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情的散文八百字
关于温情的散文八百字篇1:无处不在的温情与心酸
下班的的时候,天空已经下起了密密匝匝的雨了。
初夏的雨总是这样出其不意,前一秒天空还是风轻云淡,晴空万里,下一瞬间便是雷雨交加,电闪雷鸣了。
打着雨伞到了羊城晚报站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鞋子都已经湿透了,这雨下的太大了,小小的雨伞已经低档不住这风雨交加恶劣的天气了。
赫然发现羊城晚报站与平日不太一样,多了四五个环卫工人在那里排着队,不知道在干什么,他们的扫把,垃圾铲都放在车站的一旁,这队伍排得太长,车站的车棚太小,仍然有着大滴大滴的雨水打了进来,他们穿着工作服,头上只带着一顶帽子,身上的衣服早已不知是被雨水还是汗水浸湿了。
已经有七、八个等车的人像我一样好奇着他们到底排着队到底在干什么了,便齐刷刷的七八双眼睛望向他们,这样一望,这几个环卫工人就显得不太好人意思,个个都拘谨起来,这时候我发现原来他们手上都提着方便面,多的三四包,少的就只有一两包。
后来才弄明白“康师傅”方便面这几天在车站举行“拍拍拍”的活动,就是拍拍车站牌那里,若是滚动出3个相同的 图案,车站牌的另一端就会主动的掉出一包“康师傅”的方便面。
他们就是为了这么几包甚至是不值两块钱的方便面,在这么大雨天排着队一个一个的去拍。
看到车站的人都以这么异样的眼光望着他们,他们便似不知所措,几个人相互说着话,极力的掩饰着这尴尬,但也没有放弃“拍”方便面的这个想法,还是一个接着一个努力去“拍”,拍出那几包小小的方便面。
回学校的车还没有到,我便停在那里看着他们“拍”,好艰难才能滚动出三个相同的图案,得到一包方便面。拍一下,没有出现,再拍一下,还是没有出现,拍了几十下,还是不一样的图案,他们的脸上就有了失望和焦急的神情,等到终于滚动出相同的图案,车牌的另一端主动掉出一包方便面,便立马的欣喜的跑了过去,拿起这包来之不易的方便面放进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然后继续排队,等待着下一次的机会。
周围有人举起手机或是相机在拍他们了,也许是没有恶意的。现在的人遇到什么事都喜欢拍照然后上传空间,微博。这样一来,这几个环卫工人更是显得不自在了,犹如被人家看戏一样。
这当中的一位男环卫工人从队伍走了出来,拿着自己得到的方便面和扫把垃圾铲快步的离开了,剩余的3、4位女性环卫工人则留在那里继续的等候着那一包包超市里买着两块钱一包的方便面。
他们本来就觉得卑微,也觉得尴尬,而周围拍照、围观、讨论的人们更是加深他们内心的不安。
我不知道这些廉价、没有营养、甚至是有害的方便面他们这么辛苦的得到到底是给谁吃的。家中孩子?老人?丈夫?妻子?还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工作的午餐,晚饭呢?
