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文学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关于文学的散文篇1:浅谈散文写作

  散文是现代文学体系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文学体裁,也是文学爱好者最为之倾心的文学体裁之一。因此写好散文是我们每一个作者孜孜以求的夙愿。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意境深邃,语言优美,情文并茂的散文呢?

  对于散文的写作常识,名家权威的著述颇多,如何把这些常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需要我们每一个作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其实要写好散文并不难,文字是我们每一个作者灵魂的真实写照,顺理成章。散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无非就是要通过文字写作表达一个作者的思想情感。如何用文字来宣召我们的思想情感呢?那就要我们合理搭建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文章的线索,然后用质朴优美的文字凝练成章,真实质朴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二者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散文的“形”与“神”,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写作最基本的要领,形即是我们确定的写作题材及叙事写人,言志议论的线索。我们要用自由、随意的,不拘于某一种格式的写作手法围绕写作题材和线索用真实朴实的文字谋篇,通过对事物这条线索的写意来抒发我们的思想情感。只要做到形神兼备,我们笔下的文字自然会曾显出扣人心弦,赏心悦目的美感。

  质朴的文字能让读者倍感亲切,拉近作者与读者心的距离,让真实的文字,真诚的情感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心的共鸣。

  阳春白雪固然大气高雅,但散文追求的是下里巴人的简单质朴,现代散文写作语言运用力求朴素自然,明丽轻快,平淡有味,多以口语为主的语言表达方式,辅以多元的其它语言形式衬托,这样的散文才更具神魅和美感。现在不少作者总喜欢拈花吟雪,生硬照搬,弄巧成拙,把一个立意深远的文题带进一个狭隘的死胡同,这样的文字固然惹眼,但文章背驰了散文远离韵律,自由畅达的文学风格。

  散文写作切忌拘于某一种格式,文无定法是散文写作最为个性的风格。我们知道散文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通过自己对事物的自我感悟寻找到的一种美感用文字表述出来,也就是说,真情实感是散文不散的神韵 。

  现在我们写作散文往往回避不了一个通病,那就是在构思和谋篇立意上不善合理组织,把文章写的冗长。篇幅短小是散文写作不可忽略的特点。作家孙犁曾说“文章写的短小的一个主因,就是作者有真情实感”。还是作家孙犁对散文写作的开化之言“无情而强抒,散文又变为长篇抒情诗”。

  无论你的文章面对的读者是大众还是小众,只要你的文章能给读者心灵无限的想象空间,感染读者的心魂,就是一篇不错的散文作品。

  总之,在散文写作中,只要我们明确了自己在文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立意构思新颖,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贯穿事物的线索,下笔有神,用真实质朴的文字自由、鲜明的表现自我,创造出优美的文学意境,我们就不难写出一篇文字真实,情感真诚的散文心作来。

  关于文学的散文篇2:我与文学

  喜欢文学,已经是我很小的时候的事情了。

  依稀记得,第一次对文学很感兴趣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忘记当时我写的关于什么的作文,然后语文老师觉得不错,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诵了那篇文章。到现在都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当时害羞的窘相,不知道为什么,读着自己写出来的文字让我觉得好害臊。

  小学的那个阶段,我的语文老师就一直很喜欢我,只是当时的我只当那是一门课,尽管那个时候的自己非常喜欢看童话故事之类的书籍,但是我觉得看书与写作文是两码事。

  现在想来,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文学就已经悄然住进了我的心里。

  稍微长大点,到了初中,接受文字最多的还是语文课。只是这个时候,我们写的就是记叙文了,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着要如何写好记叙文,。他说的那些方法,我都没听进去,任性的觉得对文字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勤奋也是弥补不了先天的缺陷的。那个时候的我带着小学时的优越感,不屑听从老师的方法去写作。

  语文老师在上面讲课的时候,我就在下面看小说。其实,很感激我的那位语文老师对我的宽容,若不是如此,估计我与文学的缘分恐怕就没有那么深厚了。

  如果说小学时期的我对于文学还是一个很懵懂的态度,那么到了初中时期,应当算是我文学情感的萌芽时期了。

  虽然初中那位老师讲的东西我没记住,但是他的和蔼可亲却让我尤为深刻。

  高中后,开始对文学的态度有了一个反向转变。以前觉得文学嘛,就是写写东西,看看文章,最多再和别人讲讲故事,可是现在,我们要写议论文了,还有很多选择题,什么字音字形的一大堆,太繁杂了,我又是一个不喜欢太过繁琐冗杂的人,让我去记那么多无聊的东西,我怎么受得了?

