2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