想起年初闹的沸沸扬扬的环卫工人集体罢工要求加薪的事情,他们的月薪1600元左右
奖金被当作加班费克扣掉,并且十二月的双薪也被取消。是的,在这个物价急速上涨的时代这一点工资怎么能活的下去呢?房租在涨,水电费在涨,菜价在涨,米价在涨,唯独他们的工资没有涨,他们每个月拿着1500,,1600的工资,住在城市的最边缘。房子简陋、平房、潮湿阴暗,随便添置些锅碗瓢盆便组成了一个家,即使是这样,他们还嫌房租太贵,于是便几个人一起合租,或者是几对夫妻一起合租,房子中间拉个布隔开就成了大家生活的地方。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凌晨4、5点就要起床上班,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冬日的凌晨,北风呼呼,阵雨冻冻,夏季的中午,骄阳似火,挥汗成雨。他们没有节假日,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一家老小团聚的时候,他们一样还是留在岗位上,没有办法。
今年是69岁的陈德发在广州当环卫工人的第17个年头了。按他的话说,17年来除了雨大到没法出门,他几乎每天都是按时按点的来清扫自己1公里多的“自留地”。每天凌晨3点多,他就要拿着扫把推着垃圾车,赶在别人上班前,把路清扫一遍。早晨6点赶回家匆匆吃口早饭,再回来开始第二轮清扫。
老陈每天吃得非常简单。“一般炒一锅菜吃一天,烧一壶水也是喝一天。”老陈说,每天下午4时下班之后回到家,炒上一锅白菜或是萝卜,这一锅菜就吃到第二天,而每天的早饭,也就是煎饼卷剩菜,3元钱一斤的煎饼能吃两天,算下来每顿早饭不到2元钱。“前几天孩子给我送了点奶粉,早饭就冲点奶粉泡着煎饼吃。这样下来连菜都省了,在改善生活上,老陈也会偶尔买点肉,大约一个周买一两次,每次买5元钱的,在他看来,这已经属于“高标准”了。”
广州日报曾报道这么一位环卫工人的工作生活现状,看了怎么不让人觉得动容,不让人心酸了。他们也不想这么辛苦,他们也不想这样子风里来雨里去,可是没有学历,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家里面还要供孩子读书,上面还有老人,只能靠着这么一份廉薄的工资养着。
我想我是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在这么大雨天排着队在这里等着那几包廉价方便面的,因为这是对他们生活现状的最好解释。
关于温情的散文八百字篇2:秋夜的温情
又一个深秋来临了,当一场蒙蒙细雨飘落下来,打在雨伞上轻轻滑落,脚踩着片片落叶,裹紧风衣往家赶。
此时的心境也如这秋夜一般迥然,想到出差离家的夫人还未归来,原本说好今天要到家的,可到现在连一点消息也没有,手机也不接,咋回事?心中总也有一丝不安。忽然手机响了,是悦打来的,说今晚一起出去吃饭,她和华已经在饭店预定的位子,让我直接去那里。手捧着手机心里不免一阵激动,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这话此刻才觉得是如此的贴切。
推开店门,一阵浓香的味道扑鼻而来,呵好香啊,这时才感到肚子饿了。华出现在我的面前,把我领到位子上落坐,一大盆酸菜鱼火锅已经热气腾腾的迎接我的到来。悦笑意吟吟的对我说:“爸,今天我们请你吃饭,快吃吧,锅都开了。”说完直往我碗里夹鱼片,我脱下风衣,边吃边问:“怎么想起请我吃饭?应该我买单才对。”
华脱口而出:“今天是重阳节,我们晚辈请你。”
哦,重阳节,呵呵,转眼我在孩子们心中已经是老人了,真是时光如梭。好吧,难得孩子们一片孝心,悦帮我倒满酒,和华一起举杯对我说:“祝爸爸重阳节快乐!”
我举起酒杯和孩子们轻轻碰杯后一仰脖子干了,悦忙挡住酒杯说:“爸少喝酒,多吃菜。”华也往我碗里夹菜说:“年纪大了,少喝点。”
手里端着酒杯,晃动着那酒红的液体,心中一股暖流在涌动。感慨儿女长大了,懂事了,这一番亲情是人间最亲的情感,也是我所期盼的,只可惜夫人不在,要是她也在的话,就完美了。
遗憾中我又一次打开手机翻开信息:“爸,想妈了吧?”悦的声音传入耳朵,抬起头凝视着窗外的夜色说:“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到?说好了我去接机的,可她不要我接,到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
悦依然笑盈盈的望着我,和华一起把酒杯送上来说:“来,爸,我们祝你身体健康。”
我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他们不着急,该不是有啥事瞒着我吧。忽然悦的手机亮了,她低头一看起身对我说:“爸,你先吃,我到外面去接个电话。”
华还是不停的往我碗里夹菜,我挥挥手说:“真把我当老头啦,我自己来。”
“嗬,真香啊。”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我的心一颤,忙回头。啊?竟然是我期盼已久的夫人,我傻傻的望着夫人,一时转不过弯来。
“怎么?不请我入座吗?”夫人的话把我从梦境般的思绪唤回。我刚要问,悦的手挽住了我的胳膊:“爸,华下午调休了半天去机场接回了妈,主要是您年纪大了,去一趟机场挺累的,我和妈想给你一个惊喜。”
明白了,是她们娘仨串通好了骗我一个人。带着一份甜蜜的喜悦,给夫人倒上酒说:“这下好啦,刚才我还在想,要是你妈能够在场就太好了,来,我们全家干一杯,为你妈接风洗尘,也为孩子们的一片孝心,干杯!”