  于是,我的语文成绩不再像小学初中一样在班上名列前茅了,大概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不过作文部分还可以,还是很快又引起了高中语文老师的注意。只是他很不解,为什么我的文笔不错,语文成绩却不是很好。在和他说了缘由之后,他也并没有去强迫我学习我不想学的东西,只是告诫我不管怎样,如果想要上一个好的大学,就必须要提高语文成绩。他还鼓励我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他的两点建议,第一点我做的不是很好,第二点倒是让我坚持了下来,让我深刻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个时期我会觉得,文学没有我之前想的那么纯粹了,它是我们的心灵益友,同时,也是我们的一项工具,有的时候,我们我们必须要去接受它的一些分支。

  这可能就要对文学有狭隘与广义之分了。

  不过,文字也慢慢让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最直接体现的一点就是当自己学习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选择在自己的日记中抒发生气,遗憾或不满的心绪,写完之后,自己的心情就好多了,这让我不会像有些同学一样把自己学习上的不开心向自己的父母,老师或同学抱怨。

  高中开始接受不同类型的书籍,让我慢慢学会独立,学会自己承担一些东西。

  那三年,我由开始的不理解文学到后来的学会多角度去看待文学,这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成长。

  现在,大学了,文学由高中时的一项工具又慢慢变成了纯粹的灵魂伴侣,变成了我的爱好。

  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看自己喜欢的书,足够多的精力去写我自己的故事。让我觉得,文字,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的喜怒哀乐,都会随时随刻无条件的向她敞开。

  在文学的陪伴下,我也日渐懂得了这个世界。我欣赏美丽迷人的世界,也憎恶凶狠丑恶的黑暗角落;我明白了世事的变换复杂,也追求它的纯真简单;我赞叹时间的永恒,却也会叹息那即逝的一瞬。

  因为文学,我的生活多了不同的色彩。

  关于文学的散文篇3:我的文学写作之路

  我是在小学三四年级,大概八九岁时爱上的文学。因国文成绩好,那时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罗昌庶挺欣赏我。倍感荣幸,也受宠若惊。然后试卷上的文章,他总是会单独挑出来念给全班同学听,我心里也涌出微微喜悦的波浪。

  五六年级,我积极向外面刊物投稿。《语文天地》《中学生新视窗》……奇葩的是每次投稿都从未石沉大海过。编辑部的叔叔阿姨给我寄来了用稿通知和样刊。我无比兴奋。从此迷上了去邮局,喜欢上了写信贴邮票的感觉。

  从老师订阅的各类报刊中我偶然发现诸多征稿启事。我源源不断地投稿,不断从远方收到飘香用稿启事。

  六年级,我参加一个全国作文大赛。我工工整整地把生活小事汇编成散文寄了出去。一天校长让我出去,神秘地拿了一张信封给我,原来是一封获奖证书,恭喜您已获得本报举办的全国作文大赛二等奖!校长亲自向全校通报喜讯并表扬。我欣喜若狂,原来通过写作,我可以获得如此之多的乐趣。那种快乐完全是无以言表的。

  蜜蜂为什么而采蜜?因为它可以从劳动中得到丰厚收获与回报。所以最初的目的,单纯无比。写作是一种自我宣泄与内心独白。每个人都有表达的初衷和欲望,是释放自然天性的一部分。

  初中时,我是属于那种一心一意专注于学习的。而文笔发挥更多展示在语文作业上。感谢邱锦萍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她平整秀丽短发,端庄而娴静。她的最大优点是给学生自由,充分发现学生潜在个性,因材施教,懂得鼓励学生。周记本上的95,100分也不知被打过多少次,同时还留下红批评论指正。红色笔墨的“好,棒,不错”给予了我写作动力和一直坚持不懈的勇气。“说来容易做来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矢志不渝并不求回报地做好一件事情有多么难。

  因为写作和学习冲突,看着成绩一落千丈,我把自己的一些证书和奖状用火点燃,烧成一堆灰烬。

  我得意洋洋地把证书给父母看,他们不相信,还硬说是假的。我也没法了。也许他们一直认为成绩好是正道,什么无聊比赛都敲不响一座钟。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时间会证明一切。一旦走上社会,取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中等甚至学习偏下学生。突然间明白,面对一无所知且不理解的人,花费再多口水也多余。有时候,亲疏随缘、聚散随变反而是遵循命运最好的抉择。我们无法得到每个人的认同,其实只要做到让自己满初中阶段,邱老师鼓励我参加了许多文章竞赛,让我得到一些锻炼。我的青春也跟着凡尘点滴循序渐进地成长。

  有些成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有些荣誉自个儿心知肚明、心满意足就行。张德芬说,“生命中最放松最美好的状态是能够欣赏自己独特的天赋,无须奋斗来证明自己”。有时候,我们尽力做好自己就够了。别人的一言半语是不可能左右自己人生的。年轻时总会在乎他人评价,哪怕三言两语。老了才发现别人从未在意过我们。假如你的成功还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那是因为你还不够成熟。

  发现一个规律:年龄越大,上空间的几率次数越少,有的甚至干脆十几年不冒泡。那是他们大半辈子过来,老了,成熟了,人变得实在。懂得“知天命,顺人意”自个儿过得舒心就行了。无须别人来个突兀无聊评价。世界再大,毕竟不是自己的。你终究只能生活在自己方块大圈子里。

3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