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小吃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关于小吃的散文篇1:小吃一条街

  现在的中国人物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也就越来越讲究,从简便的麦当劳、肯德基到档次高一些的各类烧烤自助餐、西餐、海鲜大排档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越吃越高级、越丰盛,甚至名闻海内外的满汉全席也时而登台亮相,真应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在这个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的竞争社会里,把吃的问题先解决好是理所当然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好才能巩固好后方阵地,任何人都离不开这个“吃”字,于是饮食经营者们千方百计地在“吃”的问题上大做文章。这里主要说说全国各地的小吃行业。

  走了全国很多城市,发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小吃美食一条街,在这条拥挤狭窄的小巷子里汇聚了各式各样的美味小吃。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小吃品种别具特色,但同时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其实一个城市里像这样的小吃街绝不止一条,只是总有那么一两条是比较有名的,比如武汉的户部巷、厦门的中山路、重庆的磁器口、杭州的河坊步行街、福州的三坊七巷、济南的芙蓉街、桂林阳朔的西街、南京的夫子庙等等,以上是本人亲自造访过的地方,故记忆犹新,至于没去过的城市、著名小吃街肯定还有很多,不能一一例举。

  小吃街的一个很大共同点就是人多,无论什么时候,也不管是不是到了吃饭时间,小吃街往往都是人流密度最高的地带之一,那个川流不息、人山人海的场面,让你能深刻体味到中国人对“吃”的热情。你看球场、电影院或明星演唱会有时也会出现人满爆棚的现象,但那只是“有时”,而这小吃街估计一年到头都很少会有冷清的时候,绝不会是单等我到这儿才赶上人山人海吧?好在中国人都有凑热闹的习惯,一个人吃或许还少了点情致,那就一起吃吧,所以我还挺喜欢这种“比肩继踵争美食”的热闹场面。

  小吃街的小吃经济实惠、简单方便易携且各具特色,花样百出。各地都常见的几样有:烧烤肉串、小笼汤包、油炸饺子、凉粉、豆皮、春卷、鱼丸、混沌、各式自制饮料、水果沙拉等等,你可以边走边吃,随意选择,不怕你吃不到好东西,只怕你胃口小了装不下这诸多美食。价格也不算贵,像我这样食量不大的一路吃下来二三十元就差不多了,比巴西烧烤自助餐、西餐、海鲜大餐等便宜实惠得多。来这里消费的多是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孩,可能上了年纪的人胃口不行了,不能再像年轻人那样暴饮暴食,以免伤了脾胃,坏了老本。因为好吃的东西一吃起来往往是没有节制的,何况小吃街的美食诱惑力太强。

  各地比较有特色的、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美食小吃有:济南芙蓉街的菠萝饭、油炸鲜奶、油旋、武汉汉正街的鱼丸、厦门中山路的烤肉串、西安的羊肉泡馍、南京夫子庙的春卷、重庆磁器口的麻花等等,当然,这些只是本人喜好并尝试过的美味,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地方特色,像武汉的热干面、广州的肠粉、重庆的酸辣粉、杭州的小笼汤包、厦门的海蛎煎、南京的鸭血粉丝汤等等,这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小吃我不能一一问津,或是有些不合口味而舍弃,或是胃口有限而没能品足。总之,小吃文化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在现今物资丰盛富足的年代,人们有条件来细细品尝各种美味佳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种节衣缩食的日子已成昨日黄花留作历史了。

  关于小吃的散文篇2:家乡小吃

  要说我是个吃货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我一看到好吃的东西就两眼放光,呵呵,所以长得圆乎乎的,怎么也苗条不起来。人家都说我富态,管它呢,只要健康快乐就好,身材好坏嘛,顺其自然吧。

  说起特色小吃,就不能不提到我的故乡,一个湘西的小县城,地方不大,民风很淳朴,人文气息很浓厚。离码头不远的市场上热闹非凡,经常是人潮汹涌,窄窄的街道两旁挤满了小摊贩。我最喜欢跟着母亲去赶集了,因为这一天比往常都要热闹,商品也比往常丰富许多。

  这里的人们心灵手巧,能想出许多巧妙的食谱,制作出很多令人惊奇的美食。最出名的是本地的酸萝卜,别小看这道不起眼的小零食,口味独特,十分畅销,现在甚至出口了呢。很多人买来送给亲朋好友,大家品尝过以后都赞不绝口。

  我来介绍一下简要的制作方法吧,本地出产的红皮萝卜个大又圆溜,挑选个头中等的萝卜洗干净了,切成片,放进坛子里边用酸水泡个十天半个月就行了。当然这酸水是特制的,里边还得搁上冰糖,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还很脆爽。记得大姐结婚的时候,家里买了很多这种萝卜招待客人,都被一扫而空。

  糯米莲藕是一道甜食,我们那里的农户到了夏天喜欢种莲藕。莲藕有很多种吃法,大家熟悉的吃法有素炒藕片,莲藕炖排骨,白糖凉拌。我们这里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把莲藕切成一段段的,清洗干净,把里面的空隙处塞上糯米,然后放进油锅里炸,炸出来的口感很好,又香又甜,十分好吃。

