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描写空巢老人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描写空巢老人的散文篇1:关爱空巢老人

  CCTV3有这么一个公益广告—“关爱空巢老人”。每当我看到这个广告,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我的父母。我们兄妹4人,现在都已经成家,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工作的原因,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只有父母住在老家,他们也就成了人们常说的“空巢老人”。

  节假日的时候兄妹几个会带着孩子回去看望父母,给他们带去儿孙们的关怀,如果工作繁忙,那就都没人回老家了。每当这个时候心里总是酸酸的,很伤感,很想哭,仿佛看到了父母渴望我们归来的眼神。

  我上次回家是在2011年3月20日,到如今已是一年的光景了,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去看望父母,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记得我上初三的时候,由于忙着中考,每天放学回家都是匆匆忙忙,顾不上跟我妈说几句话。有一天,我放晚自习回家,看到她正在沙发上看电视,便坐在她腿上说:“妈妈,您好像好久没抱过我了,您这当妈的太不称职了”。我妈哈哈大笑说:“个子都比我高了,还要抱啊?再过几年就该上大学了,大学要是考得远的话,只能是寒暑假才回来一次,到时候一学期才能见上一面喽”。“一学期最少要5个月了,那不行,我还是随便找个近点的大学上算了。”我一边摇头一边说。我妈笑着说:“傻孩子,想上好大学,想找好工作,这点苦都吃不了,那怎么行呢,……”。接着我妈举了很多关于在外求学久久不能回家的例子,虽然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对于一学期都不能回家的那种惊慌感觉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想,现在我的父母是不是经常会有这种惊慌感觉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下一次回家将是什么时候,下一次全家团聚又是什么时候。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由于子女工作、学习等原因,独守“空巢”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虽然当今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子女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跟父母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他们的安慰。但这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社会的关注能改变空巢老人的现状吗?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希望他们能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所成就。但这不代表他们乐意远离自己的子女,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影响子女的工作生活。这份苦心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做子女的,如果能理解老人的这份心意,也许就能从根本意义上考虑自己的事业与家庭的和谐相处。如果父母已经习惯了那种生活方式,离不开生他养他的那片故土,也无法跟随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那么我们只好常回家看看,让那个原本应该有我们的“空巢”不再空,让那个饱含着我们往日欢笑的“空巢”继续充满欢笑,让独守“空巢”的父母不再孤独与寂寞。

  描写空巢老人的散文篇2:关爱空巢老人勿令独居

  2016年11月17日,中午,82岁的爷爷突发脑梗。

  那天下午,我在某学校高二班有个文学讲座,事发的时候,父母出于我与校方已约定好多日不好突然有变,便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直到第二天一大早,妈妈才打电话给我。说爷爷在昨天准备做午饭的时候,突发脑梗,一个人摔倒在院中。幸得隔壁邻居听得爷爷尚且意识清醒之下的呼喊,才找人抱回家中,遂联系了爸爸和医院上班的姑姑,姑姑随救护车将爷爷接进医院急救。

  这个消息于我来讲,实在是太意外,太突然了。前两天还回去一起吃饭,爷爷精神状态那么好,怎么会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

  那一瞬间,仿佛晴天霹雳,电到了我的脑袋,我感觉一阵眩晕,心慌无措,泣不成声。听到我急切的哭声,妈妈说我情绪激动,打个车去医院吧,不要开车了。我靠着墙,拿着电话,告诉妈妈没事儿,然后我便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开车往医院赶。

  我家距离爷爷所在的医院并不远,可我却心急如焚,每一个红绿灯都恨不能飞。

  这一路上,奶奶离去前病重的过程历历在目,爷爷发病的日子,刚好是奶奶离开的六个月整,一天都不多。我难以想象爷爷一个人摔倒的情景,更不知道此刻情况如何。

  等我急切的赶到医院的时候,爸爸,大爷,姑姑,所有家人都在,爷爷却在重症监护室,不能得见。

  我站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外,抬头看着微亮的灯光照射着NICU几个字,生平从来没有任何时候,能比得过那一刻,想要看到爷爷的迫切。

  我用手摸着ICU病房的玻璃门,我扶着墙,难抑心中的疼。可怜的爷爷,自从奶奶离开一个人就是逞能的坚强。一辈子不会做饭,却每天一个人独守那个大家大院,笨拙的为那一口吃。如今,却一个人摔倒在院中。是求生的渴望,让他在摔倒肢体不听使唤的情况下,大呼隔壁邻居。

  幸亏,是摔倒在敞开着大门的院中;幸亏,隔壁邻居恰巧那时也在院中,及时听到呼叫;幸亏,那几天天气还不是特别冷,否则呢?

