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名家写白居易的散文作品

时间: 超财2 散文

  名家写白居易的散文篇1:勤奋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前辈与刘禹锡前辈是同龄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家道中落,家贫多故,勤奋好学,贞元十六年二十八岁及第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官终刑部尚书。白前辈知识渊博,学富五车,论诗强调继承《诗经》和杜甫的创作精髓,在文论和长篇叙事诗创作上都代表着唐朝的卓越文学成就,素有“诗魔”与“诗王”之称。

  《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是白前辈长篇叙事诗的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诗人十六岁所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诗可以说是诗人为普通的野草写了一首赞歌,前面四句赞美了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后面四句触景伤情感悟了时光易逝与送友的离别之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带着“韧劲”“有嚼头”的诗句,成为了中华大地炎黄子孙传之千古的绝唱。白前辈十六岁时从江南应举初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诗人顾况,顾前辈看到白居易这个名字,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但当他翻开其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这首诗也是白居易前辈的成名之作。

  其实白前辈是靠勤奋学习而成功的,《与元九书》是他的一篇使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的诗论。他在文中叙述了自己从小勤奋好学的经历,“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落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白前辈三登第科是说自二十八岁登进士第后,苦学不止,三十岁参加吏部考试以书判拔萃登科。三十四岁参加皇帝亲试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考试目的是为了选拔特殊的人才,他被录取为第四等,这样他才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

  白前辈的诗格是朴实自然,清新淡泊。《惜牡丹》就是这一类诗作的代表,“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诗人伤感地看着阶前院子里开谢的牡丹丛,惊喜地发现还有两枝将要开败的牡丹花,仍然倾立着它们最后的娇媚。诗人读书到了深夜,突然他想起来院子里那将要开败的牡丹花,情不自禁地掌着灯到院子里再次爱惜地欣赏它们的芳容,害怕明天早晨的风儿把它们的花瓣吹落。白前辈这一首情真意切的诗一出手,引起了后人的争相模仿,“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等名句。

  还有一首《夜雪》的短诗构思就非常非常的奇妙,全篇通过诗人的意识感知,让看客知道了天下了一场大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被薄而枕冷。疑惑着窗子是被什么东西映得明亮明亮的。他懵然醒悟是院子里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光亮,雪下得越来越厚了,静夜里不时传来院里竹枝被雪压折的脆响。仔细欣赏品味这淡雅无色的诗句,浮想联翩想那白而无香飘扬的雪花,便会发现诗句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谁能在沉沉夜色里看到下雪的模样,天气那么寒冷也没有去赏雪的心情。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前辈就是从感觉出发,依次从感觉(冷)、视觉(明)、听觉(闻)三个层次有声有色不加雕琢地描写出了一场大雪的风貌。

  白居易前辈的诗歌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使唐朝的诗歌达到了极致。由于他一生向往在官场生活,过分强调自己的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着他的诗歌艺术创作和风格的多样化。

  名家写白居易的散文篇2:望江南也说白居易

  在唐代,白居易名声比李白、杜甫名声大。白居易名声大的原因,是他写了许多乐府诗歌。白居易的《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可以说在唐代就是六七岁儿童都会唱两句。

  白居易与元稹同时进士。刚进士的白居易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他认为爱文学的唐宪宗很赏识自己,让自己做左拾遗,我想白居易肯定这样想:宪宗陛下是个好圣上,我是他提拔的,我要让他成为圣君,我要向他反映老百姓的疾苦,我要做个好臣子。白居易写出了《卖炭翁》,望江南不知道唐宪宗看过是什么感受,肯定不高兴,自己没有想到宫中如此黑暗。但是我想他宪宗肯定转念又想:你白居易这个小子安什么心竟敢对我抹黑?由于白居易在朝堂上指摘唐宪宗“陛下错”,唐宪宗大为恼火:“你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提拔你的,你竟然与我唱对台戏。你干脆离我远一点。”白居易做了太子左赞善大夫。武元衡被刺,白居易上疏捉拿凶手,宰相以东宫之官不能言事要严办白居易。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刺史,白居易听琵琶女弹琵琶联系自己遭际写出《琵琶行》。白居易说是写琵琶女,其实用琵琶女来影射自己。早期得到皇帝宠爱,因为皇帝不高兴,自己被皇帝踢出局。这时候白居易,肯定在想:“我白居易命运怎么这么背?”白居易思想开始变化,白居易思想由早期激烈变得开始消沉起来。

  820年,宪宗驾鹤西去。穆宗即位,白居易被召回长安。在长安白居易待了不长时间,白居易认为长安是非之地,自己不宜久留。自己还是明哲保身的好。白居易要求到地方任职,白居易先在杭州做刺史,后又在苏州做刺史。白居易在杭州与苏州做刺史,都为当地进行积极改善民生。不像现在有些官员民生是口号,拆迁是大事。现在在苏州与杭州,还有白居易做的功绩。

