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梅的散文
关于杨梅的散文篇1:相思杨梅
江南多文人,文人墨客眼里的江南,离不开烟雨、楼台、青石板路、翘角飞檐的老宅、雨巷、山村袅袅炊烟。江南有乡愁,于是就从这些意象寄托、引发。其实,乡愁,不完全由迁客骚人画出的意象带出。乡愁,不仅可想,可感,可思,可忆,还能品。
品,是舌尖上味蕾的感觉,最有味道的,是乡愁。想想,天地虽大,也只有天地是不老的,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有乡愁是不散的,总是乡愁最有味道。品,才知乡愁,尤其在江南。那就要找一种意象和物事来品,是什么呢?就是杨梅。
中国人,尤其文人,对于饮食都很讲究,甚至苛刻。孔子说,“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杨梅为何能品出乡愁呢?苏轼说:“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明朝有位官员因为吃不上故乡的杨梅,逢人便感慨:“自从名系金龟籍,每岁尝时不在家。”可见杨梅的味道是特别的,有点诱人。在江南。夏至前后,杜鹃花事了,蚯蚓出,蝉鸣艳阳天,满山映红,云霞流白。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胜河溯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宋 平可正《杨梅》)。
杨梅红了,杨梅醉了。故乡五月天,相思伴杨梅。就在这种时候,摘杨梅。
“山中户户作梅忙,火赉丽珠入帝乡”(越州书)。陆游诗:“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斜插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扎千株。”人们挑着篮子,背着竹篓,纷纷上山,于是一坡笑声杨梅林,溢满了脸庞,染红了天空。农家中也夹杂着尝乡愁的诗人,争相放歌:“江南风景美如画,不识杨梅是白丁。”“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能到长安?”“梅出稽山世少双,情如风味胜他杨。玉肌半醉红生粟,墨晕微深染紫裳。火齐堆盘珠径寸,酷泉绕齿朽为浆。故人解寄吾家果,未变蓬莱阁下香。”(宋 杨万里《七字谢绍兴帅丘宗卿惠杨梅》)“夜深一口红霞嚼,凉沁华池香唾。谁向我,况消渴,年来最忆吾家果”(杨万里)。是啊是啊,风雨旅人,常思量,只要吃到那一颗故乡酸酸甜甜的杨梅,一颗“吾家果”,乡愁就解开了。
在这个时候,还乡,尝杨梅。
你会吃杨梅么?
杨梅成熟,须备上一小罐子清水,加上些许食盐,随手摘下的熟透了的杨梅,要在这盐水罐子里渍一下再吃。这种吃法,唐代就有。李白有诗云:“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当年,李白、方干、贺知章、孟浩然一干人等,在五月来越中穿行杨梅林,一手拎着一个放有盐水的越瓷小罐,一手随意在树上采摘红熟的杨梅,将杨梅在罐里渍一下,边吃边走边吟唱。为何要渍盐呢?杨梅直接从枝上摘下,即使熟透了,也带有“果刺”,会磨破舌尖味蕾,杨梅甜,会粘乎破味蕾,杨梅酸,会收缩味蕾。有人说,人的舌头味蕾的形状像杨梅,是因为它承载了杨梅的乡愁,这抹乡愁抹不去,如此这般在舌上烙下了印记。也许你不知道,现代的颗粒糖果制作时,就要放一定比例的盐,这是对味蕾的矫正、校对,也是对矫情的味蕾的关照。
杨梅的滋味,是再好没有了。李煜《一斛珠》中描写自己娇妻娥皇时写道:“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红茸是指槟榔。娥皇嚼烂槟榔,笑向男人唾过来,这是什么情调?杨梅更比槟榔红,那杨梅在口中嚼烂后,如果也有这么个美人,对着你这么个檀郎,也是这如此一唾,你还会有乡愁吗?上海过去有个医生,后来做了文字工作,他把“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做成了灯谜,谜底是“血口喷人”,很有意蕴情趣。可见杨梅的迷人诱人,它会招惹相思,让人添愁。
关于杨梅的散文篇2:杨梅熟了
入梅一个多月以来,天气一直是阴雨连绵,没有正经地晴。或是暴雨倾盆,或是细雨扬花;一时是潮湿闷热,一时又有些微寒意,这样的世界都一片烦闷。
我的女儿更是这样。一年的小学六年级学习,令她很有一些烦燥。不说上课的每一天学习时间是怎么样的紧紧密密,充忙,紧张。就连双休日,也难得有一天属于自己,要么培优补课,要么参加各类学校的小升初考试,就如这样的梅雨季节,潮湿,闷热,心情都要发霉。
而今天,是难得的晴天,女儿央求要到户外走走,散散心。我想到最近杨梅熟了,便答应她到白马渡东山村的杨梅园去摘杨梅。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驱车行驶,我们来到了杨梅园。入眼的是一片片翠绿的果园,有脐橙园,有夏橙园,有葡萄园,最热闹的还是这杨梅园,因为目下正是采摘杨梅的季节,又是难得的一个晴朗的周末天。杨梅园外的乡村公路上停着一长排的小车,长龙似的,进进出出的摘杨梅果人,找篮子的,称杨梅的,付款买单的,也有人嘴里含着一颗新鲜的杨梅,轻咬细吮,那紫红的汁液在唇齿间漫溢流淌着,让我们顿时忘记了这烦闷,一片繁忙。
