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琴棋书画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关于琴棋书画的散文篇1:也说君子四艺——琴棋书画

  琴之深邃、棋之奥妙、书之神韵、画之意境,历来为博雅君子所推崇。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

  琴棋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雅士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业,又称雅人四好、君子四艺。

  琴棋书画的渊流与演进和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步履相同,经过数千年的积淀,琴棋书画互相渗透,如影相随。

  郑州博物馆此次展览包括“大雅清音——古琴”、“适情雅趣——弈棋”、“翰墨流香——书法”、“丹青溢彩——国画”四个单元,分别介绍琴、棋、书、画的历史演进、文化内涵。通过各个时期的琴棋书画实物展示,带观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展为期三个月,劝君抽暇光顾哦!

  关于琴棋书画的散文篇2:话琴棋书画

  那些风花雪月的生活,我虽不能透彻理解,但心中却是生生羡慕着的,依稀记得,七堇年的一篇文章,虽然篇幅很小,但我却是极喜欢的,题目是“那些眉清目秀的日子”,文中那般简单自在的日子,真是我一直以来奢望的,“每一天醒来,看到自己都是健康的。每一天睡着,都知道自己想要的已经得到。冰箱里有面包,苹果,牛奶,柜子里有衣服和书,桌子上有电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自己急切的寻找一种安定感,不然,也不会在填报志愿时没多细想就报了师范学校,我祈求过一种安定简单的日子,散散慢慢的倒也挺好,就是可惜了我青春时期的那些涕泗横流的年少轻狂 ,当个老师也不错吧,我深知自己是个没什么大抱负的人,我如此平庸,承认自己平庸真是个痛苦的事。

  将自己那些自欺欺人的念想全打破了,我自认自小到大读书不少,自认是个热爱文字的女子,以前没毕业之前我总抱怨没时间,如今毕业长达三个月的假期,最起码今天之前我就没再碰过书了,哪怕是我最心爱的书,我也提不起兴致看了,整天沉浸在手机和电脑之中,再也没有写过一点东西。我自认自己是个爱唱歌的孩子,但播放列表里重复了千百遍的歌曲,终究还是厌烦了,去过KTV几次,终究还是疲倦了。热爱着那么多的东西,但却没有一件事情是精通的,看看周围有那么多厉害的人,终究还是觉得自己真的是微不足道。

  我妈也极支持我未来当个老师,她说我的性子不适合在那种竞争力极强的企业工作,但求我一生安稳,起初,我对我妈的话还不置可否,但到后来真是想通了,我这样愚笨的嘴,我这不讨人喜的性子,我这样的怪脾气,的确不适合左右逢源的职场,况且,我只是一个女子,没有男子那般闯荡四州的豪情气概,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老师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愿会是如此吧。

  以后的自己应该就会隐入这市井吧,这世上应该也会多了一个平凡的女子吧。

  关于琴棋书画的散文篇3:我与“琴棋书画”

  琴之深邃、棋之奥妙、书之神韵、画之意境,历来为博雅君子所推崇。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琴棋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雅士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业,又称雅人四好、君子四艺。

  我是个读书之人,也自称雅人,同样爱好琴棋书画,喜欢君子四艺。在这雅人四好中,我最拿手的是棋类,最擅长下土棋、军棋和中国象棋。我出身于农村贫寒之家,从小就喜欢看大人们下土棋。土棋的种类很多,最简单的是下“憋死牛”和“蚂蚁上山”棋,最复杂的是下“大方”和“六斜”棋。农人天阴下雨或闲暇歇脚时,有些爱好下棋的人就地划棋盘,用泥巴蛋、树叶、树枝等就地取材,作为棋子,双方对弈。“大方”是纵横划六条线,组成25个方块,谁的棋子组成的方块多,谁吃掉对方的棋子多,最后杀个片甲不留谁为赢方。“六斜”是棋子组成斜线,丢棋布局时,三、四斜奖励一颗棋子,五、六斜分别奖励二、三颗棋子,下棋时按同样奖励的规则吃掉对方的棋子,直至把对方的棋子吃光为赢,反之为输。有的还把“大方”“六斜”合并一起下,两种规则同时使用,那样下棋更热闹更有意思。开始,我在一旁观阵学习,后来就和小伙伴经常对弈,其乐无穷。一旦棋艺长进后,我敢于和大人高手下“大方”“六斜”对弈,让村里大人对我刮目相看,夸我聪明胆大,脑子好使。每当赢棋,仿佛是喝了二两蜜那样甜,心里甭提多高兴啦!