  小时候最爱吃的一道早餐小点心就是金黄的糯米糍粑,小贩把糯米切成三角形,放进油锅炸成金黄色泽,整条街都能闻到那浓浓的香气。五角钱一个,拿在手里还烫手呢,就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烫的龇牙咧嘴的同时又很满足。你看这糍粑外边金黄酥脆,里面的糯米香甜绵软,香味始终在口中回味无穷。哎,不骗你,绝对是人间美味。

  小孩子就是嘴馋,到了市场上光想着吃了,呵呵。也怪不得俺么,那么多美食让人眼花缭乱,肚里的馋虫四处乱蹿,不安分么。上蹿下跳了半天,肚子饿了吧,来上一碗米豆腐好了。软软的米豆腐加上特制的辣椒酱,强烈的辛辣味刺激了味蕾,胃口大开,常常一碗都不过瘾呢。

  要知道我们这里的辣椒酱也是特色食品,我老妈是制作辣酱的能手。她会挑选上好的干红辣椒,洗净晒干水分,油烧热,把辣椒放到锅里去炸香脆,火候要把握好,不然辣椒就烧糊了。炸好的辣椒捞出来放到陶制的擂钵里用木锤使劲捣碎,还得加上蒜子和生姜,这样捣出来的辣酱才特别香。捣碎的辣椒末装在玻璃瓶里边,上面淋上一些香油,这样保存的久,要吃的时候勺一点出来做调料,是很好的调味品额,凉拌菜味道好不好,就靠这辣椒酱调味了。

  到了清明时节,去扫墓的人们还会制作一道特色美食用来祭祀。是什么呢?当然是蒿菜糯米饭了。说起这糯米饭,因为工序麻烦,而且需要一道特殊食材,所以平时是吃不到的,算一道时令小吃吧。四五月的时候,田边地头的蒿菜四处可见,绿油油的一片,散发出特殊的艾蒿气息。拎上篮子,半个小时就能采满一篮子。回家以后,把蒿菜洗干净,用盐水把苦水揉搓掉,加点儿盐,和上糯米,拌上切碎的腊肉一起煮熟。哇塞,煮出来的米饭是亮晶晶的绿色,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很养眼。而且会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因为里边的食材有蒿菜,糯米,腊肉。你想想,这三种香味混合起来,相信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不喜欢这道美食的。

  关于小吃的散文篇3:古镇小吃

  游览完都江堰已是中午时分,此前天空中的蒙蒙细雨,已变成了中雨且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原计划去青城山的游览,无奈被迫取消。离返回成都的动车还有四个小时的时间,余下的时间如何打发,成了一个难题。坐在出租车上,与司机攀谈下一步去向,司机是一位热心肠的师傅,随即向我推荐去上街古镇游览。

  约一个小时的行程,就到达了古镇。此时的小镇也处在烟雨朦胧之中。从沿街屋檐上飞流下来的雨水,把原本就不宽的小巷,变成了一条浅浅的小河,顺着街道缓缓流淌。与爱人打着一把伞,手挽着手走在浸满雨水的小街上,谈不上浪漫但也多了一份少有的情趣。不知从那家小店飘出来的香味,立刻勾起了我的食欲,已过中午该吃饭了。选中了一家小店,落座点菜。询问服务员自家的特色菜都有什么,她如数家珍的推荐了四五个,选中了两个,一个是脆皮豆花,一个是椒花青鱼,外加一碗赠送的豆花足够俩人的午饭。由于过了饭口,吃饭的人不是很多,菜上的很快,约二十分钟两道菜就摆在了面前。细细打量这两道菜,不仅做的精致而且色彩搭配也非常讲究。金黄色的炸豆花被透明的汤汁所覆盖,上面配有青红辣椒丝。夹一块放到嘴里,外面脆里面软,微微有点辣味,咸淡适宜既有豆腐的原味,也有炸鸡蛋的醇香。对于我这个常吃豆制品的北方人来说,绝对想不到能够把普通的豆腐,做成如此的美味。椒花青鱼,青白分明的青鱼上面,撒有少许绿色的麻椒、红色的辣丝、黄色的姜丝,淡淡的鱼香和调料味扑鼻而来,不用品尝就知道这是一道好吃的美食。在成都多日,即吃了正宗的四川火锅、也逛了锦里的小吃,给我的感觉四川菜就两个字麻和辣。尤其是火锅,吃上一口额头上就会冒出汗珠,如果吃上一个小时整个内衣都会湿透。我猜想四川人为何胖的少,可能是吃饭和减肥同时进行的结果。在古镇里的这顿午餐,尽管不够丰盛但它却是我感觉吃的最好的一顿小吃。

  吃完午餐,雨也停了,雨后的小镇格外清新,仿佛空气里都有丝丝的甜味。沿街两侧的古建筑,质朴而又宁静,黑色的屋檐下不时有水滴坠落。窗棂和门板经过风雨侵蚀,已退去了原有柒色,原木的纹理依稀可见,只是都变成了浅浅的黑色。向远望去,青山、绿水、寺院、古塔、古镇融为一体,置身于其中时间似乎倒流,把人们又带回到了那个男耕女织、鸡犬相闻,不相往来的久远年代。从寺院里传出来的悠扬钟声,仿佛是在一遍遍的向人们讲述着小镇、古塔、禅院、古树的悠悠历史。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是拜到了,青城山没有问道,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游览了宁静而又质朴的古镇,吃了一顿地道美味的四川小吃,算是一个小小的补偿吧。

  

3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