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描写姑苏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关于描写姑苏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描写姑苏的散文篇,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姑苏的散文篇1:姑苏情

  一条小河在青墙黛瓦间蜿蜿蜒蜒,泛舟穿过一个个桥洞,两岸是妩媚的碧柳在风中摇曳,雾气蒙蒙,明暗之间恍若回到了脚踏木屐,衣袂飘飘的时代。这儿闲适寂静,有潺潺的水流声如鸣佩环在耳畔萦绕,就像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喧嚣间的一片净土。这是苏州的一贯风情。

  自小舟一脚迈上岸,周围的一切都动了起来,几个温婉恬静的姑苏女子用吴侬软语交谈,一颦一笑都透着几分娴静,不经雕琢不施粉黛便已倾国倾城,好像那令人着迷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清风摇来,杨柳依依,转眼望去,是波上寒烟翠的绝色。灵动活泼的少女与我擦肩而过,鼻翼间有花香袭来,细细闻来,却又了无痕迹,似是幻觉,让我迷醉。也是,这番美景,不知是否也是幻境。

  沿着青石板路在水榭楼台间游走,手指抚摸着有着历史遗韵的墙壁,不知千年前的人儿是否和我做过同样的事。偶然路过几户门面敞开的人家,屋里传出母亲和孩子的对话,嬉闹间让孩子成长令人着实感到温馨。有时会遇见几个倚在门边的老人,就那样坐着,那神情犹如虔诚的朝圣者,面对着湛蓝纯净的天空,太阳的光芒在他们的身后投下一片沧桑的岁月尘痕,不知他们是在感受慢下来时间的脚步,还是在等待远方未归的儿女,正所谓“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在这水乡,就连相思也是被诗意晕染的。

  天接水,云映日,先是淡淡的绯红色,再是菊花一样的明黄,最后是牡丹一样的大红,小镇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静谧,连清脆的流水声在这一刻似乎也变得缠绵起来。会看见几个归家的人,会看见一群迎接他们的人,然后欢欢喜喜的进家门。一个人站在门外,一群人站在门里,毕竟门外世界,门里是家。小镇的水清澈,人们的心也清澈,不求锦衣玉食,但求日日能与家人团聚。

  夜已深,千家万户灯火流萤,像一盏盏被放飞的孔明灯,寄托着水乡人美好的心愿。水声伴我入睡,愿我梦中仍能与这姑苏相会。

  描写姑苏的散文篇2:姑苏温柔水磨腔

  苏州城自古以来便是钟灵毓秀之地:吴侬软语的轻柔,粉墙黛瓦的静谧,吴越山水的温存,姑苏美人的姿仪。千百年后,高楼开始林立,马路开始拓宽,古老的苏州焕然一新,人们的目光移向苏州新区。也许古城的小桥流水会被城市的发展所同化,也许苏州美人会展翅他乡,但有一种文化,有一种精神不会变,那就是动人的昆曲和通过昆曲所传达出来的苏州人外表精致柔弱,内里却丰润刚强的精神世界。

  如果把昆曲比作美人,她婉约而不明丽,应该属于小家碧玉的类型,简而言之,浑身盈满了“吴乡水的温柔”。她的柔在唱腔,较京剧的阳刚,她更阴柔;她的柔在扮相,决无颜色惹眼,尽是清淡如茶;她的柔在剧情,没有舞蹈弄棒,战死沙场,全是缠绵悱恻,郎才女貌,莲下戏舟,帐下吟诗的诗情画意。

  如果把昆曲比作江河,她是溪水徐徐,小河潺潺,而不是波浪滔天,阴晴不定的海。她的缓在节奏,一唱三叹,余音袅袅;她的缓在姿态,宛若仙子罗衫飘忽,凌波微步,频频回望,步步生莲;她的缓在情爱,好似陈年好酒,丝丝入腹,唇齿余香,真正海枯石烂,不离不弃。

  如果把昆曲比作解题,她不似物理问题的实验性十足,而是数学猜想般的奥妙无穷,步步连环,她的妙在曲调,汇集苏州山川风物之俊秀,自创一派,独霸江湖;她的妙在唱词,既有文人墨客的风流,又有市井平民的淳朴;她的妙在内涵,初看是苏州人精致文雅的生活,再看是中华民族含蓄深沉的积淀。

  但恁地是珍馐佳肴,也抵不过庭院深深,无人问津。正当昆曲百废待兴,即将“归隐”江湖之时,白先勇出现了。可以说,白先勇之于昆曲,就像伯乐之于千里马,挽救了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白先勇先生将足足可以唱上三天三夜的昆曲段子浓缩成九个小时,三个段落的青春版,昆曲风吹进了校园,“王谢堂前曲”此时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如近年来的国学热,作为古典艺术的一个“活化石”也可以流行化。经过包装,加入“美女、帅哥、华服、现代配乐、华丽场景、精良的舞台制作和适当的白话台词”等新鲜元素,古老的剧种摇身一变,跟上了时代步伐。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温婉的“姑苏美眉”不可能变成穿短裤吊带的“摩登女郎”,她的品性没有改,只是上了淡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苏州人唱着《桃花扇》,唱着《牡丹亭》走上世界的舞台,白面小声口里吟着之乎者也,牵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柔荑缓缓走来,走遍美国各大高校,引起美国范围的轰动。到场的观众总是在演出结束后不约而同地站起,掌声如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是感动?是震撼?抑或是对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文明的崇敬之情,我们已不能猜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昆曲正如姚明、刘翔,成了一张扣着苏州印的中国名片。昆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场演出的简单,更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能让老外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甚至到了演员们必须一次次地出场谢幕观众才肯罢休的地步,相信每一个在场的中国人都会潸然泪下。