  后来,我村有个比我大5岁的邻居大哥从外地买回一副军棋,在当时如稀有珍宝,关键是上档次,携带方便,干净卫生,而且我已在上小学,认识军师旅团营连排兵,也懂得下棋规则,他家成为我们几位上学的小伙伴们玩耍的最好场所。开始是下明棋,从司令到工兵按军队官职大小一级压一级,工兵扒地雷,炸弹炸一切,同职务相拼同归于尽,按照此规则,以厮杀对方片甲不留扛到对方的军旗为胜,一有空我们就对弈,轮流下棋,谁输谁被换掉,直杀得天昏地黑,谁也不服输,感觉特别有意思。后来有人出主意下暗棋,即三人共同下棋,其中一人观阵当裁判,其余两人对垒,以冲到对方营房扫清障碍扛到军旗为胜,这样下棋非常动脑筋,布局对阵,调兵遣将,倒有指挥现场打仗的几分模样,考验智慧,深得愿动脑筋的棋手喜爱。

  军棋再好玩,那只是少年时期的最爱,一旦跨入青年行列,见到城里人下中国象棋,更是感觉非常奇妙有趣:楚河汉界,两军对垒,“马走日字象走田,小卒前拱炮翻山,长驱直入那是車,士护将帅不出田”,总想跃跃欲试。所以,到杨埠公社工作后,下乡忙了一天,回到机关休息时就找几位中青年干部学下象棋,有时棋逢对手,又棋兴十足,每天都厮杀到深夜,甚至做梦都在下棋,有走火入魔之嫌。最典型的是1983年夏季汛期,我和年长我7、8岁的管委会高副主任编班分配到小洪河东堤防汛,每天都观察水情,吃住在沿河堤公社林场,他和我都爱下象棋,在工作闲暇时,我们就自带一盘小象棋,携带在身。工作累了,就地坐下来下几局;夜晚天热,我俩手拿芭蕉扇,边散凉边下棋,每晚都下到人困马乏才熄灯。他的象棋比我下的好,开始让我一个“车”,还每局先走棋,我逐渐进步后,改为让我一匹“马”,在和他几乎天天对弈中棋艺大长。后来调到城里工作后太忙,没有充裕的闲暇时间,也没有像过去那样痴迷过,不过,当饭后茶余,或逛公园,只要看到有象棋摊,总像是吸铁石般地吸引我驻足观看。不论工作和生活到哪里,我都会得空看棋、下棋,自得其乐。一月前,正是因为我在公园下午散步锻炼身体,出了一身汗,看到公园一角象棋摊围满了人,两人对弈,众多人观看,我也加入了观阵队伍,连续看三局,结果散了汗,顿时就感冒了,回家立即吃药三天,算是治癒。因此,我爱好下棋将伴随终生,在下棋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人生的乐趣,学会了缜密思考、筹谋睿智,何乐而不为呢?

