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花的散文
关于小花的散文篇1:小花
在空间偶然看到一张满目李子的照片,不禁想起这张照片的主人,我的发小---小花。
在童年的记忆中,她是个很“富有”的人,因为她外婆家有一片李子园,一到这个季节,她的书包里就藏满了各种各样的李子,苹果李、秧李、猪血李……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总会有一份是属于我的。
李子大抵是农村的孩子最容易获得的水果之一吧,就算自家没有,邻居家或者邻居家的邻居家一定会有。它个头不大,但是饱满圆润,不吝啬,不矫情,密密麻麻的,满树都是。到了成熟的季节,有一种清新的果香弥漫树旁,让人垂涎。其实我是不大爱吃酸的东西,即便现在也是如此,那时的她是不知道这些的,我也从未与她说起过。我记得,小时候,我们一直是同班,几乎是每天,她都会早早地来我家等我一起去学校,一下课就腻在一起,然后把她从外婆家摘来的新鲜李子悄悄地塞到我手里。她外婆家的李子可与别家的不一样,个大色鲜,味道应该还不错。她几乎每节课间都会给我一颗或者两颗。我每每只是把李子含在嘴里,不敢咬破,怕那层皮里面奇酸无比的果肉会酸掉我的大牙,直到上课又把它完好无损地吐出来,当然,这些,直到现在她也是不知道的。后来是她家门前的水蜜桃、桔子,他爷爷种的黄瓜,还有秋天的板栗……是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她都会,第一时间地,留给我一份最好的。
她家和我家之间只隔了一座不高的土坡,要是我们各自站在屋顶,都可以互话了。偶尔我会去她家,或者她来我家,美其名曰一起温习功课,事实上是打着学习的幌子,没心没肺地玩耍。那时候我们的眼眸还算是比较清澈,没有太多的压力和忧伤,曾经穿着校服一起在豆苗丛中拍照,一起沐浴纯美的夕阳,一起追逐飞舞的蝴蝶,一起采摘散开在路边的小花。直到初三,我们分开了,不过也在同一层楼的教室,我们各自有了新的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但是一有美好的事情,还是会互相分享。我的性格有点野,她是乖巧温顺的,在这认识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事情吵过架。
高中以后,我们去到了不同的学校,很难得见一次面,那时候我们都还没有手机,不会上网。她偶尔会给我写信,告诉我她在新环境下的不适,我会把小说里的故事说给她听,以及我那天马行空的想法。她总是无条件地信任我,支持我。
再后来,她上班了……见她大多都是在视频里。我是个很懒的人,很少主动给别人打电话,但是某次等公交车的时候,我突然很想很想她,给她打了个电话,还骗她说我要结婚了,过年务必要回来参加我的婚礼,其实是很想很想见她了,仅此而已。不过,过年的时候,我如愿以偿地见到了她,她踩着一双恨天高,看起来成熟了很多,大红的外套,说是为了参加婚礼,可是几句话下来,就流露处那成熟装扮所遮盖不住的天真,犹如记忆中那纯白的小花。
小花,你如这名字一般,给了我太多温暖的记忆。如今,我们都到了该追求自己幸福的年纪,你亦如出水的芙蓉,亭亭玉立,落落大方,遗憾的是身边少了一位护花的使者。要是明月有心,我许它照亮你王子来时的路,日夜不停歇,带你奔向幸福。
我挚爱的姐妹,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幸福,就好。
关于小花的散文篇2:小菊花
菊花,清雅淡泊,不畏霜寒,独自怒放于秋风落叶之后,与梅、兰、竹一起合称花中四君子。曾以其高尚的情操和超凡脱俗的高雅气质而倍受世人青睐;因不合时宜的开放受到了高雅之士的赞赏,晋朝的陶渊明可以说是堪称写菊花的鼻祖,他的“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以其悠然自得的恬淡心境而被隐逸者视为知音,也因此而赢得了清高志士的推崇。
菊花这不屑与百花争春的花中君子,曾以其不妖不媚的风姿和清雅素洁的花韵及其花品成为中国墨客画士笔下常常获取的素材,也曾为墨客画士留下不少的丹青妙笔传世佳作。那一株株、一丛丛的菊花经过丹青妙手的一番侍弄则显得栩栩如生,清香四溢。
菊花不但在画家的笔下吸引过多少人的眼球,而且在中国的诗坛上也是光芒四射,久开不衰。曾以其不畏霜寒的精神和高风亮节的品格而博得了历代诗人的争相咏颂,因此在中国的诗坛上同样留下了不少关于描写菊花的不朽诗篇。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把菊花描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一篇千古传颂而又脍炙人口的菊花诗佳作。他的另一首中写道是“……。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也是后人争相咏颂的名句。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有十二首关于描写菊花的诗,让人读起来,就如同是在翻阅一幅描绘菊花的菊谱。诗以各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境,而去表现不同的思想。