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泉州的散文
关于泉州的散文篇1:丝路花雨锁泉州
4月的雨,飘在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一曲《丝路花雨锁泉州》,从历史的深处传了出来。
在飘着雨的天空下,龙湖衙口的施琅像屹立在海边,双眼望着宝岛台湾,仿佛在思念着谁。安海五里桥的桥面上水波荡漾,“天下无桥长此桥”的豪言,在几百年的风风雨雨里,时间印证了真言。罗山草庵寺的屋檐下雨滴成线,弘一法师的题词 “草藉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几十年后的今天,又有几个人能参透。
走在寂寥的雨巷,撑着一把旧伞,雨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那寂寞的雨,仿佛在唱一曲《滴答》。不知是雨还是曲,把人带进了那遥远的回忆。一步一个梦,一个脚印一个过去,人在走,雨在下,时间在流,而岁月却把梦永远留在了过去。或许“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似水的流年里,藏着我们多少梦。当梦随着雨在风中飘的时候,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了。隐约可见的来时路里,足迹已被雨水刷去。眼前只有向前的路,也许向后也是路,但是向后退着走,那就是退步。追忆着曾经的风华,翻越千山万水,一步又一步的向着希望走去。风中那丝雨飘荡在泉州港上,散播希望的雨滴,等待着满载而归的渔船归航。
题记:龙湖、安海、罗山是福建晋江市3个历史悠久的乡镇。
关于泉州的散文篇2:游泉州洛阳桥
四月中旬,我旅游到了福建泉州,有幸在小弟陪同下观赏了位于福建泉州东郊13公里处,闻名中外,历史悠久,气势宏伟,中国宋代以来的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洛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渡,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这么巨大的建筑工程,在经历千年沧桑的今天,它仍然是福建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历史的魂宝。它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参观展览千年历史文化。它流传下许多古老优美的民间传说,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丽的光彩。
当我站立桥头,才知道“洛阳桥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的真正含义。她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保存有当年好履长波、跨越江海、势若飞虹的雄姿。桥头古老的榕树,枝繁叶茂,千古长青,像一把巨大的伞罩着,仿佛是悉心呵护着榕树下的石碑,和那见证着洛阳桥建造的历史文化、亭台、巨石。
雨丝微凉,我与弟打着伞从桥的这端走到另一端,再返回原点。弟解说:这座桥是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历史有记载),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式大石桥。洛阳桥全部由坚硬的花岗岩筑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不仅首创“筏型基础”建桥墩,而且因地制宜种植海蛎固桥墩,既科学又经济,是我国古代遣桥工程的重要发明,在施工中,利用潮汐运按梁桥的“浮运法”,到今天还沿用。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记载:当年花费多两银子,全是人民自动捐献的。蔡襄也卖了家里160多亩地,捐献洛阳桥。建桥九百多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美丽富饶的泉州,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若来了福建泉州,没有参观这千年历史的洛阳石板桥——泉州的地标,那可以说等于白来泉州!虽然我的衣服被雨淋湿了,身体被冷风吹得嘚瑟,可我庆幸千里迢迢来了,真真切切地走在这千年石板桥上,感受体味它的风雨沧桑,目睹“筏型基础”的建桥墩、海蛎坚固桥墩的科学壮举,这是何等的幸运啊!
福建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泉州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称赞。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在如此美丽富饶的历史文化名城,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闽南民族的万种风情,体会我国东南沿海的文化底蕴的深邃,不虚此行!
关于泉州的散文篇3:游走泉州西湖公园
有人说,“旅游是一群人在一个地方住烦了,跑到另外一群人也同样住烦的地方去玩。”要说自己是泉州人,当然总会去西湖公园走上几圈的,可是走习惯了,对西湖公园就有了一点平淡的感觉。那天去泉州,把车子寄放在西湖公园外的停车场,因为不急着回家,顺便又进去走走。其实后来才知道,只要你一走进西湖公园,就会有百走不厌的感觉。
“泉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部的清源山南麓,西湖公园的前身,是一片杂乱无章的水洼地带,到处荒草漫野,芦苇丛生。“泉州西湖公园”原名为“段家湖”,俗名“西北洋”。由于地处低洼地带,常年洪涝灾害严重,泉州、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整理改建。
1996年6月,投资1。7亿元,历时二年的西湖工程建成,从此,不但解决了“西北洋”的排涝防洪难题,又给泉州市区增添了一个新景点。建成后的西湖公园由三座石桥,三片水域,四个岛屿连结而成。
“泉州西湖公园”总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达80多公顷。因此,“泉州西湖公园”是一个以水面湖区为主导的水域风景区。另外,“泉州西湖公园”的广场道路面积为2。28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植被树木多达200多种。
那天,我从西湖公园的正门进去,顺着环湖路右向行走的,一路望去,大片大片的湖水绿茵茵的。正好起风,风鼓起的波浪把湖水激到岸边,击打得“拍拍”作响。远处的高楼、近处的石桥和湖中的岛屿遥相呼应,将一个湖面一切为三。
西湖公园的游人总是不少,他们或者独坐看书,或者情侣相偎;或者扶老携幼,或者师生奔跑。而在一大片广阔的湖水上,游客们坐着游览船在水中穿行,实在美不胜收。泉州西湖最好的游览方式除了徒步环湖之外,就是坐着游船湖上游湖,你可以坐在大型的游览船上和大家一起游湖戏水,也可以自己乘坐动力小艇或者脚踩人力小船,感受大自然的安静和悠闲。
顺着环湖路右行往左拐后,翻过一个高高的石拱桥,就到了“刺桐阁”的背面了。“刺桐阁”正在湖中区的岛上高高地站立着,从远处看过去,和刚走过的石桥形成相互陪衬。但走到近处一看,“刺桐阁”正在装修,所以我没有登上楼去。而后再往前走一小段,就转身折回,顺着“刺桐阁”转到它的前面。
“刺桐阁”的正对面是“闽台缘博物馆”,它们隔着西湖公园遥遥相对。从远处看去,西湖公园的水面上,那些帆板爱好者们,趁着今天有风,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乘风破浪。而那彩色的风帆衬着湖光山色,衬着“闽台缘博物馆”和附近的高楼,别有一翻人与自然和谐的风味。
收回目光,在近处的小岛上,一大群白鹭栖息在对面的绿树上。在那些绿色的植被上,它们装点着一点又一点的白,如果不是时有一只白鹭从远处飞来,在天空中盘旋之后落树栖息,一开始你会莫名其妙,不知道那些可爱的白点是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