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魏晋时期的散文推荐
描写魏晋时期的散文推荐篇1:关于魏晋
竹林酾酒,兰亭稧事,山水隐逸,千年后依旧传扬的魏晋风流人物,就如同是夜幕下辉垂千春的灿烂星光,在历史的绝艳中演绎尽一生的风流底事。可争议与非议却也在近两千年间从未断绝,最被非议的,莫过于清谈。
所谓清谈大致是由汉末清议发展而成,最初由士人品论朝政,党锢祸起后士人们逐渐为当权者嫉视,诸多名士相继被害。至魏晋时朝廷混乱政治凝聚力亦丧失殆尽,名士们邃无心也无力品评政事,有关时事的论题也仅是士人藉以辩护自身立场的话语,而后,清谈便只剩下了纯为艺术与哲学的口上玄言。在政治上名士们清谈的影响力渐然消逝,却在艺术上留下了后世传扬不止的篇章,兰亭的酒杯还在书册里飘流,嵇康的麈尾依旧在竹林里灿若流光,此时,声音再无关哀乐,屋子也无关吉凶,除却谶纬学说与政治,清言互答中诠释的,尽是人生与艺术的绝美。
至简文帝时,举世皆以清谈为风尚,玄学渐然官方化,取得了与史学、文学并列的地位。长于清谈的名士们如谢玄等相继涉足政治,并成为朝廷不可或缺的人物,甚至,清谈被传为做官的必备技能,这样的背景下街衢巷陌随处可见三五人相聚清谈,可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堂前燕,终究无复从前的高贵,而此后的清谈也不再有“声无哀乐”似的惊人论调,清谈的辉煌从此变成了一种形式,连同那曲水流觞,都消逝在了会稽山阴的诗篇中。
不仅清谈如此,名士的不顾世俗的举止不断被人们模仿。自何晏始,士人们渐然流行饮酒服散,可是五石散的诸多禁忌使得他们不得不轻裘缓带,不鞋而屐,也使得他们不得不罔顾礼法。当服散之风被人们争先效仿,于是,张邵死了,皇甫谧残了,无力负担五石散昂贵价格的平民开始将服散奉为身份象征,于是乎,满大街的平民也开始轻裘缓带,不鞋而屐,也开始走动行散,不事生产。
而当士人们完全乖离世俗的审美被平民效仿时,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更为严重,平民会模仿着何晏动静粉帛不去手,行步顾影,会模仿曹植澡讫傅粉,拍袒胡舞,畸形的审美消弭了他们仅有的男子气息,而当随士人人而来的佛家轮回来世理论为百姓所接受,他们不安于悲惨现实却又无力回天的意识逐渐膨胀,他们无法在现世得到救赎便只求来生果报,于是,在佛教大兴的社会的,人人都在佛前祈求着来生。
平常百姓的心情也非嵇、阮的沉重,却盲目模仿他们的风流与叛逆。本该令人志气昂扬的社会终于落得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场,铁马金戈与木鱼梵呗交织出一副末日画卷,百姓在流离失所之余,仍不忘去寺庙献上一束香火,用虚伪的虔诚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渐趋阴柔的审美又消弭掉心底最后一丝血性,于是乎,五胡乱华,于是乎,六朝灭亡。空留下一片霏霏的江南烟雨使人追怀。
描写魏晋时期的散文推荐篇2:魏晋风骨,今人而异之
自汉始,文章词赋到三国而盛,魏晋南北朝最为鼎盛。然魏晋之风华丽娇艳,自成一体。
近日在散文吧里读一些文章,颇有魏晋风骨。言辞花俏,文体奢华。一篇读下来,往往不知其言者何?华而不实,意不可达,只追求文字的华美,而失了文章的意旨所在,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很早就读曹子建的《洛神赋》,的确,语言很美,流畅而潇洒,华美而质朴。又读左思的《三都赋》,就感觉它的华藻了。但是依旧也是很好的文章。洛阳纸贵是当时的世风,只是当代人追求文字本身的美。与文章的质量无关。在文章浮躁的时代,魏晋和今天一样,那种风气都是存在的。我敢说左思是个意外,是因为他有皇亲国戚的身份,那个时代,文字不美不能当官,长的丑更不能入仕,没有社会关系就更没有机会了。左思很丑,而且口讷笨拙,因妹妹嫁了皇帝,他才能出版闻名千古的《三都赋》。但三都赋确实好,言语很华丽,也有名人的作序,就更加出名了。和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相比,也是不逊色的。我细读这些文章,立意很明确,不像我们吧里的某些同志,只追求文字外表的华丽,忽略了文章的宗旨所在。