可以说是从静态去描写,从动态去形容,以各人的观点,各人的看法,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去描写,把对菊花的描写和形容都推向了高潮。在十二首关于描写菊花的诗中,其中犹以林黛玉的菊花诗更是出群拔萃,她写的《菊梦》、《问菊》、《咏菊》,以自然新奇而一举夺魁。《咏菊》中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就显示出林黛玉高超的艺术景界超凡的才华以及不同凡响的见解。难怪史湘云会说:“真个把菊花问的无言以对”了。对于她的《咏菊》中“一丛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诗句,今天提起来我都还记忆犹新。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一向不拘泥于形式,收放自如,以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而别具一格;以任情任性,下笔大胆,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也因此形成了她自己的独特风格,难怪宝玉评判林黛玉的诗是别开生面,她的菊花诗更是她写过的诗中的佼佼者,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过目不忘。
宋代苏轼的“ 荷尽已无摩雨盖,残菊犹有傲霜枝。……。则展现出当荷花随夏天的离去而逝的时候,而菊花却是迎霜怒放的情景。
我国早期的女革命家秋瑾对于菊花的描写,更是另辟溪径,表现出非凡的见地,一首“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就让世人自叹弗如。菊花,在这位鉴湖女侠的笔下被赋予了顽强的抗争力和坚强的战斗力。菊花在这位鉴湖女侠的笔下既不是忧怨缠绵,也不是恬淡闲逸,而是历经磨炼,屡挫不衰的风中英豪;菊花在这位鉴湖女侠的笔下既不是逃避现实、与世无争的消极主义者们的精神寄托,也不是独自隐逸于秋风落叶之后独善其身的隐士风格,而是傲骨铮铮,充满着意志风格,敢于向世俗挑战的烈烈西风中的的霜中奇葩。
一代老革命家陈毅也留下了颂扬菊花的不朽诗篇。他的《秋菊诗》“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不但道出了菊花傲霜耐寒的本性,而且表现出菊花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和百折不挠的无畏精神。
菊花将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在文人画士的笔下,被赋予时代气息、时代的风格。
愿菊花这枝久开不衰,永不言败的奇葩,在中国的文坛上光芒四射,放出它应有的光彩。
关于小花的散文篇3:芍药花
红药桥边丛丛的离草,一年一度地盛开着。
叶子色泽碧绿,隐约泛着墨色,看上去富有光泽,尤为坚韧,簇拥着一朵风姿绰约的花。
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四周大片的花瓣是潋滟的红波,漾着妩媚的胭脂。薄薄的几片,约两三层,错落有致,优雅地舒展开来,形成一个完美的轮廓。而中心,看上去又像一朵花。那花瓣清瘦、修长,颜色也是灼灼的红,但与周围的花瓣相比,略有不同。底部的颜色透着水的光泽,变得素雅起来,愈往上颜色越发清浅,只剩那抹柔丽未散,最后,成了洁净的银白。
整朵花层次分明,色彩变化多端,让人眼前一亮。在她身上,艳丽与清雅并存,妩媚与恬静相辅,不愧群芳之相——芍药。
芍药不仅形美,药用价值也很高。
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是镇痛的良药,对女子的腹痛、眩晕等病症有效。芍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栲胶,也可用作土农药。
芍药品种繁多,有四十余种,贵为仅次于“花王”牡丹的“花相”,各类品种的雅号当然也不少,如“西施粉”“冠群芳”“御衣香”等等,而其中最有名的,还数贵品种 “金带围”。关于它,有一段传说呢。
北宋年间,韩琦镇守扬州。一天,禅智寺的芍药圃中,一株芍药开了四朵花瓣深红,腰有金线的奇花。这种芍药从所未有,极是珍异。下属赶忙禀报,韩琦驾临观赏,十分喜欢。见花有四朵,便想再请三位客人,一同赏花。那时扬州有两位出名人物,一是王珪,一是王安石,都是大有才华见识之人。韩琦心想,花有四朵,人只有三个,未免美中不足,另外请一个人罢,名望却又配不上。正在踌躇,忽有一人来拜,却是陈升之,那也是一位大名士。韩琦大喜,次日在这芍药圃前大宴,将四朵金带围摘了下来,每人头上簪了一朵。
这个故事叫《四相簪花宴》,后来,四人后来都做了宰相。
芍药是广陵的市花,花语是依依惜别,正体现了我们扬州人的热情好客。古人常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亲密的友人也有别离的一天。临行前,那一朵芍药,是我们的寄语:朋友,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