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描写贵州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描写贵州的散文篇1:走进贵州

  近日家事烦扰,工作失落,心情压抑……总有些心烦意乱,郁郁寡欢。

  朋友提议外出散散心,附和了。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奔波,已经很多年没有体验走在远方,天涯漂泊的感觉,或许真的该到外面放飞一下郁闷的心绪了,人生几何,让大自然消融心中那失意的情怀吧。

  旅游团声称是四天团,其实班机晚上十点半才出发,屈指算算,实际上只有三天时间,这年头什么都缩水了,旅游服务也不能独善其身。

  说来惭愧,虽然曾经四海漂泊,浪迹大江南北,平生什么交通工具几乎都坐过了,唯独这飞机还是头一次。人生的头一次本该有点兴奋,我却没有一丝的感觉,只是觉得挺烦琐的。飞机准点在白云机场启航,本以为乘坐飞机会比其它交通工具舒适,却也不过如此,反而觉得没有旅游车的舒坦,也没有火车的自由、游船的浪漫,更没有牛车的狂野、马车的奔放。还好,个把小时就到了。

  到了林城贵阳,下榻的是当地所谓准四星的酒店“金海大酒店”,办好入住手续已经近凌晨一点了。

  今日的行程是前往位于贵州南部的荔波县,游览我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大喀斯特地貌景区之一的大、小七孔景区。荔波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广西接壤。喀斯特是指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现属克罗地亚)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因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所以喀斯特地貌便变成了岩溶地貌的代称。喀斯特地貌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分布广泛,但只有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三地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早上七点多从贵阳开始向荔波进发,据导游说车程大约需要六小时,挺远的。旅游车过均都市,穿独山县,一路奔驰。路况比想象中的要好,其实西南部的发展也挺不错的,并非原本想像的荒芜之地。或许休息时间不足吧,团友们上车后很快都昏昏入睡了。我却没有这么好运,半路上,公司电话烦扰,难得偷闲几天也无法摆脱烦人的公事,扰嚷半天,心情有点沉重,全没睡意了。车上唯独前座的两位小家伙(儿子和朋友的儿子)一路吱吱喳喳,海阔天空。路在山水间逶迤延伸,置身青山绿水之中,心境依然被烦事所困,听着小家伙们的欢声笑语,不禁感慨——成人太多惑事,纵使身处世外桃源,依然尘思不断,心绪难静,唯童年才是真正快乐的时光。

  贵州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之喻,一路上,时而雨点飘舞,时而阳光灿烂,时而又薄雾迷蒙。汽车飞驰着,两边群山叠翠,风景优美,可惜心事重重,远眺蜿蜒起伏的山峦,心绪却总有丝不宁。

  下午一点左右总算抵达荔波。汽车绕过荔波县城直奔大七孔景区而去,远眺荔波县城,漳江清澈的江水绕城而过,城区的背后是山峦起伏的绿色屏障,显得宁静。

  大七孔景区,是荔波喀斯特地貌标志之一,因附近有条“大七孔桥”而得名。大七孔桥又名双溪桥,是用石所砌的石拱桥,据称修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落成于三十年(1850),为阁邑绅民所建,称万善桥,后因桥被洪水冲毁一孔,交通中断。清光绪三年(1877),重新修复改名双溪桥。是解放前荔波县境内第一大石拱桥,近代通往广西南丹县的重要桥梁。

  大七孔景区主要有恐怖峡、天生桥和妖风洞等景点。

  描写贵州的散文篇2:贵州的美景

  人人都说贵州很穷,但是风景很美,于是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了贵州。 我们到了贵州了我们在这几天看了许许多多的美景,但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在周四的时侯的那一次。谁都知道贵州有个地方叫做就是贵阳,说到贵阳那就不得不提到黄果树瀑布了。周四,我们到了目的地——贵阳。 下车后,我们就可以看到瀑布了。当然我的哥哥一群人也是很癫狂的下了车。下车后,我左顾右盼的,咦?怎么没看见呀?忽然我哥哥大叫说:“你看不就在你后面吗?”我转身向后望过去,只看见黄果树瀑布的背影。可是我的脚不由自主的向瀑布走了过去。就好像磁铁上的南极和北极一样,被吸了过去。 哇!真美呀!好一个黄果树瀑布!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水帘,悬挂在空中一般。映着翡翠般的河水倒映在水中,又呈现出来,形成一幅天然的画卷。落下的水齐刷刷地落下来,碰到岩石上,水花蹦出了好几米远。连在上面观看的人都给溅到了呢!难怪诗仙李白会如此赞叹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水中的鱼儿欢快的在水中游来游去,不时随着身体的游动,水中荡漾着一圈一圈的波纹。眨眼间,全都跑光了!四周望去,咦!原来都在岩石下呢!看!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是在围着瀑布游泳。河边的花儿也都随着风摆动着,真是尽态极妍呀!好像都在说:“太美了!太美了!” 这时,不经意看到一只小鸟从瀑布上掠过。我顿时有一个念头——登上瀑布顶。可这时在是一个愚蠢的想法,没几秒钟就打消了。可我可以从更高的地方看呀!于是,我走到起初的地方,从上往下鸟瞰。哇!多美呀!整个瀑布尽收眼底,我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个巨人一般地站在一座挺拔的山上。 我们看完了瀑布的外景,现在该看内景了。我们随着导游来到桥那,怎么只有水呀?哎!看来没什么好看的了。就在这时侯,导游带我们进了去。真是的这个导游。“好黑呀!”我进去第一个声音就是。我爸说:“走吧回宾馆吧。”我们怀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到走了出去。突然,“瞪”的一声,划破了洞中的寂静!怎么都亮起来了!周围都五颜六色的,照在洞中的石笋石柱上,现得更加美丽了。 真是“水帘洞内别有洞天”呀! “好了,我们该走了。”导游说。“走咯。”哥哥说。多美的黄果树瀑布呀!真是让我们流连忘返呀! 叹祖国大好河山,江山如此多骄!