我们都知道潘安,他也是有名的诗人。他的相貌是绝世的。少年的时代,出门可以掷果盈车,那是何等的壮观啊。他为妻子写过十首悼亡诗,其中的一两首有真情投入外,其他的也都是追求浮华的文字,所以后来被唐宋的一些人所批评。也正是鉴于文字的奢华荼靡,韩、柳等人发动文化的复古运动是正确的。唐代的盛大不比魏晋差,但却不再华藻而务实。即使有人说王子安的《滕王阁序》也有浮华的成分,我认为比起南北朝,也是见好了许多。
再看我们今天的人,首先,文章的题目就是飘忽虚渺,给人是是而非的感觉。这或许是激发人的好奇心吧,逐文而读,确实是行云流水,语无滞呆。但读完后,却如云里雾里,不知所言者为何,不知所达者何意。穷篇牍累,洋洋洒洒,让人迷茫啊。也不过许多人是追求文字效应的,并不会计较这些。但对于讲究学术谨慎的人,这是不容忽视的。
或许是我的文学功底太差,理解不了文章高深的意境。但请我们的同志要用谨慎的态度,去对待我们写出来的每一个文字。它是我们的心血,它是我们的骄傲。唐宋有文学八大家去修正所谓的华丽的魏晋风骨。而现代,我们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争取让自己的文章平实,亲切……
描写魏晋时期的散文推荐篇3:晋朝
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主要是在江南地区。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清谈如此,名士的不顾世俗的举止不断被人们模仿。自何晏始,士人们渐然流行饮酒服散,可是五石散的诸多禁忌使得他们不得不轻裘缓带,不鞋而屐,也使得他们不得不罔顾礼法。当服散之风被人们争先效仿,于是,张邵死了,皇甫谧残了,无力负担五石散昂贵价格的平民开始将服散奉为身份象征,于是乎,满大街的平民也开始轻裘缓带,不鞋而屐,也开始走动行散,不事生产。
而当士人们完全乖离世俗的审美被平民效仿时,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更为严重,平民会模仿着何晏动静粉帛不去手,行步顾影,会模仿曹植澡讫傅粉,拍袒胡舞,畸形的审美消弭了他们仅有的男子气息,而当随士人人而来的佛家轮回来世理论为百姓所接受,他们不安于悲惨现实却又无力回天的意识逐渐膨胀,他们无法在现世得到救赎便只求来生果报,于是,在佛教大兴的社会的,人人都在佛前祈求着来生。
平常百姓的心情也非嵇、阮的沉重,却盲目模仿他们的风流与叛逆。本该令人志气昂扬的社会终于落得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场,铁马金戈与木鱼梵呗交织出一副末日画卷,百姓在流离失所之余,仍不忘去寺庙献上一束香火,用虚伪的虔诚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渐趋阴柔的审美又消弭掉心底最后一丝血性,于是乎,五胡乱华,于是乎,六朝灭亡。空留下一片霏霏的江南烟雨使人追怀。
看过“描写魏晋时期的散文推荐”的人还看:
1.关于旧时光的散文
2.描写纯真年代的经典散文
3.关于年华的散文
4.旧时光的唯美散文
5.关于怀旧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