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描写荷塘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描写荷塘的散文篇1:荷塘心语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

  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

  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四月深春,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荷塘像是洗去了冬日的泥土与残旧,好些荷叶开始生长,已经初现几处荷叶连连的影象。雨,打在荷叶上,发出“滴答”的响声,不禁让人感慨,荷塘的盛夏的美丽景色,在这时已经有了蓄势待发之势。

  一边回想着,一边期待。不知不觉,来到了荷塘。阳光如此明媚,照耀着整片荷塘,油绿绿的叶子,流动着金色的光泽。一眼望去,那些叶儿已长得宽宽厚厚,肥美硕大,一阵风吹来,它们就像调皮好动的一大群小孩,晃着胖嘟嘟的小身体挤向公共汽车。

  看呀,那莲叶的背后,藏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粉粉嫩嫩的,像极了白里透红的婴儿的小脸。走着,走着,你瞧,那里又有一朵小荷花在跟你捉迷藏。那朵,快要开了,粉红中带着丝丝的深红,就像古代躲在门帘后偷看意中人的少女。

  鱼儿,在水中串上串下,吐着顽皮的泡泡;鸟儿从荷叶上空飞过,想亲吻荷花姑娘的芳泽。四周的花儿,紫的,黄的,白的,红的,竞相开放。大红花儿,张着大嘴,放声歌唱;灯笼花儿,随风摇坠,四处飘香;剑兰花儿,形态独特,毫不逊色。它们与荷塘之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此时,我的心情兴奋到极点,好久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美的景色了。若果我有一双会画画的手,我定把这如痴如醉的荷塘活色生香的描绘一番;若果我有一部高像素的相机,我定不放过每个花开的镜头;若果我是一个诗人,我定把这荷塘每片光鲜艳丽的色泽融入人生的诗篇。

  我更期待,期待初夏雨后的荷塘色,期待那更加妖娆多姿,色泽鲜艳的荷花,期待初夏雨后生机勃勃的激情生活!

  描写荷塘的散文篇2:荷塘情韵

  我国是一个爱好花卉的国家,尤其是对荷花,似乎达到了情有独钟的地步。

  古往今来,荷花被人们以谦谦君子的形象不断地传颂着,赞咏着。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歌赋诗词,丹青妙笔,美不胜收。

  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歌颂荷花的名篇。让世人常读常新。

  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咏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对荷花之喜爱,简直达到了愿与融为一体的程度。

  画荷名家佳作,可谓层出不穷。明代陈志莲的《荷鸳鸯图》,清代石涛之《墨荷图》,近代齐白石的《秋荷》以及张大千的《彩荷》等,以各自不同的笔法描绘荷花的冰清玉洁,深得世人仰慕。

  在散文吧、散文网的作者群里,也写了多篇有关赞美荷塘、荷花、荷叶的散文,用美丽的事物来抒写心情。用最质朴的生活笔调,把美留给了你,留给了我。

  以荷为笔名的作者也比比皆是,如荷塘月色、清荷、静荷、艾荷、忆荷塘等,似乎是作者柳眉之下那双明亮聪慧的眸子,欣赏那一池莲荷,在渴望探看生命里一切美的奥秘。

  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人们用相机拍摄繁茂艳丽的荷花,各自运用不同的拍摄技巧,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荷花别样风貌和高尚品格。

  我的家乡是水乡,塘、沟渠种有莲荷。在叶繁花盛季节,少年时常穿行于荷莲丛拥之间,来回于荷塘水岸,摘荷花、采莲蓬、挖莲藕,其乐无穷。常在荷塘边流连忘返,乃至秋冬季节,面对残荷景象也要眷恋几分。

  我喜爱那碧波浩瀚的荷莲在池面的壮观景色,也十分珍爱那荷塘的独有情趣。不蔓不枝的莲杆,斗篷大荷叶,层次井然,错落有致,俨然是和谐构建的一幢幢广厦楼台。

  那千万张如裙似袖的荷叶,托起那朵朵荷花,犹如众星捧月,把荷花映衬得更加绚丽多姿。

  在我的眸子里,观荷摆弄的姿态,或翩翩起舞,迎风高歌;或狂奔于碧波绿浪之间,魅力四射,荷华横溢。那含苞待放的小荷,迎着朝阳,从莲荷的“帐篷”里探出头来展望,感悟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情画意。

  初秋夏末,荷花孕育着果实,莲蓬微微点头,露出张张笑脸,一派丰收景象。

  初冬秋末,荷叶开始凋谢,残荷景象构成另一幅画图。昔日的喧哗,渐渐平静,只有那蝴蝶、蜻蜓仍在荷塘水面上飞来飞去,有的依恋在残留的荷杆荷叶或花痕上,久久不愿离去。是在沉思这花开花落,生生息息的自然景吗?还是在追忆那繁花似锦的流淌岁月……

  一直令人们崇敬的荷花,在画师们的眼里,将荷花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审视,坚持以“精、气、情、韵、状”等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表现手法来描绘一幅作品,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我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人,如何以“荷”为题材写好一篇文章,发挥“迁想妙得”的自由想象,以达到“主客相交,物我兼容”的精神境界。可能是学习写作要深刻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次次遐思联想,那深藏淤泥而不染的莲藕,我却无法用文字来展现她们那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只能把这种永恒的高尚的品格藏在心中,表示深深的敬意!

