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的散文
山东是孔夫子的老家,它的文化、美丽非常吸引人。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山东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山东的散文篇1:山东之行
我这次山东之行, 受益匪浅,
首先是珉旸荣登山大金榜,受到肯定,支持和厚爱 ;
山大是一所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
高层次的大学平台,接触的是高尖端的精英;
高定位广阔发展空间;绚烂丽秀人生始于此;
二公说,此乃“万里长征第一步”;二婆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珉旸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路在脚下,我懂,我行”!
在飞机上,我们认识厦门一个公司副总,去济南分公司指导工作;武汉人,山东通,瘦高个,讲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戴着眼镜,气质优雅,谈吐风趣,举止书文有度;听说珉旸考取山大,立马来了激情;一番沟通赞誉后互留联系方式。下飞机时要顺便把我们捎到山大。万颜突然来电话说已开车在高速上,过来接我们了;激情满怀,感慨万分,只好婉谢副总,互祝道别。
我们出候机楼,山车也在那边候着。同来的一个小伙是他 山航的同事小包,也是福建人,清新干练而时尚,是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和我们聊得非常热络,他和珉旸说,“以后我们就是兄弟加老乡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济南要多联络,常相聚”。
头晚二公请我们吃饭,第二晚万颜请客,和二公二婆一起
中午我们在外面买一些干货去二公家,
二公翻出陈年佳酿,二婆端来舍不得吃的焙鸭,
二婆说,“今天特别高兴,破例要开戒喝酒。为魁梧帅气的珉旸考取山大,为龚家荣誉,光宗耀祖”。二公说,“珉旸有今天,明金功不可没,秀清有贡献,当然也离不开珉旸的奋力拼搏!”。我向二公二婆展示跟踪两个孩子学习的几本全程记录;二公说,“明金尽心尽责,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我们公孙三代欢欣鼓舞,其乐融融,互祝干杯!
总之一句话,人生的魅力是靠拼搏出来的,所谓要拼才会赢!
一个人要成功,二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一分考父母掌舵。从小学到初中,再上高中,最后考取大学,伴随一路走来,崎岖坎坷,酸甜苦辣。天道酬勤,皇天不负有心人,石破天开,终得回报。我儿子是一个富于进取,勇于挑战,认真执着,矢志不渝的孩子;他曾两度参与高考,去年被青大录取,毅然放弃,复读再考;今年果真金榜题名,圆梦山大。我俨然一个师长的姿态啊。
坐在旁边的一位,来自东北的大二同学,也凑过来;他是中国矿业大学大二学生;他说,他女朋友也在山大,他也是送她过来的,中国矿业大学也同是国家重点大学;他说山大是个中国名牌的一流学府,是他的理想大学,可惜没有上,只能退而求其次。儿子考上名牌大学,父母功不可没,值得骄傲、庆贺!
火车到南平,上来一位长者,径直在我对面坐下,系鞋带,整衣冠,然后起身点头微笑离去;看那年庚似六十有几,干练硬朗,谈笑有鸿儒;不一会他又折回来,说“那人脚气重,受不了”;那人说,“还可以嘛”。原来他已近耄耋之年,却依然精神抖擞,风姿焕发,是闽省政府某部门副厅级退休干部;我和他很有话题,聊得也欢;他说,现在孩子读书固然很重要,但是社交,人脉关系更重要。他谈到官场黑暗,吏治腐败等等中国内政问题.............
