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描写月的散文随笔 描绘月的浪漫散文随笔

时间: 超财2 散文

  描写月的散文随笔篇1:我心中的月亮

  古人对月有着别样的情怀,诗仙李白就写过许多有关“月”的诗句。自斟自酌时,他会发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感叹;远在他乡时,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得知朋友被贬,他会对朋友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在他笔下有无数个明月,有无数个感慨。

  然而,不只是李白,其他诗人也喜欢月亮。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思乡、思人、悲伤的代名词。宋朝的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就写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思妻之时写下了“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浪漫风流的唐后主李煜在国破后也发出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叹。王昌龄在边塞卫国之时,写出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壮志豪言。

  在各位诗人的笔下,月的形态无不各具风韵。

  现实生活中,也许是因为种种诗句,人们对月亮就只有凄凉的感觉,但我不是。我认为月亮是美的,是安适的。我喜欢各种月亮,因为我觉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觉得夜晚,哪里有月亮,哪里就美。我喜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景象。我爱“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我欣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和谐”……

  仔细想想,月亮难道不像我们人吗?不同的环境下,月亮也会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思考。中秋节时,她快乐显出满月,秋风瑟瑟,她会伤心,显出细细的月牙儿。但无论怎样,月亮从没消失。她坚持每天出来,带给人们快乐与悲伤。月是有生命的,她比人类更长久。仔细想想,月亮难道不像我们人类吗?她会快乐,会显出满月,她会伤心,会显出残月。月亮这种做法难道不是一种如黛玉般不加掩饰的真实吗?月满固然美丽,她时而的残缺也不失为一种风韵啊!人生难道不应该如此吗?我记得有位伟人说过:“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这难道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吗?

  描写月的散文随笔篇2:赏月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中秋节后的一天,和几个朋友吃完饭大家相约着到抱石公园赏月。一片透明的灰云,轻轻地遮住了月光,月儿把清辉从云朵的周边映射出来,仿佛在四周镶成了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云朵从月亮那秀美的面庞上轻轻拂过 。看着如此的月色朦胧,如同坠入了梦境啊!轻柔的晚风拂过,灰云烟消云散,纯净的月光,冲洗着柔和又美丽又让人陶醉的秋秋夜。 月光融融,把秋天的夜空衬得凉爽无比。

  小时候不知浪漫为何物的我经常赏月,只觉得赏月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因为每到夏天,在有月亮的夜晚,爸妈就会带着我们兄妹两人,坐在屋前的空地上纳凉,一边望着满天的星空,一边讲故事给我们听。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如今依然记忆犹新:话说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有夫妻俩做完客带着孩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在前面跑,父母在后面大声地跟他们说,往白色的路面跑。话音刚落,就听到“扑通”两声,小孩子掉入河里。因为月光将水面照得象一面镜子一样,白白的。

  而每当我们指着天上一轮圆月的时候,大人总会告诫我们:不要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月亮公公会下来割你的耳朵,到时候你的耳朵就会一边大一边小。小时候的我们总是非常相信大人说的话,从那以后,再也不敢用手指月亮了。只是静静的看着月亮,想着月亮里的吴刚何时能够将桂花树砍倒,将美丽的嫦娥娶回家。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陪父母赏月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一家人坐在月亮下聊天的温馨画面也就越来越少了。自己参加工作之后,也曾经和几个好友一起躲在草地上,用手枕着头,一边欣赏着天上的月亮,一边说着漫无边际的话。只是不知道何时,再也没有这种悠闲赏月的心情了。

  而今,偶尔在月亮下漫步时,脑海里就时不时地浮想起小时候经常唱的,不知从那里传下来的歌谣:月亮公公,挑担鸡笼,跌到桥下,打只蛤蟆。

  描写月的散文随笔篇3:永远的月亮

  人们与月亮情结久远,古代有许多月亮发烧友。李白,对月亮非常痴情,把自己称作月奴。在李白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有四样东西:山、水、酒、月。李白咏月的诗篇很多,为月亮痴狂,为月亮思乡。最熟悉的莫过于《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自古以来,望月思乡已经成了国人的一种抹不去的情结,看到月亮就会想起故乡,想起亲人,尤其是在中秋佳节,思乡的情结会更加浓重。现在有一首歌,可能就是受了李白的《静夜思》的影响唱出来的吧:天上有个月亮,水中有个月亮,天上月亮在水里,水中月亮在天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在水中,一个在天上。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在水边仰望月亮,思念家乡。

  李白把月亮和酒融合在一起。在月下独酌中有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游洞庭湖时说“且就洞庭佘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对酒和月的痴狂至死不渝。有这样一个传说:李白晚上在安徽的一个湖上,把酒泛舟赏月,饮酒到了一个很兴致的劲头,醉眼朦胧中,看到水里飘飘忽忽的一个月亮来到身边,触手可及,就伸手想把它捞上来。诗人侧了侧身,就随着月亮永远的去了,连归宿都富有诗意。诗人一生最钟爱酒和月亮,把诗人送上归途的也是酒和月亮。

  苏轼,为什么叫东坡。据说,是因为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在东边的一个山坡躬耕种地。尽管生活非常的困顿、艰难,但他还是自得其乐。东坡到这个地方时刚刚下了一场雨,雨过之后空气的清新、凉爽、明快,这天晚上的月亮也非常清寂、亲切。在这样一个清明的夜色之下,苏轼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和适宜的人,和平常的人不一样,是狂放、清高的人。所以,他发出了很深的感慨:“雨洗东坡月色亲”。自名东坡居士。东坡是与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苏东坡有一首著名的诗篇,是在中秋做的《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傍晚的时候,云散尽了,月亮发出青灰闪着寒光,银汉无声,在这样一个无声的寂静的夜里,月亮像玉盘一样静静的在天上走在天上转。在这么美好的月夜里,为什么不去享受上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呢?如果今生今夜不去享受这个月亮的话,明年明夜就一定能够还这样欣赏到它吗?要珍惜自然界的美妙,这是他给后人的启示。苏东坡的月亮,最熟悉的莫过于《水调歌头》中的月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邀请月亮,两人在诗中重逢了。苏东坡叹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是有残缺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对人来讲是及其正常的事情。人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宽容的心,对人世要有几分旷达,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内涵、充满情调的人生。所以,苏东坡在词的最后点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要人们珍惜人生中自然中这些美好的东西,这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启示。

  
看过“描写月的散文随笔”的人还看:

1.有关描写月亮的散文随笔

2.有关描写月亮的散文200字

3.描写月亮的优美散文

4.关于年华的散文

5.关于岁月感悟散文推荐

3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