  根深才能叶茂,这里孕育着明天的希望!

  描写荷塘的散文篇3:秋日荷塘

  水墨金州,历史长卷;气夺山川,色结烟霞. ——题记

  “正得秋而万宝成”。

  ——庄子

  从来谈论荷之胜景,大抵都注目于春夏之季,游人也大都在此时翩然归来。所谓邓肯者“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美。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实为真知者也,正所谓“我言秋日胜春朝”。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超尘脱俗,别具天眼,揽景会心,便得真趣。”

  九月带着梦想走进中国西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安龙。这个有着“南明古都、荷香之城”之称的小城。

  这里留下了一个落幕王朝的无奈与叹息,1652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此建立陪都,故有“龙城”之称。明“十八先生”在安龙县城西北角天榜山下的忠义壮举,让世人敬仰。

  这里有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由总兵招 国遴倡议修建,故名招堤,用石筑,长300余米,高、宽约4米。像一条长虹横亘于平展的田坝上,南端抵山脚。堤的两侧垂柳成行,半山亭偎依在旁,少年的张之洞在这里写下了《半山亭记》。

  这里有着十里荷塘的盛景,让人感受到自1694年招国遴建筑招堤、种植荷花以来,安龙蕴育了独特的、内涵深广的300多年荷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片荷塘一片情。一池清清的水与轻轻的薄雾造就一首朦胧诗的美,两三处芦苇点缀着这一片水域,像是水的眼睛。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就对荷情有独钟,心怡神往。也许是,当甜梦温馨美好时,当月亮皎洁迷人时,当花斑斓溢香时;当前程锦绣坦荡时,带着倔强的我在求知路上拼搏时;当无情的风,无情的浪突然袭来时。也许,只有悲观失望,只有忧愁叹息。

  曾几何时。

  当年的雏鹰面对蓝天,他们一无所知,心里藏满解不开的谜;如今,他们凭借着强劲的翅膀翱翔天空,去寻找未知的答案。

  曾几何时。

  还记得刚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一下车就被一片绿给深深吸引住,微风掠过整个荷塘,绿波翻滚着、激荡着、欢呼着,好像在迎接远方的来客。

  当时已是九月的天,看荷花的季节早已过,荷塘里只有绿叶与碧水相映,鱼是水的主人,她们在绿叶下,一家老小和睦相处着。听说有远方的客人要来早已迫不及待,想看一看这新的面孔,摇动着荷叶。偶尔有一群出现在空旷的水域嬉闹游戏,胆大的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水波,那柔波碰到荷叶枝干又返回,去的来的交错着,碰撞着。其它的则吐上几个水泡或羞涩地摆尾离开,向绿叶深处游去,消失在荷叶深处。

  现在虽然没有荷花,但在我看来无花胜有花,小小的荷叶连成一片,好像是一片大大的叶,远远望去那简直就是一片绿的海洋,站在远处的高山上看,荷塘中间的那几个亭子仿佛就是荷花,她们在绿叶中显得格外的美丽。也许这是我爱荷的原故吧!也许是爱她那“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的朴素,也许是爱她那“出淤泥而不染,浊清莲而不妖”的品格,也许是爱她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个性。

  一转眼已到了十一月的天气,所有的绿已没有,代之的是一片金黄。九月绿色逼眼的叶已卷成一个个的小铜铃,在枯干的枝杆上系着,只待晚风来敲响新年的钟声。在这看似单调的时节,悲凉的深秋,应是忧郁的、寂静的、深沉的。然而这里则不然,荷塘里更是热闹非凡,一群群白鹭做客荷塘,一群群小鸟光临芦苇丛,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像是在讨论些什么;或许是在划分自己的领地,装扮自己温暖的家,这个冬天就打算在这里度过,这个新年就在这里欢庆。相比吵闹的小鸟来说,白鹭则是显得儒雅些,它们在金黄的荷塘中迈着悠闲的步子,不时煽动着洁白的羽翅在荷塘里飞上一小段,划上一条优美的弧线,打破荷塘上空的宁静,给天空留下美丽的记忆。然而,鸟儿也不甘示弱,有的紧贴芦苇的枝头飞过,从这头到那边,从那头到这边。有的则在芦苇枝上晃动着,像是跳水的运动员站在跳板上。荷叶缩成的小铜铃自然也不示弱,轻风吹来个个都使劲地摇摆着,激动着,它们的声音很小,但用心的话你能听见它们在诉说着什么,或是在高唱秋天的赞歌。

  
看过“描写荷塘的散文”的人还看:

1.描述荷塘的散文

2.关于荷塘的散文

3.描写荷花的散文

4.描写荷塘美景的诗句

5.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

3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