  描写贵州的散文篇3:贵州之行

  很想去老公工作的贵州,体现一下他的艰辛,终于有了时间,坐上去贵州的大巴,途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贵州五省,车过了连霍高速,并又进入了沪昆高速,而湖北地段,是一路绵延的山峰,此起彼伏,到了贵州更是高山峻岭望不到边际,山上是绿色葱茏,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抬头看天,蓝天白云,清澈透明,一路穿越万里山,桥梁隧道数不胜数,在盘山公路穿行,心也不是那么平坦,贵州由于是山区,海拔较高,太阳自然离地面更近一些,所以明显感到光线的强度和徐州的不一样,但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然,车子在第二天下午五点多到达晴隆县城,所谓的县城实际上赶不到一个乡镇集市大,可见这里山区的偏僻,从县城到源兴改乘面包车,没想到这段路程更是崎岖陡峻,忽然想起李琼的《山路十八弯》,是不是唱的这里呢?这里的山路比十八弯还要多,“二十四拐”就是指这里了,它位于晴隆县县城南郊1公里处,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俗称二十四道弯,车子在飞行,心也提到嗓口,只好默念阿弥陀佛,接下来的路七转八拐搞的我头晕目眩,也辨不清方向,只是希望早一点到达地方,见到老公,晚八点终于到达地方,老公早就定下饭在等待我的到来,饭桌中老公的领导顾总说明天是六天才逢的一次集市,问有没有兴趣去看一看,我想既然来了,那就多走走看看去吧。也许会有一些新奇发现。

  第二天,八点多,我们一行六人,结伴而行,赶集有多种方式:开私家车、乘公交车、骑自行车电动车,让人绝对想不到的是我们会选择翻山越岭去赶集。

  同行的有矿上两位老总及三位职工,为了赶路程,我们只好翻山头抄近路,也许从没经历过这样的旅程,赶着山路,不觉气喘吁吁,路上碰到一位布依族妇女,热情邀请我们去家里玩,我们只好稍作停留,便又去赶路,山路上不时的看到布依族妇女背着背篓去集市买玉米,尽管背上粮食很沉,但他们还是快步疾飞,单薄的身体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在交谈中得知,这里,农活的主力是妇女,而男子则在家中享清闲,打打牌,来来麻将,山路上是看不到自行车的,交通工区很稀少,布依族妇女的头发是用布包裹着的,有一位好事者扯下包头的头巾,立刻露出一头又黑又亮的长发,让我赞叹不已,而此时的妇女已经羞红了脸,嘀咕着“羞死了,羞死了”好想让外人看到长发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件,我们告诉她,你的长发很漂亮,应该很自豪才是,可是她还是不明白我们话的含义,山区的空气洁净天然,没有污染,成就了这里人的乌黑发亮的头发,所以和我们同年的人很少有白发,说说笑笑,不觉走了十几里路下来,寥基集市不觉已到眼前,心里窃喜,热闹不能错过呀。

  廖基集市不是很大的集,大约有八九百米长的街面,沿街有些店铺,有卖小孩衣服和一些生活日用品,边走边看,此地的人都很矮小,布依族的服装很素净而简洁。妇女的头巾和衣服都是以黑为主,还是自制的土布,有一些年轻的妈妈还用背篓背着幼小的孩子来赶集,为孩子添置一些衣物,买一些好吃的零食。毕竟出门赶集一次不容易,需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这里。杂粮还不少呢,有小米,薏仁,玉米,地瓜等……往前还有水果食品,农具药材,家禽猪崽等,在集市上我还遇到好多熟人,他们有的和我一样是随夫充军(我的戏称:这里环境艰苦,好像来充军一样),还有一些是被发配到这里上班的人,赶集的日子生意出奇的好,忽然来了那么多徐州人,销售的物品较以前大大的提高了,所以每个摊子里装的都是自己的收获,每张笑脸都是朴实的喜悦。

  我是这里的过客,没有太多的逗留时间,抓紧时间买了一些必需品,还必须赶回去,廖基集市这个很普通的一次平常赶集,让我感受了黔西南人的真实生活的情形。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有多留下一笔精彩的记录。

  回去的路实在太长,好在顾总找了一辆面包车,带上一些熟人的菜,我们几个坐车赶回去,所以才在12点前到达了矿,而赶路的也许要一两点才能回来吧。多么不易的一次赶集。

  
看过“描写贵州的散文”的人还看:

1.关于故乡的经典散文

2.关于描写古城的散文

3.描写古城的散文

4.描写古城的优美散文推荐

5.关于城市的散文

3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