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红军的散文欣赏范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红军的散文欣赏篇1:红军长征起步的地方

  8月,我参加了一次红色旅游,最后一站则是瑞金,听到这个名字,我感到很亲切,因为儿时在小学课本上要求背诵过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就出自这里的“红井”,还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到了瑞金后,我才对这片红色的土地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们一行乘大巴从井冈山出发,沿着笔直的高速公路,到达了瑞金。听导游介绍说,瑞金是五代十国时置县,1994年撤县设市,地处江西东南的交通要塞,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首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他们的战友都从在这里战斗过,这里以“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闻名于世。

  我们先是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在简陋的会议室里插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旗,悬挂着列宁像和“拥护苏大”的标语,主席台正中摆放着当时开会时的桌椅,桌布上写着“工农炮台”四个大字,显得那么威武庄严,我不失时机地在这里拍照留念。

  还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文印科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电话总机室旧址及中央邮政总局旧址,看到到处用石灰水之类的写着标语口号,譬如:“千里眼、顺风耳”、“红军胜利万岁”、“打倒法西斯”等,有着浓厚的政治氛围。

  在瑞金红军纪念馆里,我看到墙壁上悬挂着当年红军用的枪支、戴的军帽、背的挎包、粮袋等,与同行者一起议论着当年那段艰苦生活,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斗争精神,都一一拍了照片。

  我还坐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当年读书、商谈大计的大树下留影,都有介绍说,这三棵大树中,中间一棵最大,是毛主席坐在它的树下,两边的小,分别做着周恩来和朱德,我看着那三棵紧密相连的大树,内心深处感到了一种奇妙。我在想:大树伴伟人而成长,也因伴伟人而名扬。

  我随导游参观了“红井”,它位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东南30米的池塘边,据说当地干旱,严重缺水,当地老百姓都很迷信,以为挖井会破坏当地风水,没有擅自挖井的,宁肯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吃。1933年4月,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住到这里后,发现当地饮水困难,就带领机关红军战士开始挖井,在挖到5米深时,一股泉水喷涌而出,此后,当地人民也纷纷开始挖井,解决了当地人民吃水问题。后来,又维修了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打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还有一块碑介绍了“红井”的来历,我也喝了“红井”里的水,慢慢品尝着,感觉就是不一样,直接甜到了我心里,实实在在地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这口“红井”也时刻记在我的心里。

  在毛泽东旧居,我亲手摸过当年毛泽东坐过的长凳,遥想当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如此简陋的会议室里,坐着大长凳子召开会议,运筹帷幄,研究对敌斗争方略。想象着伟人就曾在这里指挥着千军万马,这简陋陈旧的房屋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在毛主席旧居前参观一棵大树时,导游说了一件有趣的事,说这棵大树已经枯了多年,最近几年又发出了新芽,我听了不由得为之惊叹。我还立在伟人曾坐过的“读书石”留了影,看了照片就会想象着当年伟人读书的情景。

  在瑞金,我还购买了一套“红军服”、红色书籍和纪念品,偶尔穿穿“红军服”,徒增了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敬佩之情,读一读红色书籍,不断接受红色教育,欣赏着红色纪念品,回味着红军长征的经历。

  瑞金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红色教育感染着我,长征精神激励着我,在新的漫漫征途上不停地攀登……

  红军的散文欣赏篇2:红军长征感想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红军的散文欣赏篇3:西北望延安

  西北望延安

  延安是现代中国人精神及文化生活历程都无法绕行的驿站,犹如犹太教、____和伊斯兰教教徒之于耶路撒冷,她是一方圣地,是一方革命的圣地,是追求解放、自由、民主、平等、幸福与崇高的圣地,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那儿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延安最早进入我的记忆应该是懵懂时学唱的歌曲《南泥湾》,继而是毛主席的“老三篇”、《回延安》、《记一辆纺车》、《西行漫记》等各类文艺作品或文史资料。当这些文字所叙述的事件、人物、情感、境界反复在我眼前闪烁时,我常常纠缠在到那个混乱、紧张、风起云涌的年代里,在我似乎理清了新中国诞生的来龙去脉时,延安对于我来说除了神圣还有就是神秘,于是我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正像一首歌唱的“我要去延安”!

  黄土高原

  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____周年,我于6月22日从西安出发乘汽车沿210国道去了延安。

  陕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南部是汉中地区,堪比天府之国,中部是渭河平原,沃野千里,诞生了自西周开始以西安为国都的的13个王朝。而北部则是以延安为中心的贫瘠的黄土高原,俗称陕北。陕北西接同样充斥着高原还有沙漠的甘肃宁夏,东临更为寒酸的山西吕梁山区,所以延安之贫瘠简直是地理注定的。

  汽车出西安风驰电掣,东北而行,很快即驶出渭河平原的边沿铜川地区,左右望去,山峰断断续续的现出来,巍峨着,又渐渐矮下去。崖畔零星的窑洞如老年的黑眸,静静的看着你来,又目送你离开。村庄,黄牛,羊群,迎亲的队伍,广告牌,路标,各色车辆,等等均一闪而过。虽则如此,汽车的高速度与广袤的黄土高原比起来还是像蜗牛爬行。当我们爬上延安地界的洛川时,那感觉就像在云端徐行了。岂止是豁然开朗!天蓝莹莹的,如同擦拭得毫无纤尘的蓝玻璃,高远得像难以企及,又好像近得伸手就能扯下一块来。在蓝天白日的漂洗中,云彩洁净得如带雨梨花。远山匍匐,仿佛隐向天外去。纵横交错的黄土深沟,如同炸开的道道裂纹,伸向远方,古铜色的土堆,断崖,以及如剑如丘如陵的黄土,掩映在波涛起伏般的灌木丛林之中。汽车一会被托至下临深渊的高架桥上,令人提心吊胆,一会又被沉入涧底,如井底之蛙,似有瞬间被掩埋的恐惧。小溪、河叉或者水库很难看到,间或出现,也是可怜兮兮,仿佛水的痕迹似的。

  专家说黄土高原是风吹过来的,那些沟壑是水冲出来的。这是亿万年伟大的自然力量的杰作!所有这一切都向我们清晰的描述着高原的雄伟与博大,时光的久远与飘渺。

  

3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