  假如摔倒院中,隔壁家中无人,或有人也只是在屋里;假如摔倒家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又几天没有人回去;假如天气很冷,正如近日零下好几度,摔倒院中没有被及时救起……

  虽说已是万幸,但正是那诸多的不堪设想,更加让我心痛难当。

  直到今日,住院已近一个月的爷爷,都难见明显好转。想想爷爷之前那精神抖擞,穿戴讲究的样子,如今却是卧床难起,胃管流食。其实,说流食都是好的,多少天液体维持,近几日才凑合能进一点点米汤加些许牛奶而已。

  发病不由人,或许无论跟谁在一起,在哪里,该发病的时候都无可阻挡。只是,我的内心始终涌动着无名的追悔,却又说不上来到底在懊悔些什么。只觉得似有芒刺在心,疼痛难言。

  人人都有家,家家都有老。如何妥善照顾老人,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工作要糊口,确实也是分身乏术。有的老人,愿意听从子女安排,管你嫌弃与否,反正就跟子女在一起。而像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奶奶在的时候,更是不愿意和子女在一起。现在奶奶走了,爷爷一个人,还是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就算发病不由人,但至少和子女在一起可以吃顿方便饭,不用一辈子不会做饭,八十多了压抑着沉痛的相思之苦,还要笨手笨脚的为张罗那顿饭而发愁。毕竟,子女儿孙再怎么抽空回去探望,回去做饭,也就是一餐两餐,终究还是免不了自己犯难。

  住院的这些日子,爷爷每每说着想要好好吃口饭,想要吃个馒头喝碗粥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刀剐了一样生疼。一直以来,山珍海味也不是吃不起,可是家常便饭也无人做,又有什么用?

  可怜的爷爷,你一定要好起来,就当是给所有人再多一次机会,定让你一日三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同时,也发自内心的呼吁看到此篇文字的朋友,如果你家有老人,无论多忙,请放在身边关照。

  尤其空巢老人,虽说来日方长,那是于你而已。正因为来日方长,所以无论你想干什么都可以后置安排一下,而老人,却只有现在。于老人而言,什么都可以等,尽孝不能等。切莫让操劳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晚年孤寂凄苦。

  关爱空巢老人,勿令独居。

  描写空巢老人的散文篇3:空巢老人

  一般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不住在身边,“自己”一个人居住的老人在城市中被称为空巢老人,目前,这样的空巢老人不在少数。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如何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呢?首先是老人的子女,其次是社区和社会上所有的人关心。

  今天,我有幸参加我们班组织的关心“空巢老人”活动。班主任陈老师带领我们去看望潘爷爷。我们敲着 潘爷爷的家门,可惜潘爷爷不在家。听说隔壁也有一个“空巢老人”,她的名字叫潘奶奶。所以我们就去潘奶奶的家。潘奶奶打开了门,我们环顾四周,房间里悄无声息,很冷清。我们热情地对潘奶奶说:“潘奶奶好,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听我们这一说,潘奶奶的脸上绽开了微笑。我们纷纷把我们准备好的精美礼品送给她,每个人都递上了一份温暖。我们还与潘奶奶拍了照片,留下了美好的纪念。今天,我很开心,但我想潘奶奶会更开心。

  在几年前,社区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可不像现在这么红火,社区里居民以中老年人居多,特别是有好多和儿女分开居住的空巢老人们,他们感到十分孤独寂寞。正是由于“空巢老人”心灵上普遍有一种孤独感,几年来,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广为流传。“这首歌之所以轰动,是因为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关心“空巢老人”正成为当今社会的新课题。专家建议,儿女多的家庭应轮换回家陪老人住;独生子女最好能住在离父母家较近的地方,方便平时照顾。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提倡“一碗汤”距离,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不会凉为标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群空巢老人,在社区开展的丰富活动中,他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同时,社会上应形成关注“空巢老人”的氛围,保障老人有一个充实的晚年和多彩的精神世界。作为儿女,更应该用“心”去孝顺老人。

  
看过“描写空巢老人的散文”的人还看:

1.歌颂老人的散文

2.描写老人的经典散文欣赏

3.描写关爱老人的散文

4.关于对老人的赞美散文

5.有关尊重老人的经典散文

3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