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桃花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关于桃花的散文篇1:桃花不是真

  那一年,他和她都年少轻狂,以为自己是王,自己心中的王。

  在长安,是的,那一座繁华的无与伦比的城市。和别的恋人一样,他们相爱了,坠入了传说中的浪漫的爱河。他叫冠玉,她名芷卉。她唤他冠郎,他喊她卉儿。他温润少年,很懂女孩子心思;她窈窕淑女,很招男孩子喜欢。他和她在一起,他们就这么静静的陪着彼此,在对方的心中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啊,他们是彼此命中的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里是这么描写的。

  她最欢喜桃花,她有意无意的和他提起了这件事情,他知道了,还没过两天就买了一支桃花钗子送给她,她收下了。他在她耳畔轻轻的对她说:“你是我的桃花夫人。”她笑了笑,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他,说:“我们啥都不是,什么叫我是你的桃花夫人?”他不语,直直的看着她。他们会在小湖边听流水潺潺的声音;他们会在大山旁相拥着看日落;他们会在春天的桃林里闻着浓郁的花香。他们快活似神仙。可是,有一天,他来找她时,再也没有看到了她,他急忙的问邻居,他们对他说:“你不知道,这女孩芷卉不是本地人,她们家有什么事了吧,搬走了。也许会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啦!”什么?也许。。。永远不会。。。回来啦?他愣了一愣,六神无主的走了出去。

  他们就这样的被冲散在偌大的茫茫的五彩斑斓的世界里,上帝和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从前日日夜夜花前月下,可突然让他们断了联络,这还不如不像从前那样美好,从此变可免去如今多少哀愁。多好!他以为她是他一辈子的桃花,没想到他们的缘分这么浅薄。他懂了,他后悔自己没有再细心一点,要那位姑娘的联络方式。后来,他日日夜夜买醉,醉的不醒人事,他日日夜夜守在桃花林子那儿,回忆他们的旧事。他会自言自语道:“你好狠心,留我一个人,留我一个人守这日日夜夜,让我一个人流泪到天明。如果你能提前告诉我你要走,至少我还会有行动呢!你也不留你的联络方式,茫茫人海,我能找到谁?你真的爱我吗?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你不爱我。你从前那么那么温柔,现在怎么会这样?”别人都说那位男子疯了,得了相思病,没的救了,除非他的心上人再出现。

  桃花林犹在,桃花却落了。那满林子的桃花,曾载着世间痴情男女的爱,却自己,在树上开开落落,没有别人来爱。

  那年春,除却桃花不是真。

  关于桃花的散文篇2:再铸桃花

  在行色匆匆的日子里,终于可以放慢了自己的脚步。

  择一处菊园,砌一杯香茗,坐在可以饱览一园秋菊的风景中,惬意地深吸一缕袅袅的馨香;于是,那心灵的鸽子便开始翱翔。

  尽管已是十月小雪;然而,江南的十月,依然如小阳春。阳光,透过这爬满青藤的木屋,斑斓地撒落在各色的金菊与雏菊上。那满院的秋色,如氤氲在瑶池中的黛影,牵动着我的心扉,也打动了那潜伏在心间的年轮!

  自从很多年前,背离那江岸边的桃花,依依惜别年幼的爱子,踏上这块日益崛起的热土;我的脚步,就像铆足了马力的轮子。只有铿锵的步子,再无柔曼的舞步!

  那骨子里的柔,早已被俗事与节奏充填,更无闲心书妙句。不知不觉地,韶华飞逝;内心里,总是被往事一点点地拉回。再捻指一算:竟已人到中年!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不可以不承认的事实!看到身边那位长发飘逸,浅笑嫣然如桃花般的青春少女;心湖里,开始有种在颤抖着的痛。不经意地,羡慕着她的年青,惊艳她的姣好和美丽!......还自嘲着:那几十年前的秀茜,不也曾是让我心动的佳人?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的还想重蹈那江岸边的覆辙。静心地守候着那满江的桃花盛开,让那溢满青春的日子,不留一点一滴的伤怀!

  可是,桃花和秋菊,显然已是两个季节的物语。身值秋园,便成为了这个季节里的人!在这陌陌的阡尘中,又如何做得了桃花的主?如是,只能做一个等待下一个季节的人!