回家的路上,悦和华撑伞走在前面,我忙打开伞给夫人挡雨,夫人一样挽着我的膀子,紧紧地贴着我。秋夜的寒风在这一刻仿佛已不再寒冷,因为心是暖暖的……
关于温情的散文八百字篇3:人间温情
还是一如过去的七月,阳光热热烈烈地炙烤着大地。然而这个七月,对于我来说却是有着不同于过往的意义:我作为向阳社会实践队的副队长,带领着我的队员们来到康港——这个我生活了20年的地方,开展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活动。大概你和我想的一样:在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开展工作,必定会容易和顺利许多。是的,我也一直这么认为,所以心情明朗而得意。然而这份“本地人的优越感”,却在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活动的那一天一下子荡然无存。
那天康港的天空和往常一样蓝得透切而洁净,我领着队伍举着队旗,沿着坑坑洼洼未经修缮的小路转街过巷,去往名单上那些孤寡老人的家。一路上大家热情高涨谈论声不断,我们都给此行赋予了十分厚重的意义,而这样崇高的使命也让我们极为骄傲激动。先不说我在见到那些老人之后心情所经历的难堪与纠结,但在那之前,我一直认为送爱心送温暖等这样的活动是动人而高尚的。
第一个老人的家依旧还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房子,青砖黑瓦,被梅雨和霉湿侵蚀的墙面已经大块脱落,庭院西边照射过来的阳光中灰尘在打滚,屋内昏暗的光线中清晰可见硕大的蜘蛛网。老人坐在门槛边上剥花生,目光涣散神情灰淡,见到我们时,也只是微微抬头打量,动作缓慢而呆滞。但在我们走向前去说明来由之后,两行浑浊的老泪却毫无征兆的滚落下来,然后竟像个小孩般呜咽了起来,队员们上前嘘寒问暖,送上慰问品时,她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不断地点头致谢……
随着探访一位又一位的孤寡老人,我的心情愈发沉重……你看到他们眼神里的苍凉了吗?我看到了,所以我突然的就难过了起来。这年岁将百的老人,经历了世纪的变迁,尝尽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人生风景,或是因为战争失去妻儿,或是因为顽疾饱受折磨,或是经商失败后穷困潦倒,又或是为了所坚持的艺术孑然一生,总之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苍老与落魄,任由时代和命运的车轮丝毫未曾留情地碾压过自己的生活,却又没有丝毫的怨言,并为我们如此微小的关怀动容。也正是他们这份动容,让我像突然沉入深海中窒息般无助: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那么多年,知道他们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却从未了解过他们有过什么样的伤痛过往;我与他们没有语言沟通的障碍,平日却从没有与他们有过实在的交流;我背了那么多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今才第一次懂得它的意义;我知道闪光灯下,他们的感动是真的我们的爱心是真的,但我多么害怕这样的关爱十天以后无以为继……
于是,我一下子就不觉得这个活动的意义有多么多么伟大了。我们不是拯救地球的奥特曼,不是兼济天下的富翁,那还有什么好光荣骄傲沾沾自喜的呢?我们所做的本来就在人之常情的领域内,并没有什么可标榜的东西,为什么要给这些事情附上那么多冠冕堂皇的光环呢?真正的关爱与给予来自人内心的恻隐之心而非俗不可耐高高在上的形式主义不是吗?此刻我只想把相机收好,把队旗放下,和那些老人一起坐在门槛剥剥花生,听听他们大半生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