  书法也是我的一大爱好,只是时断时续地练习,无显绩罢了。上小学时,每天都写铅笔字和毛笔字。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老师就教毛笔字,分大楷和小楷。大楷也叫大仿,就是“描红”,带米字格的纸下面铺上老师事先写好的大字,然后仿帖,主要是正楷。那时学写毛笔字还用砚台磨墨锭,后来才有成瓶的墨汁,方便多了。从小学到初中,连续练6年,到初二年级该毕业了,老师才不让每天写大仿。正是由于练字基础,我才逐渐喜欢上了书法。“__”期间,要求学生写革命大批判文章,而且要用毛笔书写张贴在“学习园地”或者“大批判专栏”里,无形中给予了书法展示交流的机会。每年过春节写春联,也是我学习书法的动力和极好机会,那时候不像现在过年春联都是买现成的,我曾经为自家和左邻右舍年年写春联,连续坚持十几年,一直到我20岁离开农村到城里上学和工作才间断。俗话说,“字如其人”。字体的好坏那是一个人的脸面,也是由于当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需要,故我比较注重钢笔、毛笔和粉笔书法练习,相比较而言,我以钢笔书法见长。我曾经临帖钢笔行书字帖,也临摹毛笔字帖。特别是我在河南大学读干部专修科脱产两年时,更是得闲就练字,参加过成教学院组织的学员书法比赛,钢笔书法容荣获三等奖,奖品为钢笔一支,送给了我的一位老乡同学,这也是我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最大成绩和值得骄傲的吧!

  其实,我对书法的爱好不仅仅表现在自己的研习方面,更体现在对书法作品的喜好和欣赏方面。在我老家的自建房的客厅里,至今还悬挂六幅陈冰的行书《春江花月夜》条屏,当时他是省书法协会会员,系专门教大学书法美术系的老师,由他老婆精心装裱,为表达心意,乔迁新居时我专门筵请他和两位为我画油画的老师,还特意给他钱,他再三推让,连一幅红梅国画,才留下500元钱,现在他在福建泉州师院美术系任副教授。2009年冬,我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还托单位一位市书协会员求来他老师——北京一位著名书法家作品一幅珍藏。由此,我还想起我在河大求学时,还和同学刘安鑫一起,慕名登门向著名书法家、当年已86岁高龄的中文系于安澜老教授求墨宝两幅,视为珍宝收藏。不过,30年来几次搬家,也不知是哪位先生喜欢给我拿走了,我感到很沮丧。的确,善书者至情至性,把流传几千年的中华方块文字按篆、隶、楷、行、草书演绎得淋漓尽致,或方或圆,点横竖撇捺尽显书法神威;或弯或直,间架结构留白处勾列笔锋犀利。书法也,妙哉!

  我对“琴”也有尝试,同属喜好,只是无任何成绩而言。我喜欢唱歌,只是五音不全,识简谱略知一二,更谈不上识五线谱。不过,在县城上高中时,和我同桌的团支书王新成家境好,父亲是县人武部副政委,他好带口琴到学校吹,那精巧的造型、悠扬的琴声深深地吸引了我,每次看他吹琴潇洒的样子和得意的神情令我羡慕不已。平时我俩关系好,他主动要教我吹口琴,结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吹不好,琴声不悠扬,也怕两个人同吹一把口琴不卫生,故没吹几次再也不学了,主要是囊中羞涩,不好意思。后来,同学刘洪宝的父亲是高中音乐教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也会弹一手娴熟的收风琴,那洋玩意大,背在身上,抱在怀里比书包沉几倍,可看他弹起来如行云流水,悠扬动听,更是羡慕极啦。我记得,1973年春,同学们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革命歌曲班与班比赛,第一次见刘洪宝给我们手风琴伴奏,步调一致,歌声嘹亮,气势恢宏,激情昂扬,结果我班获得全年级第一名,大家后来说,是手风琴伴奏为我们加了不少分,从此,我班的口琴、手风琴演奏课外活动时在全校最出名,我也没少欣赏那欢快的舞曲和悠扬的琴声。心想:以后条件许可的话,我也要学琴,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