  静静地,掬一把幽菊,抛向天际,很想让它变成桃花飞絮;掠一弦心曲,迷漫空间,再做回一个说梦的痴人。

  渐渐地,我又把桃花种在心里,在空灵中继续做着桃花中的人和故事!

  关于桃花的散文篇3:桃花流韵

  “艳若桃李”,桃花的鲜艳与美丽是出了名的。人们习惯于将桃李并称,只不过是李花与桃花都是春天常见开放相连的花,如若论起灿烂和绚丽,桃花才是当之无愧的。桃花的绽放正值春盛之时,大片大片燃烧的桃花像满天的火云,生机盎然,热力奔放,一片赤诚催绽了无数世人的激情,“桃李不言自成蹊,于无声处闻惊雷”

  关于桃花的描写,最早应该是在古风《诗经》的“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繁茂碧绿的桃树开满了红彤彤的桃花,不但象征了新娘的娇媚与丰腴,而且预示了爱情婚姻的美满和幸福。淳朴的先民从生活中发明了比兴手法,极为普通的桃花便有了生命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桃花”成了世俗的美人,什么“桃腮粉面”“桃夭柳媚”“桃羞杏让”便成了对年青貌美女子的固定描写,而“桃花薄命”“桃花劫运”也成了与妙龄女子分解不开的世代情缘。

  桃这古老而神奇的树种,据说是追日的夸父渴死在路上,临终扔出的一根木杖所化,在西天王母那里成了仙气十足的蟠桃园。人们的想象是多么的奇特,一旦沾染了仙气,也能降鬼除魔,流传多年的桃符也许就有这种意思。不过史上“神”与“仙”还是有区别的,仙是很少管人间闲事的。管与不管其实都无所谓,可为什么世俗的社会里,独独对“桃花”的美有着这样那样的揶揄。红颜祸水,“倾国”的女人倾国呀,甚至竟有很多人快意于“落花”,真乃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真是没有想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篇诗序《桃花源记》,却给无数失意的人们带来了希冀。“世外桃源”原本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祸乱的美好地方。“夹岸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确实美丽,但这种空间也实在是太小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历代仕途多舛的文人追求的不就是“穷则独善其身”梦想吗?甚至竟还有痴情者不辞辛劳实地查找,却不知这只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而已。但也有理智的诗人,唐代的张旭就有一首《桃花溪》“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明显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质疑。

  “世外桃源”现在多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一代伟人毛泽东当年登庐山,站在高处,纵目远眺,水光山色,尽收眼底,情动于衷,挥笔题写了一首豪放而又浪漫诗歌。“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这既是写景也是抒情的诗篇,将自然风物与人文哲理兼融在一起,余味无穷,令人深思。

  真正富有情趣而又引人入胜的桃花,当数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据说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那人面桃花的意境和春风荡漾的激情,令人思之,黯然销魂。一段凄婉美丽的爱情,让人传说了上千年,雅俗共赏,世俗与文人的结合,风流余韵的种子在温情脉脉的春风中播撒,美人始终如那春风中绽放的一朵朵鲜艳的桃花。

  江淮名妓李香君就是一朵明丽的桃花。她除了有男人喜欢的姣好容貌曼妙身姿等要素外,还有一般美人所不具有的琴棋书画等才艺。如果只是这些,我想孔尚任写《桃花扇》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在一个民族遭受灾难的时候,地位低下受人蹂躏的一朵“桃花”,竟然超越了以爱国自居的文人,那凌然正气视死如归的精神浩然长存。桃花扇上那殷红的鲜血,才是最美的桃花。桃花是世俗的,是任人采摘的,但桃花是有风骨的。那些无耻的官人们,只知道作践桃花,原有的那点精气泄了,可怜的筋骨变软了,还凭什么小瞧春风中绽放的鲜艳无比的桃花!

  再看看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的《桃花庵》一诗吧。“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贫者缘。”该诗虽然表达了一种安然自适放达不羁的思想和才情,那伴花而眠饮酒醉死的作派,又哪有桃花的生机与盎然?那桃花仙人的自谓难道不感到一点点惭愧吗?这或许是是人的自嘲,表现的是一种爱花的情怀。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我爱现实的桃花,我爱美好的生活。我最爱听著名歌唱家蒋大为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迷人的故乡,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啊,故乡!”

  

关于桃花的散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