  白先勇称昆曲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善的一种形式”,余秋雨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传统戏剧学的最高范型”,园林学陈从周教授亦称“戏曲中的昆曲,正如花卉中的兰花一样,明洁清雅,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高尚的品德。”昆曲之美世所共睹,但如何让昆曲永葆活力,再焕青春,是我们每一个苏州人的课题,她的生命光彩不是只需要一个白先勇,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的努力。

  描写姑苏的散文篇3:细雨中的苏州

  到达苏州时,天飘着蒙蒙细雨,白墙青瓦的江南典型建筑风貌在雨丝中突显美丽。

  我们住在了苏州古街十梓街上,古代苏州府邸的旧址就在这条街上,章太炎的故居也完好的保存在十梓街的纵巷锦枫路上。这里距著名的园林景点拙政园和留园也很近,这两座园林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二,其他的两座是北京的颐和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而拙政园是除皇家园林外最大的园林建筑,占地面积78亩,集古代园林建筑所有特点,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走进拙政园,便听到团队的导游们陆续讲述拙政园的来历,好像是清朝时期一位督察御史在朝中受到排挤,得不到皇帝重用,于是辞官为民,告老还乡,回到家乡苏州,在一座寺庙的旧址上建造的江南园林建筑。

  每一处建筑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就连随处可见的花园影壁墙上的窗格都有非常大的讲究,每个窗格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同,透过窗格欣赏到的景物也不相同,江南建筑讲究"一步一景,步伐不同,美景在步伐中变化,步步有景,而景景不同"。

  可见江南人心思的细腻。

  精巧别致的"听雨轩",三面荷花一面柳,四季赏景的"观景楼",还有小姐居住的精巧的锈楼,无不彰显江南园林飞檐雕廊,小桥流水的韵致,就连长廊修的都别有一番风韵,"一条青龙卧于苍松翠柏之间,只见龙首不见尾,蜿蜒曲折幽径深",而奇特的"倒影楼"更独具匠心,站在楼内可观赏河边长廊和小楼及树荫映在水中的倒影,树影婆娑,水波荡漾,细雨如丝,美不胜收,这真是:景在水中绿,人在画中游。

  每一座楼都有漂亮的挑梁飞檐,和精致的雕花木窗,而其中以银杏目雕成的双面门牌坊最为著名,据说这是曾在这里居住过的32位主人的其中一位,为其母祝寿时雕刻而成的,精美的花鸟,镂空的设计,正反面完全一致的景物。

  在雕刻史上,堪称一绝。可见江南能工巧匠们精湛绝伦的手艺。

  游完拙政园又游览了附近太平天国李秀成曾居住过的忠王府,忠王府不是很大但建筑物均很大气,有古代王爷的威严和霸气,李秀成是太平天国最忠义的臣子,跟随洪秀全农民起义,并一路保护天王洪秀全及其家属子女,最后战死疆场,是有名的忠义之王。

  第二天,又在一个湿漉漉的早晨,我们游览了留园。留园更加小巧别致,玲珑舒适,清晨淡淡的薄雾在园中笼罩,四处都是袅袅的青烟,我们在淡淡的薄雾中见到了太湖奇石,主人门前的"开门见山"就是由好多太湖奇石所堆砌的假山,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姿态的十二生肖图案,而门庭中央还珍存着一块价值3亿多人民币的太湖仙石,据说太湖石以瘦,漏,透,绉而闻名遐迩,珍奇的太湖石均具有这四大特点。

  这座园林的后花园也独具特色,地面以五彩斑斓的鹅卵石铺设花色各异的图案,假山盆景散落期间,足不出户就可见江南山水名川,可谓悠哉乐哉,圆圆的角门里框出美丽的景致,依然是一步一景,步步不同。

  逛完留园,来到因枫桥夜泊而闻名天下的寒山寺和枫桥。寒山寺是著名的古寺院,当年的诗人张继途径这里,留下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样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句。

  枫桥曾是古代的驿站,明清时期这里的码头非常繁荣,来往客商都要在这里落脚歇息,因此这里一派繁荣景象。

  夜晚寒山寺悠扬的古钟声远远飘来,使孤旅在外的诗人张继悠然而生一种漂泊孤寂的情愫,因此在一种百转惆怅中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细雨中的苏州别有一番情韵,苏州人的生活是优雅而精致的。就像闻名遐迩的“苏绣”一样美的恬静优雅。

  
看过“描写姑苏的散文”的人还看:

1.描写烟雨江南的散文精选

2.描写苏州风景的唯美励志诗句

3.烟雨江南伤感散文

4.关于年华的散文

5.关于旧时光的散文

3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