我们一家三口,各人提了一个篮子,抢步跟上人流,去寻找心中那最好最甜最大的杨梅果。走过来,又走过去,一边品尝,一边寻找,总觉得不是心中的杨梅果,认为那最好、最大、最甜的好样都被人采摘走了。我的女儿更是这样认为:“今天,我又白来了一趟,摘不到心中想要的杨梅果了。那熟透了的一大早就被摘走了,剩下的又在树顶上,我上不了树。”我安慰她说:“我们摘杨梅是一次游玩活动,不在乎能不能摘到心中的杨梅,更重要是放松我们的心情,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我拉着女儿,避开人多的地方,往果园深处走去。大大小小的杨梅树,布满了整个整理成梯状的山岗。那一株株杨梅树丛,树形优雅,有的成园球形的,有成圆椎形的,有的成打开的伞状,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特别是那镶嵌在树上的杨梅果有的犹如紫色的玛瑙,也有淡红的,莹白的各色杨梅,一看便酸意顿生,干渴即消,就是不吃也给人以无限地遐想。
记得小时候,杨梅树是不进果园的,我们称之为野杨梅。它生长较高的山岗上,那杨梅果也不像今天那么热闹地来采摘,不入人眼的,往往腐烂在山上,只有我们这些贪吃的小孩去摘一些回来解馋,还有就是那些没事的老人摘回来浸酒喝。而今天的杨梅却请进了果园,尤其经过改良,营养成分高,各种功效好的杨梅果子,被人们视为果中珍品,价格比一般水果还要高好多,以往昔相比,身价百倍。
还有让我颇为费解的是,这令万物发霉腐烂的天气,杨梅果子却能成熟,赢得自身的丰硕成果。我想,江南的这大约四十多天的阴云,阴霾,阴雨,有时又是高温闷热,有时又是寒意侵骨,有时又是洪水滔天,在别的果木乃至动物,是天大的灾难,甚至于灵魂出鞘,黯然消魂。而就是这样的天气,在杨梅树的心中,一定也是晴空万里,至少也像那些乐观向上的人一样,为自己撑开一把伞,创造一个没有妨碍自己成长成熟的空间,从而成就独特的自我,一样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过去的野杨梅,今天却成为果中珍品,让人品尝,而且还进入了园林,让人欣赏。它的春天没有灿漫,但它拥有属于自己的独有的季节——梅雨季节。因为就是在这样令人烦闷的连续近一个半月的阴雨天气也能让自己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山野走向人间,就凭它的稳重大度,不自弃自暴。
我向我的女儿感叹道:今天的杨梅真的熟了。
关于杨梅的散文篇3:杨梅树下
一杯黄酒,一枚月饼,一束黄花,三支清香。
他在里面,她在外面。
泪,无声地滑落,模糊了她的眼,却清晰地幻化出一张张熟悉的照片------
一
“爹,你理发啦,真年轻!”
他腼腆地一笑,粲然,幸福,这时总能看到他被烟熏的黄黑的牙。乌黑油亮的头发,三七分,吹得挺直平滑,散发着发胶淡淡的香气。偶尔有几丝白发潜伏着,跃跃欲试。光滑的脸庞,深邃的双眼,坚挺的鼻梁,勾勒出一张英气勃勃的脸。
他常穿着一件蓝色的西装,还是尖角领的,有点落伍了。里面穿着白色的衬衣,领子微微泛着黄。偶尔还会系上一条拉链式的领带,可总觉得有点牵强。
腰间常挂着一窜重重的钥匙,起码有十几把吧,有的似乎已经磨得泛白而平滑了,可总是忠实地粘着他,发出哐啷啷的声音,为他的生命伴奏着。
脚上常蹬着一双白色运动鞋,表皮上已爬上了一条条细微的皱纹,虽似与西装不够和谐,但却给了他年轻的活力。
腋下常夹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肚子总是鼓鼓的,似乎就要撑破了,那里面可藏着他的宝贝啊!
二
“爹,回家吃晚饭啦!”
他欣然应答着,可依然弯腰劳作在田间。暮色斜阳下,他戴着一顶陈旧的草帽,帽檐似乎已经参差。他挽起袖管,正奋力扬起手中的长勺,白花花的水顿时似瀑布般倾泄而出,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以舞者的姿态轻盈跃入碧绿的菜地,咕咚咕咚滋养着庄稼。紧接着又是一勺,一勺,一勺。终于他直起了腰,停下了手,目视着那片吃饱喝足的菜苗,笑了。他又弯下腰,挑起粪桶,一手搭在扁担上,一手拿着长勺晃悠悠地走在夕阳中,红润而黝黑的脸上略显苍老,却洋溢着富足。
三
“爹,我回来啦!”
他又在小书房伏案而写吧。那是一间很小的房间,摆放着一张写字台和一个柜子,还摆放着四季的鞋子和一些杂物。他常在这里工作看书,算是他的书房吧。他常常一手捏着烟,烟嘴染黄了他的手指,
一手握着笔写着。那娟秀的蝇头小楷和阿拉伯数字清晰地落在那些账本上。时而传来噼里啪啦的算盘声,清脆有力,掷地有声;时而也传来几声咳嗽声,苍凉沙哑。灯下,他戴上老花镜,仔细核对着账本上每一个数字,直到完全吻合。
四
“爹,我来推你吧!”
他穿着紫红色睡衣坐在轮椅上,厚厚的棉衣却掩藏不了那枯瘦的身躯。裸露的双手白的死灰,骨瘦如柴。他戴着一顶紫红色的绒线帽,遮盖了稀疏而全白的头发,但遮盖不了鬓角的斑白。他英俊的脸蜡白如纸,炯炯的大眼深深地凹陷了,颧骨突出,面容枯槁,似一盏枯竭的油灯,正在慢慢耗尽。英年的他竟成了风烛残年,心痛!
他的英姿不在,他的强壮不在,他的笑容不在,但他的坚强还在。
------
回忆,如雨,湿湿的。
她轻轻擦了擦他的照片,冰凉。
杨梅树下,一枚月饼,一束黄花,一阕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