  晚年白居易看透宫廷争斗,自己不想有多大官位。自己只想远离争斗,自己只想平安,白居易就在洛阳做闲官。每天白居易与香山寺和尚谈佛,与诗友饮酒写诗,白居易干脆来个号香山居士、号醉饮先生。这时候白居易已经没有多少雄心,这时候白居易真正成了白乐天。白居易写了许多闲适诗,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让唐宣宗看好。但是唐宣宗做皇帝,白居易早已经归天啦!唐宣宗爱屋及乌,把白居易弟弟提上宰相。我想唐宣宗肯定这样想:有白居易这个好哥哥,白敏中这个弟弟也不错。望江南不知道地下白居易对自己弟弟沾自己光而被提上宰相不知道怎么想,望江南在想肯定白居易会说:“宣宗圣上,您不能喜欢我的诗就认为我能够当宰相,您不能提我不成就提拔我的弟弟,后人会对我白居易说三道四的。我白居易诗也白,人也是白的,我姓也是白的,您把我弄黑了。”望江南写到这里,望江南在想:白居易在想:“反正我没叫您宣宗圣上提拔我弟弟,是您自己一厢情愿的。我白居易还是很白的。”( 文章阅读网:ww

  名家写白居易的散文篇3:白居易和仙游寺

  在周至县城南三十五里的黑水河畔,有一处衔山抱水、人文历史悠久的游览胜地,这就是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揽胜的仙游古刹。

  若问起赫赫有名的仙游寺名字的由来,还得上溯至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大隋开国皇帝杨坚,关于古刹的历史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据史料记载,仙游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十二月。一天,威风凛凛的隋文帝巡幸天下,自京师到麟游仁寿宫,过周至境内,文帝乍见此地风光秀美,人杰地灵,即刻下令大兴土木,敕造行宫,作为他消夏避暑之所,并让文武群臣为这座行宫拟了个好听的名字——“仙游宫”,仙游一名,便由此应运而生。

  相传文帝在未即位前,自小养育在冯翊般若寺,长大后返回杨家时,有天竺沙门赠与他一包舍利子,云“大觉遗身”。等他即位后,曾与昙迁禅师数之,多次数却未能数得清。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六月十三这日是文帝的诞辰,皇帝为表对浩荡神恩的敬意,特下诏书《隋国立舍利塔诏》,令从京城分送舍利,于雍、岐、泾、吴、苏、虢等30州各立一塔供养。《诏书》曰:“朕皈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现在爰及来世,永登善因,同登妙果。”并请高僧禅师三十余人各率侍者、官吏,配送熏陆香百二十斤,分运舍利于各州起塔。起塔之时,任人布施,但钱只限于十文以下。倘若不够,可役用正丁,取用库物。限十月十五日午时,三十州舍利同时置于石函内入塔。总管、刺史以下,县尉以上,息军机、停常务七日,专门办理建舍利塔之事。

  当时安置舍利修塔一事,可谓声势浩大,举国上下云集响应。然而,世事无常。隋文帝建仙游行宫仅二十年,大隋朝就灭亡了。“树倒猢狲散。”先帝远去,只剩下一座豪华的殿阁孤独地闲置在那里。离这里仅三十多里的楼观台道士,见此处殿宇巍峨,景致极佳,闲置实在可惜,便闻风而动,迁居此处,每日诵黄庭经,以诚心修道为己任。于是,一时也有“仙游观”之称。此后,因唐代帝王嗜好礼佛,几次亲迎佛骨,于是举国礼佛修塔之行蔚然成风。刚住下时日不久的道士们见机不妙,只得动身“挪窝”。有的收起行囊又搬回了楼观台,有的身着道服飘飘若仙四海云游而去,留下的只有秃顶的沙门僧人,每日撞钟诵经,打坐参禅,几经辗转之余,道观又变回了寺院。

  沦桑屡变,朝代更迭。到了明哲宗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仙游寺交由少数民族喇嘛桑加巴主持,此时规模更显宏大,改叫普缘寺。此寺殿内原有泥塑、铜铸和木刻佛像多尊,制作均精巧绝伦,匠心独运。一直到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才又复募修葺,恢复了仙游寺的原名。

  如今保存完好的清代正殿,内有泥塑佛像,前檐东西两墙画有哼、哈二将,东西两侧有厢房二十余间,殿前遗留有明代铁铸大钟一口。在正殿的西北约60米处,有隋代修建的法王塔。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此塔正是七层,逐层收分减高,叠涩出檐。

  
看过“名家写白居易的散文”的人还看:

1.论白居易的散文

2.高尔基精美散文

3.白居易的诗歌

4.描写春风的优美散文三篇

5.白落梅散文阅读

39910