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描写人物的散文有关人物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描写人物的散文篇1:外婆

  原本以为自己很坚强,但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脑海中总翻腾着与外婆有关的往事,总会有种想哭的冲动。

  记忆中,外婆对我很好,爷爷奶奶在我没出生之前就死了,每当我去外婆家的时候,外婆总会做好吃的等着我。那时候看着别人总是有爷爷奶奶疼爱着,很羡慕,所以就老是去外婆家,感受老人对我的疼爱。

  记忆中,外婆很好学,看电视的时候,有不认识的字,她会立刻指着问这字怎么念。外婆信佛,看她自己抄的经书上,有些字连我都不认识,她都在字的旁边写着拼音。

  记忆中,直到外婆在今年正月去了,就为她过了一个生日,但也是我妈告诉我日子的。那时候的外婆还很硬朗,住在热电厂,我妈说了后,就打电话告诉了两个表弟,叫他们一块去,就买了个蛋糕,吃完晚饭,唱生日歌,还硬要外婆许愿。生日虽然很简单,但外婆却很开心,说我们很孝顺。现在想起来外婆那笑容满面的样子,感觉在我心中,那是最开心的一次。

  记忆中,那天我回家,去跟床上的外婆聊天,她说了她活着时希望能看到的3件事:1,能看到我哥结婚,能抱下我哥的孩子;2,能看到表哥出来;3,能看到我结婚。我原以为她起码能看到2件,但她却一件也没看到就去了。

  记忆中……一切只能停留在了记忆中。

  描写人物的散文篇2:岳母

  岳母出生在太平吕姓大户人家,今年八十一岁。作为家里的长女从小勤劳能干。由于外公是读过老书的先生,岳母小时侯也读过一些书,这在那一代女人中真是难得,也为后来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五个舅舅也都六十开外,姊妹六人情深意笃远非平常姊妹可比。

  岳母当年被“强媒硬保”嫁给了我的岳父;岳父家境贫寒,巨大的生活和心理反差慢慢地形成了她倔强的个性。随着六个孩子的降临,生活更加窘迫,为了生计她像男人一样天不亮就起来去几十里外挑货;为了贴补家用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有一点文化学会了接生的工作,无论天寒地冻还是酷热流火,无论深更半夜还是忙碌晌午,都是尽职尽责,造福着一方贫民。

  在我小姨妹5岁时,我的岳父由于身体原因没钱医治撒手西去,丢下五个尚在懵懂中的孩子(二舅哥已过继给了人家);可以想象得出一个女人带着五个孩子是怎样的情形,当时的岳母是何等的凄惨;然而,坚强而倔强的她只能背着孩子们偷偷流泪,转身挺直腰杆艰难地维持着这个家。

  我最应该感谢岳母一家的是,他们举全家之力艰难地培养了我优秀的妻子。记得那年为了我妻子读书岳母不知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好话;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农村把女孩子念那么多书的真的很少,当时的家境也真的不允许呀;为了这事老人家不知受过多少埋怨,但她义无反顾,努力地坚持着。懂事的女儿果然没有辜负全家人的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的妻子和我的岳母,对于老人家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啊。尽管家境贫困,岳母还是礼貌、周到的办了喜宴,那天我为我的得意门生发自内心的高兴,也为老人家的坚强意志和办事能力由衷钦佩。

  后来“得意门生”成了我亲爱的老婆,特别是儿子出生后,岳母给了我极大地关照,使得我和妻子能够安心工作。可能岳母疼女婿是天生的,每年我和儿子生日岳母都当头等大事记着,提前就会送些鸡蛋、面等我喜欢吃的东西来,好像她女儿的生日反倒不怎么重视,多么聪明、善良的老人呀。

  然而,由于我的无知和心胸狭窄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老人家极不礼貌,我父亲的去世对我触动很大,现在想起来我真是枉读了圣贤书。亲爱的岳母,原谅孩儿以往的傲慢与无知吧,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用心去爱您和您的女儿。