关于山东的散文篇2:我的朋友山东人
他是山东人,我们相识已有二十五年了。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就相识。后来因我的工作变动,我们有十多年没有相见,但他的形象和人品一直在我的记忆中------
那年,我受组织部的派遣,到本县杨郢乡挂职。杨郢乡位于来安县北部山区,在江淮分水岭东端,面积101平方公里,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山区乡镇。那里交通闭塞,也是一个经济较落后的革命老区。凡在那里工作过的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听了不愿去,去了不想回。”杨郢虽然贫穷落后,但那里的人淳朴善良,性格豪爽。我把她视为我的第二故乡。乡政府坐落在塔山脚下,是四面环山的一块盆地。虽然不能和秀丽的“楚地”相媲美,但也有一方的“桂林”山水之灵气,这里有1.9万之多的乡亲父老。
在杨郢乡,我的职责是发展乡里的工业经济,也就是挂职的工业副乡长。为了开发乡里的林果经济,我认识了我的朋友宋金叶。他是县政府从山东苍山县请来的八名林果技术员之一,他们一行是来为我们杨郢乡开发林果经济的技术能人。在八名技术员中,他的身材比较痩弱,但他是个地道的山东人,虽然他不是山东大汉,但在他的身上完全可以体现出山东人的性格。他给人第一眼感觉,就是很精明能干。由于要开发乡里的林果经济,平时我和接触较多,也很赞赏他的为人。
我在杨郢期间,我们乡满山遍野都是果树。在果园里,有板栗树、梨树、桃树、山楂树……我记不清还有什么果树。每当果树开花时节,我们俩就相约到果园里赏花。桃花是春天的信使,千姿百态的桃花开得率真,开得优雅,开得义无返顾。它的艳丽装扮春天,给人铭心的记忆。一切都是心醉的颜色,透过桃花骄艳的花瓣,嗅着花儿送来的淡淡花香,沁人肺腑,惬意舒畅。几只蜜蜂在花间穿梭采蜜。嘤嘤嗡嗡的,飞过来飞过去。怒放的桃花,撑远了我的天空。我不由地想起唐寅的《桃花诗》,“------清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梦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桃花不但装扮自己,更装扮了我的心情,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那时我的家人和亲友们,每到夏秋季节,都能品尝到我们杨郢的鲜果。在收获季节杨郢的满山遍野,到处是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这一切都是山东林果技术员老宋他们的功劳。后来由于工作变动,我回到了县城。一晃十年,我和老宋没有相见。常言道,山不转水转,人不转腿转,没想到我们又转在一起。
去年春,我滁州的一位朋友老盛兄约我到他的农庄观赏桃花。老盛一见到我就说,“今天我要给你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你们来安搞林果的,是我的合伙人”。我乐意地说,“行,那我又多了一位新朋友”。就在我俩说话间,外面来了一辆轿车,从车上下来一拨人。我的朋友老盛兄立即上前给我介绍说,“这是我的合伙人,是你们来安县林科所的的宋所长------”。没等我朋友老盛兄说完,宋所长立马上前握住我的手,“哎呀,这是我的老乡长------”。我也很惊讶,不知说什么,只是紧紧握着他的手。没想到这位新朋友尽是我在杨郢乡的老朋友宋金叶。真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我们的相见真是不也乐乎。
中午席间,我们推杯问盏不在话下。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叙旧的同时,我了解了他们的合伙项目。宋和盛俩合计在我们来安的龙山桃庄村承包2500多亩山地,他们要开发皖东最大的林果基地——桃丰农业合作社。对他们的计划我十分赞同,因我了解他们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兴奋之际,我们约定三年后到他们的桃园吃桃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又是一年桃花开------
关于山东的散文篇3:嘿!山东人
去年孟夏,到久违十六年的同学加兄弟阿正家去重聚。
十六年前我们刚刚大学毕业,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为着一腔热血,各奔东西。当年分别时,一本毕业纪念册里只有一张略显青涩的照片、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或疯或傻的一堆豪言壮语。那时,我们还没有呼机,更不用说手机和了。所以,毕业后如果不写信的话,基本上就断绝了联系。