  我真正与“琴”零接触是在当民办教师时。那时学校成立有文艺宣传队,和我同村的李庆伟、李余良都是民师,年长我4岁,都爱好拉板胡,也都参加了宣传队,我就整天和他们黏在一起。后来李庆伟被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他知道我喜欢可买不起,临走他把自己心爱的一把板胡送给了我,鼓励我努力学习,刻苦锻炼,以后也走出农村大有出息。我如获至宝,跟着他们学识简谱,唱歌曲,唱样板戏。每天回到家里,就在“75.8”特大洪水后和奶奶共住的茅庵里,叽叽扭扭、叽叽扭扭学拉弦子,我反复拉的曲子是当年最流行的《东方红》,按奶奶的评价,就像是磨刀声聚聚溜溜在杀鸡,难听死了,父母亲也反对我学拉弦子,有闲时间不如拉土垫宅院,母亲甚至把板胡琴给我放起来,从此扼杀了我学琴的梦想,我心里愤怒了很长一段时间,好则是很快就投入了恢复高考的紧张复习之中,我与琴胡也算彻底绝了缘!

  我对“画”同样喜爱,只是不像“琴棋书”多少有点儿实践尝试,对“画”我只有欣赏,没有实践过,可是,我读过清代高鼎的诗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明白了这就是“画”,为形象的描绘、深邃的意境而陶醉其中。我喜欢画,如国画、水彩画、西洋油画,甚至是最基础的素描、白描我都喜欢看。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去北京游玩,就专门到中国美术馆去参观欣赏,除了对抽象画看不懂外,其余我都能欣赏。我第一次对画画干兴趣课追溯到我在县城高中读书时,有个周日的夜晚,学校北面的教师进修学校三间教室里灯火通明,我没上晚自习,而是很好奇地趴在教室外,很认真地偷听偷看了一场全县美术老师的作品赏析座谈会。尽管40多年过去了,但是,每位老师谈自己的创作灵感、谈作品从构思到着彩成型,那惟妙惟肖的风景人物画,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几个小时的座谈会结束了,可是在我的大脑记忆细胞里开始活跃起来,触及到了我的兴奋神经,甚至产生了想画画当画家的念头,觉得那画板、画笔、色彩颜料太有诱惑力啦。在那温饱不及的年代,上学每学期几块钱的学杂费都是东拼西凑的,家里哪有钱买这些东西让我学呀,所以,想归想,还是面对现实吧!

  我虽没学成画画,可是并不影响我欣赏。前面提到我自建房建成后,除了喜欢书法作品悬挂客厅外,我还让我们美术系三位老师每人给我画一幅画悬挂在客厅、卧室和书房,既有国画红梅闹枝,也有西洋油画,装点在我家室内,给新居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和几分雅致。正因为我平时喜欢画,在乔迁新居请亲朋好友燎锅底(乔迁喜宴)时,有人就给我赠送做工精细的麦草画、布艺画、国画《国色天香》和名人书法作品。我趁出差在外也购买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万里长城》山水风景画等用于收藏或悬挂。在饭后茶余,我会经常站在图画前欣赏浏览,越看越觉得陶冶情操,奇妙无穷,至善至美!

  琴棋书画的渊流与演进和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步履相同,经过数千年的积淀,琴棋书画互相渗透,如影相随。我作为一位爱好者,对琴棋书画仅仅是知之皮毛,认识肤浅,为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我在郑州博物馆看到展览的“大雅清音——古琴”、“适情雅趣——弈棋”、“翰墨流香——书法”、“丹青溢彩——国画”四个单元,分别介绍琴、棋、书、画的历史演进、文化内涵。通过各个时期的琴棋书画实物展示,带观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我上述的叙述只是自己对琴棋书画的点滴实践和心路历程,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孤芳自赏,承先启后而发扬光大。

  美哉,琴棋书画;妙哉,琴棋书画;乐哉,琴棋书画;好哉,琴棋书画!我将终生爱好它!

  

2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