  谢谢您,我的岳母,谢谢您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女儿,才有了我这么优秀、温柔、贤惠的妻子。

  描写人物的散文篇3:怀念老金

  老金的名字叫啥我已记不清了,毕竟我们分别几十年了,只记得姓金北京人。金姓是满族爱新觉罗的汉语翻译姓氏,可见老金是满清正宗皇族的后裔。

  我毕业后分配在陕南汉中某大型国有企业,由于我报到去的最迟,生活区里的男单身宿舍没有房子了,就分在了厂区里面的女单身楼上,女单身楼其实也没住几个人,大部分是中午休息用的,下班都回家去住了。和我隔几间屋子住了两口子,我们几乎每天见几次面,我在汉中工作了三年,前两年几乎没打过招呼,这户人男主人就是老金。每天早晨起来,几乎就能看见老金端个尿盆,去很远的办公楼男厕所去倒尿。也许女主人也到尿盆子,那也是在本楼女厕所的事,没有老金那么招摇惹眼,我很少看见过。老金个子不高,一米六八足矣,一口标准的京腔,年龄大我好几岁,只是走路有点女人味。我们不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就这样互不干扰的生活了两年。后来我才知道老金在木模车间管库房。

  当年国有企业有个约定成熟的潜规则,干公活要这要那程序很复杂,干私活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能帮上忙,二话不说先干再说。我知道老金在木模车间后,想给书架子做一块木板,就找老金看能帮忙不。没想到老金是个热心肠人,量尺寸、加工、安装多次反复不厌其烦,直到我满意为止,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不久老金分到新房子,我理所当然的要帮老金忙。安装电路、装修、粉刷、油漆、搬家具,那样都不离我。

  老金搬新家后距我远了,三天不见彼此有些失落。逢礼拜天,老金就做几个菜邀我喝几口小酒,酒后老金就讲他的经历。听了老金的故事,我们之间距离更近了,我才真正走进了老金的内心世界。

  老金到底和满清哪个皇帝是一家,他从来没有给我炫耀过,那是祖辈的事与他关系不大。只说他是书香门第,爷爷父母和叔父都是中学教师。__后期,老金刚十五岁初中毕业,就被毛主席从北京号召到陕北插队落户去了,稚气未脱就离开家人独立生活。离开父母和大城市来到陕北山沟,在广阔的田野,依靠稚嫩的双手养活自己,接受再教育。白天在山沟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晚上坐在月亮下独享寂寞,一年和父母难得见几回面。他拿出当年在延安的照片说,只有在参观学习时才能偶尔进一次延安城。照片以延河桥宝塔山为背景,那是他们那一代人当年心中的圣地。照片上的老金胸前戴着毛主席像章,身穿军服戴着军帽,挎着为人民服务的军用挎包,斗志昂扬的眼睛炯炯有神。偶尔回到北京的家,感觉好像被抛弃的婴儿,自家生长的四合院却住进了陌生人。好不容易熬到18岁该招工回城了,因父母无权无地位进城工作难以落实,直到22岁才被陕西省统一招工,又从陕北分配到陕南汉中。虽说陕南条件好一点,还仍然在山沟,距离北京更远了,回家也更艰难了,好赖有了工作省得父母再操心自己。他报到后回家把这消息告诉父母,一家人欣喜若狂,好歹在陕北熬过六七年,哪里山水不养人!?到哪儿还不都是工作!说到这里老金感慨当年太幼稚,一颗红心满腔热情,换来了冰凉的现实。同来陕北山沟插队,有人回到北京在政府部门工作,有人被推荐上了大学,只有少数人仍然在外漂泊,像他这样没离开山沟的人就更少了,老北京成了路过京城的匆匆看客。

  
看过“描写人物的散文”的人还看:

1.描写人物的散文好段

2.散文做人

3.描写人物的散文精选800字

4.关于描写人物的散文600字

5.优美写人散文

37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