前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又联系上了。于是,约定找个时间见见面。
我和阿正是大学时的室友加床友,那时我们真的是打打闹闹的,吵恼了再好,好了再吵。回想起那的点点滴滴来,真是感慨万千。或许我们的友谊感动了上帝,正好学校要求我们这些教师下到一线招生。我于是就选择了阿正的老家。
当年到西北读书时,乘坐绿皮车咣里咣当地走上三天两夜近四十个小时。现在,这条铁路线已经经过了大约六次大提速,时间缩短了十多个小时,两天一夜即可到达。一路上,看到了当年不曾见到的风景,在半醒半睡间不觉已到达了兰州。按照原计划,在另一个同学家里叨扰一夜,第二天上午出发,前往白银。当年在兰州读书,那么多的机会可以出去走走,可是没有钱,更没有机会,这次来甘肃是还当年的债来了。
到白银平川时,已是中午时分,下了长途客车。阿正就在那儿等着我呢,当我看到他时,他大叫一声:“嘿!山东人!”我的心突地一跳,一股热流涌上来。此时的阿正,也已是满面胡须,黝黑黎瘦,对照当年的兄弟,想到自己也是一脸沧桑,不禁热泪盈眶。
阿正早就挨不住饿,吃过饭了。这时候,他把我拉到饭店,点了一大盘羔羊肉和牛肉拉面,他知道我最喜欢吃这口。问我是否口渴,又叫了一瓶啤酒。他一边看我着我吃,一边慢慢呷着啤酒。我则饿狼一样,大口吞着羊羔肉,不时碰一下杯,灌下一大口酒。盘里的菜太多,我实在吃不下了就打包回去了。
到了阿正家,见过大伯大妈,侄子侄女,奉上微薄的见面礼。无非是点家乡的特产和小孩子的衣服。阿正家里正在搞装修,喝过两碗水,他就赶紧拉我去找旅店。把个平川区找遍逛完,也没有见到合适的旅社。最后,还是回到了离阿正家不远的一个小旅馆,干净倒还干净,价钱倒是出乎意料的高。阿正交过钱,就住下了。当夜,阿正跑来跟我彻夜长谈。
此后,第二夜,第三夜,他都不管老婆了。我们则是总有聊不完的往事和今谈。直到,弟妹打电话向他抱怨。我也觉得自己有点自私了,来了两天了也不放他回去和老婆温存。第三天,阿正开车带我到了他的老家,那个他从小在那长大的老房子,仍然好好地由亲戚住着。院子里有棵树,是大枣树,开着满树的枣花,暗香扑鼻。阿正告诉我树龄得有个二三十年了。围墙边有两棵杏子,已经结了很多的青杏,我摘了一颗,略略擦了擦就咬开吃,结果一下子就把牙酸倒了。我啫啫啦啦地叫着酸,酸,酸!接着到第二站,旱平川最有名的古迹:北武当。阿正说此处乃当地最有名的道观,求神拜佛很是灵验。所以,是一定要带我来看看的。到了大殿,果真雄伟大气,配上周围的空旷,更觉庄严肃穆。我们拿起敲钟的大木槌,咣咣咣地敲起钟来,嗡嗡地钟声响彻平川。下到地宫,是十八层地狱,配上了声光电,煞是吓人。和阿正一个个地狱走完,真的是汗毛倒竖,浑身发凉。每一层地狱边上都写有因犯过何等罪行才受此等的死罪。看到那些龇牙咧嘴的妖魔鬼怪,听着毛骨悚然鬼哭狼嚎,真的就不敢有半点作恶的念头了。
出了地宫,去旱平川最水流湍急的黄河拐弯处。上了渡船,顿觉河水的凉气冒上来,浑身就打了一个哆嗦。船慢慢地向对岸划过去,越到中间,越觉得黄河水的力量雄浑。虽然波浪很小,但却蕴含千钧之力;水声不大,但觉水下有千军万马的低嘶。可惊可叹,可歌可泣。啊,黄河只有在你的怀抱中才会感受你的沉雄伟大和最可敬爱。
回到阿正家,弟妹已做好最具西北风味的凉面,拌上各色的小菜,真是好吃到家了。主人热情,不停地加饭,我连吃三大碗,直撑得肚皮溜圆。饭后吃西瓜,我只吃了一小牙就不敢再吃了。
第五天,本想再去一趟临近的会宁一中——那个全国闻名的高考状元县的著名中学,但是阿正很忙,只好作罢。于是,收拾行李,该打道回府了。
“挥手自兹去,萋萋满别情”终于明白古人的心思了。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古人今人的区别在哪里?走到西安,终于想明白了。那就是,在古代的非物资时代,人们更加注重友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送别诗和想念诗。像《赠汪伦》,就是脍炙人口的临时赠别。还有折柳词,怨妇诗,不一而足。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却少了一份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友谊。零九年与同学聚会,把我多年蕴藏在心中的美好一下子湮灭了。同学聚会成了耍威风,摆架子,吹大牛的无聊酒场。从此,不再参加聚会。倒是,愿意乘坐现代交通工具享受一日千里的快捷,与真正的故交,喝一杯廉价的啤酒,发一通杞人忧天、愤世嫉俗的牢骚,于半醒半醉间,抵足而眠,重新做一回当年的意气书生,贫贱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